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

Search documents
高校研学游不应只是“打卡”
Zhong Guo Qing Nian Bao· 2025-07-03 23:14
进入暑期,高校陆续开启暑期参观模式。近日,一则有关清华北大暑期开放的消息,引发各界关注。据 悉,清华大学除周一为校园休整日外,周二到周日均开放校园。北京大学暑期校园开放时间为7月7日至 8月16日。两校均采取"抽签+即时"预约的参观机制,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费用。 令人遗憾的是,缺乏对专业内涵的鲜活呈现解构,恰恰是当前游学活动的突出短板。不少家长认为带孩 子看一眼计算机实验室就算接触"热门专业",却不知人工智能专业的核心课程与编程培训有着本质区 别。同样,"自动化"专业不仅是写代码,更是机械、电子、算法等的交叉融合。如果条件允许,中学应 联合高校设计"专业体验包",比如为理工科学生设置简易科研课题,让抽象的专业名称转化为可感知的 实践场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古已有之,而今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教育形式,高校研学游项目尤其火 爆。利用假期,让孩子们到心仪的高校走一走,亲身感受一下大学的气息,激励孩子们努力拼搏,是很 多家长的质朴愿望。然而,很多研学机构往往以名校为噱头吸引学生,其实大多是走马观花而已,甚至 只是与校门合个影,根本就没进入校园。 研学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既要有"游",更要有"学"。 ...
大模型越反思越错,原来是长链推理通过自我说服加重幻觉 | 北邮
量子位· 2025-07-03 04:26
北邮网安团队 投稿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风险缺口:长链CoT放大"误差滚雪球" 推理大模型(RLLMs)能把复杂问题拆解成几十步推理,再给出看似缜密的结论。然而,随着推理链条变长,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浮出水面 —— 错误不再是偶发失误,而是沿链条滚雪球式放大 。 在医疗、金融、法律等高风险场景,一次细小偏差就可能酿成灾难。 当推理链从3步延伸到50+步,幻觉率暴增10倍;反思节点也束手无策。 遗憾的是,当前安全评估几乎都停留在结果级:判定答案对错、衡量毒性与否,犹如"考试只看最后分数"。 这种做法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错误到底是如何在链内生根、扩散并固化的? 如果无法洞察这一机制,就难以对症下药。 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团队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以下方法: 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 思维链审计实验 ,首次定量揭示了这一"越想越错"现象背后的元认知偏差: 长链推理中的反思不是纠错机制,而是给幻觉颁发"理性证书"—— 模型为保持与用户提示语义一致, 宁可篡改协议定义也不否定前提 。 首先 基于RFC协议文档构建受控知识域 ,再让模型生成 30–60步 的长链推理,并在关键节点插入reflection ...
陈春花:超越二元论——哲学认知升级驱动企业智能进化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7-02 07:55
Group 1 - The core argument emphasizes the need for companies to adapt to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digital age by shifting from traditional binary thinking to a non-binary cognitive model that fosters holistic and interconnected understanding [1][7][8] - Companies are facing significant challenges as the traditional binary cognitive model, which divides the business landscape into opposing categories, becomes increasingly inadequate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7][8] - The transition to a non-binary cognitive model requires companies to embrace ecological symbiosis, dissolve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 and recognize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in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9][10][11] Group 2 - The non-binary cognitive model is supported by advancements in quantum physics and philosophical theories that emphasize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environments, challenging traditional reductionist views [11][12][13] - Companies must recognize the dynamic nature of relationships in the digital age, moving away from static perceptions of the external world to a more inter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understanding [14][15] - Establishing a dynamic holistic cognitive framework can help alleviate anxiety and confusion caused by outdated cognitive paradigms, enabling companies to better navigate uncertainties and complexities in the market [16]
创新、温度与获得感|公募基金上半年现象级产品盘点
Sou Hu Cai Jing· 2025-07-02 02:12
市场在起伏中沉淀理性,行业在探索中校准方向。当基金持有人的获得感被提升至战略高度,成为整个公募基金行业的价 值重构焦点,创新的方向便有了清晰的坐标。 一批真正回应投资者关切、解决现实痛点的公募基金产品正在悄然生长,TA们或许没有炫目的噱头,却带着沉甸甸的真诚 与暖意,成为这半年最值得回望的风景。 01 公募REITs ——从破土新芽到生态繁茂 2021年6月,首批9只公募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如初春嫩芽,带着市场的期许破土而出。 四年之后的2025年6月,公募REITs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肌理之中。 时间来到2025年中,回望公募基金市场这半年的浪潮奔涌,作为行业亲历者,笔者心中感慨万千。 万得REITs指数已刷新历史新高,上半年上涨22.7%,基日以来年化涨幅达到9.8%;超60只产品枝繁叶茂,总市值已站上 2000亿元台阶。(来源:Wind,基日2021-06-21,截至2025-6-30。指数历史走势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收益) 从清洁能源REIT的获批到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的扩募,国内公募REITs仍创新与扩容的步履从未停歇。 而近一年7%以上的整体分红收益率和在交易所 ...
