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定义汽车
icon
Search documents
AI时代的「出行新物种」:年轻人究竟需要一台什么样的车?
3 6 Ke· 2025-05-21 14:58
AI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一台什么样的车?从能够感知决策的智能驾驶,到重塑人机交互的车载大模 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出行的汽车智能化浪潮,正在让曾经只出现于科幻电影里的想象一步步 走向现实。 这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 如果说汽车产业革命的上半场是电动化,那么下半场则比拼的是智能化。根据《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 (2024)智驾篇》显示,如今有90%的中国消费者愿意为高阶智能驾驶服务额外付费,其中30%甚至愿 意支付1万元以上。 而对于部分年轻消费者来说,相比超越传统汽车性能指标,智能化体验对他们更具吸引力。所以,当越 来越多的车企宣布接入DeepSeek大模型,以AI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已经成为这个可移动的「第三空 间」的变革催化剂。 事实上,作为如今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这场以AI为引领的汽车智能化重塑是全方位的。从技术创 新到产品研发再到营销沟通,站在时代浪尖的东风奕派以全球首场AI共创产品发布会,打破了车企传 统的发布会范式。 更重要的是,这场AI共创产品发布会,也是东风奕派与当下以年轻人为代表的换车主力军实现的一场 价值共鸣。 从被动体验到共创分享,一场突破常规路径的车企发布会,如何让2025 款eπ00 ...
丰田自研软件平台终于来了,首搭这款SUV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1 14:17
撰 文 / 张 霖郁 设 计 / s h e l l y 来 源 / Reuters,丰田总部官网 5月20日,丰田北美在德州宣布将推出2026款RAV4,并表示其研发多年的软件平台Arene将首次搭 载在这辆车上。 丰田RAV4于1994年推出,成为全美最畅销紧凑型SUV,2024年北美销量达100万辆。 这次亮相的RAV4提供两个驱动形式:一是混合动力(HEV),另一个是插电式混合动力 (PHEV),同时提供运动版本,三种不同的外观设计。 新款RAV4插混版本的输出功率为320 马力,纯电续航里程增加了20%,为150公里,混动版本则升 级为第五代混合动力系统。 丰田首席品牌官西蒙·汉弗莱斯 (Simon Humphries) 表示:"RAV4 标志着我们打造软件定义汽车旅程 的开始。" Arene系统帮助开发了新款RAV4能支持多媒体系统座舱语音代理和中央显示屏的相关软件,此外还 开发了安全技术。 从RAV4的驱动形式看,智能车型或将不再被单一纯电驱动形式所限制。 早在2015年11月,丰田就宣布成立一家名为丰田研究院(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TRI)的新 公司,专注于人 ...
IT思维的新鲜感消退,汽车回归原有的本质
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新车开发的案例曾经被编入教材,供大家学习。他们的流程一般是通过咨询公 司调研用户需求,针对用户需求开发新车型,或者新功能。这样的开发周期很长,在过去生活节奏缓慢 的年代,这套流程比较有效。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套流程冗长而缓慢,很难及时跟上用户的需 求。 IT造车企业摒弃传统车企自上而下的产品定义模式,转而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汽车之家积累 了大量的用户数据,反映用户的真实需求。这为理想汽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李斌创立了易车,用户的 需求,行为特点全部刻在易车的各个板块之中,也为蔚来汽车成为新势力的头部企业打下基础。 最近,汽车圈出了很多事,人们在反思IT造车。IT人进入汽车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理念,新营销, 几十家造车新势力最终走出了几家头部企业。IT造车与传统汽车企业共同成长,互相学习,彼此不再陌 生。最近汽车圈的几件大事都与IT造车企业密切相关,反思之余,人们普遍感到,汽车应该回归原有的 本质。 IT造车的新理念 蔚来汽车执着于换电,这是拍脑袋决策的吗?这是蔚来汽车进行大数据分析结果。公开的资料显 示,蔚来汽车通过APP社区收集用户对换电服务、NOMI语音助手的改进建议,2024年共完 ...
