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分担

Search documents
从农业险提质到分红险转型 政策驱动+企业创新 “新实践”提升保险业服务水平
Shang Hai Zheng Quan Bao· 2025-06-04 19:18
◎记者 韩宋辉 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四川红原大草原,上海证券报记者见到了成群的牦牛,刚刚经历了草料匮乏冬季 的它们,正嚼着刚刚返青的牧草。得益于红原县政府部门与保险公司联合探索的精准补饲体系,当地牦 牛"冬瘦、春死"的传统困境得以改变。 这是农业保险提质的具体实践。农业保险、新能源车险和浮动收益型保险是保险业新"国十条"确定的重 点改革领域。记者近期调研四川、北京等地看到,这几大领域正通过改进风险减量服务、推出新服务模 式和创新开发新产品来解难题、增活力,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保险业新"国十条"提出,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分红险正是一类由"保证收益 +红利"组合而成的浮动收益型保险,也是人身险公司今年落实政策要求,进行业务转型的主要方向。 随着各大保险公司加大分红险转型,越来越多的金融消费者与李女士一样,选择长期持有分红险。一组 行业数据可以佐证:今年1月至2月,中国太平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达98.9%,银保渠道分红险占比达 88.6%,产品结构大转型。此外,一季度,中国人寿和太保寿险的分红险新单保费占比分别为51.7%和 18.2%,同比均实现大幅提升。 破解新能源车投保难 改进风 ...
唐劲草:发债募资,能治本吗?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3 08:54
当前,我国创业投资行业面临 "募、投、管、退"全链条发展瓶颈,资金供给不足与退出机制不 畅等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效能。 在募资端方面,债券市场的 "科技板"的创新推出,将支持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 构、创业投资机构等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 技。 在 5月2 2日下午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 示,"股权投资机构本身是轻资产的,长投资周期的,靠自身发债融资期限比较短,而且融资 成本也比较高。所以,通过这样一个科技板,要解决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债券市 场科技板将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通过担保增 信、直接投资等方式,同时也加强与地方政府、市场增信机构合作,共同分担债券投资人的违 约损失风险,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科创债券。为激励创投行业提升服务能 力,工具将重点支持排名靠前、投资经验丰富的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 对 VC/PE来说,科创债的资金低成本、长周期,不仅拓宽了股权投资机构的融资渠道,还降 低了其对传统股权融资的依赖。科创 ...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护航金融机构破解民企融资难
Zheng Quan Ri Bao Zhi Sheng· 2025-05-25 15:15
■本报记者 李美丽 5月20日,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民营经济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 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这部法律首次以立法形式确立了民营经济的法律主体地位,围绕投资融资 促进、科技创新、服务保障等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在此法治框架下,金融机构如何平等地在授信、信贷管理等各环节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服务?如何拓展 业务新蓝海,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科技创新和国家重大战略?如何优化金融服务保障,推动各项措施 落实落细,进而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这些问题备受业内关注。 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了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有针对性地完善了促进民营经济 发展的制度措施,为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展民营经济业务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民营 经济组织发展内生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业一策" 破解民企融资难 针对社会各界关心的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在"投资融资促进"一章作出多项规定,其中明 确要求金融机构开发和提供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资信良好的民营经济组织融资提供 便利条件,增强信贷供给、贷款周期与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需求、资金使用周期的适配 ...
创新信用评估模型 金融“粮草”助力畜牧业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5-20 14:5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稳定基础产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畜牧业经营以家庭散户为主(如家庭农场),管理分散且产业链短, 资产多为活禽活畜,难以作为抵押物。这些经营户现金流不稳定,且具有季节性特征,生产周期长且现 金流依赖畜产品变现。 "银行可在畜牧业的现金流、供应链、技改等方面,开发差异化产品予以支持。如根据畜牧品种生产周 期(如肉牛18—24个月、生猪6—8个月)设计差异化贷款期限,避免短贷长用,并提供现金流缓冲工 具,在价格低谷期允许养殖户暂缓或减少还款,将部分销售收入自动转入还款账户,缓解集中偿债压力 等。"沈佳庆指出。 邵科认为,银行业需围绕行业特点提供金融支持。第一,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针对规模化养殖企业 提供育种研发采购、养殖和环保设施建设、冷链仓储等中长期信贷,利用供应链金融降低上下游配套企 业以及中小养殖户的融资门槛,根据牲畜生长繁殖周期设计贷款期限,匹配企业现金流;第二,强化科 技赋能业务,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采集活体资产数据,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可信的活体资产档 案,缓解评估难、抵押难、管理难等问题,提升融资质效;第三,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
600亿元险资长期投资入市倒计时,多家保险机构正在积极争取试点资格
Hua Xia Shi Bao· 2025-05-14 09:37
保险资金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月7日,金融监管总局 局长李云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称,将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近期拟再批复 600亿元,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 "政策明确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预计新增600亿元试点额度。此举不仅为市场引入增量资 金,还推动保险资金更多参与基础设施、绿色经济、科技创新等长期项目,助力国家战略落地。"国寿 资产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将充分发挥鸿鹄基金一期、二期'稳预期、稳投资、稳市场、稳 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将资金投向政策支持领域。" 作为一家刚成立一年半的保险资管公司,中邮保险资管同样积极参与,争取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三期 资格。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0月,由中邮人寿全资发起设立,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位于北 京。 截至目前,已经有8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总金额达1620亿元。若上述600亿元新 资金获批,保险资金入市规模将进一步增至2220亿元。5月14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国寿资产和中邮 保险资管相关负责人处获悉,两家公司都在积极争取保险资 ...
