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硬件

Search documents
A股午后急跌后急涨,两市成交29708亿元
Sou Hu Cai Jing· 2025-08-28 07:25
从盘面上看,大科技权重股再度爆发,中芯国际、寒武纪双双涨超15%,CPO、玻纤、电路板、液冷等 AI硬件端全线走强,半导体、卫星互联网概念表现抢眼;农业、煤炭、电力等传统防御行业普跌。 至收盘,上证综指涨1.14%,报3843.6点;科创50指数涨7.23%,报1364.6点;深证成指涨2.25%,报 12571.37点;创业板指涨3.82%,报2827.17点。 Wind统计显示,两市及北交所共2867家上涨,2400家下跌,平盘有157家。 A股三大股指8月28日集体低开。短暂震荡后两市快速走高,午后急跌迎来快速上涨,沪指全天两度失 守3800点后收复。 两市成交2970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31655亿元减少1947亿元。其中,沪市成交12652亿元,比上一交 易日13268亿元减少616亿元,深市成交17056亿元。 据大智慧VIP,两市及北交所共有126只股票涨幅在9%以上,7只股票跌幅在9%以上。 半导体领涨,农林牧渔领跌 从板块上看,半导体继续上攻领涨两市,"易中天"再度大涨新高,捷佳伟创(300724)、上海新阳 (300236)、中芯国际(688981)、德科立(688205)、臻镭科技(6 ...
蓝思科技20250827
2025-08-27 15:19
蓝思科技 20250827 摘要 蓝思科技营收从 2020 年的 370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近 700 亿元,复 合年均增长率达 17.3%,主要受益于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和产业链整合。 2024 年归母净利润达 36 亿元,同比增长近 20%。 2024 年智能手机和电脑类业务营收 578 亿元,占总营收 83%,毛利率 约 15%,为主要收入来源。新能源和智能座舱类业务营收 59 亿元,占 比 8%,毛利率约 10%。智能头显和穿戴类产品营收 35 亿元,其他终 端类产品营收 14 亿元,合计占比 7%,毛利率接近 20%。 智能汽车和座舱业务已成为蓝思科技的第二增长曲线,2024 年营收占 比 8.5%。预计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740 亿元增长到 2025 年的 1,000 多亿元,渗透率持续提升。 蓝思科技积极布局智能穿戴及机器人领域,与临盼科技达成战略合作, 并提前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与智元机器人合作交付林西 X1,显示出对 新兴市场的战略前瞻性。 公司通过收购可升可立拓展金属结构件业务,蓝思精密台州 2024 年营 收达 102 亿元,净利润 4 亿元。受益于 AI 硬件 ...
2025 AI创业真相
Sou Hu Cai Jing· 2025-08-27 14:49
「 技术狂奔的车轮下,藏着中国AI创新生态最真实的命题。」 作者 | 陶天宇、郭虹妘 编辑 | 陶天宇 来源 | 钛媒体创投家 图片|AI生成 AI一日,人间一年。 大语言模型的战局刚刚尘埃落定,Agent的热潮又汹涌而至。 当推理成本大幅下降,曾经高不可攀的技术门槛正在迅速瓦解,所有对AI有所希冀的人们,又仿佛被拉回了同一条起跑线。 创业者们闻风而动,带着各自的创意和野心涌入这片蓝海,试图在新一轮AI浪潮中抢占先机。而技术狂奔的车轮下,却藏着中国AI创新生态最真实、最 令人忧虑的生存命题。 钛媒体创投家历时一个月,分别与12位独立开发者、5位AI社群主理人、7位一线投资人进行了面对面的深谈,整理出接下来的文字。 这些声音拼出了中国 AI 创业者最真实的现状——不像发布会那样闪耀,却足够真实。 付费习惯 凡谈及国内AI生态的弊端,第一话题必定是付费习惯,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但付费习惯到底有多差?我们综合整理了一些报告和新闻报道中的数据,与北美市场相比,其C端付费率比国内市场高出了3-4倍,头部AI企业的ARR更 是相差了5-100倍,B端年平均采购预算也相差近10倍。 | 付费习惯指标 | 中国情况 | 美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半日净申购达6300万份,近一个月规模几近翻倍
Sou Hu Cai Jing· 2025-08-27 05:18
跟踪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 截至午间收盘,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上涨2.8%,中证智能电动汽车指数上涨1.8%,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上涨4.1%,中证物联网主题指数上涨4.3%,机器 人ETF易方达(159530)半日获6300万份净申购。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昨日,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已连续7个交易日获净流入,最新规模达63 亿元,较一个月前几乎翻倍。 4.1% 该指数聚焦的智能电动汽 年有望成为具身智能落地 的代表性方向之一,覆盖 动力系统、感知系统、决 策系统、执行系统、通讯 系统、整车生产等产业链 环节。 截至午间收盘 该指数涨跌 1.8% 消费电子ETF易方达 雙 跟踪中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 该指数聚焦的Al硬件是目前 主要的智能终端品类,由业 务涉及元器件生产、整机品 牌设计及生产等消费电子相 关公司股票组成。 截至午间收盘 该指数涨跌 物联网ETF易方达 明空市江物联网主题比较 LK LT T VI 1/1 + 1/4 E RZSUE SA 该指数聚焦的物联网是智能 终端实现万物互联的重要其 础,由业务涉及信息采集、 信息传输、物联网应用领域 的公司股票组成。 注:"低费率"标签 低费 ...
