适当性管理

Search documents
筑牢行业良性发展基石,金融机构要承担更大责任
第一财经· 2025-07-15 01:16
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管理办法》新增了禁止金融机构通过操纵业绩或者不当展示等方式误导 或者诱导客户购买有关产品的相关规定。 在金融产品的推介过程中,常常存在着夸大收益率等现象。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可能通过产品利益输 送、人为调整业绩数据、夸大历史收益等方式,给金融产品消费者造成误解,进而盲目投资。但实际 上,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并不固定,且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管理办法》就是针对金融机构发行或者 销售、交易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投资产品而制定的。 2025.07. 15 本文字数:1626,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一财评论员 日前,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了《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以促进金 融机构全面加强适当性管理,有效规范经营行为,进一步营造公平诚信、安全放心的金融消费环境。 最终是要达到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目标。 对金融机构而言,通过加强适当性管理可以优化金融服务、有效避免管理风险、化解纠纷,从而有利 于行业的长远发展;对金融产品的消费者来说,可以尽量避免风险,获得相对合理安全稳定的收益。 负责任的金融机构和理性审慎的金融消费者群体是金融行业良性发展的基石之一。在加强适当性 ...
让适当的消费者买适当的金融产品
Jing Ji Ri Bao· 2025-07-14 22:09
对于消费者来说,《办法》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卖给适合的客户"作为核心原则,要求金融机 构既"了解产品"也"了解客户",本质上是为消费者筑起一道风险防火墙。这意味着未来面对复杂金融产 品时,金融消费者能获得更精准的风险提示和匹配建议,减少"被销售""被误导"的可能。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适当性管理并非对金融机构的"束缚",而是规范经营的"导航仪"。《办法》要求金 融机构根据产品属性细化管理——投资型产品需划分风险等级、区分专业与普通投资者,保险产品要实 施销售资质分级等。这些要求看似增加了操作环节,实则能倒逼机构提升合规能力和服务专业性。长远 来看,那些真正践行"了解客户、匹配需求"的机构,将更容易赢得消费者信任,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金融市场的良性循环,离不开"负责任的机构"与"理性的消费者"双向发力。《办法》一方面压实机构主 体责任,另一方面也通过强化风险提示等要求,引导消费者提升风险意识。这种"双轮驱动"不仅能减少 金融纠纷,更能潜移默化地培育"诚实守信、稳健审慎"的金融文化,为中国特色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注 入深层动力。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金 ...
监管推动建立保险销售资质分级管理 专家:长期利好行业健康发展
Zheng Quan Ri Bao· 2025-07-14 16:20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明确金融机构销售保险产品应综合考虑产品类型等因素,对保险产品进行分类 分级,并加强对销售人员、销售行为、销售渠道的管理,建立保险销售资质分级管理体系。《办法》自 2026年2月1日起施行。 受访专家表示,《办法》从严约束保险从业者的销售行为,最大限度保护消费者利益,有利于降低销售 误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长期利好保险行业健康发展。 强化保险销售行为监管 《办法》规定金融机构发行或者销售、交易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且可能导致本金损失的投资型产品,以 及保险产品,其适当性管理适用《办法》。 同时,为配合《办法》在保险业的落地,此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编制了《保险业适当性管理自律规则 (征求意见稿)》,为行业在销售端贯彻分级分类管理、提高产品销售的适当性提供依据。 业内人士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在于将产品和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销售给对应的客户,从而满足客户的 需求。上述系列文件的相继出台,旨在建立产品、销售人员、客户三方匹配的适当性管理体系,有利于 降低销售误导、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长期利好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 ...
新规!金融监管总局:禁止混淆存款和保险!销售保险产品,要考虑客户需求、收入,提出适当性匹配意见!不适配要建议终止投保...
