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充技术

Search documents
超快充车型,保真吗?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07-10 09:26
"兆瓦闪充"成为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大亮点。根据车企公布的数据,"兆瓦闪充"的最高充电倍率可达10C,充电功率高达1000kW,电压最高达 1000V,电流亦达到1000A。在"兆瓦闪充"技术的支持下,某款纯电动车型宣称仅需1秒钟即可补能2公里,充电5分钟便能行驶407km,全面超越燃油车加 油的补能效率。 在电动方程式赛场上,15C充电技术已经得到应用。在市场端,车企也在积极推动5C、10C超快充车型的量产与上市。这种高充电倍率的电池正在显 著提升纯电动汽车的补能效率,全面挑战燃油车的补能速度优势。然而,实际情况是,鲜有纯电动汽车能在几分钟内完全充满电。一些标称10C充电倍率 的车型,在充电过程中仅是阶段性达到10C即被视为达标,而非全程保持10C工况。目前看,更高的充电倍率在很大程度上仍只是企业的营销口号。 15C充电引关注 今年的FE电动方程式赛场,"进站快充"(Pit Boost)成为一大亮点。15C充电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进场补能的纯电动汽车的充电速度,为电动 方程式的速度与激情注入了新的活力。 按照电动方程式的赛程规定,所有车手在比赛过程中必须进一次维修区,停留30秒为车辆充电。若这30秒内 ...
宝明科技:第四代复合铜箔送样;永太科技:双氟磺酰亚胺锂相关专利仍有效 | 新能源早参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08 23:16
Group 1 - Baoming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a fourth-generation composite copper foil aimed at enhancing lithium battery fast-charging performance and safety, currently undergoing customer sample testing [1] - The development signifies a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in lithium battery materials, potentially boosting the company's market competitiveness [1] Group 2 - Aotega's General Manager Ding Tao has resigned for personal reasons but will continue to play a role in the subsidiary and strategic investment areas, ensuring that company operations remain unaffected [2] - Ding Tao holds 1.34 million shares in the company, indicating a strong alignment of interests with the company [2] - The company plans to promptly elect a new General Manager and Director to maintain management stability [2] Group 3 - Yongtai Technology confirmed that its patent for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lithium bis(fluorosulfonyl)imide, applied for in May 2017, remains valid despite rumors of its invalidation [3] - The clarification addresses market concerns and helps maintain the company's image, as the patent is crucial for its competitive edge and future business development [3]
小米YU7开启交付 雷军再现“总裁开门”
Sou Hu Cai Jing· 2025-07-08 05:27
小米YU7于2025年6月26日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25.35万至32.99万元,共推出三款车型。作为小米汽车首款中大型SUV,YU7延续了小米汽车家族设计语 言,全系标配天际屏全景显示、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激光雷达和后排135度豪华电动座椅等高端配置,科技感与舒适性兼备。 7月7日消息,昨天小米汽车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小米YU7迎来首批车主交付仪式。活动现场,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延续此前SU7交付时 的风格,不仅与每位车主合影留念,更以90度鞠躬致谢,并亲自为车主献花交车。 随后,雷军在社交媒体发文称:"希望小米YU7能陪伴每一位热爱生活的用户,解锁更多美好体验。"此前,小米SU7上市时,雷军亲自为车主开门的视频就 曾火爆全网,此次YU7交付再次延续了这一"传统",展现了小米对用户服务的重视。 动力方面,YU7全系搭载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和V6s Plus电机,标准版续航达835公里,零百加速仅需3.6秒,性能表现媲美百万级豪车。此外,该车还支持 超快充技术,充电10分钟即可补能300公里,有效缓解用户续航焦虑。 市场反响方面,YU7上市后表现强劲。官方数据显示,新车上市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 ...
2026年量产固态电池,欣旺达拟于港股IPO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7-07 15:04
导语 : 欣旺达业务结构多元,2024年消费电池占比54.27%,动力电池27.02%,储能3.37%, 但盈利能力薄弱,2025年Q1净利率仅3.14%。 01 行业现状与欣旺达IPO背景 全球锂电池市场持续增长,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 。中国作为 核心市场,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48.4GWh,同比增长41.5% 。 03 市场表现与财务风险 欣旺达面临核心挑战: HEV混动电池 :装机量全国第一,配套大众、日产等车企 ; 超快充技术 :闪充电池4.0支持1分钟补能150km,领先同行2年 ; 储能电池 :314Ah电芯循环超1.2万次,寿命达20年 。 1. 市场份额下滑 :2024年国内市占率较2023年下降0.22个百分点 ; 2. 盈利能力薄弱 :动力电池业务长期亏损,2023年净亏损1.44亿元 ; 3. 现金流压力 :在建工程超200亿元,短期负债占比达65% 。 行业呈现高度集中化,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市占率超70%,欣旺达作为二线厂商,2024年国内市 场份额2.89%,全球排名第十 。 欣旺达近期启动H股上市计划,旨在为全球化扩张融资。此前其动力电 ...
