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动化

Search documents
港股通汽车ETF午后大涨超2.5%,汽车股午后大幅走强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6-11 06:56
展望汽车板块,华西证券认为,2025年汽车行业整体需求仍然无虞,无论是国内需求还是出口均会保持 增长,需求端消费升级、供给端智能电动化带来自主品牌整车及零部件公司的跨越式发展机遇。车市进 入置换高峰期,增换购需求带动车市持续向好。智能电动化时代,自主车企技术占据领先优势,有望充 分受益。 数据显示,港股通汽车ETF(159323)近10日合计"吸金"4958万元,净流率高达31%。资金青睐港股汽 车板块,或因该板块囊括了较多在智驾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整车龙头和造车新势力。公开信息显示,港 股通汽车ETF(159323)标的指数高度聚焦港股整车板块,乘用车含量在同类指数中领先,且拥有相对 A股稀缺的造车新势力;当前指数第一大权重股为比亚迪股份,权重占比高达19.89%。 消息面上,6月11日上午,小米汽车发文称,坚决落实国家及相关主管部门就促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 展、保障供应链稳定作出的部署要求,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将以切实行动,携手上下游伙 伴,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小米汽车以外,比亚迪汽车于6月11日凌晨官宣,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6月10日晚上,广 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汽 ...
长城汽车丨5月:魏牌销量亮眼 出口稳步向上【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6-05 01:09
0 1 事 件 概 述 公司 2025 年 6 月 1 日发布 2025 年 5 月产销快报:批发销量 10.2 万辆,同比 +11.8% ,环比 +2.2% ; 1-5 月累 计批发 45.9 万辆,同比 -0.5% 。其中, 1 )哈弗 5.8 万辆,同比 +22.6% ,环比 +1.7% ; 1-5 月累计批发 25.9 万辆,同比 +2.8% 。 2 )魏牌 0.6 万辆,同比 +115.3% ,环比 +28.1% ; 1-5 月累计批发 2.4 万辆,同比 +43.5% 。 3 )皮卡 1.6 万辆,同比 +2.7% ,环比 -11.4% ; 1-5 月累计批发 8.3 万辆,同比 +8.3% 。 4 )欧拉 0.2 万辆,同比 -67.3% ,环比 +9.1% ; 1-5 月累计批发 1.1 万辆,同比 -58.7% 。 5 )坦克 2.1 万辆,同比 +2.8% ,环比 +8.8% ; 1-5 月累计批发 8.2 万辆,同比 -8.8% 。 0 2 分 析 判 断 ► 坦克贡献稳定利润 魏牌涨势亮眼 坦克 5 月批发销售 2.1 万辆,同比 +2.8% ,环比 +8.8% 。坦克 300 批发销 ...
四维裂变重构增长逻辑,上汽亮出头部车企转型进化新样本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5-21 03:30
在智能电动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变革。上汽集团以2025年一 季度净利润30.2亿元、自主品牌销量占比突破64.4%、新能源单月销量12.8万辆的亮眼数据,交出了一 份逆势上扬的答卷。这不仅是数字的胜利,更是一场从技术研发到组织架构、从生态布局到全球化战略 的体系化进化。通过"组织进化、技术破壁、生态重构、全球突破"四维裂变,上汽正为中国汽车工业的 转型升级提供全新范式。 组织进化:激活自主基因,重塑大兵团作战体系 经观汽车 5月15日下午,在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海通汽车专用码头现场,上汽集团旗下安吉物流投资建造的全 球最大汽车滚装船安吉安盛号正式举办新船交付、命名及首航仪式。这艘拥有9500车位的大型汽车滚装 船装载着上汽MG3、MG HS、MG Cyberster等自主品牌车型近5000辆以及奇瑞、比亚迪、长安、长城等 中国品牌汽车首航欧洲,承载起上汽乃至中国汽车更广阔的海外发展前景。 上汽的逆势增长,始于一场深刻的组织革命。 上汽集团自2024年以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在全新改革版图中,自主品牌位居核心位置。在组织架构方 面,上汽集团将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 ...
智能电动下半场,一汽丰田用逆势增长诠释“合资新头部”
Xin Lang Cai Jing· 2025-05-19 02:36
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下,中国市场正成为技术迭代与消费升级的"双引擎"。但合资品牌普遍面临两难:既要承接全球技术体系,又要快速响应 本土需求。 另一方面,在智能电动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年轻一代消费群体需求剧变、产品安全与技术领先之间"二律背反"的背景下,如何能从众多新品中脱颖而出,考 验的不只是产品本身,而是车企长期的造车经验积累、对市场变局的精准洞察以及不动如山的战略定力。 今年,一汽丰田基于丰田汽车提出的"立全球,更中国"全新战略布局,通过强化本土研发(RCE体制)将中国用户需求充分融入产品中,证明了合资品牌并 非只能追随趋势,而是能通过"技术+用户"双轮驱动定义新时代。在这家主流合资车企看来,转型不是押注赛道,而是让每一款车都成为用户需求的精准解 法。 对于安全,花再多功夫也不为过。在这台新车上,车辆自动刹停避让只是第一步。车内生物监测系统则通过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联动,检测到儿童或宠物遗 留后10秒内启动双闪鸣笛,5分钟后自动开启空调并推送手机警报,将安全从驾驶场景延伸至用车全周期。 除了"程序上"的冗余闭环之外,bZ5搭载了行业少见的四大硬件冗余:双电路板+双电机的"制动冗余"、EPB+ECU双 ...
