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菲利普斯曲线
icon
Search documents
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宏观经济
Jiang Nan Shi Bao· 2025-07-06 14:32
站在仙林校区远眺,紫金山麓商圈与保税物流中心交相辉映。学习宏观经济学,不仅要掌握模型推导, 而且要以全局视角洞察经济,在数据曲线中读懂民生与开放。我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观察者,也是未来 的推动者。 在南京财经大学的宏观经济课堂上,"三期叠加"理论解析中国经济转型,"菲利普斯曲线"结合长三角制 造业PMI数据,让我明白宏观经济并非数字游戏,而是与国家发展、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生动实践。今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理论映照现实:江苏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 增长5.6%,背后是促消费政策、市场联动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如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市场、南京新街 口"首店经济"与苏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形成供需双向联动等。 作为国际经贸专业学生,我十分关注内外需联动。课堂上,老师对比"十四五"进出口数据,中国从"世 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彰显经济韧性;进博会引进的德国精密机床用于常州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 生产,再借"一带一路"海外仓销往东南亚,验证了开放型经济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也诠释了双循环新发 展格局的实践逻辑。 小组讨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政策取向"时,同学们用潜在增长率分析人口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结合 ...
特稿|蔡昉:从菲利普斯曲线到贝弗里奇曲线——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政策框架
Di Yi Cai Jing· 2025-06-18 01:33
最后,城乡之间劳动力流动的内卷化。随着农业劳动力人数减少和年龄老化,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明显放 慢。由于户籍制度仍然妨碍农民工永久性在就业城镇落户,养老保险制度的分割性使得大龄农民工无法选择在城 镇养老,因此,劳动力流动方向已经发生逆转,在外出农民工增长速度明显减速的同时,他们中跨省、跨市、跨 县的比重均有所降低。众所周知,就生产率水平而言,非农产业高于农业、城镇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 和镇。因此,这种劳动力流动方向变化就意味着内卷化,在整体上降低了生产率,削弱了劳动者报酬提高和就业 质量改善的基础。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产生原因 在经济史上,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最主要表现形式为技术性失业,即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导致自动化, 进而替代劳动者的工作岗位。不过,现阶段中国遭遇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却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形成 的。充分了解这些因素,是确保应对措施能够对症、精准和有效的必要智力前提。 在人工智能时代,就业面临冲击的挑战与生产率预期提高的机会并存,为了抓住机会、迎接挑战,相关的能力建 设和制度创新应该更富前瞻性、力度更大。 中国就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总量性、周期性转变为结构性,这要求政策理念、 ...
高利率环境下美国劳动力市场保持韧性的原因及后续展望
Sou Hu Cai Jing· 2025-06-03 02:59
内容提要 尽管疫情后美联储激进加息,但美国劳动力市场韧性凸显,突出表现为菲利普斯曲线和贝弗里奇曲线的"陡峭化"。劳动力市场显著"供不应求"是失业率始终 处于低位的主因,而廉价移民劳动力涌入则有助于填补职位空缺、缓解通胀。此外,中性利率水平上升致使政策利率对经济和用工需求的"限制性"弱于预 期,新增就业集中于对利率不敏感的服务业、非周期性行业,也是劳动力市场保持韧性的原因。 一、新冠疫情后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保持韧性 在经历疫情导致的短暂衰退后,美国经济快速恢复并重回增长轨道,通胀飙升、劳动力市场过热是本轮经济上行期的最大特点。为抑制通胀,美联储于2022 年初开始激进加息。随后两年间,在高利率背景下通胀显著消退的同时,劳动力市场持续展现出强大韧性。 (一)就业总体上稳健增长、失业率处于历史低位 2022年3月,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内累计加息11次,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0~0.25%提高至5.25%~5.5%。受此影响,美国实际利 率也快速抬升并由负转正。通常情况下,利率上行会对总需求和经济活动产生抑制,进而对劳动力市场造成负面冲击,但实际情况是,美国劳动力市场并未 受到显著影响。一方面,美 ...
降息预期别太高?欧央行大鹰派又回来了!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05-13 03:39
在市场押注欧洲央行将继续宽松之际,执委施纳贝尔(Isabel Schnabel)近日在演讲中释放了强硬的鹰派信号,引发投资者关注。 欧洲央行执委施纳贝尔在5月9日的重要演讲中表达了明确的鹰派观点,认为欧洲央行应该"维持利率接近当前水平——即稳固地处于中性区间"。理由是欧 元区的财政扩张和关税可能在中期内推高潜在通胀。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大通分析师Greg Fuzesi在5月12日题为《欧洲央行:施纳贝尔回来了,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讲,内容都是鹰派的》的研报中指 出,尽管施纳贝尔立场鹰派,但过于侧重鹰派解读,低估了通胀下行风险。 其次,贸易政策冲击也可能推高中期通胀,部分原因是经济增长可能保持韧性。 施纳贝尔认为,欧元区的外部需求可能保持韧性,部分原因是欧元区专注于生产美国需要且难以替代的商品,即欧元区出口具有较低的价格弹性。她引用 研究表明,欧元区可能因此在全球贸易战中相对受益。同时,欧元走强会降低欧元区企业进口中间品的成本。 摩根大通认为,欧洲央行多数决策者可能不会追随她的观点,预期终端利率将达到1.5%,因为其他央行官员更关注经济增长和通胀下行风险。 施纳贝尔的鹰派立场全面回归 研报称,施纳贝尔在演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