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Search documents
2025H1净水机高增长,海尔净水量额第一且增幅最高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2:53
随着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家庭用水需求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过去,家庭饮水仅需满足单一的净 水需求;如今,用户对用水的期待更为丰富,不仅追求饮水健康,更追求饮水方式的多样性、便捷性与生活品质 感。 2025年,净水器首次纳入国补,这一政策红利驱动了行业爆发式增长。GfK中怡康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 国内线下净水机市场销额同比增幅达40%。众多品牌中,海尔净水H1线下市场以18%的销额份额和20.3%的销量份 额居行业首位,且增幅最高,其中,销额同比增幅高达68.2%,远超行业水平。 这一系列增长的背后,是用户对用水多元化需求的转变和对服务品质要求的升级。对此,海尔一方面以更多元化 的产品硬实力打造健康、高效的用水体验,另一方面,以服务数字化的软实力,为用户创造更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体验,因此带来高增长的同时,更成为居家用水产品的首选。 多样用水需求,全矩阵硬实力全场景满足 凭借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入洞察,海尔净水打动用户的还有从选购到售后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传统服务中,用户 常面临多重困扰,比如因厨房设计、安装条件差异易选错产品或尺寸,老人对换滤芯这类专业操作更是束手无策 等。 对此,海尔净水服务致 ...
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于检验检测行业前景展望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2:48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逐渐从虚拟环境拓展到物理世界,具身智能已成为备受瞩目的前沿 领域,并被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列为须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之一。具身智能不限于特定的形态,人形机 器人是其重要载体之一,当与检验检测、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深度融合并应用于特定场景,可显著提升 检测效率与准确性、保障人员和样品安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检验检测行业迈向全新的发展模式。 当前,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规模量产的关键转折。主流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动态平 衡、续航能力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已达到商业化应用门槛。而检验检测领域正有很多精细化、高频次、 重复性工作急需机器人予以替代。可见,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检验检测行业的应用,既是技术发展的 必然趋势,也是行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以下从可行性、必要性及实施挑战三个维度进行系统分析,并结 合产业实践提出发展路径建议: 技术可行性分析 1.多模态感知技术日渐成熟 (1)视觉检测:已实现对车标、车灯的毫米级质检,准确率超99%,其深度学习算法能识别微米级缺陷。 (2)力/触觉传感:工信部要求2025年触觉传感器力检测范围覆盖0.1-240N/cm?,精度±5%,满足精密装 配 ...
AI+财务驱动价值创造,中国CFO大会在京召开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2:29
7月18日,由财政部指导、新理财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CFO大会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召开,来自全 国各地财务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CFO等50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大会以"AI+财务驱动价值创造"为 主题,旨在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快财务转型升级和价值创造,以科技创新驱动财务数智化 转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石景山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文化介绍,作为首都城市西大门(605155)和现代工业的发祥地,随着2005 年首钢启动搬迁调整、2010年首钢涉钢产业全面关停,石景山区逐步告别传统工业印记,走上转型发展 之路。以产业重塑助力区域转型,接续实施两轮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行动计划,有序衔接以信息技术和 现代金融为主导,以人工智能、科幻、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为特色,前瞻布局未来信息、未来制造、 未来空间、未来健康新赛道的"2+4+4"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最关键的"软实力",推动 科技和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推动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打造京西地区 首个突破千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新理财杂志社社长马靖昊表示,作为财务界一年一度的思想盛宴和实践高地,中国CFO大会自举办以来 一直得 ...
短期内钢市将以窄幅波动为主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0:57
从成本端来看,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份,进口铁矿石均价为96.24美元/吨,环比下降1.86美元/吨, 降幅为1.90%;比2024年12月份均价下降1.49美元/吨,降幅为1.52%;比2024年同期下降9.56美元/吨, 降幅为9.04%。7月7日—11日当周,国内铁精粉价格为842元/吨,比上月末下降1元/吨,降幅为0.12%; 比去年底下降52元/吨,降幅为5.82%;同比下降116元/吨,降幅为12.11%。炼焦煤(十级)价格为1183元/ 吨,比上月末下降6元/吨,降幅为0.50%;比去年底下降383元/吨,降幅为24.46%;同比下降727元/吨, 降幅为38.06%。焦炭价格为1159元/吨,比上月末下降8元/吨,降幅为0.69%;比去年底下降511元/吨, 降幅为30.60%;同比下降824元/吨,降幅为41.55%。废钢价格为2338元/吨,比上月末上涨1元/吨,涨幅 为0.04%;比去年底下降208元/吨,降幅为8.17%;同比下降407元/吨,降幅为14.83%。 7月7日—11日当周,国内钢材价格指数略有上涨,长材价格指数、板材价格指数均有所上涨,且长材价 格指数涨幅大于板材价格指数 ...
