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车贷
icon
Search documents
2025年5月:图说资产证券化产品
Zhong Cheng Xin Guo Ji· 2025-07-11 09:42
图说资产证券化产品 ——2025年5月 消费金融政策加力,消费类ABS迎扩容新机遇 近期,央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 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 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推动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更好满 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重点支持消费产业有关企业融资,加大债券市场融资支持力度, 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旅游、教育等服务消费领域企业发行债券,以及鼓励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募集资金, 推动智慧养老、智能医疗等消费产品提质升级。同时,推动个人汽车、消费、信用卡等零售类贷款资产证券化增量扩面, 促进盘活信贷存量,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这有利于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盘活零售贷款存量,释放更多资金用于发放新 的零售贷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扩大信贷供给助力消费复苏与升级。从发行情况来看,上半年信贷ABS中个人汽车贷 款类、个人消费贷款类产品分别发行343.43亿元和183.41亿元,占信贷 ...
“高息高返”或成历史 汽车金融迈入调整深水区
"零利率""厂家贴息""贷款返现一万元"……这些曾在各大汽车品牌4S店显著位置张贴的车贷宣传语,近 几个月以来正陆续被工作人员悄然撤下。 对此,为购车最近前往多家4S店的北京市民李峰深有感触:"4月看车的时候,4S店的销售顾问还极力 向我推荐贷款,承诺贴息后利率只要2.99%,额外还能返3000元现金。前几天再去店里看车,销售顾问 要么说贷款活动已停止,要么说利率涨到了4.5%以上,对于返现的问题更是提都没提。" 今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率先发布通知,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推进汽车贷款业务"高息 高返"整改;6月以来,包括四川、河南、福建等在内的多地银行业协会相继发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自律 公约,剑指车市"高息高返"乱象。曾凭借"高息高返"策略抢占市场的汽车分期模式,正因银行的盈利困 境与车市的竞争加剧,逐步退出舞台成为历史。 "贷款买车更便宜"将落幕 "现在贷款买车还有优惠,但活动应该也持续不了太久,可能七八月就停止了。"6月底,记者走访了位 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奥吉通林肯中心,销售顾问胡华表示,目前林肯旗下航海家、冒险家等车型均有优 惠,贷款购买比全款购车要再便宜2-4万元。 胡华透露,曾经与4S店合 ...
车贷“高息高返”退场后,汽车金融怎么走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综合借款人信用水平、 还款能力等,合理确定贷款发放比例、期限和利率,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 "本来还有银行想通过提高提前还款违约金来降低提前还款的比例,现在还要求金融机构降低提前还款违约金,那银行如果再做'高息高返'就彻底没戏 了。"对此,汽车金融行业人士匡志成向记者感慨道。 事实上,"高息高返"车贷早已成众矢之的。6月以来,包括四川,河南开封、信阳,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在内的多地银行业、协会相继发布汽车消费 金融业务自律公约,剑指"高息高返"乱象。另外,重庆银保监局也在1月发文明确禁止"以高额返佣抢占市场"。 站在风口浪尖将近一年的"高息高返"车贷业务,终于要走向终结了。 畸形生态下的销售"兴奋剂" 所谓"高息高返",是指汽车经销商与银行达成的一项合作,通常在5年期的汽车贷款中,银行会拿出高额佣金返还给汽车经销商,汽车经销商则会利用从银 行获得的高额返点补贴车价、加大优惠。在此过程中,银行扩大了放贷金额,经销商提升了销量,消费者则获得了降价优惠。 如此看起来"一 ...
观车 · 论势 || 金融乱象整顿倒逼市场回归理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通过向经销商支付贷款金额10%~15%的返佣,后者再将部分返点转化为车 价优惠,制造出"贷款更划算"的虚假繁荣。这种模式看似多方共赢:消费者享受低价,经销商赚取返 佣,银行通过高息和"长贷短还"设计维持利润。但数据揭示了残酷真相——某国有大行17万元贷款案例 中,银行支付2.55万元返佣,却因客户普遍提前还款,实际利息收入仅1.6万元,亏损可达万元。这 种"饮鸩止渴"的扩张,本质是金融资源的空转与浪费。 看似贷款购车更优惠的营销之下,实际是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消费者往往陷入三大认知误区:其一, 忽略"总价"计算中的解押费、提前还款违约金等新型隐性成本;其二,误将"低月供"等同于低负担,却 未考虑实际年化利率高达12%;其三,被迫接受"店内投保+维修捆绑"套餐,保费溢价率普遍更高。当 经销商与消费者签署贷款购车方案之后,无论放贷方还是借贷方都未必能得到真正的利益,而经销商却 成为了最终的受益方。 当各地银行业协会密集动员会员单位签署自律公约,明确叫停"车贷高息高返"及"诱导提前还款"等 操作,意味着消费者"薅银行羊毛"的好日子快要结束了。这场以"高息高返"模式为核心的行业潜规则, 在监管 ...