意法半导体推车规级MCU革新存储技术,破解软件定义汽车开发与升级难题
在技术快速迭代的过程中,确保车辆安全性能始终是重中之重。并且,行业还面临着以更低成本集成更多丰富功能的挑战,这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竞争 的关键着力点。 值得关注的是,传统车企在汽车概念开发及后期生产环节,普遍存在周期漫长的问题。通常,仅产品概念生成就需耗费一年时间,研发阶段更是长达三 年,而汽车生产所需时间可能更久。然而,当下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众多新兴车企展现出惊人的平台开发效率。相较传统车企,新车企的平台开发进程大 幅缩短了40%。若基于现有的成熟平台开发车辆,上市时间甚至能缩短60%,部分车型从开发到上市不到18个月。 面对这一快速变化的行业节奏,为确保与汽车行业的上市速度保持同步,半导体行业亟需采取行动,以适应并助力汽车行业的高效发展。在车规级的微 控制器应用方面,意法半导体更加关注于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多合一的电驱系统、ECU、I/O、区控制,因为电子控制单元进一步聚合,以及包括它的控制 能力,能够为车辆未来的功能的迭代和功能的发展创造新的可能性。 x th x 0 € 33 e and 2-6 Page 201 8 00 - - - - - - - : 日前,半导体公司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 ...
车企智能化:从自研到合作的嬗变
通过车企与智能化供应商的合作,双方可以互补优势,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这一模式得到了行业人士的肯定。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 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所言:"这促进了整车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将有力推动智能化的演进。"合作模式将推动汽车向智能化终端转变的步伐, 促进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许多车企选择与"华大地魔"合作,无疑是看中了这些智能化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在行业中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与多家车企合作的问界、智 界、享界、尊界、尚界等品牌,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已先后搭载于东风岚图、东风猛士、长安深蓝、阿维塔、广汽传祺等多个乘用车品牌。同时,Momenta 除了与上汽智己、比亚迪深度合作,去年以来还相继与梅赛德斯-奔驰、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广汽埃安、通用等多家车企合作,也迈入了快速放量阶 段。地平线基于"芯片+工具链+算法参考设计"的三位一体方案,也与比亚迪、理想汽车等达成合作。卓驭科技则先后与上汽大众、宝骏等多家车企联合 开发了辅助驾驶系统,实现了一段式的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智能化已成为各大车企竞争的新领域。从车企智能化的自主研发到合作,被视为一种转变的标志。中国(深圳 ...
罗兰贝格:停滞转型期,中国零部件企业利润率全球最高
Jing Ji Guan Cha Wang· 2025-05-16 11:38
地缘政治引发的产业链重构和技术标准的分化正在重塑竞争规则。北美市场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构建本土化供应链闭环,欧洲加速"近岸外 包"布局,中国则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区域合作。 日前,罗兰贝格与拉扎德联合发布《2025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研究》,该研究认为,全球零部件行业已陷入了"停滞转型期",同时,传 统的增长引擎逐渐熄火,而新秩序的构建尚在混沌之中。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既蕴含着中国市场的澎湃动能,也深陷欧洲市场的增长泥 潭;零部件企业既承受着传统业务萎缩的压力,又面临着技术变革的机遇。 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国零部件供应商息税前的利润率达到5.7%,与欧洲3.6%、韩国3.4%的疲软表现形成鲜明对比;软件定义汽车的研发投入 以30%的年增速狂飙突进,纯电车型的市场渗透率增速却从60%骤降至25%。 罗兰贝格认为,这种区域差异是产业生态重构的必然结果。中国市场的稳健增长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牵引、消费升级带来的需求扩 容、全球供应链重构中的出口机遇的三重动力。而欧洲市场则既要消化传统燃油车体系的沉没成本,又面临新能源转型节奏错配的压力。 报告认为,在技术转型维度,软件定义汽车(SDV)的加速与纯电增长放缓并行 ...
