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商业评论
icon
Search documents
1分17秒后,我觉得尊界S800被低估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20 08:10
撰 文 / 刘宝华 设 计 / 赵昊然 上海车展关注度最高的车是哪款? 尊界S800当仁不让。从2024年广州车展亮相以来,这款百万级超豪华轿车的关注度就一直居高不 下。 4月16日的鸿蒙智行新品发布会上,一段1分17秒的视频更为尊界S800再添热度。 视频没有展示尊界S800内饰的全貌,只是刻画了几处细节,从这些细节可以一窥这款超豪华时代旗 舰的精致与典雅。 通过视频画面能看出,车内多处采用水晶和金属材质,如"MAEXTRO"水晶 LOGO、纵横星瀚水晶 大灯、中控旋钮等多处。中控台上的华为施罗德散射体高音单元也运用了水晶,能够自动翻转升 降,翻转时流光溢彩。 这些水晶经过精密切割工艺的雕琢磨砺,纯净闪耀,呈现出手工时代特有的器物美感,在车内灯光 或外界光线的照射下璀璨生辉,为车内增添了浓郁的奢华氛围和精致感。 中控旋钮内嵌水晶,外环由金属打造,布满细密的钻石状纹理,通过视觉效果就能联想到敦实稳重 的触觉手感。 随着镜头一闪而过的还有中岛台褐色的实木材质,配以高亮度的清漆,温润优雅,妥妥的老钱风。 木质区域有两个隐藏式可升降杯架。 除了原料稀缺奢华,纯净的水晶成品经百道工序,逐面雕琢,充满手工艺的温度感和追 ...
沃尔沃本性难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8 15:46
撰 文 / 刘宝华 设 计 / 赵昊然 新汽车时代,传统车企要应对的不只是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变革,还有因这些变革和新品牌入局 引发的品牌格局重塑。 在企业定位上,从10年前要成为出行公司,到几年前的做科技公司,再到今年流行的AI公司,对消 费者和资本市场,汽车企业都需要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以免给人落伍、掉队的印象。 在品牌形象上,传统车企都面临选择:是与时俱进地转型,与新品牌一样打电动、智能牌,还是坚 持原有的品牌标签? 能感受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沌、纠结与抉择后,更多传统车企在2025年想清楚了这个问题。 4月15日,离上一次大换代超过10年的沃尔沃旗舰车型XC90迎来全新一代上市。相比如今的新车发 布会普遍要把一款车从底盘、悬挂、动力、性能、智驾、智舱、座椅、音响通通讲一遍,细化到用 什么芯片、算力多少、发动机热效率、电池续航、充电速度,全新XC90发布会90%以上时间只讲 了一件事——安全。 稍微了解汽车的可能都知道安全是沃尔沃一直以来的最大标签,反过来,沃尔沃几乎就是汽车安全 的代名词。但在一场全新旗舰车型上市发布会上只讲一个产品点,是极其罕见和冒险的。 这还不够,近一个月前的3月17日,沃尔沃在 ...
沃尔沃本性难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8 15:46
撰 文 / 刘宝华 设 计 / 赵昊然 新汽车时代,传统车企要应对的不只是电动化、智能化等技术变革,还有因这些变革和新品牌入局 引发的品牌格局重塑。 在企业定位上,从10年前要成为出行公司,到几年前的做科技公司,再到今年流行的AI公司,对消 费者和资本市场,汽车企业都需要表现出与时俱进的活力,以免给人落伍、掉队的印象。 在品牌形象上,传统车企都面临选择:是与时俱进地转型,与新品牌一样打电动、智能牌,还是坚 持原有的品牌标签? 能感受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混沌、纠结与抉择后,更多传统车企在2025年想清楚了这个问题。 例如,在3月底的事故发生前,行业普遍把今年看做"全民智驾元年",车企扎堆发布激进的智驾战 略、智驾技术、智驾产品,其中不少喊出了年内实现L3的目标。 而宝马在3月14日的新世代科技战略沟通会上没有将自动驾驶作为重点,驾驶乐趣、操控仍然是宝 马新世代系列车型展示出的核心竞争力被频繁强调,还明确提出"宝马不会轻易把方向盘交给机 器。" 这在今天看来无比正确,但在3月底之前那段时间,其实与行业氛围格格不入,被一部分人扣上"车 坛诺基亚"的帽子。 比宝马更极端的是沃尔沃。 4月15日,离上一次大换代超过10年 ...
