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美关税博弈
icon
Search documents
内部出政策,外部达共识,商务部全力助力外贸企业纾困
Hua Xia Shi Bao· 2025-05-16 10:32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意味着中美迈出平等解决关税分歧重要一步,为进一步弥合分歧和深化合作 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王文涛表示,党中央高度重视外贸工作。今年以来,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外贸形势非常复杂严峻,但我国外贸运 行总体平稳,展现出较强韧性。面对美方无端对我产品全面加征高额关税的行为,中方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 了自身利益和国际公平正义,赢得了国际尊重。 利好之下,不少外贸企业积压的货物得以快速运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当前,中美关税政策进入一个重要的90天窗口期。 "从关税异常上涨开始,美国客户的货就一直压着没发,上周我们美国客户已经坐不住了,12日关税一降就开始疯 狂订舱,把之前积压的货物一股脑全运出去。目前税率是基础关税+30%,也很高,但比之前好很多了。"浙江远 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为了帮助更多外贸企业渡过难关,5月12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主持召开外贸企业圆桌会议。12家外贸企业、6家 进出口商会代表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有关专家参会,就当前外贸形势、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 "中方对通过对话沟通 ...
中美关税博弈的经济逻辑与中国关键抓手!中邮证券黄付生专业解读
Sou Hu Cai Jing· 2025-05-16 05:49
黄付生同时认为,"两新"和"两重"是2025年中国经济的重要抓手。接下来,需要扩容"两新"政策范围, 加强"两重"项目建设,二者的消费乘数/投资乘数有望超过2024年,成为推动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 就进一步刺激经济的措施而言,黄付生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出发,包括生育补贴、国有大行注资、消费 品补贴扩容、供给侧改革发力、发行特别国债收储、增加农民养老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崔文静 北京报道 5月12日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犹如一剂强心针。 这是否意味着中美博弈已经步入缓和阶段? 在5月13日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财富·中国行"活动"共话共启·机构视野·投资新局——全球秩序裂变 与机构资产配置研讨会"北京站的现场,中邮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黄付生表示,中美博弈是一个 长期的过程,两个大国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再平衡。 面对关税冲击等复杂的国际形势,黄付生认为,我国的当务之急是提振国内消费,尤其是服务型消费。 需要做到:服务型消费提高数量,商品消费提高质量。 黄付生认为,尽管中美关税谈判达成了初步协议,当前中美经济的状况已经无法回到4月2日之前。目 前,市场正在等待中国的财政宽松,以及美国的减税。 实 ...
美国想要的,中方终于给了?两个关键点已打通,该探特朗普老底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5-10 07:06
可以说,我国选择瑞士中立国,而不是美国主场,和美国会谈,就是定调中美经贸谈判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以对等方式 会谈,中方定调不会有任何改变。随后,我外交部发言人特别强调一句,"此次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中方坚决反对美 国滥用关税这一立场没有任何改变。"这说明美国才是中美关税大战中,真正坐不住的一方。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政府为 什么坐不住呢?四个字:局势不利。中美关税博弈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国家站在我国一边,相反美国有点众叛亲离的 味道。 对于中美间谈判全球渴望已久,更包括美国在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全球经济学家都预测,特 朗普的贸易战将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影响,预计美国将成为受打击最严重的经济体之一。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和大型银 行预测,美国经济今年可能陷入衰退。当然,一次谈判肯定解决不了中美之间长久以来的问题。美国财长贝森特似乎也 很清楚,出发前他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这次谈判将"与缓和局势有关,而不是与重大贸易协议有关"。 据人民日报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美方近期不断表示希望同中方进行谈判。这次的会谈是应美方请求举行的。 中方坚决反对美国滥施关税,这一立场没有任何变化。同时,我们也多 ...
国新会点评:巩固市场维稳向好,关注IM
Chang Jiang Qi Huo· 2025-05-09 06:11
2025 年 5 月 7 日国新会点评:巩固市场维稳向好,关注 IM 2025 年 5 月 7 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督管 理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出席,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 场稳预期"有关情况。本次出台的一揽子金融政策聚焦五个关键方向,分别是稳定市场、稳定 预期、扩大内需、促进科技创新以及扶持企业。为实现这些目标,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和 资本市场政策相互配合、协同发力,在保障稳定的同时推动发展,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 了全方位的有力支持。 "5.7 一揽子政策" 作为 "9.24 政策组合" 的深化推进,是贯彻全国两会和 4.25 中央政治 局会议决策部署的关键行动。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国内需求不足的形势下,这一系列政 策将有效提升市场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 质效。该政策组合的出台,充分彰显了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促进政策协同发力、稳定市场预期 的坚定决心,为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5-09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请详见正文 2025-05-09 长江期货 | 鄂证监期 ...
中方考虑接受谈判请求,不到24小时,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
Sou Hu Cai Jing· 2025-05-05 16:09
文/珠玑说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中美关税交锋最近上演了一出"变脸大戏":中国商务部刚表态要研究谈判提议,不到24小时美国就宣布 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这种一边递橄榄枝一边捅刀子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美国所谓的"诚意谈 判",究竟是急红眼的"关税碰瓷",还是谈判桌上的心理战? 一场"示好"与"反击"的24小时攻防战 让我们先把时间线拉清楚:美方高层近期频繁释放"想和中国聊聊关税"的信号,甚至通过多个渠道私下 传话;中国商务部在记者会上回应称"正在评估",结果不到24小时,美国突然宣布取消小额包裹的关税 豁免政策。 这波操作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表面笑嘻嘻伸手示好,底下却突然来了招扫堂腿,着实让人看得眼花 缭乱。 中国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面对记者提问时给出表态:"中方注意到美方高层多次释放对话信 号,已收到美方通过多渠道传递的谈判意愿,目前正在进行认真评估。"这段看似常规的外交辞令,却 在全球贸易领域掀起惊涛骇浪。 不到24小时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突然发布公告:取消对价值800美元以下跨境包裹的关税豁免政 策,这意味着每天数十万件通过"小包直邮"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 ...