13个精算师· 2025-07-14 15:04
金融监管总局 下发 《产品适当性管理》新规 保险机构要 了解产品、了解客户 ① 向客户销售相匹配的产品 不具备适当性,要建议终止投保 保险产品单独分一类,与理财等不同 ②人员分级"按级销售" 人身险 产品拟分为"五级" 不得代替客户评估、不得操纵业绩 ③ 分红险等浮动收益类产品 趸交保费超过家庭年收入4倍等 需与客户进一步确认签字后才可投保 ④适当性管理 纳入年度消保监管评价 财产险、一年期以下人身险 免于投保人需求和财务支付水平评估 1 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 要求保险机构销售产品 要做到"产品-渠道-客户"都适合 7月11日,金融监管总局正式下发《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自2 0 2 6年2月1日 起施行。 文件中提及很多保险人关注的内容,比如,保险产品的"分类分级"管理,保险营销资质 分级的"按级销售"。 更重要的是,文件明确指出保险机构要了解客户,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销 售给适合的客户。 这也是产品适当性管理的核心所在,详见后文。 随着,保险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及,近两年在利率下行背景下,人身险业主推以分 红 险 为 代 表 的 " 保 底 + 浮 动 收 益 " 类 产 品 , 有 个 ...
一财社论:筑牢行业良性发展基石,金融机构要承担更大责任
Di Yi Cai Jing· 2025-07-14 12:43
在金融产品的推介过程中,常常存在着夸大收益率等现象。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可能通过产品利益输 送、人为调整业绩数据、夸大历史收益等方式,给金融产品消费者造成误解,进而盲目投资。但实际 上,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并不固定,且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管理办法》就是针对金融机构发行或者销 售、交易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投资产品而制定的。 夸大收益率等现象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为此,《管理办法》明确禁止金融机构在推介、销售或 者交易过程中有下列行为:对客户进行告知、风险提示时,内容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重大遗漏,包括但 不限于混淆存款、理财、基金、信托、保险等产品,违规承诺保本保收益,夸大产品收益或者保障范围 等;通过操纵业绩或者不当展示等方式误导或者诱导客户购买有关产品。 金融机构非但不能夸大其词对金融消费者进行误导,还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适格性审查。也就是说, 金融机构在销售、交易特定产品或者开展特定市场业务时,应当按照制度规定的准入要求,明确客户资 格审查标准、流程,严格开展客户资格审查;金融机构不得销售与客户适当性不相匹配的金融产品。 特别是,《管理办法》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适格性审查要求更为严格。有些老年人缺少相应的金融知 ...
固收动态报告: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资金面略有收敛,债市整体偏弱震荡
Dong Fang Jin Cheng· 2025-07-14 11:36
关方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违反自律规则的情况,将依据有关规定予以自律处理。 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机制落地;资金面略有收敛,债市整体偏弱震荡 【内容摘要】7 月 11 日,资金面均衡中略有收敛;债市整体偏弱震荡;转债市场主要指数涨 跌不一,转债个券多数上涨;各期限美债收益率普遍上行,主要欧洲经济体 10 年期国债收益 率普遍上行。 一、债市要闻 (一)国内要闻 【财政部:国有险企今年起全面落地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增加五年周期指标】财政部 7 月 11 日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 知》。《通知》明确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险企长周期考核。一方面,将净资产收益率由"当 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 30%、50%、20%;另一方面将资本保值增值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当年度指标+三年周期 指标+五年周期指标",权重分别为 30%、50%、20%。以降低市场波动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 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引导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更好发挥其长期机构投资者作 用。上述要求自 2025 年度绩效评价起开始实施。 ...
7月13日周日《新闻联播》要闻17条
news flash· 2025-07-13 12:00
1、习近平向苏里南当选总统西蒙斯致贺电; 2、【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让城市托举起更美好的生活; 3、我国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实现快速增长; 4、我国早稻收获陆续展开; 5、电力保供能力持续提升 全力以赴迎峰度夏; 6、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 7、进入暑期入境游人数明显增长; 8、【活力中国调研行】"两张清单"帮新技术找到新场景; 9、上半年全国铁路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 1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启动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 11、市场监管部门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12、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 13、美国宣布新一轮加征关税政策 欧盟墨西哥呼吁捍卫自身利益; 14、巴称加沙地带遭袭造成70人死亡 以媒称以军遭遇"安全事件" 以色列和哈马斯分歧严重 停火谈判未 取得重大进展; 15、俄称打击乌军工企业等目标 乌称遭俄大规模空袭 匈牙利总理称解决俄乌冲突不应靠军事力量; 16、伊朗外长称未停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 17、西班牙多地洪水泛滥 英国再遭热浪侵袭。 7月13日周日《新闻联播》要闻17条 智通财经7月13日电,今天《新闻联播》主要内容有: ...
