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弈

Search documents
3000家机构集体行动,别小瞧A股的定力!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06:57
最近朋友圈里都在传"牛市来了"的消息,但看看隔壁美股创新高,连印度股市都涨回去了,大A这次的表现确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不过我倒觉得,这恰恰 展现了大A独特的战略定力。 你们发现没有?美元指数最近跌得跟狗一样,按理说人民币应该暴涨才对。但现实是汇率稳如老狗,这里面就有意思了。我琢磨着,央妈手里攥着大把美 元,现在还真不稀罕更多热钱涌入。想想看,国内99%的东西咱们都能自己造,要那么多美元干嘛?买波音飞机还是进口大豆? 一、金融博弈的血包理论 记得去年9月24日行情启动时,印度股市应声崩盘的场景吗?那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血包"案例。现在美联储维持高利率,如果放任热钱推高A股,最后肯定 又是给国际金融资本当提款机。央妈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等美联储降息时再出手,到时候全球资本都得乖乖来A股报到。 说到这个,不得不提现在的市场特征。5000多只股票就像饿狼抢食,银行股和题材股玩跷跷板玩得不亦乐乎。这种行情下,散户要是看不清机构动作的转折 点,分分钟被玩得团团转。 二、量化视角下的机构行为解码 最近在研究一只特别有意思的股票,那走势跟过山车似的。事后诸葛亮谁都会当,但当时谁能看出机构在偷偷吃货?反正我是不信靠猜能猜中 ...
美国犹太人资本巨头贝莱德,已经全面渗透中国市场
Sou Hu Cai Jing· 2025-06-23 13:46
然而,他却在一次重大利率误判中意外致使公司亏损1亿美元,此次失误让芬克过去的成绩被全盘否定,被老东家毫不客气地炒了鱿鱼。 带着"失败者"的标签,芬克跳槽到黑石集团,决心重头再来。 它是怎么从一家小公司变成全球金融霸主的?它在中国这盘棋又下得有多深? 在全球资本暗流涌动的今天,有一家名字低调却权力惊人的巨鳄,它没有军队,却拥有能撼动国家命运的金融武器。 它不操控政权,却能让总统频频回头看它的脸色,它就是总部位于美国的贝莱德。 «——【·贝莱德的崛起·】——» 1988年,31岁的拉里·芬克作为犹太裔金融才俊,曾是第一波士顿投行最年轻的董事。 这个被称为"美国犹太资本代表"的超级金融帝国,深耕欧美,早已悄无声息地将资本触手,伸进了中国的每一个关键行业,全无死角。 鉴于他之前的失败经历,创始人彼得·彼得森和苏世民只给了他500万美元启动资金和一个边缘化的债券投资部门。 当时的华尔街正沉迷于高杠杆并购的暴利游戏,芬克带领的固收业务被视为"老古董"。 更糟的是,芬克的犹太背景在盎格鲁-撒克逊主导的黑石核心层中显得格格不入,他提出的风险控制理念常被嘲笑为"杞人忧天"。 1992年,当黑石准备收缩固收业务时,芬克抓住机会带 ...
如果美国36万亿美债还不上了,谁会哭得最大声?
Sou Hu Cai Jing· 2025-06-23 13:46
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发现最近全球最焦虑的债主,不是中国,也不是沙特,而是那个天天喊着盟友的日本?不是我阴谋论,咱就说句实话:要是哪天美 国那三十六万亿美元真还不上了,日本得第一个慌到原地断电。中国呢?说不定还能先松一口气。 你要说我夸张,我给你摆个数据。根据美国财政部2025年4月发布的持仓情况,日本手里握着1.06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全球最大美债海外持有国,常年 稳居榜首。而中国呢,虽然也不少,但早就一路减持到七千多亿美元,排到第二。这个趋势很说明问题:一个在猛减仓,一个还在死磕,你说谁更像赌徒? 日本其实很清楚,自己是被捆在战车上的。这不,2024年那会儿日元狂贬,岸田表面说关注市场波动,背地里就开始偷偷摸摸减持美债,想借汇率之手止点 血。那段时间美联储还在加息,日美利差拉到极限,日本国内民众都在骂,养老金拿去买美债结果换回来一堆缩水日元,这账怎么看都不划算。 换句话说,日本买的不只是债,是对美国未来秩序的信仰。只是这信仰现在开始裂缝了。岸田最近在G7上的表现也看得出来,话越来越虚,立场越来越 空,不敢表态,也不敢反对。美国自己加息加到债市吃不消,日本还得硬撑着继续买,生怕市场一看日本都不买了,信心一 ...
