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零食
icon
Search documents
AI太笨还是人太懒?良品铺子花生上树不能甩锅AI
Xin Lang Cai Jing· 2025-08-30 16:33
【AI太笨还是人太懒?#良品铺子花生上树不能甩锅AI#】#良品铺子花生上树简直挑战常识# 奇了怪 了,花生还能长在树上?近日,知名零食品牌良品铺子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皇帝的新衣"——在其产品宣 传图中,本该扎根泥土的花生竟然堂而皇之地挂上了枝头,俨然成了"树上果实"。在这里,@我是霁月 呀 先给大家科普一个小知识,花生是豆科植物,学名"落花生",顾名思义,果实是在地里长出来的。 良品铺子此举堪称挑战常识,事情一出,被网友们各种花式吐槽、笑个不停。8月28日,面对这场舆论 风波,良品铺子的回应堪称"教科书式的甩锅",将责任推给是"误用AI生成的素材"。但明眼人都知道, AI再智能也不过是工具,它需要人类的指令和审核。霁月看来,这件事的本质就是良品铺子管理流程 和审核机制的全面失效,从执行到审核,从设计、文案到市场、公关,一个卖食品的品牌,整个链条竟 然无人具备食物相关的基本常识。更深层来看,"花生上树"事件恰逢良品铺子发展遭遇瓶颈之时——根 据中期财报,上半年关闭430家门店,业绩由盈转亏。这本该是重拾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时期,却偏偏在 营销宣传上闹出低级笑话。这对良品铺子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警示"?要知道,信任源于 ...
三只松鼠:从“国民零食第一股”到困局求生,港股上市能否成为破局关
Sou Hu Cai Jing· 2025-08-30 07:23
当曾经靠电商红利席卷全国的"国民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如今陷入市值蒸发、门店收缩、对手环伺的困境时,资本市场和消费者都在追问:这家曾经的 零食巨头,还能翻身吗?从"万店计划"的泡影到收购爱零食的闹剧,从线上流量内卷到线下量贩双雄的碾压,三只松鼠的转型之路,折射出中国零食行业 格局的深刻裂变。 一、万店宏图碎成"一地鸡毛":线下扩张屡战屡败 2019年上市时,三只松鼠曾高调提出"万店计划",试图通过线下门店补足渠道短板。然而,现实却无比残酷:截至2024年末,其线下门店仅剩333家,较 巅峰时期缩减70%,线上销售额占比仍高达69.73%,而中国休闲零食市场82.6%的份额在线下。这组数据背后,是三只松鼠从"互联网零食标杆"沦为"跛脚 巨人"的尴尬。 为扭转局面,三只松鼠曾试图通过收购"抄近道"。2024年,它豪掷3.6亿元启动三笔收购,其中对爱零食的预算高达2亿元,试图借助其2000家门店快速扩 张。然而,这场战略联姻因"钱谈不拢"彻底破裂——爱零食创始人唐光亮公开控诉"未被跪舔",并在起诉三只松鼠后,后者迅速转向另一量贩品牌零食优 选。这场闹剧暴露了三只松鼠线下战略的摇摆不定,也揭示了零食行业从"规模崇拜" ...
良品铺子“花生上树”翻车,系误用AI生成图片
涉及企业:良品铺子 编者按: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是面向大众的消费企业最宝贵的市场资源。近年来,随着消费品牌与公 司经营全流程环节的绑定程度不断加深,每一次消费产品舆情的出现、演变和定调,既考验其品牌长期 建设和应急策略的有效性,也反映了其整体企业文化与运作机制中的特征。 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消费新闻部长期关注消费类企业的舆情动态,在跟进新闻动态、传递 有效信息和反映消费者诉求的基础上,希望以每一次典型舆情案例的出现和应对为切口,观察企业在面 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和舆论环境变化时的处理过程,从而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企业在品牌、市场运营管理 中的得失,从而为行业做出预警和警示。 为此,南财·21消费新闻部综合企业在舆情预警与回应中涉及的公开操作维度,形成量化评分机制—— 具体而言,包含舆情管理及响应、舆情回应、事件处理、品牌影响四个一级指标和预防机制、回应直接 度、信息透明度、处理长效性等14个二级指标,按照百分制根据重要性对不同指标赋值并打分,并以 《消费舆警指数》对企业的应对速度、态度与有效度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品牌管理与消费者的品牌认 知提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艺艺 杭州报道 1、舆情事件 ...
