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战
icon
Search documents
航母级券商的整合挑战与应对之策
证券公司并购涉及多层级监管审批,程序繁琐且存在不确定性。A股上市券商并购需经证监会、证券业 协会、交易所等多个机构审批或备案。若涉及H股,还需获香港证监会、联交所等机构批准。大多数并 购案例审批周期在6-12个月,长时间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业务停滞、人才流失和机会丧失。 "一参一控一牌"的政策新变化 国泰海通整合系列研究(二):航母级券商的整合挑战与应对之策 王鸿鹭(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 证券公司并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交易达成到实现"1+1>2"的协同效应需要跨越多重障碍。历史 经验表明,许多券商并购案例虽然顺利完成交易,但在后续整合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未能充分发挥预 期效果。国际研究表明,金融机构并购中有相当比例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整合不力被普遍认为是主要原 因。在新一轮证券行业整合浪潮中,头部券商的合并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分析证券业并购整合过程中的四大核心挑战及其应对之策,为成功实现航母级券商战略整合提供 借鉴。 一、政策监管:应对审批与合规挑战 多层级监管审批的复杂性 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 ...
车企针对小米YU7出拦截话术,雷军直言有些诋毁和歪曲,大可不必
Sou Hu Cai Jing· 2025-07-03 00:59
作者:龚进辉 上周,小米YU7发布后瞬间爆单,呈现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的态势。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大定 突破28.9万台,这是小米YU7上市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表现极其炸裂,这无疑是一个既让小米员工和 合作伙伴兴奋不已,也足以让友商绝望的强势开局。 不过,小米YU7热销的背后是超长交付周期。小米汽车App显示,小米YU7预计交付时间分别为:标准 版57-60周,Pro版50-53周,Max版38-41周。这意味着,车主现在下定,最快年底提车,晚的话则要等 到明年,非常考验车主的耐心,就算真的很喜欢小米YU7,估计也不愿意苦等1年才提车。 小米YU7超长交付周期,无形中给其他车企创造捡漏、截胡的机会。因此,你会看到,蔚来、阿维塔和 极氪均推出针对已预订包括小米YU7在内的多个品牌车型的用户,如转而购买自家产品,可享受退订补 偿的相关政策。其中,蔚来、阿维塔以"抵扣车价"的方式进行全额补偿,极氪则奖励相应金额的积分。 对此,阿维塔等相关车企负责人表示,退订补偿确有其事,但这是门店行为,非官方政策。此外,智己 也推出相关优惠活动,只不过不同地区的门店政策有所区别。说白了,这些车企通过兜底的方式,即弥 补车主 ...
钱伯斯“偷偷”去了华为食堂,说了这样一句话
Xin Lang Cai Jing· 2025-06-24 11:2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作 者:风起堂观察 与华为诉讼和解后一年半,思科CEO钱伯斯到访华为。 在华为考察途中,钱伯斯趁着去洗手间的机会,顺便去看了看华为的员工食堂。 看过了华为员工食堂,钱伯斯对华为陪同的郭平说:看来你们是很有竞争力的…… 这是2005年,距离1997年思科错过任正非来访已经过去了8年,钱伯斯终于真正客观认识并认可了华为。 说起华为和思科的恩怨,还真有些商战诡谲的味道。 错过的第一次接触 华为与思科的第一次接触,应该是在1997年。 只不过,这个两位未来对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因为思科总裁临时出差而"未遂"。 1997年,任正非率领华为高管们再访美国,日夜兼程地访问了思科、IBM、贝尔实验室、惠普公司…… 彼时的华为,还只是刚刚成为国内电信业的领军者,在国际市场上尚且寂寂无名,至于华为总裁任正非,更是不为国际巨头可知。 就这样,已经是电信行业巨头的思科,错过了未来电信巨头华为的膜拜和学习。 没曾想,这一错过,竟为几年后的世纪商战埋下伏笔。 错过了思科的华为,从IBM公司取到了真经,华为最终决定学习IBM。 在引入IBM的IPD流程之后,华为的研 ...
