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

Search documents
《黑神话:悟空》里这项绝活,在直播间“重生”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27 07:12
游戏《黑神话:悟空》里,戈壁滩上枯枝孤树,满目苍凉。陕北说书的调子陡然响起,三弦一拨,甩板 一打,"无头僧"将故事缓缓道来,这一幕深深刻在玩家们的心中, 这门诞生在黄土高原的非遗,如今正借助短视频与直播等形式,焕发新生。 "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 上头 5月底的延安夏夜,白天的暑热渐渐褪去,在金延安景区的户外舞台,一部"大剧"正热火朝天地上演。 和话剧、电视剧不同,眼前这部剧,由陕北说书艺人高小青一人分饰几角而成。他和同伴连说带唱,用 独特的"九腔十八调"讲着一出"包公案",围坐在台下的观众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而神情紧张、时而开 心地大笑。 作为黄土高原上的口传艺术,陕北说书在延安、榆林等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没有提词器,说书人往那 一坐,手上一把三弦(或琵琶)、腿上一副甩板,一讲就是几个小时,千年之外的历史演义、公案传奇, 隔壁邻居家的儿女情长娓娓道来,一个人就集"千军万马于一身"。 说书人靠一副嗓子包揽男女老少各种形象,一个角色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从哪来、沿途走过了哪些地 方、他的穿戴是什么样、说话时的表情什么样……必须用大量的细节填补,让这个人物在观众心中立 住。 除了故事讲得细,更要语言接地 ...
从乡土手艺到国际订单:凤翔泥塑的产业化破局与年轻化突围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27 05:16
"泥娃娃"撬动千万产值 在六营村,凤翔泥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明的"新明泥塑工坊"是众多泥塑加工 作坊的佼佼者和引领者。从艺以来,胡新明曾代表中国传统民间艺人出国展示凤翔泥塑的魅力,作品三 次登上生肖邮票,在2017年元宵晚会上,胡新明带着泥塑"凤尾鸡"向全国观众推介陕西凤翔泥塑。 六营村坐落于宝鸡市凤翔区,这里被誉为"中国泥塑第一村"。 还未进村,远远就能看到村口摆放着一尊20多米高的巨型"泥塑坐虎"。进入村里,泥塑村一条街串联起 家家户户的泥塑加工作坊。这些年,六营村泥塑产业实现抱团,发展势头喜人。如今,全村200多户、 上千人从事泥塑产业,泥塑产业年产值超4000万元,泥塑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村里还建了泥塑传习 所、体验园,"非遗+文旅"的路子正越走越宽。 凤翔泥塑始于先秦西周时期,当地人称"泥耍货",采用蝌蚪纹、蛙纹,鸟纹、蝠纹、蝶纹、锯齿纹、云 纹、兰草纹、艾草纹等八种传统纹样勾勒描绘,又以白、青、黑、赤、黄对应金、木、水、火、土五 行,其色彩艳丽喜庆,造型夸张,历史底蕴浓厚。 2006年,凤翔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凤翔泥塑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 较 ...
千年非遗闯入“二次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6 07:55
作 者丨陈思琦 编 辑丨孙超逸 2 0 1 0年,第六届深圳文博会," 5 0后"吴维清带来几幅长约1米、高4 0厘米的泥塑工艺品。每 卖一幅,都要连同玻璃罩费力打包。 2 0 2 5年,第二十一届文博会," 8 0后"吴漫的行李轻巧许多,"红桃粿"口哨、潮剧脸谱摆件等 都只有巴掌大小。 吴维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其子吴漫,如今是该项非遗 工艺的市级传承人。 "传统大尺寸工艺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通。如今,我们在保留贴塑、彩绘等工艺特点的基础 上,做了许多小巧的文创开发,如口哨、冰箱贴、桌面摆件等,更利于大吴泥塑在年轻群体 中的传播。"吴漫说。 文旅部数据显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6 3岁,其中4 0岁以下中青年传承 人占比不足1%,代际传承结构失衡的困局待解。 而 本 届 文 博 会 , 一 面 是 以 AI 、 机 器 人 、 VR/AR 等 为 代 表 的 前 沿 科 技 展 陈 , 另 一 面 , 大 吴 泥 塑、布糊画、马尾绣、龙泉剑等传统非遗工艺悉数亮相。以吴漫为代表的" 8 0后" " 9 0后"传承 人站上舞台中央,他们或改良工艺、实现规模化生产, ...