良品铺子“花生上树”翻车,系误用AI生成图片|消费舆警指数
编者按:消费者的信任与喜爱,是面向大众的消费企业最宝贵的市场资源。近年来,随着消费品牌与公司经营全流程环节的绑定程度不断加深,每一次消 费产品舆情的出现、演变和定调,既考验其品牌长期建设和应急策略的有效性,也反映了其整体企业文化与运作机制中的特征。 南方财经全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消费新闻部长期关注消费类企业的舆情动态,在跟进新闻动态、传递有效信息和反映消费者诉求的基础上,希望以每一 次典型舆情案例的出现和应对为切口,观察企业在面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和舆论环境变化时的处理过程,从而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企业在品牌、市场运营管 理中的得失,从而为行业做出预警和警示。 为此,南财·21消费新闻部综合企业在舆情预警与回应中涉及的公开操作维度,形成量化评分机制——具体而言,包含舆情管理及响应、舆情回应、事件 处理、品牌影响四个一级指标和预防机制、回应直接度、信息透明度、处理长效性等14个二级指标,按照百分制根据重要性对不同指标赋值并打分,并以 《消费舆警指数》对企业的应对速度、态度与有效度进行分析评价,为企业品牌管理与消费者的品牌认知提供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杭州报道 1、舆情事件: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事件道歉 ...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处于转型阵痛期的来伊份谋求新突围
Hua Xia Shi Bao· 2025-08-29 14:15
"零食第一股"来伊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并不理想:营收虽然增长,但净利润由盈转亏,出现增收不增利 的情况。 近年来,消费市场风云变幻,零食量贩异军突起,传统零食企业来伊份被内外夹击,正历经转型阵痛。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得益于加盟的扩张、产品创新以及电商业务增长,来 伊份营收表现不错,但传统的零食品牌备受成本压力以及模式的制约,因此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零食量贩的利润也会相对偏低。 营收改观盈利难 8月26日晚,来伊份发布的2025年中期财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19.40亿元,同比增长8.21%。但归母 净利润为-5068.3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0.15元。扣非净利润为-5661.32万元,同比下降 536.9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39.54万元,同比下降78.68%。 对比往年数据来看,来伊份本次报告的营收数据有改观。此前公司营收数据都不尽如人意,2023全年实 现营业总收入39.77亿元,同比减少9.25%;2024年营收33.7亿元,同比下降15.3%。 来伊份方面指出,上半年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新业务渠道拓展、新模式业务收入增加。 ...
瓜子界顶流“翻车”?洽洽半年报亏到瓜子壳都不剩
Zhong Jin Zai Xian· 2025-08-29 12:28
这年头连瓜子都不好卖了?曾经承包我们追剧、唠嗑、摸鱼时光的"国民瓜子大王" 洽洽食品 ,最近交 出了一份让股东想啃瓜子冷静的半年报—— 净利润直接暴跌 73%。 根据洽洽 2025 年半年度报告,这家瓜子巨头上半年营收 27.52 亿元,同比下滑 5.05%;归母净利润更 惨,只有 8864 万元,比起去年同期的 3.37 亿元,相当于直接蒸发了两个多亿,跌幅高达 73.68%。连 经营活动现金流也跟着"缩水"76.12%,这波操作让不少投资者手里的瓜子都不香了。 机构们也开始"猜盲盒",26 家机构对洽洽全年净利润的预测从 2.86 亿到 8.89 亿不等,差距比瓜子仁与 瓜子壳还大,均值 6.40 亿元也比去年下降 24.61%。看来"瓜子大王"的日子是真不好过。 瓜子为啥不香了?主要是成本涨了。 洽洽的主打产品瓜子,最近正遭遇"双重打击"。一方面葵花籽原料价格坐上火箭,受国际粮油行情和天 气影响,2025 年以来一路看涨,采购成本直线上升。公司坦言上半年成本压力主要来自这方面,新采 购季还在观望天气和收获情况,颇有种"看天吃饭"的无奈。 更扎心的是,瓜子作为"国民级刚需零食",消费者对价格比对瓜子好坏还 ...