小商品城: 关于对外投资设立香港全资子公司暨申请香港TCSP牌照的公告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6-20 11:15
证券代码:600415 证券简称:小商品城 公告编号:临 2025-038 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对外投资设立香港全资子公司暨申请香港TCSP 牌照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 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公司名称:迅弛香港有限公司(暂名,最终以香港注册处备案登记为 准)、迅弛香港东方有限公司(暂名,最终以香港注册处备案登记为准) ? 投资金额:迅弛香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5,000 万港元、迅弛香港东方有 限公司注册资本 1,000 万港元 ? 相关风险提示: 本次拟由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迅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设立香港 全资子公司迅弛香港有限公司,由迅弛香港有限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 司迅弛香港东方有限公司。该事项尚需履行相关申报流程,能否成功设 立尚存在不确定性。 一、对外投资概况 (一)对外投资概述 此次投资将帮助公司构建更加完善的一站式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全球化发 展战略。 (二)审议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本次对外投资 设立全资子公司事项无需提交公司 ...
商战双方最新回应,华熙生物:反对成分“名称游戏”
news flash· 2025-06-06 05:26
商战双方最新回应,华熙生物:反对成分"名称游戏" 金十数据6月6日讯,巨子生物(02367.HK)成分含量争议仍在持续。6月4日,巨子生物官微披露重组胶原 蛋白产品检测结果。其中提到四家检测机构分别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最终得出成分含量均大于0.1% 的结果。同时,该公司否认"虚假宣传"。华熙生物对此回应:一个行业的安全与繁荣,需要检测机构、 专业人士与媒体等生态伙伴的参与,需要一个不把吹哨人视同造谣者的环境,三聚氰胺事件并非是我们 缺乏检测这一有害物质的技术手段,而是有不良企业利用了检测标准的漏洞,今天我们更要防止个别企 业与少数不纯洁的学者结合,操纵标准讨论,炮制出对少数企业有利而对整个产业发展和全社会不利的 标准。并用"标准之争""商战之争"掩盖一个企业基本的产品安全与价值承诺。 (21财经) ...
涉事检测机构道歉?华熙生物力挺大嘴博士,监管部门介入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2 05:12
华熙生物(688363.SH)与巨子生物(02367.HK)之间的"暗箭"正在升级为"明枪"。 6月1日晚,华熙生物官微发布《关于支持郝宇博士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声明》称,由郝宇("大嘴博士")担任法人代表的上海柳 页医创医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属于华熙生态的重要成员,华熙生物理应予以坚定支持和依法保护。同时喊话巨子生物"汝求 战,便得战!" 6月1日22:32,巨子生物在其官微上表示:有关"可复美"未添加重组胶原蛋白的争议,5月30日我司收到了来自"大嘴博士"(郝 宇)所用检测机构的道歉声明,该机构明确表示"我司对此做法不仅不予认同,更从未做出任何形式的授权",并严令要求"大 嘴博士"(郝宇)"即停使及转发该《测试报告》的为,以避免对社会公众产更严重的误导 "。 对此,郝宇对南都湾财社记者回应表示:此前确实是用的上海东谱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出具的检测报告,但是巨子生物有意 将相关检测机构"说明"扭曲为"道歉",对应《声明》中并未有"道歉"二字。 "在《声明》中,检测机构秉承专业的态度。第一,检测机构只表示对于我送检样品本身的真实性他不负责任。第二,检测机 构在声明中,并没有表示检测结果存在根本性的科学错误,这非常重 ...
美团闪购不考数学
半佛仙人· 2025-05-30 08:11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1810篇原创 1 每年618,电商平台都能人头打成狗头,今年登场的嘉宾更是重量级。 美团闪购疯了,都开始参加618了,代言人樊振东拿着球拍一拍一拍把价格打下来了嘿。 电商们这么多年都打累了吧?花里胡哨的活儿已经整完了吧?已经开始打默契拳踢友谊赛 了是吧? 没关系美团闪购来啦,请打开麦克风交流请打开麦克风交流请打开麦克风交流请打开麦克 风交流请打开麦克风交流。 是是是是,电商平台过去能玩出各种预售定金先涨后降等操作不就是仗着比线下便宜吗? 不就是电商虽然拟人,但是那些电脑城实体店更是伪人吗?不就是吊着消费者刷数据吗? 那可太好玩了,美团闪购也要玩,玩之前要记个笔记,什么笔记? 死亡笔记。 这个九折那个八折那美团闪购也折,诶随机挑选一位同行骨折。 弹道也是道,枪法也是法,都是玩商战的那还废什么话啊。 JOJO我不做人啦,美团闪购要化身小黄泥头车随机创飞一位同行啦,嘻嘻嘻嘻嘻撒谎啦, 大家全都一起创飞创创创创创创创创创创创创创创创创创飞啦! 准备好都起飞吧都起飞吧!! 2 为什么这么说? 老师咱打开美团闪购啊,比比价啊。 就这价格是做买卖吗? 那是明显玩不过同行开始急眼了啊,这是既然这场商战注定不 ...