社科院杨涛:理解人民币稳定币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6-20 02:43
近期,随着美国参议院通过《天才法案》(《2025年美国稳定币创新指导与建立法案》)、中国香港立法会通 过《稳定币条例草案》,以及稳定币巨头Circle正式于纽约交易所上市,稳定币再次引起国内外各界的热议。对 于稳定币的冲击与影响,无论从国际货币体系博弈视角,还是传统金融与Web3金融兼容的视角来探讨,都需要 先厘清其内在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法币抵押型稳定币:融入主权信用体系 回顾历史,货币经历了从贝壳、贵金属到现代信用货币的演进过程,在其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与贮藏等 功能中,作为支付的承诺与载体是核心功能所在。随着电子化、数字化时代来临,新兴支付方式逐渐走上"基于 账户"和"基于价值(Token)"两条路径。前者主要依托传统银行体系,以身份验证作为核心;后者则可能脱离 银行账户体系,从早期的非银行电子钱包,逐渐衍生出"基于Token"的全新模式,其重心则不再是身份验证,而 是价值证明与防伪。 各国中也引起了大量纠纷与诉讼,因此沿着《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由支付和市场基础设施委员 会和国际证监会组织联合发布的国际标准)等共识,开展稳定币及其交易结算机制的监管,也是题中应有之 义。 三是努力在W ...
美联储宫斗白热化!A股将迎世纪机遇
Sou Hu Cai Jing· 2025-06-09 13:11
最近,懂王又成了财经圈的热点人物,他公开扬言要炒掉鲍威尔,还称其为太迟先生。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放话,但这次似乎更添了几分火药味。 一场全球性的大放水洪峰是否即将席卷而来?别急,今天我就带大家层层剥开这层迷雾,还原事件本质。 一,懂王换帅背后的金融博弈 懂王最近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声称正在考虑下一任美联储主xi的人选,并暗示结果很快就会揭晓。 他批评鲍威尔是个灾,理由很直接:欧洲已经降息10次,而美联储只降了3次,完全跟不上全球节奏。 他甚至喊话要求美联储立即下调利率100个基点(即1个百分点),认为这能大幅降低美国债务的长期和短期成本。 从表面看,懂王的诉求似乎合情合理。老美通胀数据确实在回落,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日益明显,失业率也开始攀升。 按常理,美联储应该降息刺激经济,避免衰退风险。但为什么鲍威尔还在磨磨蹭蹭?这背后藏着更深层的金融博弈。美联储可能想通过维持高利率,限制其 他经济体的货币正策空间,尤其是针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 欧洲、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没有太多地缘正治考量,降息决策更纯粹地跟随经济数据走。 二、全球大放水下的A股机遇与挑战 如果美联储真的换帅并加速降息,全球流动性将迎来一波洪峰。股市作为 ...
和讯投顾罗秀军:六月双主线机会
He Xun Cai Jing· 2025-05-29 13:49
与此同时,全球两大金融中心不约而同地暗自较量,将稳定币监管推向了地缘金融博弈的前沿阵地。这 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重塑世界未来数字金融的格局。虽然目前京东稳定币还没有正式发行,但已经进 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将面向零售和机构提供移动端及PC端应用产品。简单来说,这就是一种中国面 向全球化的支付方式,也是为将来替代美元在做准备。其中的市场有多大,大家自行斟酌。 以上种种迹象都在表明,6月的主线可能不止一条,而是双线并行。这就好比之前的君君与华工。为了 让各位道友也能前瞻性地跟上市场,道长在经历长达6小时的复盘后,为大家梳理了这两个主线的6大核 心。如果你不想踏空新主线的起始行情,那么强烈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起来,反复考证其逻辑。 全体股民请注意,6月的主线已经明牌了!如果你不想踏空这次主线的低位核心阵容,那么明天将会是 你把握节前唯一的上车时机。 随着昨日一则重磅消息的公布,L4级城配完成了1亿美元的融资交割。光是今年的环卫潜在市场就已经 高达2800亿,而衍生的智能出行与无人物流未来更是能达到万亿级市场。因此,无人驾驶在早盘得到了 资金的高度认可,率先发起冲锋。前排三板的云内通达皆是缩量一根大棒子,成功晋级,为板块打 ...
没能拿下中国,特朗普被逼走投无路,可能决定要“弄死”大债主?
Sou Hu Cai Jing· 2025-05-24 00:01
此外,特朗普现在对付欧盟,应该就是想告诉全世界,美国在跟中国谈判时收手,让两国在关税战上达成初步和解,只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个例。而在面对其 他经济体的时候,美国还是能从实力出发,按照自己的计划搞关税霸凌的。至于特朗普为什么挑了欧盟当典型,总结来说大致两个原因。一来,欧盟在特朗 普眼里,算是个好拿捏的软柿子。拜登任内欧盟基本扮演着美国小跟班的角色。就算是特朗普上台,美欧关系恶化,欧盟也没有"硬"到哪里去。 据界面快讯报道,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英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减持。中国由美国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 主,英国变为第二大债主。3月正值本轮美债市场动荡前夕。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日本增持49亿美元,持仓规模为11308亿美元,依然是美国第 一大债主。中国减持189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654亿美元,为今年首次减持。减持后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持仓规模由第二下降至第三。 其实当前中美关税战持续升级,涉及商品规模达4500亿美元。中国减持美债,也有特殊信号意义。一方面,这是对美国关税政策的有力回应,通过减持影响 美债市场收益率曲线,增加美国财政部融资成本,在贸易博弈中增加我们的筹码; ...
