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

Search documents
“大而美”法案对美国工业板块利好的落脚点分析
Haitong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2025-07-10 08:03
Tax Policy Impacts - The "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 aims to extend and expand tax cuts from the 2017 Tax Cuts and Jobs Act (TCJA), reducing the corporate tax rate from 35% to 21% permanently[1][7] - The Act repeals provisions from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aimed at reducing tradi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benefiting traditional energy companies[1][7] Indirect Support for Infrastructure and AI - OBBB does not directly fund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but focuses on tax policy and deregulation, which may indirectly support infrastructure and AI development by reducing corporate costs[2][8] - Permanent full expensing provisions for equipment, R&D, and plants allow companies to deduct the full cost of capital investments immediately, reducing financial burdens and encouraging investment in advanced manufacturing[3][9] Opportunity Zones and Investment Attraction - The Act expands Opportunity Zones to attract private capital into economically distressed areas, enhancing investment in projects like smart city technology and logistics hubs[4][10] - Deregulation measures simplify the approval process for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potentially accelerating project timelines[4][10] Economic Growth and Local Industry - Tax cuts and capacity expansion incentives are expected to enhance the profit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domestic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U.S. market[5][11] - Increased production capacity is anticipated to improve market share and meet local manufacturing demands, while personal tax reductions may boost overall consumption[5][11] Investment Recommendations - Companies that may benefit from the policy's tax cuts and required equipment investments include Vistra, Constellation, Talen Energy, GE Vernova, Schneider Electric, Eaton, Vertiv, Honeywell, Cummins, and Caterpillar[6][12] Risk Factors - Potential risks include slower-than-expected U.S. economic growth, changes in U.S. policy, and geopolitical uncertainties[6][13]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努力在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上迈出新步伐 奋力谱写三晋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证券时报· 2025-07-08 09:13
习近平指出,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交给山西的一项战略任务,要进一步统一 思想,保持定力,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重点要抓好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和适度多元发展。要在扛牢国家电 煤保供责任前提下,推动煤炭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煤炭产品由初级燃料向高价值产品攀升,同时着眼于高水平 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要扎实推进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形成体现山西特点、具有比较优 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用好多元发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 优势。 习近平强调,转型发展必须牢牢守住安全稳定底线。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化"一老一 小"等重点民生保障服务,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常态 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要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全面加强 防沙治沙和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扎实开展矿山生态修复,切实维护生态安全。要 强化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 ...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治理“内卷化”竞争,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协同发力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7-08 03:05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北京报道 近日,在2025中国宏观经济年中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提出,宏观经济治理要在当前五个统 筹基础上,增加"统筹宏观调控与微观治理"的新维度,将治理"内卷化"竞争作为政策重点,从而为高质 量发展夯实微观基础。 刘元春表示,当前宏观经济的首要关切点是持续低迷的价格水平。导致价格水平低迷并偏离趋势值的原 因是多元的,除了需求侧的结构性问题(如房地产投资下滑)外,供给侧的冲击扮演了更为关键且复杂 的角色。一方面,中国正经历一场由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驱动的供给冲击。过去十余年间,中国全员劳 动生产率提升了近90%,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成本大幅下降,蕴含着 新的生产模式。但另一方面,许多行业在技术升级的同时,财务指标却在恶化,企业利润率甚至降至历 史低点,这些应归结为"内卷性定价模式"导致的恶性竞争。如果价格下降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企业利润 理应改善。然而,当前工业行业普遍存在"成本下降,但利润下降得更快"的现象。 针对这一困境,破解低价与"内卷"现象,必须全面启动微观治理。刘元春建议,政策思路应从过去主要 依靠行业自律的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行业 ...
