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Hu Xiu
icon
Search documents
我来到了,课本里的“三江源”!
Hu Xiu· 2025-09-20 01:02
我打小就特别好奇——中国这些大江大河的源头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尤其是世界含沙量第一的黄河,一 开始也会那么黄么? ...
“美股七姐妹”估值泡沫远未见顶
Hu Xiu· 2025-09-20 00:30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张雅琦,原文标题:《美银Hartnett:"美股七姐妹"估值泡沫远未见顶》,头图来自:AI生成 根据美银的分析,过去两年在美国大型科技股中形成的估值泡沫尚未触顶,其涨势仍有进一步延续的空间。 由策略师Michael Hartnett领导的美银团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投资者应为"美股七姐妹" 的持续上涨做好准备。该团队在研究了上世纪以来全球资 本市场的十次主要资产泡沫后发现,与历史相比,当前这轮科技股热潮的估值与涨幅均未达到历史峰值水平。 分析指出,当前"美股七姐妹"的估值指标,如市盈率和股价相对关键技术均线的偏离度,同样支持其仍有上行空间的判断。策略师们认为,这使 得该组合成为"当今最佳的泡沫代理指标"。 这一观点为当前高位运行的科技股提供了新的支撑。今年以来,投资者对美国科技巨头的热情持续高涨,推动主要股指创下历史新高。 一、历史泡沫对比:涨势或未结束 二、市场热度不减:AI与降息预期成助推器 强劲的市场情绪和宏观环境是支撑科技股持续走高的关键因素。积极的宏观经济背景、市场对人工智能持续的狂热,以及对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 预期,共同为该板块提供了顺风。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投资者的热情。 ...
AI短视频正在打败人类主播
Hu Xiu· 2025-09-20 00:2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太阳照常升起,作者:慕峰,题图来自:AI生成 抖音等平台上的AI短视频越来越多,画质在很短时间内已经有大幅提升。在修仙、科幻、历史三大领 域,AI短视频制作者的创意得到极大发挥。只要有好的创意,现在一个独立制作者堪比曾经一个高画 质影视制作团队。在抖音搜"AI"就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个人视频号。 成本很低,几分钟的高质量短视频,目前AI算力成本也就几百元人民币,但从画质看,放在十几年 前, 似乎至少是百万元以上的制作。 尽管现实与研究均显示,AI在很多行业不利于"新人"反而有利于老登。但在AI视频领域,小登们的空间 几乎大到无限。 日本在老龄化的"失去三十年"或称"被追赶期"爆发了二次元大潮。中国大陆的国漫大潮也已开启好几 年,但比起未来的AI视频大潮,很可能现在只是一个开始。 就像在其他很多领域,AI制作正在取代传统人工。个体创作者只要有足够创意,就可以"大片"不断。相 比早期AI制作的幼稚,现在新的作品正在碾压传统视频。 老登们的世界正在加速坍塌。 虽然仍然受限于当前AI视频输出的时间限制,创作者找到了自己的办法,逐渐实现了创作的"连续性"。 这个"赛道"还有无限想象空间。例如,一直流行 ...
于朦胧的人生形态,是什么样的?
Hu Xiu· 2025-09-19 23:45
不知道为什么,我也不是他的粉,就是很悲伤,于是,就想给他写篇文章。在深夜里重温《太子妃升职 记》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时,内心总会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于朦胧所塑造的"九 王"与"白真",以一种近乎不真实的古典之美,为我们那段"内心还挺困顿"的青春,提供了一个短暂 的、如梦似幻的"情感庇护所"。 记得当年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时,我是在医院陪护时凌晨刷的剧,整个人状态很差,所以想起来, 印象深刻。 另外,我想,那可能是一种深层的共情,作为85后同龄人,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与我们共同奋斗了整个青 春的"同路人",一个以"美"为武器、温柔地抵抗着世界粗粝的符号,过早地退场了。 这份痛,让我们有必要重新去审视,于朦胧的人生形态,究竟是什么样的? 一、美的"庇护所":为何我们需要一个"白真上神"? 悲悯的、 不具攻击性的、 古典之美。 这恰恰是理解他为何能击中我们这代人的第一把钥匙。我们,作为在剧烈社会转型和互联网浪潮中成长 起来的80、90后,内心充满了不确定性的"困顿"。 我们见证了太多"狼性文化"的崛起,习惯了用坚硬的外壳去武装自己。而在此时,于朦胧所代表的审 美,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情感庇护所"。他的角色,从 ...