江西新余:千年夏布一支独“绣”
Yang Shi Wang· 2025-05-25 12:48
央视网消息(记者 胡梦洁)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幅近九米长的夏布 绣《长江万里图》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巨制由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及儿媳吴婉菁 带领创作团队耗时13个月完成。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颜色的丝线在作品中交错,用独特的刺绣语言展现了祖国 的壮阔山河。 这种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精髓的守护与延续,更如同一束光,深深照亮并感召着 年轻一代传承人,吴婉菁就是其中之一。在婆婆的影响下,吴婉菁毅然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踏上了夏布绣的非 遗传承之路。即便一次次被绣针扎伤手指,她也没有退缩。 吴婉菁认为,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老手艺长出新枝芽。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她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在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借助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赋予夏布绣新活力,提升非遗技艺的自身造血能力, 为夏布绣生活艺术开辟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吴婉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设计巧妙地进行跨界融合,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艺、茶空间、 文房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让夏布绣这一传统工艺逐步融入大众生活中。在她的推动下,夏布绣这门老技 艺"潮 ...
文化中国行丨每差50℃就得变配方 传承人用26年烧制出孔雀蓝釉
Yang Shi Xin Wen· 2025-05-25 10:43
琉璃是一种常用于古代宫殿、宝塔等建筑的装饰材料。山西是我国琉璃的主产地,琉璃烧制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名录。一起走进山西太原,了解古老技艺创新传承的故事。 《礼乐华夏》展正在山西考古博物馆举行,首次公开展出了多组新近出土的明代琉璃制品。山西高平市米山镇出土的一组琉璃俑,展现了明代中后期的生活 状态和场景。这组琉璃俑器型丰富、种类多样。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民族融合研究所所长 白曙璋:我们看到不光有单一色彩的琉璃、黄绿釉的琉璃,同时还有难以制作的蓝紫色色调。代表了山西在明代甚 至更早的元代,琉璃烧造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琉璃生产在山西分布广泛,山西的琉璃烧造始于北魏,至明清达到鼎盛。琉璃制作,涵盖了备料、成型、素烧、施釉等多个环节,最终使得琉璃制品呈现出 五彩斑斓的效果。琉璃制作原料选用当地的坩子土,釉色常见黄、绿、蓝、紫、黑、白等色,制作方法均为二次烧成,即先烧好素胎再上釉,然后烘烧成 器。 琉璃烧制技艺在一代代匠人的口口相传中得以延续,由于时代的变迁,技艺中的孔雀蓝釉的制作却不幸失传。20世纪80年代,当时40多岁的传承人葛原生, 开启了尝试恢复孔雀蓝釉的探索之路 ...
用视频让中国非遗“活”起来,数百非遗传承人汇聚婺源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25 04:42
智通财经获悉,从5月24日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豪迈奔放的安塞腰鼓、苍劲悠远的彝族山歌、婉转缠绵的黄梅戏以及多 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木偶戏等,在有着"茶乡"与"中国最美乡村"之称的江西婺源轮番登场,也揭幕了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江西上 饶市人民政府、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共同主办的"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 在江西省婺源县婺女洲度假区举办的这一大会是国内首个"非遗传承人+多平台内容创作人"的合作交流活动,以"视界非遗创见未来——打造非遗 传播新生态"为主题,汇聚了由全国各地推荐的数百位国家级与省市级非遗传承人,以及各平台推荐的近百位优质青年创作人。 "视频是非遗最为生动、直观、有力的传播方式。它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时间的束缚,将非遗的魅力以鲜活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展现给世 界。通过视频,我们可以让古老的非遗真正'活'起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说。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上的非遗表演 如何用视频讲好非遗故事 传统非遗常面临"博物馆式"困境,而当下的一些非遗传承人通过视觉叙事与场景重构,赋予非遗以鲜活的生命力,尤其是短视频、纪录片、直播 等影像媒介 ...
古老非遗焕发光彩
Ren Min Ri Bao· 2025-05-23 21:56
右手紧握炙热的电烙铁,左手扶着木板,学员们按照打好的草图进行绘画创作——这是烙画,古称"火 笔画",通过控温技巧在竹木、宣纸、葫芦等材质上熨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经过一周培训,第一次接 触这一非遗技艺的学员艾力夏提·依米提完成了4幅作品,内容包含老城景色、非遗文化等,"我以前学 过绘画,这次培训让我掌握了新技巧。"艾力夏提说。 "龟兹非遗工坊激发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完善非遗项目的展示体系,提升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库车市热斯坦街道党工委书记鲍国海说, 非遗工坊将不断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守护文化瑰宝。 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库车土陶、葫芦绘画、龟兹壁画及打馕制作等功能区经常排起长队。土陶体验区, 小朋友们揉土、拉坯、制坯,制作维吾尔族传统土陶;维吾尔族传统刺绣区,上海游客在代表性传承人 的指导下,一针一线认真学习…… 自2025年春节正式运营以来,龟兹非遗工坊日均接待游客8000余人次,日均销售额约1.6万元,非遗工 坊逐渐成为库车的文化新名片。 龟兹非遗工坊还组织了不同主题的培训。今年2月,库车市各乡镇的绘画爱好者齐聚一堂,以烙铁为 笔、木板为纸,共同 ...
