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电动化
icon
Search documents
大型纯电SUV 确认取消!本田突然宣布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7-09 13:55
Core Viewpoint -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with manufacturers reassessing their electric vehicle (EV) strategies due to slowing adoption rates and the impending expiration of federal tax incentives in the U.S. [2][5] Group 1: Honda's Strategy Shift - Honda has halted the development of a large electric SUV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its EV investment plans through 2030, influenced by weakening market demand and political factors in the U.S. [3][4][8] - The company initially aimed to launch a series of new electric vehicles starting in 2026, targeting markets outside of China, with a goal of having 30% of its total sales from EVs by 2030 [12][13]. - Honda's CEO indicated that the company now expects EVs to account for about 20% of sales by 2030, leading to a 30% cut in its EV investment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budget, from 10 trillion yen (approximately $69 billion) to 7 trillion yen (approximately $48 billion) [15][16]. Group 2: Focus on Hybrid Vehicles - Honda plans to shift its focus from electric vehicles to increasing the production of profitable hybrid vehicles, aiming to launch 13 new hybrid models globally in the next four years, with a target of 2.2 million units sold by 2030 [18][19]. - This strategy is seen as a short-term solution to ensure revenue while preparing for future EV adoption [19]. Group 3: Industry-Wide Adjustments - Other automakers, including Lotus, Porsche, and Volvo, have also adjusted their EV strategies, shifting focus towards hybrid models or delaying their electric vehicle plans due to misalignment with consumer demand [22][24]. - Ford and Jaguar Land Rover have been gradually slowing down their EV initiatives, while Nissan has canceled plans for electric vehicle production in the U.S. and Japan [23][24]. -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facing a transformative period, with manufacturers responding to a rapidly changing landscape by cutting back on EV investments [24].
比亚迪李黔:中国汽车,领跑全球
创业邦· 2025-07-09 09:55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把握汽车行业科技进步的主脉络,将成为我们在行业转型中抓住机遇 的关键。"在创业邦2025DEMO WORLD企业创新创投大会上,比亚迪集团董事会秘书、首席投资 官、腾势N9首席推荐官、企业创新创投联盟联席理事长 李黔说道。 李黔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深刻重构,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也在悄然转换。 在国内市场,汽车产业正 强势"接棒"房地产,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支柱;而在海外,中国汽车更是成功摆脱了过往"低端"的 刻板标签,挺进全球高端市场 , 成为产业出海的新主力 。 中国汽车高端化破壁 过去中国出口的"老三样"是服装、家具、 家电 。现在,出口的"新三样"变成了 电动汽车、锂电池、 光伏 。2024年,中国汽车 净 出口额 达到1640多亿美元, 占总 净 出口额 17%左右, 成为中国出 口新主力 。中国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去年出口量 超过 580万 辆 ,连续两年 超 越 日本。今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 以20% 以上 的速度增长,我相信今年中国汽车出口与日本的 差距将进一步拉 大 。这表明,中国汽车行业已经从"汽车大国"变成了"汽车强国",不仅在中国这个 最大的汽 ...
刘五洲:新能源商用车迎拐点 电动化渗透率5年有望追平乘用车10年进程
"智能化的前提是电动化——我们常说的汽车'四化',在商用车领域同样会逐步显现,电动化和智能化 是同步推进的,且速度会比以往更快。过去10年,乘用车电动化逐步成熟,渗透率在今年达到50%;而 商用车电动化的快速发展始于去年,当前渗透率约为百分之十几,预计5年左右就能达到乘用车过去10 年的渗透水平。" 近日,京能新能源CEO刘五洲在《中国经营报》与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策划的专访间接受记者专访 时,分享了他对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发展的观察。 针对补能这一核心赛道,刘五洲进一步介绍,智能驾驶、自动充电、换电等技术已在乘用车场景逐步落 地,而商用车领域的技术储备与模式创新正加速推进——作为行业内最早提出兆瓦充电概念并实现商品 化的企业之一,京能新能源已在多个场景完成实践,例如为国内运营商打造河南安阳总功率2MW的兆 瓦级充电站,为中汽研在内蒙古牙克石的冬季极寒测试提供充电配套服务,同时还助力国内企业在中 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解决补能问题,通过技术与场景的结合推动商用车电动化进程。 《中国经营报》:在赋能汽车行业中京能新能源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自身的优势是什么? 刘五洲:京能新能源是一家做新能源汽车补能的,目前主要以 ...