续航1500公里、充电速度提升3倍?固态电池即将迎来奇点时刻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7 15:56
撰 文 / 玖 零 设 计 / 赵昊然 4月10日,上汽集团在"上汽之夜"发布会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我们的新一代全固态电池将在今 年底量产装车,2027年'光启电池'正式落地。"短短几句话,将全固态电池这一原本只在实验室和行 业前沿讨论的话题,推向了公众视野的聚光灯下。 上汽与清陶能源联合研发的这款全固态电池,其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能够储存的电量大幅超 过以往的传统电池。同时,其体积能量密度达到820Wh/L,在空间利用效率上优势明显,能显著提 升汽车设计的空间布局和轻量化设计效果。 在安全性方面,这款固态电池在针刺测试和200℃热箱环境中,实现了"零起火、零爆炸",有望打 破人们对于电池安全的担忧。 在低温性能上,其低温容量保持率超过90%,在-20℃的极寒环境下,续航衰减能够控制在10%以 内,大大拓宽了电动汽车的使用地域和季节范围,让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也能如鱼得水。 固态电池的技术突破并非个例。 就在上汽之夜的三天前,全球最大锂矿企业赣锋锂业宣布其4GWh固态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并且 搭载该电池的东风E70出租车已经完成了长达230万公里的路试,为固态电池在实际运营场景中的应 用提供了有力 ...
工信部颁史上最严电池令:强制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7 15:56
撰 文 / 周 洲 设 计 / 赵昊然 史上最严格的电池安全令来了。 工业和信息化部4月3日正式发布了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这一新规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与2020年版标准相比, 新国标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从企业技术储备上升为强制性要求。 新标准增加了测试项目,包括: 一、底部撞击测试: 模拟车辆托底或飞石冲击,要求电池包在直径30毫米钢球以150焦耳能量(相 当于50km/h车速)撞击后,无泄漏、起火或爆炸,并满足绝缘电阻要求,仅离地间隙≥200mm的商 用车可豁免,乘用车全系纳入监管。 二、内部加热片触发热失控: 新增该测试方法,模拟电池内部短路等复杂故障,相较传统针刺测 试更贴近真实失效模式。同时,针刺速度从0.1-10mm/s调整为0.1-1mm/s,进一步优化测试精度。 三、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 : 规定电池在完成300次快充循环(SOC区间20%-80%)后,需通过外部 短路测试,确保不起火、不爆炸。此举旨在防止高频快充导致的电池性能衰减和安全隐患。 新增的测试项目主要是模拟真实事故场景,要求电池系统必须具备多层级热 ...
自熄式电动汽车电池要来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6 14:07
设 计 / 赵昊然 来 源 / electrive、arenaev等 编 译 / 路 行 现代摩比斯的新系统在电池单元着火时会喷洒灭火剂。该公司表示,其设计目的不仅仅是通过使用 耐热材料来延缓热失控,而是考虑到更严格的安全规则,旨在从一开始就防止电池单元之间的热传 递。 欧洲、中国、印度等全球主要市场目前均已规定,电动汽车电池的热失控必须在电池单元首次点火 后至少延迟五分钟发生,而一些国家也在加强法规,要求首先防止热失控,以便车内乘员在碰撞后 有足够的时间安全离开车辆。 该公司声称,其新型电池系统组件 (BSA) 具备单体级灭火功能,符合上述标准,预计将应用于面向 全球市场的下一代BSA中。新型BSA配备电池管理系统 (BMS) 、灭火装置和电池外壳的硬件。 "该系统基于传感器收集的实时数据,分析电池的温度和电压以及电池系统内部的压力,以确定任 何异常情况。然后,它会设定灭火剂的喷洒位置,并指挥灭火装置运行。"现代摩比斯解释道。 同时,现代摩比斯表示,该软件旨在应对电池系统内部的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决策"。为了避免 代价高昂的误激活,其采用了多重安全机制和冗余算法架构。该公司已为该系统的组件(包括灭火 装置 ...
汽车CEO一年能赚多少?员工的350倍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6 14:07
撰 文 / 钱亚光 设 计 / 赵昊然 4月15日,Stellantis集团批准了对前首席执行官唐唯实(Carlos Tavares)的 2309万欧元(约合2616 万美元)薪酬方案,他于2024年12月离开了这家汽车制造商。 之前,投资者们对唐唯实的2024年薪酬方案提出了反对意见。该方案包含他的薪资以及他在2025年 还将获得的1.2亿欧元的离职补偿金和里程碑奖金。 在唐唯实任 职期间,美国市场需求下滑,欧洲车型研发延迟,并且还与政界人士、经销商以及工 会发生了冲突。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股东们以66%对 33%的比例投票支持唐唯实的薪酬方案。 技术变革、国家间的冲突以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等因素,都未能改变汽车行业依然是全球最赚钱的 行业之一。尽管这一行业的首席执行官薪酬因人而异,但标准是统一的:那些能够引领行业巨头走 向新高度,并凭借出色财务表现创下新纪录的领导者们。 这种薪酬方案所产生的财务影响体现在面对新需求和全球挑战时的持续适应方面。不断增长的压力 促使汽车制造商在可持续性、创新和竞争力方面做出努力,从而加大了对新技术的投资,并在生产 多样性方面投入大量资金。通过观察该领域薪酬最高的首席执行官的工资水 ...
