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贴息政策
icon
Search documents
金融“国补”:从“输血”到“造血”的政策升级
Sou Hu Cai Jing· 2025-08-04 22:16
传统消费刺激常陷"发券—抢购—回落"的短期循环,本质是用财政资金直接填补居民或企业的"钱包缺 口"。而此次贴息政策的巧妙,在于构建了一套"杠杆传导"机制:财政资金不直接进个人或企业账户, 而是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撬动银行信贷主动流入消费与服务业。对消费者,贴息相当于"变相加薪"—— 10万元贷款每年省2000元利息,直接降低大宗消费门槛;对服务业小店,贴息后融资成本下降,省下的 钱可用于设备更新或员工培训,提升供给质量。有限的财政资金由此发挥出数倍乘数效应。 从更长时间看,此次金融"国补"是一次宏观工具的"压力测试"。它验证了财政与金融协同中"稳增 长"与"防风险"的平衡——贴息设定利率上限降成本,穿透式监管防套利,确保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 上"。这种探索为未来应对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参考:与其被动"大水漫灌",不如平时构建"精准滴 灌"的政策工具箱。 政策的高明,在于精准戳中经济两大痛点。消费端,居民不是"不愿花钱",而是"不敢多花"——教育、 医疗、养老等刚性支出挤压可选消费,收入预期转弱致"攒钱防风险"心态蔓延,贴息政策正为"敢消 费"兜底;供给端,服务业小微企业虽数量庞大,却因轻资产、缺抵押,长期面临" ...
高频数据扫描:部分商品期货价回调、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
固定收益 | 证券研究报告 — 周报 2025 年 8 月 4 日 相关研究报告 《如何看待美债长期利率触顶》20231122 《"平坦化"存款降息》20231217 《房贷利率仍是长期利率焦点》20240225 《利率债与房地产的均衡分析》20240331 《新旧动能与利率定价》20240407 《美国经济看点:AI 浪潮与家庭债务》20241103 《特朗普交易:预期与预期之外》20241124 《低通胀惯性仍是主要矛盾》20250105 《如何看待美国通胀形势》20250119 《美国的赤字、储蓄率与利率》20250216 《AI、黄金与美债》20250302 《美国经济:失速还是滞胀?》20250330 《美债成为贸易摩擦焦点》20250413 《欧债对美债的替代性》20250420 《贸易摩擦将迎关键数据》20250427 《通胀预期对美联储更重要——美联储 5 月议 息会议点评》20250511 《美国 4 月零售、通胀数据平淡》20250518 《美债这波下挫有何不同?》20250525 《美国关税政策面临法律挑战》20250530 《美国财政前景的变数》20250609 《美国通胀数据平淡、关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两项重磅政策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通过贴息激发消费潜力
应用—再迭代"的良性循环。 ◎记者 张琼斯 李雁争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锚定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加力提升宏观政策效能,持续攻坚破 解难题,下更大力气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要更加注重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深化重 点领域改革,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效。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的第二天,国务院常务会议立马召开并部署抓落实。会议审议通 过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 款贴息政策。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 商业化应用,充分发挥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 会发展各领域加快普及、深度融合,形成以创新带应用、以应用促创新的良性循环。 近段时间,多部门加快部署"人工智能+"相关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人曾在多地调研人工智能 工作,并表示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思路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在7月31日召 开的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上 ...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通过贴息激发消费潜力
(上接1版) "在当前形势下,金融对于提振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更关键的还是财政政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 家兼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比如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消费回升的背后是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 持;当前财政与金融的协调,以财政为主,金融政策为财政政策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作为财政和金融政策协同联动的重要方式,贴息政策有其独特优势。罗志恒表示,贴息政策不仅可以降 低企业和居民部门融资成本,还可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和撬动作用。 会议要求,要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加强部门协同,简化办理手续,推动政策尽快落地,同时严格监 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资金用好用到位。 关于贴息政策的落地实施,曾刚建议,银行业应精准对接需求,扩大政策覆盖面。比如,针对个人消费 端,梳理购车、家电、文旅等重点消费场景,设计匹配的贴息贷款产品,明确贴息后利率、额度、期限 等核心要素,简化申请流程,降低居民获得信贷的门槛;针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聚焦餐饮、家政、托育 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主动摸排融资需求,尤其是对暂时存在资金困难或有扩张计划的企业,提供贷款 支持。 今年3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符金陵曾"剧透",中央财政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