合资车企销量回暖 以旧换新叠加价格策略效果显著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0:54
近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数据显示,六月车市热度 不减,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几家主流合资车企的销量出现了逆势回暖 的迹象。 再结合各家合资车企发布的上半年销量数据,除本田日产两家外,销量均同比增长。上汽大众销量52.3 万辆,同比增长2.3%;一汽大众销量43.61万辆,同比增长3.5%;一汽丰田销量37.78万辆,同比增长 16%;销量连续数年下滑的上汽通用销量也达到24.51万辆,同比增长8.64%。 2024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集体失守,但短短半年后就有了回暖迹象。触底反弹背后,推动销量回升的关 键动能是什么? "两新"补贴强力拉动消费升级 以旧换新、旧车补贴两大政策对国内汽车零售消费提供了巨大推力。商务部数据显示,受"两新"补贴政 策的拉动,春节后车市热度持续走强。 截至6月30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按照月度节奏测算,6月以旧换新申请量达到 123万辆,较5月的109万辆增长13%,相对6月私人家用乘用车零售规模,大约近70%的私人购车用户是 以旧换新政策的受益者,私人首购用户降到30%左右,消费升级的增换购成为 ...
新能源二手车渗透率提升 自主品牌占比超八成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0:54
随着新能源新车销售不断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新能源二手车析出率不断提高。叠加新能源车消 费习惯培育等影响,我国新能源二手车的渗透率近年来也在不断上升,今年5月已由年初的8%升至 9.9%。 专家表示,经济大省是二手车消费大省,也印证了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二手车流通在汽车总流通中占比越 大的趋势。根据这一趋势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二手车特别是新能源二手车消费潜 力巨大,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今年以来,随着提振消费政策接力实施,在消费中占比较大的汽车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在需求 端,"两新"政策推动汽车消费需求回升;在供给端,汽车"置换更新"补贴促进释放更多二手车源。 当前,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是当前新能源车三大技术路线。《报告》显示,新能源二手车 零售量中,纯电动占比近75%,较2024年略有提高;插电式混合动力占比近20%,较2024年略有下降; 增程式占比5.5%,较2024年基本持平。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5年前6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零售546.8万辆、同比增长33.3%,新能 源车在国内总体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6月升至53.3%,连续4个月超过50%。 此外,随着全国 ...
年中论道:钢市“下半场”棋局何解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0:52
进入2025年,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环境中展现出较强韧性。然而,全球 经济增长放缓叠加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贸出口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复苏仍面临较大挑战。在减量发展 周期背景下,我国钢材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钢铁企业路在何方? 7月11日—12日,2025"我的钢铁"年中大会暨钢铁产业链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办,与会人士 围绕宏观经济、行业形势、市场前景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谋钢市在"下半场"的突围路径。 "表面上看,'降本大于降价'是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盈利同比增长的重要原因,但根本原因是粗钢产量 较大幅度下降。"王颖生指出,自律控产是钢铁行业利润改善的核心原因,"这从侧面印证了自律控产的 必要性,以及坚持'三定三不要'经营原则的重要性。当供给端保持相对自律克制,即便是在需求整体承 压的背景下,钢铁行业效益仍能实现改善。" 针对今年初以来国际方面对国内钢材市场影响最大的美国关税纷争,王颖生分析认为,从直接出口来 看,美国关税政策对我国钢材产品直接出口至美国的冲击相对有限,但考虑到美国钢材主要进口国也是 我国钢材重要出口国,因此美国加征关税对我国钢材出口总量构成潜在威胁;从间接出口来 ...
