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

Search documents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 合资车企惊天“逆袭”背后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7-12 01:23
2024年合资车企销量全线下滑的颓势仍历历在目,但短短半年后,"逆袭"大戏就已上演。2025年上半年,除了本田两家合资公司与东风日产仍未摆脱下滑态 势外,其他合资车企均实现销量增长。其中,一汽丰田以16%增速领跑,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增长3.5%、2.3%,广汽丰田增长11%,销量连续数年下 滑的上汽通用也同比增长8.6%。 "目前尚未获取上半年完整的合资车企零售数据,但从今年1—5月销量来看,头部的德系和日系车企,如大众、丰田均呈现正增长态势。大部分合资品牌在4 月、5月的确呈现出降幅收窄、甚至由负转正的趋势。"德勤中国企业技术与绩效事业群总裁周令坤向经济观察报表示。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上扬,合资车企的销量增长动力究竟何在?备受瞩目的合资车企电动化转型计划,是否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刻? 增量从何而来 过去的2024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集体失守。其中,上汽通用同比下滑56.54%,日系三强在华销量集体下跌(丰田跌6.9%、本田跌30.9%至十年来最低、日 产跌12.2%回到16年前水平)。 今年上半年,部分合资车企依靠燃油车实现"回血"。一汽-大众1—6月累计销售43.61万辆,同比增长3.5%。其中,燃油 ...
沃尔沃CEO:与中国合作才能领先
Huan Qiu Wang Zi Xun· 2025-07-11 23:06
特斯拉曾是汽车电动化浪潮的引领者,马斯克的个人魅力和品牌光环让它在中国市场一度所向披靡。但 多年下来,特斯拉始终依靠Model 3与Model Y两款车型打天下,早已让中国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如今,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品牌持续发力,接连推出配备超大娱乐屏幕、车载冰箱、语音助手等功能的新 车型。尽管这些配置在汽车上略显华而不实,却正好迎合了被"宠坏"的中国消费者,成了他们眼中的新 标配。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0日文章,原题:小米会否给特斯拉致命一击? 曾几何时,美国电动汽车巨头 特斯拉在中国风光无两,中国消费者甘愿为其试驾体验大排长龙;而今,特斯拉仿佛一位步步撤退的老 将,眼睁睁看着中国市场份额被本土车企的一波波攻势蚕食。 率先崛起的是中国电动汽车车企比亚迪,凭借极具竞争力的价格逐步撼动特斯拉的高端市场份额;紧随 其后,从消费电子跨界造车的小米更在短短一年多里,在销量上超越深耕中国10年的特斯拉。 小米的强势入局,也许还不足以彻底取代特斯拉在华的地位,但已足以让特斯拉在中国的日子越来越难 过。(作者察客) 欧洲新闻网7月7日文章,原题:沃尔沃首席执行官(CEO)表示,汽车行业需要"做好准备"才 ...
跨国车企在华经营模式出现转变
Jing Ji Ri Bao· 2025-07-11 22:15
跨国车企曾是引领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在全球汽车产业销量增长陷入停滞之际,大众、日 产、雷诺等跨国车企抓住中国对外开放的契机,与中国车企展开合资合作。凭借成熟的技术、先进的产 品、较强的品牌力以及国际化运营理念,跨国车企在实现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将全球汽车产销规模提 升到一个新高度,并巩固了自身在产业界的领先地位。 7月10日,法国雷诺集团旗下安培与中金私募、杭州资本、杭州高新金投在杭州签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 金合伙协议。此次基金合作将在电池、智驾、智舱、软件、具身智能等多个前沿方向进行布局,挖掘新 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投资机会,构建"技术创新+产业资本赋能+国际验证"的良性循环。雷诺中国董事长 兼CEO苏伟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共赢的合作,突破传统的主机厂与供应商的业务模式,共育开 放式创新生态"。 此前,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集团达成协议,成立新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 民币,其中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出资60%,东风汽车集团出资40%,将专注于向全球市场出口整 车及零部件,特别是新能源车型。不少业内人士称,"日产的全球销售渠道和中国设计的领先产品,将 开创合资品牌出海新范式" ...
中国车企出海势头强劲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7-11 20:50
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 75.2%。 记者从7月10日-12日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了解到,中国汽车产业正加快转型升级,并引领全球新 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提升。与会嘉宾认为,中国车企"出海"已超越简单的产品贸易输出,正深刻重塑全球 产业格局。然而,在亮眼成绩背后,国际贸易壁垒、本土化适配等多重挑战仍需破局,行业正从"走出 去"向"走进去""走上去"跨越,探索更高质量的全球化路径。 ● 本报记者 李嫒嫒 发展成绩斐然 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持续拉动产业转型升级;汽车出口量 持续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长迅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论坛上表示:"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连续两年超过3000万 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年产销量突破千万辆。目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达到10%。展望 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600万辆,新车销量占比有望超过50%。" "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标志着我国电动化转型稳步推进,实现了从传统油车主导到新能源 汽车引领的跨越,为全球汽车产业转 ...