净利暴增500倍!万辰集团斩获“20cm”涨停
8月28日晚,万辰集团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实 现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增长50358.8%。 受此影响,8月29日,万辰集团股价以涨停价收盘,股价报211.8元/股,再创历史新高,最新市值为 397.4亿元。 对于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万辰集团解释称,今年上半年公司聚焦量贩零食与食用菌双主业发展,门店数 量快速扩张、运营效率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累积。 南京万优作为旗下"来优品"品牌运营主体,截至5月底管理门店3212家,业务覆盖四省区,2024年营收 77.12亿元、净利润2.46亿元。并且,此次交易还设置了业绩承诺,要求南京万优2025至2027年净利润分 别不低于3.2亿元、3.3亿元和3.5亿元。这表明此次交易将进一步提升万辰集团的业绩表现。 8月23日,万辰集团还公告称,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从年报来看,2024年万辰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23.29亿元,同比增长247.86%;取得归母净利润2.94亿 元,同比扭亏为盈。其中,万辰集团在2024年下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4.14亿元,取得归母净利润2.93亿 ...
食品饮料行业双周报(2025、08、15-2025、08、28):业绩表现分化,关注白酒旺季动销反馈-20250829
Dongguan Securities· 2025-08-29 08:07
行 业 周 报 食品饮料(申万)指数走势 食品饮料行业 超配(维持) 食品饮料行业双周报(2025/08/15-2025/08/28) 业绩表现分化,关注白酒旺季动销反馈 投资要点: ◼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提价不及预期、渠道开展不及预期、 行业竞争加剧、食品安全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等。 本报告的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 本报告的信息均来自已公开信息,关于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建议投资者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请务必阅读末页声明。 行 业 研 究 相关报告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 行情回顾:2025年8月15日-2025年8月28日,SW食品饮料行业指数整体 上涨3.04%,板块涨幅位居申万一级行业第二十一位,跑输同期沪深300 指数约3.92个百分点。细分板块中,多数细分板块跑输沪深300指数。其 中,其他酒类板块上涨7.50%,板块涨幅最大;肉制品板块跌幅最大,为 -0.73%。 ◼ 行业周观点:业绩表现分化,关注白酒旺季动销反馈。白酒板块:从白 酒目前公布的业绩来看,内部表现分化。其中,贵州茅台上半年业绩稳 健增长,彰显品牌韧性。水井坊、洋河股份、今世缘等业绩同比均出现 不同程度下滑 ...
“花生上树”宣传图引吐槽,良品铺子致歉:系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Xin Lang Cai Jing· 2025-08-29 03:32
Group 1 - A recent advertisement by the company for its "Four Grains of Red Peanuts" product has drawn criticism for depicting peanuts growing on branches, which contradicts agricultural facts as peanuts grow underground [1][3] - The company acknowledged the error, attributing it to the use of AI-generated images and has issued an apology while updating the product page to correct the misinformation [7] - The company is implementing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all promotional materials to ensure scientific accuracy and is enhancing its internal content review processes [7] Group 2 - The company is currently facing a control dispute involving its major shareholder, with the amount in litigation increasing from 996 million to 1.023 billion yuan [12] - The ongoing lawsuit is not expected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company's operations or current profits, but it introduces uncertainty regarding control transfer matters [12] - Financially, the company reported a revenue of 2.829 billion yuan for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a year-on-year decline of 27.21%, and a net loss of 93.55 million yuan, marking a shift from profit to loss [12]
从单打独斗到集体出海,新消费品牌掀起一场"中国潮流"风暴
Sou Hu Cai Jing· 2025-08-28 18:07
"这家KKV店太火了,我在TikTok上刷到无数次,朋友圈里的女生都在晒这里的产品!"Maria兴奋地告诉记者,"里面有很多中国品牌,价格不贵但质量很 好,而且包装设计特别有意思。 在她身后,还有十几个年轻人在耐心等待。有的在刷手机看攻略,有的在和朋友讨论要买什么,现场气氛就像国内商场的网红店开业一样热闹。 周六下午3点,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最大的购物中心亚洲Mall里人头攒动。在二楼最显眼的位置,一家色彩鲜艳、设计感十足的门店前排起了长队。23岁的 当地大学生Maria已经等了40分钟,手机里还在播放着中国网红博主的探店视频。 (KKV海外门店实拍)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东南亚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里随处可见。从新加坡的中峇鲁购物中心到马来西亚的高档Mall,从越南胡志明市的时尚街区到泰国曼谷 的潮流地标,一股来自中国的"新消费热潮"正在席卷整个东南亚。 而这股热潮背后,是一种全新的中国品牌出海模式——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到如今的"抱团出海",中国新消费品牌正在用集体的力量重新定义海外市场的 游戏规则。 "雪王"开路,中国品牌掀起东南亚热潮 这股席卷东南亚的中国品牌热潮,要从那个让当地年轻人魂牵梦绕的"雪王"说起。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