天奈科技20250706
2025-07-07 00:51
天奈科技 20250706 摘要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种,硫化物体系离 子导电率高但成本高且安全性存在隐患,氧化物和聚合物体系成本和机 械性能有优势,国内商业化固态电池多采用氧化物体系。 预计 2030 年全固态电池实现大规模商业应用,未来五年内,氧化物及 聚合物流程可能因安全性和成本因素更具潜力成为主流选择,硫化物体 系面临挑战。 天奈科技通过碳纳米管提高液态锂离子电池电子导通能力,并研发干法 工艺及复合集流体等新型产品,与头部企业合作验证,这些技术对固态 或半固态锂离子动力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复合集流体通过在高分子膜中加入碳纳米管作为纤维增强剂,显著提升 强度和导电性,使电子传导能力达到纯金属集流体水平,为碳纳米管开 辟新市场。 干法工艺分散性不好,需要更多导电添加剂,包括单壁纳米管,高镍正 极材料本征电子导音差,也需要更多导电添加剂,预计 2026 年国内行 业对单壁纳米管需求将大幅增加。 天奈科技在固态电池技术方面有哪些进展和应用情况? 天奈科技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硫化物、氧化物和聚合物三种技术 路线。硫化物体系解决了固态电池的离子导电率问题,其工艺、机械性能和 ...
中创新航单月装机创新高,40%环比增速领跑全球
高工锂电· 2025-07-06 11:25
在动力电池行业装机竞争持续白热化的当下,电池企业正通过多场景突破与结构调整,寻找装机增 长新增量。 5月全球装机超4.8GWh,全球第4、创单月新高。 近期消息,中创新航接连斩获现代汽车、大众集团两大国际车企订单。同时,公司在商用车板 块"突进"。2025年上半年,中创新航商用车电池累计交付量超过6GWh,同比增长280%。公司 判断商用车业务将在未来两年迎来快速增长期。 全球电池装机数据指出,2025年1-5月,中创新航累计装机量为16.85GWh,位居全球第四位。 5月单月装机量达4.82GWh,创下历史新高,环比4月装机量增长4成,增速全球最快。 而取得装机亮眼成绩背后,是中创新航灵活技术组合与多元场景穿透力。目前,中创新航产品体系 已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储能、船舶、飞行器等多个细分应用场景,并依托优质客户资源与持续释 放的订单,形成多元市场下的协同增长。 斩获国际车企大单 超充技术起量 6月有韩媒披露,公司 已 与现代汽车 集团签署30GWh级别的动力电池订单,计划用于IONIQ 5 等车型。 如若顺利执行,该订单将成为其出海进程中的重要进展节点。 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创新航 近期还获得了大众的定点,2 ...
罗马仕风波,给充电宝行业敲响警钟 | 新京报快评
Xin Jing Bao· 2025-07-05 09:02
▲在众多品牌投诉排名中,罗马仕并不是数量最多的,由此可见罗马仕背后所隐含的充电宝行业问题。新京报资 料图 罗马仕自身问题之外,综观整个充电宝召回事件,有三重行业背景值得关注。首先就是监管滞后。比如,3C认证 可谓充电宝的基础安全标准,充电宝市场乱象萌生已久,而有关部门直到2023年才明确自当年8月1日起实施CCC 认证管理。 但由于存量巨大,时至今日市场上仍然有大量充电宝没有3C认证标识。在某些电商和二手交易平台上,还有商家 售卖各种款式的"3C"标识贴。一些充电宝3C证书撤销后仍能挂"国补",多平台热卖量近千万台。这些都未能得到 及时有效治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罗马仕的"倒塌"近乎一瞬间。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报道,充电宝风波发生后,罗马仕已无法正常运行。有罗马仕员工反映,自7月1日起,罗马仕 已陆续通知员工停工停产,工资只发放至6月份。一批原本是研发、产品的员工先转为客服,部分员工处于放假状 态,公司法人也正经历变更。但针对其即将倒闭的传闻,罗马仕7月3日深夜回应称,"没有倒闭,感谢关心。" 此次事件发生前,罗马仕是全球主要的充电宝制造商之一,其与安克创新、小米等品牌共同占有大约27.18%的市 场份额 ...