新加坡制造业增速放缓行业分化
Jing Ji Ri Bao· 2025-07-06 22:45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近期发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新加坡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9%,虽已连续11个月实 现增长,但5月的增幅相较于此前几个月却有所减缓,折射出制造业的增长动力正在发生变化。 再次,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持续推进对制造业产生一定影响。为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新加坡政 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鼓励企业加大在研发创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等方 面的投入。近年来,新加坡在精密工程、电子科技、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发展,正是这一政 策导向成果的体现。然而,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部分传统产业在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技 术瓶颈、资金压力、人才短缺等困难和挑战,这也可能导致制造业在短期内出现增长动力转换的阵痛。 因此,有分析认为,尽管新加坡制造业实现了连续增长,但增幅的减缓以及各领域的分化表现,显示出 其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潜在风险。未来,新加坡制造业的发展将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方面,随 着全球科技行业的持续创新和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新加坡高科技制造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 步提升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市场 竞争加剧等因 ...
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回升释放积极信号
Zhong Guo Jing Ji Wang· 2025-07-03 01:32
核心观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求 新求变、乘势而上,我国制造业必能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做强做优,实现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变化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目前,制造业供需两端都在逐步改 善,特别是以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动能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不仅为制造业生产活动 整体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撑,也进一步印证了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稳中向好趋势日益明显, 并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 当然,在成绩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PMI是预测经济活动的"晴雨表",通常以50%为荣枯 线。6月份,制造业PMI为49.7%,虽然连续2个月上升,但尚处于荣枯线以下,说明经济增长的基础还 有待进一步巩固。另一方面,在全球经济放缓、外部不确定性加剧的大背景下,外需疲软、地缘政治风 险等,都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因此,持续提高制造业竞争力还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强化创新赋能。以传统产业改造为例,不能简 单将其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一关了之,而是要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升级,以创新之钥打开新质 生产力的大门。可以说,通过高质量科技供给 ...
外资持续看好中国资产,下半年有那些机会?
Sou Hu Cai Jing· 2025-07-01 08:34
整体来看,尽管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外部挑战方面,但随着经济内生动能的稳步复苏,加上财政政策的支持,市场上行的空间依然存 在。 经历近期调整后,下半年各个市场行情将如何演绎?会有哪些风口涌现?有哪些公司的故事会值得市场剖析?为此搜狐号财经推出【探寻下半年经济风 口】征文活动,2025年6月5日至2025年7月8日欢迎发文带上#下半年市场走势 或#商业新动向话题参与活动,亦可以通过#7月财经优质内容自荐 投递优 质观点。 2025年以来,市场确实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年初时,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以及以DeepSeek为代表的科技领域的发展成为了市场的主导因素。 DeepSeek作为一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的公司,其技术进步和应用对市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进入第二季度,特别是5月份以来,随着创新药板块的表现抢眼,该领域的投资也吸引了大量资金流入。这反映了市场对于具有高增长潜力行业如生物 科技的关注度提升。 同时,外资对于中国市场的乐观态度以及国内机构对下半年A股市场的看好,表明了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复苏和政策支持的信心增强。多家券商认为, 下半年A股市场有望呈现"先震荡、后向上"的走势,并强调新消费、 ...
出口角度看产业升级
NORTHEAST SECURITIES· 2025-07-01 04:15
[Table_Title]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专题 出口角度看产业升级 报告摘要: [Table_Summary] 总需求偏弱在 2024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有重点强调,即"我 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那么总需求 偏弱是否会干扰产业升级呢? 为了考察需求偏弱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我们需要对产业升级进行定量描 述。按出口结构变化,可以将制造业分为符合升级方向的高增长组、不 符合升级方向的低增长组。 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勾勒出故事的全貌。 综合来看,需求不足很有可能会对产业升级造成干扰,这就可以理解为 何 2024 年底经济工作会议会如此重视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且始终把提 升居民收入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旦需求不足的问题得以扭转,我国 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其实还是产业升级、产业高端化、居民收入提升、居 民消费升级的螺旋式前进的过程。那么一旦总需求不足的问题得以扭 转,资本市场也必将迎来科技创新、消费升级所引领的长牛。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经济增速不及预期 [Table_Info1] 证券研究报告 [Table_Date] 发布时间:2025-07-01 相关数据 [Ta ...
