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Search documents
央行开展万亿元MLF操作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11-24 20:13
"在岁末年初之际,央行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充裕,进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 放,及时又必要。"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目前,央行中短期流动性的投放方式已基本固定,即 每月5日前后开展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15日前后开展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25日开展MLF操作,为 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提供有力支持。 ● 本报记者 彭扬 11月24日,据中国人民银行消息,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 开展10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限为1年期。 Wind数据显示,11月将有9000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11月MLF净投放为1000亿元,连续第九个月加 量续做,符合市场预期。 净投放处于较高水平 "考虑到11月央行还净投放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这意味着11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元, 与上月相同,连续四个月处于年内较高水平。"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王青分析,11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仍处于较高水平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10月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 务结存限额,用于化解存量债务及扩大有效投资,意味着年底前会加发5000亿元地方债,11月政府债 ...
10000亿元!央行预告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11-24 12:25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1月24日消息,1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0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期 限为1年期。 数据显示,11月将有9000亿元MLF到期。这意味着11月MLF净投放为1000亿元,连续第九个月加量续做,符合市场预期。 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专家表示,着眼于应对潜在的流动性收紧态势,央行通过MLF和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 态,同时,释放了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有助于稳增长、稳预期。 "总体看,接下来央行会综合运用买断式逆回购、MLF两项政策工具,持续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王青说。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中期流动性净投放处于较高水平 "考虑到11月央行还净投放5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这意味着11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总额达6000亿元,与上月相同,连续四个月处于年内较高水平。"东方 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 王青分析,11月中期流动性净投放仍处于较高水平有三方面原因:一是10月安排5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化解存量债务及扩大有效投资,意 味 ...
国债密集发行 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11-23 20:46
相较去年,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加大,发行节奏加快,彰显其支持"两重""两新"的关键作用。 从规模看,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达1.3万亿元,比去年增加3000亿元。从节奏看,今年超长期 特别国债首发时间比去年提前约一个月,发行完毕时间也相应提前,推动资金尽早落地见效。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院长袁海霞表示,今年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是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的重要体 现,或拉动2025年GDP增长1.7个至1.9个百分点,为实现经济增速目标提供重要支撑,也为重点领域和 长期项目建设提供了稳定资金来源。 白彦锋认为,四季度国债发行筹集的资金将用于更好支持实施"十五五"规划等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安 排。同时,四季度的国债发行会更加关注市场流动性走向,加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 当前,国债发行进入密集期。11月24日,财政部招标发行970亿元记账式附息国债和600亿元记账式贴现 国债。11月26日,还有2只短期国债将发行。 专家表示,国债密集发行是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的重要体现。后续积极财政政策取向料延续,应用好 用足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工具,加强国债资金监管考核,确保政策效能充分释放,护航稳增长。 发行节奏加快 ...
国债密集发行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11-23 20:06
● 本报记者 熊彦莎 专家表示,国债密集发行是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的重要体现。后续积极财政政策取向料延续,应用好 用足特别国债、专项债等工具,加强国债资金监管考核,确保政策效能充分释放,护航稳增长。 发行节奏加快 国债密集发行彰显出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专家认为,后续财政政策将延续积极取向,通过扩大债券 工具使用、优化资金投向,进一步巩固经济稳中有进势头。(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日表示,要坚持积极取向,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根据形势变 化,合理确定赤字率和举债规模,组合运用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用好政策空间, 保持支出强度,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支撑。 作为"十五五"开局之年,2026年的财政政策备受关注。袁海霞认为,明年应用好用足特别国债、专项债 等工具,提振社会信心,扩大有效需求,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稳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的作用。 在资金投向上,袁海霞建议,提升财政发力的民生含量,同时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与基础设施升级,坚 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继续加大支持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新领域。 近段时间,国债发行较为密集。根据财政部2025年第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今 ...
分析人士:预计明年LPR仍有下降空间
Qi Huo Ri Bao Wang· 2025-11-20 16:06
唐翠婷认为,今年我国前三季度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长为5.2%,为实现全年5%的增长目标奠定了坚实 基础,显示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具备较强韧性。通胀层面,价格数据呈现边际回升迹象,其中PPI同比 降幅连续三个月收窄,核心CPI同比增速连续六个月回升,CPI同比增速连续两个月边际改善,"反内 卷"政策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LPR保持稳定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 展望后市,唐翠婷预计,临近年末且我国经济韧性仍存,年内再次降息的概率较低,但随着国内增长动 能边际放缓、外部约束逐步减弱,2026年LPR仍有下降空间。后续,需重点关注11月宏观经济数据、12 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及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关键节点。若经济稳增长压力持续,叠加外部约束放松, LPR下行概率将显著提升。 建信期货宏观研究员冯泽仁告诉记者,从政策背景来看,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虽没改 变"稳健宽松"的总基调,但特别强调了"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这一表述暗示货币政策重心从单纯 的总量宽松转向结构性发力,兼顾短期稳增长与中长期防风险。因此,年底前的货币政策工作重心将是 加快5000亿元寄存限额等准财政政策的落地,托底年内经济。2026年是"十五五" ...