★六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扩消费"19条" 支持生产、渠道、终端等消费产业链上优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03 01:55
证券时报记者秦燕玲 6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 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支持增强消费能力、着力提升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加 大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强化消费基础设施和流通体系的金融支持、加强基础金融服务优化消费环境 等方面提出19条具体举措,为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着力提升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是《意见》的重点部署内容。 在信贷支持方面,《意见》强调,要发挥其主渠道作用,支持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确保覆盖 经营成本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自主理性定价,合理适度扩大客户支持范围,促进消费贷款提质增量,增 强金融服务可持续性。 《意见》还明确要强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包括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用好用足 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对其余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发放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涉农、小微企业贷款,给予相 应支持等。 值得注意的是,"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是今年5月宣布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的组成部分。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再贷款工具着重从供给侧发力,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 ...
贷款买车比全款便宜?别高兴太早,这才是4S店最深的套路
3 6 Ke· 2025-06-30 11:38
消费者拿到了折扣,经销商完成了销量,银行拓展了业务。这看起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三赢"局面,一 个在商业教科书上都堪称完美的闭环。这种被称为"高息高返"的模式,迅速风靡了整个行业。但是我们 所有人都知道,这里面明显问题,车企、经销商、消费者,三方联手合力从国家的新能源政策中"薅羊 毛"。 进入7月后,监管部门果断出手叫停这场狂欢时,许多人这才从宿醉中惊醒,开始看清其背后的真正代 价。问题是,当整个行业对这种"毒药"产生了依赖之后,我们该如何面对必然到来的戒断反应?又该如 何寻找一条更健康、更长远的道路,重新学会"走路"? 01 "高息高反"如何俘获了整个生态 这听起来就像是资本主义体系里出现了一个迷人的Bug,一个普通消费者可以利用的"财富密码"。你走 进一家4S店,看中一辆30万元的车,销售顾问不仅不劝你全款提车,反而眉飞色舞地向你展示一个"神 奇公式":通过办理一笔特定的汽车贷款,虽然名义上有利息,但经销商返还的"补贴"比你要付的利息 还多。 算下来,你不仅白用了银行的钱,最终落地价比全款还要低几千块。 曾几何时,中国汽车市场上流传着一个近乎都市传说的"购车秘籍":"贷款买车比全款买车还便宜。" 经销商本应 ...
政策双周报:金融支持消费再升级,货政例会关注长债利率-20250628
Huachuang Securities· 2025-06-28 08:14
债券研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债券周报】 政策双周报(0612-0627):金融支持消费再升级, 货政例会关注长债利率 宏观基调:金融支持消费再升级,7 月将下达第三批以旧换新资金 (3)以旧换新:个别地区国补暂停是阶段性的,7月将下达年内第三批消费 品以旧换新资金,坚持更加注重时序性和均衡性原则,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个 月、每一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 财政政策:及时推出实施增量政策,财政注资大行规模使用过半 (1)政策基调: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作2024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时表示"用好用 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许宏才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 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及时推出实施增量政策。 (2)财政注资:财政部 5000亿注资规模落地过半,交行、中行率先完成超千 亿定增。 (3)偿还拖欠款:今年多地政府在预算调整方案中首次披露专项债券将用于 "解决拖欠企业账款"的进展。截至 6月 17日,地方政府单列出用于"清欠" 的专项债券额度合计 556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途包含"清欠"规模约为1465 亿元。 货币政策:买断式逆回购加场操作,陆家嘴论坛关注非银杠杆 (1)买断式逆回购 ...