第一创业晨会纪要-20250703
First Capital Securities· 2025-07-03 03:32
证券研究报告 点评报告 2025 年 7 月 3 日 晨会纪要 核[心Ta观bl点e_:Summary] 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 一、宏观经济组: 分析师:郭强 证书编号: S1080524120001 电话:0755-23838533 市场正密切关注明天即将公布的 6 月非农就业报告。瑞银预计,6 月非农就业人数 将仅增加 10 万人,失业率或达 4.3%,创 2021 年新高;花旗预计非农就业仅增加 8.5 万人,远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 11 万个新增岗位,失业率将升至 4.4%。而非农 就业增长已连续数月放缓并遭遇大幅下修,从 3 月 22.8 万人降至 4 月 17.7 万人, 再降至 5 月的 13.9 万人,与 ADP 数据趋势相一致;而招聘活动减少、失业救济申 请增加等多重迹象,预示这一趋势预计将在 6 月延续。 "小非农"数据公布后,交易员加大对美联储 2025 年底前至少两次降息的押注。 目前,市场普遍预期 9 月美联储将重新开始降息,但如果 6 月就业或物价数据表 现异常疲软,美联储最早可能在 7 月便采取降息行动。 风险提示: 对上述事件发展趋势的点评,存在由于经济增长、行业竞争、外部经济环境 ...
固态电池专家系列 - 电池专家
2025-06-09 15:30
固态电池专家系列 - 电池专家 20250609 摘要 固态电池中试线目前仍为柔性生产线,日产量仅数百个电池,无法达到 吉瓦时规模,主要用于大电芯(590 标准长度,80~100 安时)的材料 体系迭代和优化,预计今年年底建成。 行业内逐步倾向于硫化物路线,通过引入卤化物解决正极问题,聚合物 解决负极问题,并结合氧化物形成综合设计,以提升实用性。国内大厂 如 BCC 等也在积极探索硫化物方案。 国内厂商在硫化物固态电池方面取得进展,如厂商 C 计划 2027 年小批 量生产使用高镍正极材料的电池,厂商 B 计划 2025 年底小规模量产兼 顾高镍三元和富锂锰正极材料的电池。 目前能量密度 400 瓦时/公斤以上的单体电池成组后能量密度会有所下 降,但循环寿命已接近 1,000 次,基本满足固态电池目标,但需施加较 大压强以保证导电性。 快充技术发展面临瓶颈,固态电池实现高倍率快充仍有难度。B 公司的 中试线支持 1C 快充,安全性更高,但更高倍率快充需进一步优化材料 体系和界面处理技术。 Q&A 标准的固态电池中试线规模如何? 标准的固态电池中试线无法达到吉瓦时规模,目前仍是柔性生产线,没有追求 OOE(Ov ...
全场景需求爆发!46大圆柱黑马“抢跑”
起点锂电· 2025-06-09 09:34AI Processing
大圆柱是当前快充电池设计的最优解 2025 年,被普遍视为超快充技术规模化应用的"爆发元年"。超快充成为主流车企、电池厂比拼的重点。 5C 及以上超快充技术正成为主流新 车型的标配,多家头部电池企业均在 5C 及以上的超快充电池领域有所布局。 同时,新兴场景包括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对电池提出更高倍率、高安全、高比能这 "三高"要求,特别是传统电池的倍率相对较低,难以满 足高强度、高频率的使用需求。 随着生产工艺和产业链协同进步, 46 大圆柱电池应用边界不断拓宽,大规模量产脚步渐进。 起点锂电数据统计, 2024 年全球圆柱出货量达 146.1 亿只,同比增幅超过 10.9% 。其中,大圆柱型号增速超过 50% , 46 系列大圆柱 开始从新能源汽车向更多场景渗透。 进入 2025 年,产业链上下游释放的信号更加明确。从新能源汽车到储能,从轻型动力到新兴应用市场(人型机器人、 eVTOL 、 AI 数据中 心 BBU 等领域),都给大圆柱电池市场化应用打开了可观的增量空间。 大圆柱电池的产业化大幕已经拉开,新赛道吸引产业链诸多企业悄然备战。起点锂电认为,大圆柱电池市场需求空间足够广阔,但多元化市场 需求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