AI硬件革命中的“视觉卡点”:当光学模组走到台前
3 6 Ke· 2025-08-27 03:39
引言 2024年是AI硬件元年的全面爆发。随着多模态大模型快速下沉至终端设备,以AI眼镜为代表的新形态产品正加速走向大众视野。从Meta与Ray-Ban的联名 款到小米、雷鸟、Rokid等厂商的迭代发布,轻量化的智能眼镜正在逐步接棒智能手机,成为"贴身AI助理"的重要入口。 但从"有AI"到"可用""好用",仍横亘着一条技术鸿沟——显示交互能力。尤其是"看得见"的信息如何被自然地投影到用户眼前,成为影响AI眼镜产品化体 验的第一瓶颈。这一关键能力,正是由"光学模组"所承载。 光学模组曾长期隐于AR/VR整机背后,被视为上游基础组件。如今,随着AI眼镜向C端转型,光学模组不再只是视觉成像单元,更是产品形态、交互体 验、成本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光学模组决定了投影亮度、成像清晰度与佩戴舒适度;另一方面,它也拉开了中外厂商之间的"工艺鸿沟"与"成本 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厂商正快速积累自主能力,从波导光学、自由曲面透镜到MicroLED投影系统,国产替代正走向深水区。在AI浪潮带动终端出货量增 长、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光学模组正从幕后走向台前,成为投资人与产业上下游普遍关注的新焦点。 本报告将聚焦于消费级 ...
智变中国2025科技趋势洞察报告
Sou Hu Cai Jing· 2025-08-26 15:08
Core Insights - The report "Intelligent Innovation-Driven Evolution of China 2025 Technology Trend Insight" focuses on the trends 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cross multiple fields, including AI, hardware, industry, consumption, and digital ecosystems, highlighting the transformative impact of these innovations on productivity and economic growth [6][8]. Group 1: AI and Hardware Evolution - AI is accelerating the evolution of hardware, with traditional smart hardware transitioning to AI hardware through two main paths: "AI + hardware" and "AI native hardware" [7][26]. - The emergence of AI hardware products is expected to surge from 2024 to early 2025, covering various sectors such as smartphones, computers, and wearables, enhancing user experience through intelligent upgrades [7][8]. - The integration of AI capabilities into hardware is redefining product value standards and driving a new paradigm of human-centered intelligent upgrades [7][20]. Group 2: Generative AI and Productivity - Generative AI is rapidly advancing in China, reshaping industrial innovation paradigms and enhancing productivity across key sectors like manufacturing, retail, and finance [8][29]. - This technology is not only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operational models but also creating new product and service forms, expanding application boundaries and value spaces [8][29]. Group 3: Immersive Interaction and XR Technology - The immersive interaction field, centered around extended reality (XR) technology, is entering a critical development phase, driven by breakthroughs in display devices, computing chips, and AI [9][29]. - As technologies like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and spatial computing evol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will become more natural and efficient, positioning China as a key player in this transformation [9][29]. Group 4: Future Mobility in China - China's mobility landscape is evolving towards smart, efficient, and diversified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including autonomous driving, low-altitude flight, and space travel [10][29]. - These advancements are diminishing physical space boundaries and fostering a multi-core, fragmented urban development trend, driven by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data-driven optimization [10][29]. Group 5: AI Hardware Ecosystem - The AI hardware market is characterized by a diverse ecosystem, with major players including internet tech companies, traditional hardware manufacturers, and emerging startups, all contributing to a vibrant market landscape [24][29]. - AI hardware products span various categories, including AI smartphones, AI computers, humanoid robots, and AI wearables, each enhancing user experience and operational efficiency [29][30]. Group 6: AI Wearable Devices - AI wearable devices are gaining popularity, offering unique advantages in specific scenarios such as healthcare and fitness, and providing personalized solutions for users [50][52]. - Major companies like Huawei, Apple, and Xiaomi are actively innovating in this space, enhancing the functionality and user experience of wearable technology [50][52].