今年四川夏粮总产量476.2万吨 播面单产双增助推连续3年增产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0:39
单产水平方面,夏粮生产期间,农业气候较为适宜,良种良法继续推广,病虫害发生偏轻,全省夏粮综 合单产279.6公斤/亩,较2024年提高4.8公斤/亩,增长1.8%。其中,冬小麦单产313.2公斤/亩,较2024年 提高8.4公斤/亩,增长2.8%;豆类154.3公斤/亩,提高1.3公斤/亩,增长0.8%;马铃薯273.5公斤/亩,提 高0.5公斤/亩,增长0.2%。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中,单产增幅排名第2。 值得注意的是,播面单产双增助推夏粮增产2.2亿斤,已连续3年增产超2亿斤。其中,冬小麦286.3万 吨,较2024年增加10.2万吨,增长3.7%;豆类33.6万吨,增加0.7万吨,增长2.2%;马铃薯150.4万吨, 增加0.4万吨,增长0.3%。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中,总产增量排名第3,增幅排名第2。 7月15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四川民生调查数据。记者 获悉,2025年全省夏粮总产量476.2万吨,较2024年增加11.2万吨,增长2.4%。 从播种面积看,各地通过整治撂荒地、腾退低效果木林、充分利用冬闲田等扩种粮食,全省夏粮播种面 积1703.2万亩 ...
食用菌领域六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0:15
据介绍,GB/T45885-2025《杏鲍菇》推荐性国家标准,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食用菌协会等多 家单位联合起草;GB/T45882-2025《猴头菇》、GB/T23189-2025《平菇》、GB/T23190-2025《双孢蘑 菇》、GB/T45883-2025《羊肚菌菌种》、GB/T23599-2025《草菇菌种》五项推荐性国家标准,由中华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起草。 日前,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归口管理的《杏鲍菇》《猴头菇》《平菇》《双孢蘑菇》《羊肚菌菌 种》《草菇菌种》六项国家标准,正式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 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六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将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进入新阶 段。 据悉,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 要手段,也是大食物观中营养与健康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大农业和粮食安全大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 用,食用菌已成为我国农业领域仅次于粮、油、果、菜的第五大作物,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六项国家标准分别系统规定了杏鲍菇、猴头菇、 ...
从“追赶”到“超越” 中国奶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Zhong Guo Chan Ye Jing Ji Xin Xi Wang· 2025-07-21 00:06
Core Insights - The Chinese dairy industry has made significant advancements, surpassing EU standards in key quality indicators such as protein, fat, somatic cell count, and total bacterial count, marking a historic leap in quality [1][2][4] - The average milk yield per cow in China has reached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s, with large-scale farms producing over 10 tons of fresh milk annually [2][5] - The report indicates that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ilk is at its best historical level, with protein and fat content comparable to developed countries, making it one of the safest and most nutritious food options for consumers [2][4] Industry Development - The Chinese dairy industry has transitioned from being a global laggard to a leader through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establishing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5] - Inner Mongolia is a key region for milk production, contributing to one-fifth of the national supply, with major investments in dairy clusters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6] - The average scale of dairy farms in China is now among the largest globally, with 78% of farms housing over 100 cows by 2024 [6][7] Quality Improvement - The average bacterial count in raw milk from leading companies like Yili has been maintained below 10,000 CFU/mL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EU standard of 100,000 CFU/mL [3][4] - High-quality raw milk is essential for the dairy processing industry, improving product competitiveness and consumer confidence in domestic dairy products [4][10]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tools and mechanization in dairy farming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abor efficiency and production quality [8] - Smart farming technologies, such as automated feeding systems and environmental control, have enhanced the living conditions for dairy cows, leading to increased milk production and quality [7][8] Future Outlook - The repor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the Chinese dairy industry to focus on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and sustainable practices to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and profitability [9][10] - The industry is encouraged to adopt moderate-scale farming, improve feed efficiency, and develop local feed resources to reduce costs and increase revenue [9][10] -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 into valuable resources, such as organic fertilizers and biogas, showcases the industry's commitment to sustainabi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