11月LPR不变,四季度降准降息预期减弱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11-20 14:01
作者丨边万莉 唐婧 编辑丨包芳鸣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LPR维持不变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 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七天逆回购操作利率)加点形成的方式 报价。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目前,LPR已经成为银行贷款利率的定价基准,金融机构绝大部分贷款已参考LPR进行定价,直接影响 着各类经营主体融资成本。LPR 包含1年期与5年期以上两个品种,前者主要短期经营贷与消费贷,后 者则与房贷等长期限贷款密切相关。 11月20日,最新一期LPR报价出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10月20日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 之前有效。 值得关注的是,LPR报价已连续六个月保持不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为LPR定价"锚"的7天期逆回 购利率连续多月保持稳定;另一方面,银行受净息差等因素影响,下调LPR报价加点的动力不足。 当前,市场对降准降息预期已有减弱。中国 ...
11月LPR不变,四季度降准降息预期减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20 12:46
LP R维持不变 2019年8月,央行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的LPR由各报价行按照对最优质客户执行 的贷款利率,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以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七天逆回购操作利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丨边万莉 唐婧 编辑丨包芳鸣 11月20日,最新一期LPR报价出炉。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 10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以上 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值得关注的是,LPR报价已连续六个月保持不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作为LPR定价"锚"的7 天期逆回购利率连续多月保持稳定;另一方面,银行受净息差等因素影响,下调LPR报价加点 的动力不足。 当前,市场对降准降息预期已有减弱。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总体较为充裕,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精准调控流动性,利率水平也 处于较低水平,银行净息差本身较低,也需要维持合理的净息差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从银行报价来看,报价行下调LPR报价加点动力不足。王青认为,尽管近期包括1年期银行同 业存单到期收益率 ...
前10月财政“成绩单”:质效提升 支撑有力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11-18 13:20
在主要税种上,国内增值税为58858亿元,同比增长4%,企业所得税39182亿元,同比增长1.9%,主体 税种的平稳增长,反映工业企业利润改善与经济循环逐步畅通。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相关税收增 长,1—10月,证券交易印花税1629亿元,同比激增88.1%,拉动整体印花税增长29.5%。 支出领域,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825亿元,同比增长2%,在保持适度支出强度的同时,支 出结构持续向民生和战略领域倾斜。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742亿元,同比增长9.3%;教育支出 34117亿元,同比增长4.7%;卫生健康支出16877亿元,同比增长2.4%;科学技术支出7847亿元,同比 增长5.7%;节能环保支出4235亿元,同比增长7%,政策效能为稳就业、保民生提供坚实支撑。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表示,今年前10个月,财政运行呈现"收入质效提升、支出精 准发力"的良好态势。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与非税收入的合理下降,彰显经济基本面的逐步改善;财政 对民生领域的重点投入,体现财政政策"稳增长、惠民生、促转型"的多重目标。 中经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财政事关治国安邦、强国富民,在推动高 ...
财政收入稳步回升
Jing Ji Wang· 2025-11-18 00:24
11月17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月度增幅继续提高,累计增幅稳步回升。 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中央、地方收入分别增长2.3%、 4%。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5万亿元,增长0.8%,增幅比前9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10月份,全国税收收入2.07万亿元,增长8.6%,增 幅与上月基本持平。"税收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显示经济稳中有进对税源形成了有力支撑。"北京国家会 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表示。 前10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5.34万亿元,增长1.7%,增幅比前9个月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 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2.4%、1.9%、11.5%,增幅比前9个月分别 提高0.4个、0.2个、1.1个、1.8个百分点。李旭红认为,主要税种表现良好,体现了生产端与消费端保持 韧性,就业与企业经营状况总体稳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日表示,将紧紧围绕全会 提出的重大目标、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加强财政资金保障和财政政策 ...
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8% 财政收入稳步回升
Sou Hu Cai Jing· 2025-11-17 22:23
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前10个月,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12.7%,电 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税收收入增长7.9%,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4.8%,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 增长5.7%。 11月17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月度增幅继续提高,累计增幅稳步回升。10月份,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6万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中央、地方收入分别增长2.3%、4%。前10个月,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5万亿元,增长0.8%,增幅比前9个月提高0.3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10月份,全国税收收入2.07万亿元,增长8.6%,增幅与上月 基本持平。"税收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显示经济稳中有进对税源形成了有力支撑。"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 长、教授李旭红表示。 前10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5.34万亿元,增长1.7%,增幅比前9个月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 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4%、2.4%、1.9%、11.5%,增幅比前9个月分别提高0.4个、0.2 个、1.1个、1.8个百分点。李旭红认为,主要税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