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网联汽车
icon
Search documents
“新央企”将落户重庆 由朱华荣掌舵?长安称未收到正式通知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7-08 06:40
长安汽车公布的2025年半年业绩显示,1-6月全球累计销量达135.5万辆,同比增长6.8%,创下近八年来 新高。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44.8万辆,同比增长48.8%,占总销量33%;海外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 增长49%。 日前朱华荣在香港车博会上介绍,自2015年开始,长安汽车围绕新能源领域累计投入超400亿元,并升 级智慧新蓝鲸3.0,行业首创插混、增程一体化技术。按照规划,今年底将实现固态电池的功能样车首 发,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此外,长安已成功获批全国首批L3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单位。 在智能化领域, 长安汽车已经累计投入超600亿元。未来十年,长安将在新兴领域投入超2000亿元, 新 增超1万人规模的科技创新团队, 打造 " 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 。同时致力于打造海陆空立体出行 解决方案,预计今年底,将完成飞行汽车试飞;到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下线应用。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继中国长安更名辰致科技后,最近又传出最新消息:与长安汽车密切相关的这家"新央企"总部落户重庆 以及由朱华荣掌舵。不过,长安汽车方面相关人士称不知情,未收到正式通知。 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即将诞生的 ...
海峡两岸业界人士武汉共商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
Xin Hua Wang· 2025-07-08 00:45
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近日在武汉经开区举行, 海峡两岸汽车产业业界人士齐聚车谷,共谋两岸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两岸汽车产业技术 创新协同、产业链条互补、生态体系共建。 活动中,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与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 现场签约。双方将深化产业合作,推动技术、产品、人才、市场、资本等要素深度融合,实 现共赢。 "当前,新能源与智能网联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两岸企业家峰会新 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大陆方面牵头人、智能制造及装备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大陆 方面召集人苏波说,大陆新能源汽车发展领跑全球,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空间广 阔。"希望两岸汽车产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协同、人才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探索相互赋 能新途径,持续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两岸企业家峰会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台湾方面牵头人、能源及环保节能 产业合作推动小组台湾方面召集人杜紫军说,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将是推动汽 车产业下一波变革的核心动力。武汉是中国大陆六大汽车制造基地之一,武汉经开区在新能 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具有得 ...
【会讯】2025年7月乘用车市场分析发布会会议通知
乘联分会· 2025-07-07 08:36
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本文全文共 685 字,阅读全文约需 2 分钟 为了便于大家进一步及时掌握全国乘用车市场产销动态,并了解行业政策、价格、二手车、新能源汽 车、商用车市场、上海汽车市场等情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处现决定举行"2025 年7月乘用车市场分析发布会",本次会议以 网上发布 的形式举行。 会议相关信息如下: 主办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 协办方: 搜狐·汽车事业部 上海市信息中心 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安路勤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福蓝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威尔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科瑞卓信(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市佩升前研市场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报告网上发布时间: 2025年7月8日(星期二)下午16:00 请大家关注微信订阅号:cpca2024和官网www.cpcaauto.com,届时报告将通过以上两种渠道发布。感谢各 位的支持! 会议报告内容: 1)2025年6月份上海汽车市场上牌情况 ——上海市信息中心; 2)2025年5月价格指数报告 ——福蓝汽车; 会议报告网上发布渠道: 微信订阅号(cpca2024) 官网( ...
中部首个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落户武汉经开区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7-07 06:50
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在武 汉经开区举行。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揭牌并落户武汉 经开区,汉台汽车产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这是中部地区首个、大陆地区第二个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基地将以武汉经开区智 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为核心载体,打造海峡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标杆。 《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 简称"《方案》")同时发布,为汉台汽车产业深入合作擘画新蓝图,明确新路径。 据悉,《方案》聚焦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两岸汽车产业从"产业链条互补"升级为"创新链 条共生""生态体系共建",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当前,武汉经开区加快迈向"世界车谷",力争到2027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跻身全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方阵。 根据《方案》,武汉经开区将高水平建设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打造台商 集聚核心区,深化台湾优势企业技术人才合 ...