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专题深思)
Ren Min Ri Bao· 2025-06-18 21:53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推动制造业发展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近日,习近平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 重。现代制造业离不开科技赋能,要大力加强技术攻关,走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子。"这一重要论述是在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制造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大国产业竞争主动 权的牢牢掌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视野中分析 制造业比重演变的机理和规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充分运用我国优势条件,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 制造强国,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提供坚实支撑。 回顾近代以来的工业化历程可以发现,科技始终是决定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的一个关键因素。18世纪中 后期,以机械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革命,使棉纺织业、制铁业等传统产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显著变 化,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孕育出铁路设备制造业、机床制造业、制碱业等新产业,推动制造业在经济 中的占比持续提高。19世纪后期,以电气化为主要特征的技术革命,使汽车、电气设备、重型机械、化 工、钢铁制品等制造业规模快速扩张,促使制造业在经济中的主 ...
从进出口数据看中国经济韧性
Qi Huo Ri Bao Wang· 2025-06-13 01:03
此外,欧盟等非美需求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正在凸显,有望继续支撑中国经济韧性。5月中国对欧盟 出口同比增长12.02%,环比增长5.97%。这背后是欧元区制造业边际修复,尤其是制造业产出指数持续 扩张、新订单指数趋于稳定。未来,欧盟财政扩张预期或支撑欧洲经济复苏,有望成为拉动中国出口需 求的重要增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5个月中非贸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5月中国对非洲出口同比大 幅增长33.34%。中非贸易逆势增长,对推动中国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意义重大。 进口方面,5月份,以美元计价,中国进口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3%,贸易顺差回升至1032.2亿美 元。从进口来源地来看,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口金额多数下行,其中自美国进口降幅扩大,这主要与美国 关税政策以及两国贸易结构调整等因素有关。自欧盟进口同比大幅改善,从4月的-16.5%大幅回升至5月 的0附近,这得益于中欧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从商品品类来看,原油、铜、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进口量 价双降是主要拖累,或反映国内投资与工业领域需求尚未完全恢复。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 同比维持高增速,对进口同比拉动显著,体现了中国在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领域快速发展,产业升 ...
台商二代“变形记”:从传统产业到电商蓝海
Sou Hu Cai Jing· 2025-06-07 08:52
中新社台州6月7日电 题:台商二代"变形记":从传统产业到电商蓝海 作者 傅飞扬 "我在大陆打拼将近20年,换了条赛道以后发现,人生是一片旷野。"近日,在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市的工 作室里,台胞苏佩怡受访时说。 在线回复顾客、打包快递发货、亲身体验产品、设计宣传海报……从传统制造业投身电商行业以来,苏 佩怡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我希望把金门一条根、阿里山茶叶等台湾家喻户晓的产品推荐给大陆同 胞"。 "大陆的电商行业很发达,5元(人民币,下同)能买一个包邮的马克杯,10升水的订单可以直接送到家门 口。"苏佩怡是各大网购平台的忠实用户,2024年,她无意中看到自己从台湾带来的膏药和茶叶,灵机 一动,"我也可以做电商,把台湾好物卖向大陆"。 苏佩怡表示,目前她的两家网店共推出一条根、台湾高山茶两大类十多款产品。一条根又名"阔叶大 豆",有祛风除湿、舒缓疼痛的效果,广受台湾百姓青睐;台湾高山茶则以滋味甘醇、香气淡雅著称, 可冷泡食用的特质在大陆茶叶市场别具风味…… 随着网店经营逐渐步入正轨,苏佩怡也收获了许多暖心瞬间。 "有一次我上架99元套餐,不小心把价格标成了30元,客户下单后,我一个个打电话沟通,大家都表示 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