大象论股|缩量震荡是为了更好的上涨
Sou Hu Cai Jing· 2025-08-26 14:32
指数在连续上攻后,今日出现了缩量震荡的态势,其实就是涨的太快了,放缓脚步,对于市场来讲是好事,天天涨也太疯狂了,涨几天震荡一下,蜗牛爬 树式的反弹,这样才能走的更加长远一些。 也不要妄想天天大涨,速度越快,周期越短,速度越慢,周期越长,我们还是希望慢一点,缓一点,才能更长久一点。 今天是缩量反弹,即便今天缩量,那也在2.5万亿以上。所以,有量就会有行情,很正常的轮动反弹。因此嘉宾对于当下市场的看法依旧简单明了: 第一,市场没有任何的趋势问题,就是一个节奏问题,大涨两三天震荡一下,震荡几天反弹一下,所以仍是看多做多; 第二,应对的时候,尽量的以持股为主,尤其是上升趋势类的,否则很容易卖飞。 当然我们接下来需要观察的主要信号:第一,时间窗口注意下9月3日前后就好了,不过多展开说;第二,重点看下券商板块的走势,在券商没有大涨拉高 指数前,表明券商的任务还没有完成,那么也就意味着行情没有结束。 今日市场回顾: 市场今天震荡分化,指数涨跌互现,上证指数跌0.39%,深证成指涨0.26%,创业板指跌0.75%,科创50下跌1.31%。全市个股涨多跌少,全市上涨个股近 2800只;全市全天成交2.68万亿元,较上一日缩量成 ...
5倍股股东七折甩卖股份,37家机构接盘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8-26 11:3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芯原股份(688521.SH)询价转让计划披露新进展,37家机构以近"七折"价格认购5%股份。公告发布后 的8月26日,芯原股份股价开盘大跌,一度跌超10%,收盘跌9.33%。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9月24日到今年8月26日,一年内芯原股份股价累计涨近5倍,超477%。 8月25日晚间,芯原股份发布公告,披露股东询价转让定价情况,初步确定本次询价转让价格为105.21 元/股。 上半年亏损3.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8月22日,和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同时发布的还有芯原股份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 半年报显示,芯原股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4.4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 净利润-3.2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58亿元。 图源:芯原股份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8月25日157.90元/股的收盘价,该询价转让定价仅为当日收盘价的约66.63%。这意 味着,这是一笔"打七折"的交易。 而根据芯原股份此前披露的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转让价格下限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之日(即2025年 8月22 ...
5倍股股东七折甩卖股份,37家机构接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6 11:36
记者丨见习记者刘夏菲 编辑丨叶映橙 芯原股份(688521.SH)询价转让计划披露新进展,37家机构以近"七折"价格认购5%股份。公 告发布后的8月26日,芯原股份股价开盘大跌,一度跌超10%,收盘跌9.33%。 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9月24日到今年8月26日,一年内芯原股份股价累计涨近5倍,超477%。 图源:芯原股份公告 8月25日晚间,芯原股份发布公告,披露股东询价转让定价情况,初步确定本次询价转让价格 为105.21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8月25日157.90元/股的收盘价,该询价转让定价仅为当日收盘价的约 66.63%。 这意味着,这是一笔"打七折"的交易。 而根据芯原股份此前披露的股东询价转让计划书,转让价格下限不低于发送认购邀请书之日 (即2025年8月22日,含当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70%。根据Wind数据,在8月22 日前20个交易日内,芯原股份的区间成交均价为117.92元/股。根据这一均价,转让价格下限 为82.54元。 根据最新披露, 本次询价转让拟转让的5%股份已获全额认购,初步确认受让方为37家机构投 资者, 涵盖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管理人、 ...
大族激光上半年营收76.13亿元,新能源设备收入同比增长38.15%
Ju Chao Zi Xun· 2025-08-26 08:19
报告期内,半导体设备(含泛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96亿元,同比下降20.76%。2025年上半年,公司推出全新一 代全自动晶圆激光开槽设备——GV-N3242系列,在开槽质量、开槽精度、洁净度管控以及材料兼容性方面大幅提升, 已通过客户严苛的技术验证,具备量产能力。公司持续推进激光切割、钻孔,激光修复,激光剥离等设备的技术升级和 性能改善,成功研发、生产多款显示行业国内首台设备,打破面板前段及中段工艺进口设备的垄断,取得国内首台前段 核心制程设备订单,激光修复机、激光剥离机、平板显示器基板切割机等设备2025年上半年再度多次中标京东方 AMOLED生产线项目,获得行业龙头客户的广泛认可。子公司大族富创得业务受益于部分下游客户扩产需求及新产品 突破,EFEM(设备前端模块)、SMIF(标准机械接口晶圆盒)、SORTER(分选机)等产品取得高速增长。 报告期内,公司信息产业设备业务实现收入31.96亿元,同比增长35.95%。其中,消费电子设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15 亿元,同比有所增长。公司深度参与头部客户前沿研发,为其定制激光钎焊机、密封检测系统等设备,满足AI硬件散热 结构与微型化需求。目前,公司已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