人民网: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落户武汉
Ren Min Wang· 2025-07-07 01:22
7月4日,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 会在武汉经开区举行。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揭牌并 落户武汉经开区,汉台汽车产业融合创新、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根据《方案》,武汉经开区将高水平建设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打 造台商集聚核心区,深化台湾优势企业技术人才合作,推动在汉台企转型升级,强化产业链深度融 合,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构建新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到2027年,汉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三至五家台资合作的研发机构或科技成果转化 中试平台,推动10项两岸联合技术攻关项目。 编辑:代婧怡 当前,武汉经开区加快迈向"世界车谷",力争到2027年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 集群,跻身全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方阵。 武汉经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 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揭牌 这是中部地区首个、大陆地区第二个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基地将以武汉经 开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为核心载体,打造海峡两岸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标杆。 《两岸(武 ...
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开幕 39个项目签约总额近140亿
Chang Jiang Shang Bao· 2025-07-06 22:35
以"融合发展共建支点"为主题的第十九届湖北.武汉台湾周7月4日在武汉开幕,1700余名两岸嘉宾齐聚 一堂,重点围绕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电子信息和乡村振兴等,共话两岸融合发展。 当天,39个鄂台经贸合作项目现场集中签约,总金额139.75亿元。整个活动将持续至7月9日。 本届台湾周举办时间为7月3日至7月9日,除了在武汉设主会场,还在襄阳、宜昌、黄石设分会场,开展 主体活动、鄂台经贸产业对接、青年交流交往等三大板块共14项活动。 宜昌于7月5日举行海峡两岸(宜昌)电子化学品产业合作对接会,服务湖北重点发展产业需求和宜昌新材 料产业园建设目标,通过参观考察、项目对接等形式,促进鄂台电子化学品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发 展,将宜昌打造成为大陆知名的电子化学品产业专区。对接会上,总投资62.57亿元的18个项目集中签 约。截至目前,宜昌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29家,累计投资金额19.38亿美元。 黄石将举行海峡两岸(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合作对接会,聚焦黄石打造台资集聚区、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 重要增长极,深化两岸电子信息产业融合,促进黄石台资企业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统 计数据显示,2024年,黄石台资企 ...
一个朴素而热烈的“造车梦” 探访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
Jin Rong Shi Bao· 2025-07-04 01:51
20世纪60年代,安徽的汽车工业还停留在"敲敲打打"的手工时代。江淮汽车(600418)的前身——巢湖 汽车配件厂,工人们用榔头、扳手和简陋的模具,硬生生敲出了安徽第一辆轻型卡车。 60年后的今天,走进新能源汽车工厂,机械臂精准挥舞,无人运输车灵活穿梭,数字孪生技术实时优化 生产流程……安徽的汽车工业俨然完成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蜕变。如今,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一 辆"安徽造"。 从以前的"榔头造车"到如今的"数字智造",安徽这场浩大的"造车梦"是如何实现的?又将走向何方?带 着上述疑问,《金融时报》记者来到了这里。 金融助力 老牌车企实现"智"变新生 "距离9月30日交付时间节点仅剩91天13时39分53秒。"尊界超级工厂会议室内,墙上的显示屏滴答作 响,上面悬挂着横幅——"一切为了尊界,为了尊界的一切"。 与会议室仅一墙之隔的生产车间内,超1800台智能机器人分散在生产线的各个角落,抓取、搬运、组 装、检验……经过一系列工序后,记者见到了最终成品——尊界S800。 据悉,该产品5月30日刚刚上市,填补了我国超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空白。仅1个月的时间,其预订量便 已突破6500台。显示屏上的倒计时,正是对市场热 ...
拟自建工厂摆脱“大客户依赖” 四维智联冲刺港股IPO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7-03 15:10
日前,四维图新旗下智能网联汽车平台公司南京四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四维智联")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家背靠滴滴、腾讯、联发科的智能 座舱企业,正试图在汽车智能网联行业洗牌中完成"背水一战"。 对大客户兼股东依赖度高 目前,四维智联在国内一级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十,但市占率仅有0.1%。与此同时,四维智联对既是大客户也是股东的供应链企业的依赖度 高,使其盈利能力和市场拓展空间受限。 四维智联成立于2018年,由四维图新原智能网联业务分拆独立运营,专注于智能座舱软硬件全栈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包括AI助手、Welink3智能交互系 统、地图导航等软件方案,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提供汽车影音系统等标准域控制器,以及座舱、舱行一体、舱泊一体和驾舱一体的高级域控制器。 招股书显示,四维智联2022年—2024年累计亏损8.47亿元,平均年度亏损2.8亿元,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仅8988万元。作为四维智联的母公司,四维图虽然近 两年归母净利润减亏明显,仍处于亏损状态,将四维智联分拆上市成为四维图新寻求突破的路径之一。 四维图新持有四维智联27.1%的股权,并通过四维智联香港、四维智联宁波、宁波智合拥有四维智联 ...