“匠心匠艺·律动京华——新晋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开幕
Xiao Fei Ri Bao Wang· 2025-05-23 02:45
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宋印伟指出,燕京八绝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承载着深 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历代工匠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 体。他表示,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燕京八绝等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搭 建平台,促进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展览精品荟萃、题材丰富、技法精湛,共展出了23位新晋中青年工艺美术大师的35件套作品。金雕 漆红木《盘龙戏珠》皇帝宝座、花丝镶嵌《盛世八宝》如意赏盘、京绣《四蟠螭纹蚕丝钢团扇》、宫毯 《二龙戏珠》、汉白玉石雕《荷塘月色》、丝绫堆绣《昌盛》等参展作品中,既有精湛的"燕京八绝", 又有朴实无华的"民间九珍",还有融合了高端技法的普惠艺术精品。展览特别设置展销区域,以非遗之 力促进文化消费助力经济发展。本次展览于5月17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如需了解更多展览信息,可关 注"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北京燕京八绝协会会长、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在致辞中指出,如何定义博物馆的未来和非遗传 承的未来,一定要深度思考和解析变化中的"不变"。一是博物馆的功能使命不会改变,二是"文博人" ...
六大头部新媒体平台倾力助阵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蓄势待发
Huan Qiu Wang· 2025-05-22 03:27
来源:环球网 抖音将专门设立"非遗守护人"专题,为优质内容提供流量扶持,并定向扶持百位非遗传播带头人,助力 非遗项目借助短视频与直播获得更广泛的认知与认可。 快手则将联动百位优秀非遗创作者,通过流量扶持、话题曝光、官方宣推以及商业变现等多元化手段, 推动非遗在短视频平台实现创新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深化戏曲传承,快手已于今年年初启 动"老铁梨园"剧团扶持计划,从零开始全方位助力戏曲剧团的创新发展。 小红书近年来通过打造"我在小红书做非遗""小红书非遗节"等长期且具有影响力的IP,以独特的方式让 非遗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触手可及的兴趣爱好,并成功孵化扶持了一批优质非遗内容创作人。此 次大会,小红书将联合30位创作人共同参与。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寒玥】5月24日至26日,备受瞩目的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将在江西省婺源县婺女 洲景区盛大启幕。此次大会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携手上饶市人民政府,以及抖音、快手、小 红书、B站、微博、红果六大头部新媒体平台共同主办,婺源县人民政府与婺源·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 护区联合承办,江西鑫邦婺女洲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具体执行。 作为全国首个聚焦"非遗传承人+多 ...
为新世代车型再添“中国味”,“BMW中国文化之旅”启动系列创新行动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5-15 09:14
2025年"BMW中国文化之旅"要整"新活儿"。5月15日,宝马中国宣布,今年将遵循"创新+责任"的 新思维,启动一系列的创新行动,通过"为宝马新世代设计非遗+智能概念性文创"等四大举措,为宝马 新世代中国专属车型再添"中国味"。 据悉,该活动将于5月启动非遗传承人的遴选,6月至9月将展开创意工作坊与原型开发,10月到12 月进入项目成果发布阶段。遴选标准为:非遗项目需具有可大批量转化和生产的可行性、传承人需具备 创新意识,能适应跨界合作,以及将优先选择国家级或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该项目将结合宝马的工业设计与清华美院的设计力量,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国际化传播,打造兼 具文化韵味、智能创新与用户体验的跨界作品,为当代"非遗走入现代生活"打造引领性的范式探索。 第二个举措是7月开启大运河文化河南段探访,聚焦隋唐大运河沿线的中原腹地,延续"传承点亮未 来"主题,开启"行走四千年"的中华文明溯源探访。 大运河是世界遗产,代表"联结"与"出行"。2024年,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宝马爱心基金资 助,由宝马中国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文化保护 教育公益项目"正式启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