骂翟欣欣容易,识别有毒关系很难
Hu Xiu· 2025-09-19 23:2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夏新,编辑:腾宇,题图来自:AI生成 翟欣欣,判了。 9月19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翟某某涉嫌犯敲诈勒索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依法公 开宣判,以敲诈勒索罪判处翟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判决翟某某赔偿附带民事 诉讼原告人魏某某等人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7万余元。 网友纷纷评论:终于尘埃落定,警示世人!这桩持续八年的案件,终于在法律层面暂告一段落——但它 留下的回响,可能远未终结。 一切都源于一场仅仅持续42天的婚姻。2017年,WePhone创始人苏享茂与翟欣欣闪婚又闪离,其间苏享 茂送给翟欣欣海南房产、特斯拉、奢侈品等超1300万元财物。离婚后,翟欣欣以举报作威胁,继续索要 千万元赔偿,最终苏享茂选择轻生。 8年过去,回看这场官司和舆情的走向,官司从民事赔偿到刑事定罪,也蓦然发现,人们的讨论从愤怒 逐渐走向理性,从道德批判转向法律审视。 从全网愤怒到深度讨论,梳理过后,发现这起案件似乎早已超越了个体悲剧,成为观察当代中国婚恋观 念变迁的一扇窗——它照见情感操控、天价彩礼、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危机,也映照出舆论场上性别对立 ...
让出门问问盈利的一场内部革命:裁员、降薪、取消中层
Hu Xiu· 2025-09-19 23:06
出品|虎嗅科技组 作者|宋思杭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48岁的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慵懒地坐在我对面的沙发里,眼前这个创业13年的工程师,早已没了早年"什么都想试一把"的冲劲,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偏 执的笃定。从去年开始,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公司做"减法革命"。 "'造轮子'本来是我作为工程师最大的乐趣,但这的确给过去的出门问问造成了很大困扰。"李志飞坦言道。 时间倒回至2024年4月24日这天,出门问问打着"AIGC第一股"的旗号在港交所上市。但IPO后的首次业绩报告却差强人意。直到最近,出门问问才接近扭亏 转盈的状态。 在这其中,除了营收上涨,上文所提到的"减法革命"就是另一大关键因素。 据出门问问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公司研发支出从去年的5500万元缩减至3800万元,其中薪资由去年的4600万元下降至2100万元。而另据虎嗅独家获悉,出 门问问从2024年年中的不到400人削减至如今的不足200人,其中研发人员规模减少了约三分之二。 可这种 "直接看代码" 的管理方式,在当下职场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大多数工程师习惯了代码的"私密性",不愿让自己的工作细节被如此直白地审视。于 是,在出门问问 ...
万事万物真的存在联系,西游记中的隔空猜物竟然真的存在?
Hu Xiu· 2025-09-19 14:00
现代易学圈仍以射覆为入门,算法多样,玩得热火朝天。易经推算不仅能猜物,还能测人心和未来趋 势。宇宙万物互联,连身体铁元素都来自超新星爆炸。这里是"总裁聊聊"一个能让你成为酒桌吹牛小王 子的地方~~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易学故事。 ...