直击2025中国汽车论坛: “反内卷”进一步深化 坚持长期主义正当时
Zheng Quan Shi Bao· 2025-07-11 17:15
Group 1 - The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undergoing a transformation towards electrification and intelligent networking, facing structural challenges and intensified competition [1][2] - The 2025 China Automotive Forum held discussions on moving away from detrimental "involution" competition and focusing on value creation [1] - The China Association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CAAM)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a long-term mechanism to shift market dynamics from price-driven to value-driven [1][4] Group 2 -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3, China's automotive production and sales both exceeded 15 million units, with year-on-year growth of 12.5% and 11.4% respectively [2] - New energy vehicles (NEVs) have become a dominant force in the market, with production and sales reaching 6.968 million and 6.937 million units, marking year-on-year growth of 41.4% and 40.3% [2][3] - NEVs accounted for 44.3% of total new car sales, and the total NEV ownership ratio has reached 10% [2][3] Group 3 - The ongoing "anti-involution" discussion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industry players to address the negative impacts of price wars on profitability and innovation [4][6] - Industry leaders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collaboration and trust among global automotive companies to foste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4][6] - The call for a return to "long-termism" in business practices is gaining traction, with industry representatives advocating for a focus on brand value and customer insights [7]
申华控股: 申华控股2024年年度报告(修订版)
Zheng Quan Zhi Xing· 2025-07-11 16:13
辽宁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 公司代码:600653 公司简称:申华控股 辽宁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经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 2024 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 为 38,598,756.24 元,截止报告期末,母公司未分配利润数为 -1,796,525,743.01 元,因此董 事会决定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本预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适用 □不适用 本报告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敬请投资 者注意投资风险。 否 否 否 存在的风险因素主要有经济及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融资及财务风险,有关风险因 素内容与对策措施已在本报告中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关于"公司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 讨论与分析"部分予以详细描述,敬请查阅相关内容。 □适用 √不适用 辽宁申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 载有法定代表人、主管会 ...
6月挖机销量点评:内销重回增长通道,出口显著提速
Changjiang Securities· 2025-07-11 14:15
丨证券研究报告丨 行业研究丨点评报告丨机械 [Table_Title] 6 月挖机销量点评:内销重回增长通道,出口显 著提速 报告要点 [Table_Summary] 6 月我国挖掘机内销量同比增长 6.2%,继 5 月内销同比微幅下滑后重回增长通道;展望后续, 国内伴随更新周期上行、人工替代、电动化等因素,预计未来上行趋势明确。出口方面,6 月 挖机出口量同比增长 19.3%,环比 5 月明显提速,Q2 增速较 Q1 或有改善;中长期看,工程 机械出海增长具备持续性:1)伴随国产品牌全球竞争力提升,海外份额有望稳步抬升;2)新 兴市场景气或较好,同时欧美需求有望筑底回升。此外,头部主机厂持续推进内部管理优化、 降本提效等措施,叠加结构优化,板块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上行,持续看好工程机械板块性机会。 分析师及联系人 [Table_Author] 赵智勇 臧雄 曹小敏 王硕 SAC:S0490517110001 SAC:S0490518070005 SAC:S0490521050001 SFC:BRP550 SFC:BVO790 请阅读最后评级说明和重要声明 %% %% %% %% research.95579.c ...
德国采埃孚说将持续深化对华合作
news flash· 2025-07-11 12:01
德国采埃孚说将持续深化对华合作 智通财经7月11日电,据新华社,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集团10日表示,采埃孚始终重视中国市 场,将持续深化对华合作。采埃孚集团董事彼得·霍得曼在发布会上说,随着汽车产业加快向电动化、 智能化转型,中国市场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采埃孚正与多家中国企业开展密切合作,借助中国本土创 新速度推动关键技术转化,助力实现互利共赢。 ...
2025中国汽车论坛召开,话里话外都是要“团结”!
Zhong Guo Qi Che Bao Wang· 2025-07-11 10:34
加快转型升级,综合整治行业"内卷式"竞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同心协力、团结互信,合力推 进……7月10日-12日,在上海嘉定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海内外各界嘉宾围绕本届论坛"提质向 新,智赢未来"的主题,踊跃建言,展望产业态势走向,共谋发展未来蓝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强调,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同心协力、团结互信,合力推进汽车产 业转型升级。电动化、智能化和低碳化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规划了纯电动、混合动力和氢燃料电池三大技术方向。过去十几年,我国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和 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有序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接下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面,要加强示范政策 带动作用,统筹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协同发展。他建议,要加强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推广工作的政策 延续性、措施精准性和场景适配性,推动政策在支持突破关键技术、强化产业链的基础上,向支持规模 化推广、典型场景应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向拓展。同时,延续支持政策、贯通综合示范;推 动"氢能高速"、构建"氢能走廊";央地企同向发力、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看来,中国汽车工业要持续推动 ...
小米YU7爆单与交付挑战并行 “Plan B”带火其他新能源车品牌
Zheng Quan Shi Bao Wang· 2025-07-11 09:42
同时,在热闹的市场之下,流量、技术、生态到底哪种模式最终可以突出重围,随着角逐的深度蔓延, 这个价位段SUV"体验基准线"也在不断拉升,多品牌也都致力于通过产品迭新带来新体验。 当小米YU7以3分钟20万台大定订单的热度席卷车市时,一些消费者在"抢订"兴奋后,开始面对一个现 实问题:由于产能瓶颈,部分订单交付周期较长。 小米YU7的交付时间因车型不同而有所差异。根据小米汽车APP更新的信息,标准版预计交付时间为53 —56周,Pro版为48—51周,Max版为33—36周。这意味着,标准版的用户可能需要等待超过一年才能 提车。 这为其他品牌提供了空间。从市场反馈来看,在25—30万元级新能源SUV市场,小米YU7的"超长等待 提车周期"间接让Model Y和智界R7等同级轿跑型SUV聚集更高人气。 诸多品牌都在这方面表现出极致追求。定位为"智能大空间旗舰SUV",蔚来乐道L90昨日正式开启预 售。 从空间对比来看,小米YU7和智界R7尺寸相较于Model Y稍大。小米YU7之所以首发卖爆,更多的在于 其颜值和可玩性,诸如全车配置多个磁吸点,适合拓展小米生态硬件,还有可变色天窗等,提供给用户 的情绪价值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