对话未来出行 | 商汤绝影CEO王晓刚:汽车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载体,以世界模型和仿真学习突破特斯拉式数据壁垒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16 04:00
"未来的智能座舱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察言观色'的家庭成员。"商汤绝影CEO、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王晓刚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以下简称NBD)独家采访时,借此形容当前智能座舱的发展方向。在他看来,智能座舱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问答工具"、大模型赋能的"全能助 手",以及具备记忆与共情能力的"家庭成员"。 每经记者|刘曦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随着3A游戏大作开始"上车",宝马等一众外资品牌在2025上海车展凭借"巨幕影院"和3D投影技术重新定义座舱体验,智能汽车竞争的焦点已从硬件参数转 向认知能力,行业正处于"软件定义汽车"向"认知重塑出行"跃迁的临界点。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L2级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已达65%,但智能驾驶供应商正面临严峻挑战:价格战愈演愈烈,车企自研趋势日益明显, 同时智能驾驶事故频发引发公众对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的广泛讨论。在这一背景下,商汤绝影如何在没有激光雷达的情况下保障安全性?规模化上车如何实现 盈利? 对此,王晓刚认为,车辆搭载激光雷达只是阶段性的技术选择,随着模型算法的演进、数据迭代和整体安全性的提高,激光雷达是可以被替代的。商汤绝影 选择 ...
东软方案加速“人车共智慧”时代到来
从软件定义汽车,到AI全面赋能,从以功能实现为导向,到以用户体验为引领,汽车进化的车轮 滚滚而动,这一过程少不了汽车厂商、供应链企业等的共同努力。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常务副秘书长刘小诗此前在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上表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重大 的技术和产业变革,一方面汽车智能化进入新阶段,智能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技术快速迭代,市场加速 渗透,产业转型进入深水区;另一方面,汽车产业正在加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关注点和竞争要素正在 快速转变。 汽车智能化迈入全域智能新纪元 东软方案的背后,是这家企业在智能汽车互联领域的一次重要技术升级,不仅体现了技术融合与场景创 新的突破,更对行业竞争格局、车企开发模式及用户体验重构具有深远意义。 具体来看,东软A³舱行泊产品平台通过单一芯片集成座舱、仪表、行车、泊车全功能,降低硬件成 本,实现一芯多能、全域覆盖。同时,支持多域功能独立部署,提升软件迭代效率,使驾舱联动更加灵 活。并且,可搭载集成高速辅助驾驶、记忆泊车等主流行泊功能,并预留升级空间,赋能汽车持续进 化。除此之外,全面搭载自研完备的AI工具链,可快速迭代长尾问题。 该平台整合了智能座舱、行车辅助、自动泊车3大核心功能,解决 ...
心智观察所:车载通信为何是国产替代的薄弱环节
Guan Cha Zhe Wang· 2025-05-11 01:15
Group 1: Company Performance - NXP reported Q1 revenue of $2.84 billion, a year-over-year decline of 9% and a quarter-over-quarter decline of 9% [1] - Following the earnings report, NXP's stock price dropped over 7% in after-hours trading, resulting in a market value loss of approximately $4.5 billion [1] - The company announced the retirement of CEO Kurt Sievers at the end of the year, with Rafael Sotomayor set to take over [1] Group 2: Market Conditions - The global automotive and industrial chip market has been experiencing a downturn since 2024, with companies facing challenges in inventory clearance [1][2] - The global automotive chip inventory turnover period has extended by 30%-50% year-over-year due to a significant drop in demand from automakers [2] Group 3: Strategic Moves - NXP made notable strategic moves, including a $307 million acquisition of AI chip startup Kinara Inc. and the launch of the new S32K5 series MCU, which features embedded MRAM technology [4][5] - The acquisition of Kinara is part of NXP's broader strategy to enhance its AI capabilities and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I platform [5] - NXP's focus remains on enhancing automotive and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through edge AI tools [5][6] Group 4: Industry Trends - The automotive communication market is undergoing significant changes, driven by the evolution of the automotive concept and increasing demands for computing power and integration in vehicle communication chips [7] - The shift towards software-defined vehicles (SDVs) necessitates a deep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on chips and computing units, testing manufacturers' full-stack capabilities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