5月,长端利率或挑战前低
HUAXI Securities· 2025-05-05 08:21
Group 1 - The report indicates that the bond market experienced a rapid bull run in early April, followed by a period of stabilization, with the 10-year treasury yield fluctuating between 1.62% and 1.67% during this consolidation phase [1][11][12] - In May, the funding environment is expected to remain supportive for the bond market, with a historical trend showing that funding rates typically ease further in May compared to April, aided by a reduction in tax payment pressures [2][20][28] - The report highlights three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bond market in May: tariffs, economic fundamentals, and policy responses, with a focus on the ongoing US-China tariff negotiation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market sentiment [3][35][52] Group 2 - The report notes that the central bank's stance has softened since April, leading to a return of funding rates to a "reasonable state," which is expected to support the bond market [2][28][31] - It is projected that government bond supply will significantly increase in May, with net issuance expected to reach 1.53 trillion yuan, nearly doubling from April, which may create short-term fluctuations in funding costs [2][31][32] - The report outlines three scenarios for investment strategies in May,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selecting short-term bonds as the most favorable option, while also considering longer-duration positions to capitalize on potential rate cuts [5][54][56]
丁辛醇:震荡下行 弱势整理
Zhong Guo Hua Gong Bao· 2025-04-29 01:59
自2024年1月以来,丁辛醇市场价格震荡下行,累计降幅超过40%。生意社数据显示,截至4月23日,山 东地区正丁醇(工业级)价格为6350~6400元(吨价,下同),较年初下跌9.5%;异辛醇价格为7350~7600 元,均价为7466.67元,较年初下跌4%。 业内认为,二季度丁辛醇市场供需博弈延续,低位震荡或成主基调。其中,丁醇市场预计延续弱势整 理;辛醇市场下行压力或有所缓解,二季度可能呈现先抑后扬走势。不过,中美关税博弈对中国一次性 防护手套产业形成系统性冲击,或引发增塑剂—辛醇产业链的负反馈,对辛醇需求带来压制。 丁醇:成本与需求双重压制 金联创资讯分析师钱芳指出,一季度丁醇市场呈现三大特征:成本与需求双重压制,工厂让利出货成为 常态,下游仅维持逢低刚需补货;行业开工率波动频繁,局部供应变化引发50~100元的价格短期波 动,但难以扭转下行趋势;同比跌幅持续扩大,反映出终端领域需求整体萎缩。 钱芳认为,一季度丁醇市场震荡下行,供需矛盾成为主导价格波动的核心因素。以山东市场为例,价格 从1月初的7025元跌至3月底的6600元附近,累计跌幅超6%。 "进入4月后,辛醇价格再次下滑,中旬价格更是跌破一季 ...
特朗普口风变了,欧洲老朋友提醒中国:切莫相信,美国还没被打疼
Sou Hu Cai Jing· 2025-04-28 06:03
让人意外的是,特朗普紧接着又改口了,当地时间4月25号,他在空军一号飞机上表示,除非中国做出 实质性让步,否则不会取消对华加税。远的不说,就说近一个周以来,特朗普先是承认对华加税过高, 表示下步将大幅降税,并喊话中国与美方达成协议,眼下又食言而肥,称"不会取消对华加税",这种自 相矛盾的说法,明显不是正常人所为,让人对特朗普政府对外政策的不确定性产生了深深担忧。从美股 的行情来看,特朗普每一次对华改口都有迹可循。本月中旬,特朗普对华加税145%后,美股、美元指 数大跌,特斯拉等股票损失数百亿美元,于是特朗普紧急降温,对75国"暂缓加税",并对美国进口电子 产品进行关税豁免。 4月21号美股开盘大跌,其中道琼斯指数跌超700点,纳斯达克指数跌2.6%,标普跌超2%,美元指数跌 到98。特朗普随即改口称对华税率太高,计划降税,市场松口气后,美股连续4天上扬。眼下特朗普的 态度变化,是趁着美股的涨势,对华卷土重来。对此中国的老朋友希腊给出了建议,希腊前财长亚斯尼 ·瓦鲁法基斯支持中国继续在关税问题上对抗美国,理由是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是简单的中美博弈,而 是美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权益的"主动策略",如果加税的代价由 ...
高盛:中美关税博弈2.0,下调中国GDP增长预测至4.0%!
Goldman Sachs· 2025-04-11 02:20
10 April 2025 | 12:48PM HKT China: US tariffs on China jump to 125%; Lowering real GDP growth forecasts Bottom line: On April 9th, President Trump announced a further increase in the tariff rate on imports from China to 125%, following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increase of tariffs on US goods to 84%. Although additional tariff increases are likely to have a diminishing marginal impact, the substantial rise in US tariffs on China is expected to significantly weigh on the Chinese economy and labor market. We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