美国太阳能产业代表预警:2027年起,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15:34
【文/观察者网 齐倩】当地时间7月1日,特朗普政府"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改革法案靠万斯"决胜一票", 在国会参议院,提交给众议院表决。据美国《纽约时报》2日报道,参议院版本的"大而美"法案,将在 2027年底之前逐步取消对美国清洁能源产业的税收优惠和补贴。 随即,美国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产业哀号,若法案表决通过,相关产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一名美国太阳能制造商产业代表表示,近几年,太阳能产业在政策扶持下开始复苏,但国会最新举动会 导致工厂关闭、工人失业。他预警称,参议院此举不亚于"自2027年起,亲手将整个产业拱手让给中 国"。 报道称,不仅是太阳能制造商,美国清洁能源产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政治博弈。多名美国汽车业者分析指 出,电动化是无可争议的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打压电动汽车只会将这种新兴技术领域的领导权拱手让 人。 他说:"我们一直在告诉参议员,从2027年开始,整个产业将拱手让给中国。" 7月1日,"大而美"法案在参议院表决通过视觉中国 报道称,现代太阳能技术虽诞生于1950年代的美国,但产业主导权历经日本、德国最终转移至中国。目 前,中国掌控着全球超七成太阳能板及其组件、原材料的产能。 为重振太阳能、电动汽 ...
中国瞄准EV经济圈的最后一块拼图
日经中文网· 2025-07-01 03:04
中国EV正在席卷世界 伊藤正泰:汽车所创造的利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车体、软件和金融。中国在车体和软件方面 的竞争力已接近顶级,而如今也开始将触角伸向金融领域。如果中国构建成一个"财富三角",影响将远 超当今…… 伊藤正泰: 中国在汽车产业中瞄准的最后一块拼图是保险、支付等金融领域。汽车所创造的利润主要 由三部分构成:车体、软件和金融。如今,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在车体和软 件方面的竞争力已接近顶级,而如今也开始将触角伸向金融领域。中国正试图将这三大财富支柱构建成 一个"财富三角",从而全面掌控全球汽车经济圈。 一个具有象征性的举动是:中国电动车(EV)巨头比亚迪(BYD)在2024年正式进入汽车保险领域。 这是其长期以来的夙愿,比亚迪通过收购当地保险公司,为进入该市场奠定了基础。 其他中国车企也陆续公布了进入汽车保险市场的计划。中国厂商很可能会基于在中国积累的经验,将保 险业务推广至EV出口国家。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这不仅重塑了零部件和原材料供应链,也正在冲击保险行业的运 作方式。 如果EV制造商自己经营保险,就能直接从车载系统中获取海量数据,较现有传统保险公司拥有更大优 ...
与“中国速度”竞赛
Jing Ji Ri Bao· 2025-06-30 22:15
工人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生产车间作业。 新华社记者 张进刚摄 电动化与智能化变革浪潮,不仅在加速汽车产品进化,也在深刻重构市场竞争格局。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 前5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占率已达68.8%,创历史新高;而合资品牌市占率跌至31.2%,创出新低。 凭借成熟的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合资品牌曾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主导权。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 起,以及消费者对电动化和智能化需求的不断攀升,合资品牌如何加快转型步伐,追赶"中国速度"成为当前 热议话题。 重构研发模式 "N7上市50天,大定突破20000台,已交付6000台。"6月16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 车公司副总经理周锋在公司"Family Day"活动上宣布这一数字。 作为"天演"架构下的首款车型,N7是东风日产全球本土化(GLOCAL)模式下,整合日产和中国本土化技术 资源优势,充分聆听中国用户声音,以中国标准设计和依托中国供应链打造的转型力作。周锋告诉记者,凭 借超舒适基因和超具竞争力的定价,自4月27日正式上市以来,N7已成为合资新能源赛道的现象级产品。 "未来两年,我们将在中国追加投资10 ...