聚焦卖者尽责、买者自负,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有了“硬约束”
Di Yi Cai Jing· 2025-07-13 10:31
投资者在同一金融机构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单日不得超过2次,12个月内累计不得超过8次,防止随意 调整。 随着个人消费者金融需求的日益丰富,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在征求意见近4个月后,金融监管总局日前印发《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下称《办法》), 将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关口前移,推动金融机构严格履行适当性义务,将适当的产品通过适当的渠道 销售给适合的客户。《办法》定于2026年2月1日起施行。 近年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政策举措陆续出台,但部分金融机构在具体业务操作中,仍然存在产品与客 户需求及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流于形式等问题。 《办法》共五章四十九条,围绕"了解产品、了解客户、适当性匹配、合规推介销售"核心逻辑,明确了 适用范围、核心原则及金融机构的基本义务,为行业立规明矩。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办法》内容体现为四大亮点:一是边界清晰,明确金融机构与客户 的责任划分;二是尺度明确,科学设定差异化监管要求;三是标准细化,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管理规 范;四是温暖有度,兼顾防风险与普惠性。 针对金融机构,《办法》清晰界定了金融机构与客户的权利义务边界,要求金融 ...
金融监管总局“7号令”出台:金融产品严禁“操纵业绩”、“不当展示”
财联社· 2025-07-12 06:28
自2025年3月底征求意见稿发布,在经历了3个半月的征求意见之后,7号令正式出台。相比 征求意见稿, 7号令新增金融机构在推介、销售或者交易过程中的禁止"通过操纵业绩或者不 当展示等方式误导或者诱导客户购买有关产品"。 本次新规针对的金融产品主要是原银保监旗下监管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且可能导致本金损失的 投资型产品,总体可以划分为资管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联社FICC ,作者王蔚 财联社FICC . 财联社FICC团队倾力打造的固定收益投研平台,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债市电报、独家新闻、精选资讯、 重大事件点评、深度报道、研究报告等。 昨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出台《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令2025年第7号公布,以下简称"7号令")。 还有一些金融机构在产品推介过程中可能通过模糊产品性质、混淆产品类别、夸大产品优势、 选择性展示业绩数据等方式,诱导客户使其在不了解产品真实风险的情况下做出投资决策。 关于业绩展示规则,今年5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行保险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信息 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具体明确了公募产品的过往业绩披露要求;还有此前中 银协 ...
金融机构发售投资型产品应进行适当性匹配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11 20:56
Core Viewpoint - The Financial Regulatory Bureau has issued the "Measures for the Appropriateness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 Products," aimed at ensuring tha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understand their products and customers, thereby protecting consumer rights and interests. The measures will take effect on February 1, 2026 [1]. Group 1: Overview of the Measures - The measures consist of five chapters: General Principles, Basic Rules, Appropriateness Rules,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and Supplementary Provisions [1]. - The Basic Rules chapter outline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products and customers, conducting appropriateness matching, and ensuring compliance in sales [1]. Group 2: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Products - For investment products, institutions are required to classify product risk levels and assess investors' risk tolerance,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professional and ordinary investors for tailored management [1]. - For insurance products, the measures mandate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management of sales qualifications, and conducting demand analysis and financial capability assessments for policyholders [1]. Group 3: Definition of Investors - Professional investors must meet specific criteria, including be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und managers, or certain types of funds, while all other investors are classified as ordinary investors [2]. -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required to conduct risk tolerance assessments for ordinary investors and provide clear appropriateness matching opinions, fulfilling their obligation to inform and timely risk warning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