一汽奔腾启动新一轮增资 全速迈进智电转型“新征程”
Cai Jing Wang· 2025-05-09 12:52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信息显示,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奔腾")正式启动新一轮增资引战,这也是继悦达集团之后,其再次面向 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 据了解,一汽奔腾此次引战将重点面向地方产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中国一汽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引入不同行业背景和资源优势的股东,实现资源整合和 战略同步,为新能源转型带来多元的资源和支持。 作为中国一汽旗下自主品牌的重要力量,一汽奔腾的增资动作不仅是资本层面的突破,更是其加速向智能电动化赛道转型的关键一步。通过引入战略投资 者,一汽奔腾按下发展"快进键",将凭借战略资本赋能、技术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布局,以强劲势头向转型升级之路全速迈进。 奔腾焕发增长新势能 自2023年启动股份制改革以来,一汽奔腾在集团"全力做大奔腾"的战略指引下,完成了从体制机制到市场活力的全面重塑。 在集团顶层战略的推动下,一汽奔腾于2023年正式启动股份制改革。先是引入悦达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为奔腾引入市场资源和外部机制;随后完成由"一 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向"一汽奔腾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商变更,治理结构更加清晰,资本机制逐步完善,企业运行效率与资源配置能力显著提升。 最直观的体现 ...
“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
3 6 Ke· 2025-04-30 08:22
2025年4月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依旧人潮汹涌、闪光灯此起彼伏。但与往年相比,车展的气氛正悄然发生变化。在炫目的新车、铺天盖地的发布会之 外,展台背后,也有着不少车企的压力焦虑与叹息。 燃油车向智能电动化过渡已成行业共识,但当技术红利逐渐消退、消费者愈发理性,曾经那些靠概念和速度"抢市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 产品、技术、品牌、体系能力的全面比拼。如今的传统车企与豪华品牌,正努力迎合中国市场进行电气化转型,而在新势力阵营中,更是几家欢喜几家 愁。#2025我在上海车展# 01 没来车展的品牌咋样了? 作为2025年国内第一个A级车展,上海车展承载着各大汽车品牌全年的发展规划,不少重磅车型都选择在车展上亮相或发布。然而在一片热火朝天中,却 有不少汽车品牌缺席这场年末盛会。 据了解,本届上海车展缺席车企有:北京现代、悦达起亚、捷尼赛思、东风雪铁龙/标致、哪吒汽车、极星、雪佛兰以及、劳斯莱斯、兰博基尼、玛莎拉 蒂等超豪华品牌。其中不排除有品牌基于自身策略和考量,也有的品牌在越来越卷的市场中已难以生存。 以哪吒汽车为例,其曾是国内炙手可热的新势力品牌之一,月销量最高达到3万辆以上,但自2024年底以来,哪 ...
武汉工厂停产敲响警钟,日产“断臂求生”能否起效?
Hua Xia Shi Bao· 2025-04-29 09:12
作为最早推出纯电车型的日系品牌(2018年轩逸纯电),日产却错失先发优势。其核心问题在于技术路线摇摆不 定:e-POWER增程式混动技术因无法接入中国新能源车充电网络,被排除在绿牌政策之外,导致2023年销量不足 5万辆;而纯电车型ARIYA艾睿雅因智能化配置落后(未搭载高阶智驾系统)、定价偏高(起售价19.99万元), 2025年1月销量仅9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比亚迪目前已形成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全技术矩 阵,直接抢占15—25万元主流市场。 更致命的是战略犹豫。虽然日产在2022年宣布停止开发新内燃机,并将每年43亿美元的研发预算转向电动化,但 实际动作迟缓。截至2025年,其在中国市场仅推出2款纯电车型,远落后于自主品牌年均10款新车的投放节奏。而 雷诺-日产-三菱联盟承诺的固态电池技术要到2028年才能量产,与中国车企已普及的磷酸铁锂、麒麟电池形成代 际差距。 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浪潮下,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正经历一场"断臂求生"式的战略收缩。近日,有消息称日产位 于湖北武汉的整车生产基地将于2025财年内全面停产。这座耗资百亿、设计年产能达30万辆的工厂,仅运营三年 便成为日产全 ...