险资加大入市稳市力度
Jing Ji Ri Bao· 2025-05-13 21:48
一揽子金融政策为保险资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积 极响应"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范围""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等举措,持续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强 化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为市场注入更多长期资金。严格落实关于"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要 求,深化与实体经济的协同,对接企业融资需求,护航经济稳增长目标。公司将继续以服务国家战略为 导向,在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养老与普惠服务等领域深化布局,为行业健康发展贡献专业力量。 中国人寿资产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遵循"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强化对战略环 境、政策传导路径及经济周期切换的分析研判,积极推动权益投资规模稳步增长,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 力度,坚定当好资本市场重要的价值投资者。同时,进一步聚焦投资领域,深化科技、养老、消费等重 点产业布局。对于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将充分发挥鸿鹄基金一期、二期"稳预期、稳投资、稳市 场、稳经济"的作用,进一步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将资金投向政策支持领域,并争取保险资 金长期投资试点三期资格,获批后将积极入市,发挥引领作用。 诸多政策利好将为保险行业带来哪些影响?中国人寿 ...
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就绪,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箭在弦上
Hua Xia Shi Bao· 2025-05-08 02:38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中,科技 型企业以高等级央国企和头部民企为主,预计在债市"科技板"推出后,将鼓励更多的成熟期、成长期民营科技型 企业通过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进行融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李明会 北京报道 备受关注的债市"科技板"迎来新进展,相关政策细节"浮出水面"。 5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相关 政策和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市场各方响应非常积极,积极与人民银行、证监会沟通,对接发行科技创新 债券的意愿。初步统计,目前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 构参与。 同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文,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也分别发布相关通知,正式披露相关政策细节,支持科技创 新债券的发行。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创新活动复杂多元,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企业,其风险特征和金融需求有着较大差 异。从过去实践来看,科创债发行主体还是以大型国有企业和头部国有创投基金为主,科创型中小企业则因其本 身风险 ...
【新华解读】债券支持科创融资持续发力 创新增量措施细则“呼之欲出”
Xin Hua Cai Jing· 2025-05-07 16:48
新华财经北京5月7日电(王菁)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再传利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5月7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提出十项货币政策工具支 持稳市场稳预期的举措,其中包括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则提及,将进一步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科创行业投资风险高、周期长等特性,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既是融资手段的创新,更是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体系的关键突破,将对我国科创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科创企业融资支持政策陆续兑现 2024年以来,人民银行、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多项支持科创企业融资的政策,相关政策的发布,进一步健全了科创企业的融资机 制,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发布部门 | 发布时 | 政策 | 要点 | | --- | --- | --- | --- | | | 8 | | | |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 | 2024年1 | 《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 | 明确全面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打造标志 | | 科技部等七部门 | E | 发展的实施意见》 | 性产品、壮大产业主体、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产业支撑体系 | | | | | 等重 ...
央行超预期“双降”,下半年降准降息仍有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4:20
作 者丨唐婧 编 辑丨包芳鸣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进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 货币政策,央行将加大宏观调控强度,推出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共十项措施。 数量型政策方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 . 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阶段性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5%调 降为0%。 价格型政策方面,下调政策利率0 . 1个百分点,预计将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同步下 行约0 . 1个百分点;下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 . 2 5个百分点;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 率0 . 2 5个百分点。 结构型政策方面,增加3 0 0 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3 0 0 0亿元;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 0 0 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 0 0 0亿元额度 合并使用,总额度8 0 0 0亿元;设立5 0 0 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 分担工具。 本次央行"双降"的背景是,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开门红",经济增长延续了去年四季度政策发 力后的修复趋 ...
一揽子金融政策简评:三大金融部门联手稳预期、提信心
BOCOM International· 2025-05-07 13:42
交银国际研究 宏观策略 2025 年 5 月 7 日 中国宏观 一揽子金融政策简评:三大金融部门联手稳预期、提信心 2025 年 5 月 7 日,"五一"假期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一揽子重磅金融政 策,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负责人出席会议,并 介绍具体措施。本次金融政策支持举措的落地也是今年 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精 神的传达和落实(参见此前报告),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创设新的结构性 货币政策工具,以及一系列稳预期、提信心的具体举措均实现了快速的落实。 本次金融政策组合拳覆盖货币政策、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等多 个领域。从政策内容看,既有短期纾困举措,也有长期制度安排;既有总量政 策,也有结构性工具,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预计本次政策 组合将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同 时,中美经贸关系出现积极转变,双方重启谈判渠道,利好提振市场风险情 绪,为港股市场带来正面催化。具体来看: 中国人民银行:降准、降息,精准宽松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宣布全面降准、降息组合拳。此次降准 0.5 个百分点 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