汽车产业变革倒逼车险转型,新老玩家如何破局?
3 6 Ke· 2025-07-03 08:00
Core Insights -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NEV) market in China is not match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insurance market, leading to high premiums, high claim rates, and high loss ratios in NEV insurance [1][3][7] -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s facing challenges due to the high repair costs associated with NEVs, which are exacerbated by the vehicles' design and technology [15][18] - The market for NEV insurance is projected to grow significantly, with estimates suggesting it could reach 500 billion yuan by 2030, accounting for nearly 50% of total auto insurance premiums [9][10] NEV Market Growth - In March 2025, NEV sales in China reached 1.237 million units, with a month-on-month growth of 38.7% and a year-on-year growth of 40.2%, achieving a penetration rate of 42.4% [1] - By the end of 2024, the total number of NEVs in China is expected to reach 31.4 million, representing 8.9% of the total vehicle population, with an annual growth rate exceeding 50% [1] Insurance Market Dynamics - In 2024, the insurance industry covered 27.95 million NEVs, generating 140.9 billion yuan in premiums but incurring a loss of 5.7 billion yuan [3][10] - The average premium for NEVs is approximately 30%-50% higher than that for traditional fuel vehicles, with NEV premiums ranging from 3,000 to 4,000 yuan compared to 2,000 to 3,000 yuan for fuel vehicles [6][10] Challenges in NEV Insurance - The high repair costs for NEVs are attributed to advanced designs, high-tech components, and a lack of scale in parts production, leading to increased insurance claims [15][18] - The operational use of NEVs, particularly in ride-hailing and delivery services, results in a higher claim rate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vehicles, with 5.5% of NEVs used for commercial purposes versus only 0.4% for fuel vehicles [19] Regulatory and Industry Responses - Regulatory bodies are closely monitoring the NEV insurance market, with initiatives aimed at improving pricing mechanisms and developing new insurance products to address the unique risks associated with NEVs [14][19] - Major insurance companies are adopting strategies to maintain market share in the NEV segment despite ongoing losses, indicating a willingness to invest in the future potential of this market [9][10] Competitive Landscape - Traditional insurance companies maintain a significant market share in NEV insurance, with the top three companies holding approximately 74.7% of the market [21] - New entrants, including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are beginning to establish their own insurance operations, aiming to integrate insurance offerings with their vehicle sales to enhance customer loyalty [22][24] Future Outlook - The NEV insurance market is expected to evolve with increased competition and potenti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insurers and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as both sectors seek to adapt to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vehicle technology and consumer needs [27][28]
北京市集中发布96项地方标准
Bei Jing Qing Nian Bao· 2025-07-03 01:10
本报讯(记者王薇)昨天,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本市近日发布96项地方标准,69项为首次制定,27 项为修订标准。其中,《自动驾驶地图数据交换及服务接口规范》填补了国内自动驾驶地图数据服务共 享标准空白;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优化了办公、商业、学校、医院等公共 建筑的配建需求;《室内型应急避难场所平急转换技术要求中小学校》助推本市室内应急避难资源"平 急两用",提升了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本市还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进行了修订,标准落实"将1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 电力线缆入固定车位纳入新建住宅配建要求",强化了新建住宅项目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提供了可 供选择的居住区充电设施配建方案,确保符合安全要求的停车位具备直接装表接电条件。另外,根据交 通出行场景特征的差异化,优化了办公、商业、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分类配建要求,更新了直接建设 充电设施的停车位比例,使充电特征与出行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互相匹配,促进停车资源和充 电设施的高效利用。 新修订的《住宅物业服务标准》创新设置了刚性指标不分级,柔性指标分三级的方式,业主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和需求选定相应的服务标准,实现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