【IPO一线】初源新材创业板IPO获受理 募资12.2亿元投建感光干膜等项目
Ju Chao Zi Xun· 2025-06-30 13:04
关于未来发展规划,初源新材指出,在新一轮AI创新周期、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快速发展等因素的推 动下,PCB产业将继续向高精密度、高集成化、高频高速等方向发展,带动感光干膜行业的不断升级。 未来几年,公司将始终坚持技术和产品创新,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巩固感光干膜产品在PCB应用领 域的市场领先地位,并积极开拓在集成电路封装领域的应用,把握国产替代的发展机遇。 据悉,该公司的感光干膜产品主要应用于PCB线路制造等生产环节,是PCB产业实现精细制造的关键工 艺材料之一。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感光干膜在集成电路封装领域的应用。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不断实现 技术突破,使得国产感光干膜得到广 泛应用,并有效促进了感光干膜供应链国产化水平的提升,是目 前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国产感光干膜企业之一,致力于促进相关产业生态链的发展、增强产业的自主可控 和推动产业的升级。 2022-2024年,初源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9.1亿元、8.9亿元、10.57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6亿 元、1.55亿元、1.7亿元。 此次IPO,初源新材拟募资12.2亿元,投建于江西初源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感光干膜建设项目、龙南初 源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感光干 ...
多地数量不足体验不佳,欧洲充电桩建设为何推进难?
近年来,欧洲很多国家都在奔赴汽车电动化,新能源汽车产品销售也存在一定增长,但是,充电基础设施不足依旧是个老大难问题,也正成为制约欧 洲电动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 ACEA的数据显示,尽管2023年以来欧盟安装了超过15万个公共充电桩,总数超过63万个,但相对于一些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增长速度,仍然存在数量 不足、布局不尽合理的短板。欧盟曾制定计划,到2030年时,使该地区的公共充电桩总量达到350万个,这意味着每年平均需要安装大约41万个充电桩。 近日,ACEA发出警告,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已迅速超过这一目标。自2017年以来,欧盟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速度是充电桩安装速度的三倍以上。 更令人担忧的是,ACEA估计,如果按照目前的充电桩建设速度,到2030年欧盟将出现720万个充电桩的巨大缺口。这一数据差距直观地展现了欧洲充电 桩数量不足的严峻现实,也凸显了欧洲当前充电桩建设与电动汽车发展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 背后原因究竟如何 有欧洲媒体指出,欧洲充电桩建设面临着重重困境,在政策法规、电网设施、标准统一以及投资布局等多个关键方面都存在瓶颈,这些问题相互交 织,使得充电桩建设推进缓慢。 在相关政策方面,欧洲各国 ...
旧题有无新解 ——上半年车圈人事调整盘点
A e the state of the state of the station of the st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station of the station of the station of 10 上半年临近尾声,"高管换防"成为当前汽车行业的高频词。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车企人事变动引发的关注度、关联人数皆胜于往年,涉及范围也更广,央国企、民营车企、造车新势力、合资及外资品牌等都迎 来了重大人事调整。面对产业转型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众多车企都在殚精竭虑寻求突围胜出的路径,无论是降本增效、海外布局还是培育新增长 旬,中国一汽宣布,高璞任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销量快报显示,今年5月,中国一汽整车销量突破26.13万辆,同比增长7.5%,持续巩固市场领先地位。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4.69万辆,同比增长 电动化要提速 央企能否"换"发活力 4月上旬,中国一汽宣布,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任职通知,梁贵友任集团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不再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4月下 点,车企都希望通过人事调整给这些老问题带来新解法。 对市场挑战、提升市场销量 ...
独家|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 东风汽车将给予奕派科技充分自主权
继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奇瑞集团、蔚来等车企后,资源整合的风吹向了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东风汽车")。6月26日,东风汽车召开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奕派汽车科技公司(以下简 称"奕派科技")成立大会,旨在通过聚焦整合商企、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及服务等全价值链的优 质资源,全速推进东风汽车自主乘用车事业的发展。 对上述举措,东风汽车相关负责人6月28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独家回复称:"当前行业竞争已进入深 水区,中国车企正通过聚焦核心战略方向,深度整合内外部资源,成立独立运营实体或重塑品牌,来增 强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成立全价值链公司,是东风汽车主动响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的重要落 子,意味着我们在自主乘用车领域再次'握紧拳头'。" 记者了解到,奕派科技成立后,将着重加强核心技术开发,加快全新产品推出,加大营销资源投入,集 全价值链资源,支持经销商一线运营。"目前,新公司领导班子已到位并投入新岗位工作,后续将正式 公布全新的战略谋划布局。"东风汽车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此前也有报道称,新成立的奕派科技将会有岚图的人过来任职。东风汽车上述负责人也向记者证实了上 述消息。"岚图汽车原副总经理(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