在中国,为全球,新合资时代长安马自达做最好的自己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6 11:03
撰 文 / 孟 为 设 计 / 赵昊然 怎么打破"撤离中国的传言,传递马自达在中国、为全球,充分利用中国新技术、新供应链能力"技 术反哺"的战略意图? 怎么让中国消费者认知到长安马自达合资新能源的真实技术储备,行业顶尖设计与硬核科技和全面 转型的决心与坚定? 怎么让中国消费者感知到马自达的"魂动"设计、"人马一体"操控、顶级安全和"工匠精神"的品牌基 因,已经全面继承并进化到智能新能源时代? 这一连串的问题,不仅是长安马自达,更是所有在中国的合资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新时代所面临 的困惑与挑战。 在即将举办的2025上海车展上,继去年推出长安马自达首款本地化产品——MAZDA EZ-6后,这一 次,长安马自达又将推出搭载全球首发26.4英寸5K一体式大屏,4纳米智舱芯片、以及SUV车型史 上最多的"9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等设计的全新产品——MAZDA EZ-60。 4月10日,在南京举办的长安马自达新能源战略研讨会上,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总裁松田英 久、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邓智涛等长安马自达管理层团队,向外界沟通了长安马自 达一年多以来的各项工作进展,内部变革,以及长安、马自达两个母公司坚定支持长安 ...
高科技碳纤维或被归为“危险材料”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6 11:03
撰 文 / 钱亚光 设 计 / 赵昊然 碳纤维成了危险材料 欧洲议会起草的一项修正案旨在将碳纤维纳入欧盟的危险材料清单之中。目前该清单所涵盖的危险 材料包括铅、镉、汞以及六价铬等物质,这些材料在汽车和飞机制造领域仍被少量使用。 现在,它并非只存在于豪华和高端汽车中。例如,宝马 iX就采用了名为"碳笼(Carbon Cage)"的 多种碳纤维面板。实际上,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碳纤维已经逐渐普及到了更多的入门级车 型,比如丰田GR Corolla。 这项修正案是在对欧盟负责回收报废车辆的政府职能部门在修订《报废车辆指令(End of Life Vehicles Directive)》的过程中新增的。 来 源 / www.roadandtrack.com, www.nikkei.co.jp, www.guideautoweb.com 碳纤维作为一种高科技材料,由于具有轻量化、高强度、耐腐蚀、抗疲劳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 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跑车和电动汽车制造商尤其青睐这种轻质材料,因为它具有耐用性和 重量节省的优势。但如果欧盟对此有所表态的话,碳纤维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危险材料",这将使数 十家汽车制造商面 ...
实体按键回归,触控时代是否就此终结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14 14:20
撰 文 / 钱亚光 设 计 / 赵昊然 "我们对下一代内饰的构想是,尽可能让驾驶员的目光停留在道路上……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 你其实不想让人们去看屏幕,而是让他们保持与视线水平的位置。"现代汽车设计副总裁西蒙·洛阿 斯比(Simon Loasby)介绍新车时说。 他向Autocar UK透露,该公司将于2026年推出其下一代产品中,为了优先考虑安全性,车内仍会提 供实体按钮,而触摸屏可能会变得更小,并运行更易用的操作系统。 现代汽车北美设计公司副总裁Hak-soo在接受韩国中央日报(JoongAng Daily)采访时曾谈到了这一 转变,他承认公司是被大型一体化屏幕式信息娱乐系统所带来的"惊艳"效果所吸引才做出这一决定 的。但显然,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 Hak-soo 表示:"我们在车辆中添加集成式(信息娱乐)屏幕时,也尝试过采用基于触摸屏的控制方 式,但人们并不喜欢那样。" 汽车制造商正回归复古潮流,在汽车上重新配备实体控制装置,同时摒弃那些曾被吹捧为驾驶未来 趋势的时尚触控屏幕。 实体按键的存与废 汽车上的首个触摸屏可以追溯到近四十年前的1986年款别克Riviera车型。当时的应用程序是一个由 阴极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