亏钱卖车的经销商,如今连返利、返佣也难拿到了
经济观察报· 2025-06-28 05:54
银行系统叫停"高息高返"汽车分期政策、汽车置换补贴暂停等 因素,都在冲击着本就脆弱的汽车经销生态。 作者:王帅国 封图:经济观察报 在汽车行业无序竞争、市场价格战不断、整车厂账期长等压力之下,处于行业中下游的汽车经销商 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在北京经营一家拥有20多个4S店的汽车产业园的刘春启表示:"现在卖 车不赚钱,都是靠一些附加的服务赚钱,比如售后服务、保险返利、汽车装饰等等,利润非常 低。" 难赚钱,导致很多汽车经销商选择退网。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下称"流通协会")统计数 据显 示 , 2024年全国汽车4S店退网数量为4419家,4S店规模自202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针对汽车经销商的困境,行业协会接连发声呼吁整车厂加以重视,首先是缩短经销商返利的兑现账 期。 6月23日,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下称"商会")发布了《关于呼吁汽车生产厂家优化返 利政策缩短返利兑现账期的倡议》(下称《倡议》)。其中指出,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汽车生产厂 家对经销商承诺的返利能否及时兑现 ,对缓解经销商资金压力、改善经销商经营状况至关重要。 此前不久,河南省汽车行业商会也发出类似倡议,希望主机厂将河南省内汽车经销商应 ...
刹住车贷“高息高返”很有必要
Jing Ji Ri Bao· 2025-06-27 22:03
加剧以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由于销售汽车并做按揭贷款可以拿到一定的金融手续 费,经销商愿意在客户选择贷款的时候,在车价上提供更大的优惠力度。"内卷"之下,当前"高息高 返"已沦为车企和经销商打价格战的工具,反过来也加剧了价格战。新车价格不稳,二手车市场受到波 及,影响的是整个汽车产业链条的健康度。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模式不仅误导消费者,还易催生经销商群体道德风险,加剧银行经营风险。由于 银行返利在经销商利润结构中占比较高,部分经销商为追求短期佣金,甚至会向偿债能力较弱的客户推 销车贷产品。问题是,这些借款人难以在两年免违约金免息期内提前还款,被迫承担后续高利息,实际 总支出反超全款购车。同时,经销商为获取即时返利,向偿债能力薄弱者推销贷款,也将信用风险转嫁 至银行体系。此外,高返佣叠加长贷短还潮,使得银行收益可能无法覆盖资金成本,也会加剧银行经营 风险。 "高息高返"营销模式的背后,是汽车金融秩序的变形与扭曲,危害不言而喻。监管部门出手及时叫 停"高息高返",既能保护消费者免受话术误导和隐性成本侵蚀,又能推动银行回归风险定价本源,并倒 逼4S店摆脱佣金依赖,靠真实车价与服务竞争力获客。这对于 ...
车贷“高息高返”即将全面叫停,新车、二手车价格逐步回调
Hua Xia Shi Bao· 2025-06-27 07:33
所谓"高息高返",实为银行抬高贷款利率,再将高额佣金支付给经销商;经销商则通过返现拉低车价, 制造"贷款更划算"假象。以北京某新能源店为例,客户贷款10万元,银行返佣约1.5万元,其中约1万元 用于覆盖利息成本,剩余归经销商。消费者虽获得车价折扣,但若未提前还款,实际支付的总利息远高 于常规贷款。 上海王先生5月底贷款购入一款新车,11.68万元的车,贷款8.1万元可享受1.3万元的折扣,若两年内结 清1万元利息,算下来净"薅"银行3000元羊毛。这种"高息高返"模式曾让贷款购车看似格外诱人,一些 合资品牌贷款渗透率一度超80%。然而,自6月1日起,四川、河南、浙江等多地银行已转向"低息低 返"或"低息零返",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国有大行也纷纷叫停该模式,仅剩个别股份行窗口期也将 于7月1日全面关闭。 "高息高返"的落幕,源于金融监管的重拳整治。这种以隐形降价扰乱市场秩序的模式,潜藏返佣不透 明、条款模糊等消费陷阱。随着银行撤出价格战,汽车消费金融市场正酝酿深刻变革,而二手车市场也 意外迎来价格企稳的曙光——新车降价传导链的断裂,让长期受压的二手车商首次获得喘息空间。 虚假繁荣将终结 此外,"高息高返"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