长城汽车丨2025Q1:业绩短期承压 新车周期有望贡献增量【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4-28 00:48
0 1 事 件 概 述 公司发布2025Q1业绩报告:2025Q1营业总收入为400.2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6.6%/-33.2%;归母净利润为17.5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45.7%/-22.7%;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4.7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27.4%/+7.9%。 0 2 分 析 判 断 ► 营收短期承压 营销费用提升 1)收入端: 2025Q1营业总收入400.2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6.6%/-33.2%。据我们测算,2025Q1单车ASP为15.6万元,同比/环比分别+0.0/-0.2万元。营收下滑主 要由于产品周期波动带来的季度销量下滑。 2 )利润端: 2025Q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环比分别为-27.4%/+7.9%。我们判断,利润端的下滑主要是1)高盈利坦克车型由于产品换代影响销量下 滑,2)与新车上市,营销渠道搭建相关的营销费用增长所致。 3 )费用端: 2025Q1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7%/2.3%/4.8%/-2.6%,同比分别+1.8 pts/+0.0 pts/+0.2 pts/-2.8 pts,环比分别+3.1 pts/-0.6 pt ...
上海车展解码“中国智造”新范式
Zheng Quan Ri Bao· 2025-04-27 16:40
这场技术革命已超越单一性能的比拼,转向全场景体验的整合。长安汽车的"天衡底盘"与奔驰的"驾控 超级大脑"将机械性能与数字算法深度融合,实现毫秒级动力响应与复杂路况预判。值得关注的是,中 国品牌以"全栈自研"重塑产业话语权:华为乾崑智驾ADS4系统与鸿蒙座舱HarmonySpace5的落地,标 志着"人—车—家"生态闭环的成熟;而商汤绝影的R-UniAD技术方案则通过世界模型与强化学习,推动 智驾系统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思考"进化。 汽车产业的边界正在消融。华为、地平线等科技企业与车企的深度耦合,使汽车演变为移动智能终端。 用户价值体系的重构更具深意。蔚来以"油电同质同价"策略打破能源形式藩篱;沃尔沃XC90的透明车 身展示硼钢闭环结构,将安全从技术参数强化为品牌基因。 ■刘钊 参展面积从1.5万平方米到36万平方米、参展商从73家到近1000家,历经40年的发展,上海车展目前已 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行业展会。日前开幕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 上海车展")汇聚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生态重 构为路径,向世界展示着从"市场跟随者"到" ...
长城汽车(601633):系列点评二十二:2025Q1业绩短期承压,新车周期有望贡献增量
Minsheng Securities· 2025-04-27 11:25
Investment Rating - The report maintains a "Recommended" rating for the company, with a target price of 23.16 CNY per share, corresponding to a PE ratio of 14/12/11 for the years 2025-2027 [5][3]. Core Views - The company reported a total revenue of 40.02 billion CNY in Q1 2025, showing a year-on-year decline of 6.6% and a quarter-on-quarter decline of 33.2%. The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was 1.75 billion CNY, down 45.7% year-on-year and 22.7% quarter-on-quarter [1][2]. - The decline in revenue is attributed to a product cycle fluctuation leading to decreased quarterly sales, while the increase in marketing expenses is linked to new vehicle launches and channel development [1]. - The company delivered a total of 257,000 vehicles in Q1 2025, representing a year-on-year decrease of 6.7% and a quarter-on-quarter decrease of 32.3%. Notably, new models such as the Haval Xiaolong Max and Tank 300 have shown strong pre-order performance [2]. - The overseas sales remained stable at 91,000 units in Q1 2025, with the company launching the Tank 300 in markets like Thailand and Australia, indicating a strong commitment to global expansion [3]. Summary by Sections Financial Performance - Q1 2025 total revenue was 40.02 billion CNY, with a year-on-year decrease of 6.6% and a quarter-on-quarter decrease of 33.2%. The net profit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was 1.75 billion CNY, down 45.7% year-on-year [1]. - The company expects revenues for 2025-2027 to be 226.78 billion CNY, 261.70 billion CNY, and 296.25 billion CNY respectively, with net profits projected at 14.09 billion CNY, 16.30 billion CNY, and 18.24 billion CNY [4][9]. Sales and Market Strategy - The company delivered 257,000 vehicles in Q1 2025, with Haval sales at 145,000 units, WEY at 13,000 units, and Tank at 42,000 units. New models are expected to drive sales growth starting Q2 2025 [2]. - The company is actively promoting its new product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with a clear strategy for high-end intelligent vehicles and an increasing share of new energy models [3]. Future Outlook - The report anticipates a recovery in sales due to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new models and a strategic focus on overseas markets, which is expected to enhance revenue growth in the coming quarters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