中国就是不松口!特朗普走投无路了,想来北京一趟,中方反手抛189亿美债
Sou Hu Cai Jing· 2025-05-21 11:00
据环球网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日向美国国会致信表示,联邦政府的现金储备以及将债务控制在法定限额内的手段可能在8月耗尽。他敦促美国国 会采取行动,在7月中旬、国会休会前提高或暂停债务上限生效。美国《财富》杂志网站10日报道称,美国已于今年1月初触及当前36.1万亿美元的法定债 务上限,财政部一直在采取所谓的非常规措施以避免联邦债务可能出现的违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共和党人正在推进一项可将债务上限提高5万亿 美元的立法。 中美贸易(资料图) 根据美国财政部此前的声明,截至4月30日,绝大多数非常规措施已经被动用。东方金诚分析师白雪表示,剩余额度预计仅能支撑至6月至7月。美国财政 部存放于美联储的资金也将在同期耗尽,若美国国会不及时采取行动提高债务上限,8月后政府将面临无钱可用的局面。国会预算办公室主任斯瓦格尔本 月早些时候也表示,预计美国政府将在"夏末即8月至9月之间"耗尽资金。这意味着美国财政部无法按时支付所有政府账单的"X日",可能将在8月到来。 在外界对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经济领导力持续存疑之际,贝森特反驳了通胀担忧,称赞特朗普制造的不确定性是贸易谈判的谈判策略,并对穆迪评级周 五下调美国政府债务评 ...
中方大举抛售美债,特朗普付出代价,美国走向破产,日本被逼接盘
Sou Hu Cai Jing· 2025-05-19 23:11
中国甩手抛售189亿美元美债,规模缩到7654亿,很显然是躲风险的高招。 特朗普想靠关税和花钱救美国经济,结果债务越堆越高,破产的影子越来越近。 日本被美国逼着当"接盘侠",手里攥着上万亿美债,扔也不是,抱也不是。 这场金融博弈,到底谁在主导,谁又在付出代价?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美债在这几十年来一直是全球金融的定海神针,各国央行、企业、甚至普通投资者,都把它当作最安全的资产,争相买入。 原因很简单:美国是世界经济的老大,美元是全球货币的霸主,美债自然是"稳赚不赔"的代名词。 可如今,这块金字招牌却在褪色 2025年3月的数据显示,中国再次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总持有量跌到7654亿美元,退居全球第三。 表面上看,这只是个数字,但背后却藏着一场悄然展开的金融博弈。美债的风险正在浮出水面,全球市场都在重新审视它的价值。 美债这块"金字招牌"要砸了! 为什么美债的光环开始动摇?答案得从美国的家底说起。 过去十几年,美国经济就像一辆老车,表面还能跑,内里却问题不断。 早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就没真正恢复元气。 奥巴马时期靠印钞票刺激经济,特朗普第一任期大搞减税和贸易战,拜登上台后又猛砸基建和补贴,可这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对汽车征税,不可接受
Guan Cha Zhe Wang· 2025-05-03 10:47
观察者网消息,日本与美国在第一轮关税谈判中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在5月1日的第二轮谈判开启之 后,急于展示成果的美方"半场开香槟",高调宣称此次会谈"坦诚且富有建设性",还称双方即将启动工 作层面的磋商。未料,遭到日方"拆台"。 他对富士新闻网强调,"减少(美国)贸易逆差是可能的……我们会努力做到这一点,但这绝不能以牺 牲日本的就业为代价。" 当地时间4月16日,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访问美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亲自出席会议,介 入与日方的贸易谈判。 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事务伦理委员会的前高级研究员理查德·卡茨(Richard Katz)向路透社透露,美国 甚至拒绝讨论针对汽车及其零部件、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一事,其态度"极为强硬"。 他表示,美日两国原计划在7月前,也就是在所谓"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结束之前,完成谈判。但目前 看来,双方达成协议的希望愈发渺茫,届时美国对日本所有进口产品加征24%关税的措施将恢复实施。 据路透社2日报道,当地时间本周四,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以及贸易代表格里尔, 与日本贸易谈判代表、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在华盛顿举行第二次会晤。 对于此次会谈,美国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