低调女掌门人38岁创业,做出营收47亿大卖,忽然断腕退市|硬氪分析
3 6 Ke· 2025-05-27 01:06
Core Viewpoint - The decision of VeSync to privatize is a strategic retreat rather than a failure, aimed at creating more flexibility for future business developments in a challe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2][4][5]. Company Overview - VeSync, founded in 2011 by Yang Lin, started with small appliances and has grown into a global brand covering smart home and kitchen appliances [2][7]. - The company achieved significant revenue growth, reaching $650 million in 2024, an 11.5% increase from the previous year [3][8]. Financial Performance - In 2024, VeSync reported a net profit of $93.05 million, reflecting a double-digit growth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8]. - The company faced challenges post-IPO, including a net loss of $16.28 million in 2022 due to rising supply chain costs [7]. Privatization Decision - The privatization process was initiated with a premium of 33.3% over the market price, allowing shareholders to exit with attractive returns [2][9]. - The decision was influenced by the need to reduce costs associated with maintaining a public listing and to avoid excessive market focus on short-term performance [4][9]. Market Context -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sector is facing increased geopolitical risks and market challenges, prompting VeSync to seek more operational flexibility post-privatization [9][10]. - The company's market valuation fluctuated significantly, dropping from over HKD 26 billion at IPO to HKD 6.347 billion at the time of privatization [9][10]. Future Plans - Post-privatization, VeSync aims to invest in platforms like TikTok and expand its presence in the European market, indicating a focus on long-term growth strategies [12].
微信成立电商产品部 腾讯的“电商梦”有救了?
Xi Niu Cai Jing· 2025-05-20 01:47
作者:Colin 回溯腾讯近20年的电商探索史,从拍拍网、QQ商城的折戟,到视频号电商的踌躇,再到如今组织架构的"高举高打",其电商战略始终在"流量依赖症"与"生 态闭环缺失"的泥潭中挣扎。这场看似声势浩大的调整,或许仍是旧问题的延续。 组织升级背后的历史循环,从"流量思维"到"路径依赖" 回溯过往,腾讯对电商的执着堪称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漫长的追逐。早在2005年,腾讯便推出对标淘宝的C2C平台拍拍网,此后十年间密集上线QQ商城、QQ 网购、微信小店等产品,甚至通过投资易迅网、拼多多、京东等企业构建"电商联盟"。然而这些尝试均未逃脱"流量工具化"的宿命,尽管将微信、QQ的海 量用户导入电商平台,却始终无法沉淀为可持续的交易生态。 而这一次电商产品部的设立,表面上是将分散在开放平台、视频号等部门的电商功能整合,实则延续了腾讯惯用的"组织架构驱动业务"策略。正如此前, 2014年微信支付通过春节红包突袭支付宝、2017年小程序以技术中台重构服务生态,均是通过组织变革实现战略突破的。 只是相较上述成功案例,电商业务的特殊性在于,其成败不仅取决于产品设计或流量规模,更需要供应链、物流、商户运营等"重资产"能力的支撑,而 ...
外卖商战正酣,监管敲响警钟,“奶茶自由”还能维持多久?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5 13:23
短短三个月,京东在美团、饿了么双强稳固八年之久的外卖市场掀起波澜。根据京东2025年第一季度财 报,目前入驻京东的商家门店数量超过百万,外卖日单量也已经接近2000万单。 但就在5月13日,监管释放明确信号——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约谈三大平台,要求切实维护消费者、 经营者和骑手权益。这场竞争看似让消费者享受实惠的同时,也暴露出商户利润被压缩、骑手权益保障 等难题。消费者担忧补贴退坡后难以延续低价福利,商户在平台规则裹挟下叫苦不迭,骑手深陷"二选 一"困局。 监管的介入给这场多方博弈敲响了警钟。未来外卖市场格局将如何重塑,消费者、商户、骑手之间的平 衡又该如何探寻?这场复杂的角逐正持续上演。 刘强东亲自送外卖赚吆喝,京东强势入局意欲何为? 自2017年百度外卖以8亿美元价格卖身饿了么后,外卖市场从"三强"转为美团与饿了么的"双寡头"竞争 已有八年之久。根据交银国际证券的研报,2024年外卖市场份额中,美团占比为65%,饿了么占比为 33%,其他平台合计占有率仅为2%。然而这一局面在今年2月被京东打破。 虽然初涉外卖领域,但京东的"野心"不小。2月11日,京东宣布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对5月1 日前入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