煨在时光里的杀猪粉
Hu Xiu· 2025-09-19 14:0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食谈,作者:卢尘忆,题图来自:AI生成 大湾区,清早天光初亮,我胃里便生出一股蛮不讲理的念想,横冲直撞——想吃一碗湖南老家的杀猪粉 了,南门巷口的那碗。 那摊杀猪粉,在这小城里也算一方传奇。多少后生远赴他乡,午夜梦回时舌尖醒来的,常是那碗滚烫鲜 辣的滋味。朋友圈里有人晒了碗速食粉,立刻有人在下头敲字:"假的!哪比得上南门巷口那碗真家 伙!"隔着屏幕都能咂摸出那份馋虫钻心的焦灼。 老板娘姓甚名谁,食客们鲜少打听,只管她叫"粉嫂"。粉嫂手脚麻利得惊人,案板上一刀下去,鲜红的 里脊肉片得薄如蝉翼,猪肝滑过刀刃,转瞬成了匀称的薄片,粉嫩的猪血豆腐则方方正正地卧在一旁待 命。三样鲜物,便是这碗粉的魂灵,当地人唤作"三鲜码子"。 怔在原地,喉头竟有些发哽。那碗汤粉的滚烫鲜美,粉嫂爽利的"要得"声,老李沉闷的剁骨声,还有那 无数个清晨被一碗粉点亮的烟火日子……忽然都涌到眼前。风过老樟树,枝叶沙沙作响,像是在送别一 个时代。胃里的馋虫偃旗息鼓,只剩下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空荡,在清晨的凉意里弥漫开来。 粉是地道粗粉,白胖胖圆滚滚,筋骨韧得很。大漏勺往滚水里一沉一捞,粉便服帖地卧进粗瓷大碗里。 接着是那三鲜码 ...
AI科学时代,我们急需新的出版体系
Hu Xiu· 2025-09-19 13:54
科学研究是人类创造新知识最重要的方式,一个经济体和社会唯有持续注入新知识,才能保持活力,新知识往往也催生新思想,不让文化变成死水一 潭。 但今天的科学离"人"越来越远了。它不像消费、娱乐和金融那样贴近日常生活,反而与公众之间隔着重重高墙,还有很多种"守门人"夹在中间。比如今 天分享的文章中谈论的"科学论文",过去本质上是"学者写给学者看的"。 从英国皇家学会期刊的时代开始,用科学论文进行交流与融合的效率原本不低,这甚至是人类伟大的发明,是一种跟互联网一样重要的社会协议。但发 展到今天,这个系统已经把"科学家"和学生们都变成了某种"小白鼠",想出各种方法激励他们写得更多、更快、更炫酷。这些代表人类理解自然和世界 最高水平的知识,如何变成真正可以为每个人所使用和受益的东西,已经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了。 也许科学研究应该有DAY 1"用户"的思维,而不只是为"人类老板"服务和声誉积分的比拼。人们开始把机器看待成"用户"和伙伴(peers),这是一个好 的开始。 | designation: | D2-002 | | --- | --- | | author : | andrew white | | status: | ...
来到实业后:整个公司只有法务部识字?
Hu Xiu· 2025-09-19 13:48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银河系漫游客,作者:槛内人001,原文标题:《整个公司只有法务部识字?来 到实业后,我开始反思paperwork的意义》,题图来自:AI生成 每天在公司目睹业务同事怎么把纸面的东西落地,怎么把产品实物做出来,怎么去跟客户、供应商谈 判,怎么把真金白银的利润创造出来,你就能很实感地体会到,paperwork仅仅是业务流程的一环而 已,不是说不重要,但也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环节而已。 律师有时候不能意识到公司内部的这种生态,跟着职业习惯总把paperwork看成天大的事,而且搞惯了 纸面东西,对实际落地的难度缺乏想象力,有时候会造成一些沟通障碍。 比如,前段时间有个做港股的律师朋友来和我吐槽,他让客户找十几个合作方说明一下,对在招股书中 披露的合作方内容的修改要用修订模式,客户直接回他:做不到。他给气得半死,觉得为什么这么简单 的要求都做不到。 虽然我才来到公司不到两个月,但我已经完全能理解这个客户了。 每次我带着协议想去跟做业务出身的老板过一下商业条款,老远他就冲我摆手: "不看不看。" "这么多字我头都大了。" "有什么重点,你跟我说一下就行了。" 我才终于理解,早几年就去做法务的朋友跟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