最新研究表明,使用AI进行写作会增加认知负荷
Xin Jing Bao· 2025-07-01 12:30
频繁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让人越来越笨?这一怀疑也许并非没有根据。近日,麻省理工学院和韦尔斯利学 院的研究者们合作开展了一项新研究,题为"ChatGPT上的你的大脑:使用AI助手进行论文写作时认知债务的 积累"。该研究发现,使用AI的用户在神经、语言和行为层面上的表现始终不佳。 这是一项为期数月的对照研究。54名被招募的用户被分成三组,并被要求在不同条件下撰写论文,一组使用大 型语言模型(LLM,Large language model),一组使用谷歌(Google)搜索,还有一组只使用他们的大脑。每 位用户使用指定工具进行写作,并通过脑电图记录他们的脑电活动。在后续环节中,这些用户还被要求交换工 具,交叉测试。最后,他们的论文将由人类和人工智能同时进行评判。 部分支持人工智能的人仍然看重"效率"的提升。但有趣的是,研究者发现,由于使用ChatGPT等工具写作时理 论上花费的时间更少,用户反而更容易花更长时间投入其中,结果延长了原本完成这一任务所需的时间。这也 从另一个维度提醒我们重思什么是"效率",当用户不再关心流程或最终产品,甚至记不清自己做了什么时,摆 在面前的似乎是一个更残酷的权衡。 不同对照组对各自 ...
2025下半年,请收好这100个低成本自愈清单
洞见· 2025-07-01 10:12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 蓝字 " 洞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 洞见jinian 真正治愈你的,只有自己。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一凡朗读音频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写道: 我念的经,只有四个字"人生苦短"。因为这苦和短,我马不停蹄,一意孤行。 过去这半年,越发觉得人生实苦。 被压力裹挟的我们,焦虑常有,迷茫常有,却不知如何排解。 其实,生活里的苦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治愈你的,只有自己。 正如蔡康永所说:一个人的自愈能力越强,才越有可能接近幸福。 洞见君整理了100个低成本自愈清单,2025下半年,请活成自己的那座山。 修复身体 上半年,你是不是极少锻炼,身体经常虚弱无力; 平时的一日三餐也是敷衍了事,导致免疫力下降; 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精神状态变得萎靡不振。 当健康亮起了红灯,再怎么弥补都于事无补。 到了下半年,对自己最好的治愈,就是及时修复你的身体。 累了就歇一歇,倦了就躺一躺。 不要趁着年轻,就肆意挥霍健康,要明白,你的 ...
DeepSeek建议:布局2025下半年,7个方法重启生活
洞见· 2025-06-30 09:31
洞见 ( DJ00123987 ) ——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 3000 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 " 洞 见 " 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yimo 重启的本质,是寻找新的可能。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时光清浅,岁月如流。 眨眼间,2025年已经过半。 上半年,DeepSeek与Manus横空出世,AI的加速进化,让很多人陷入失业的焦虑。 而后,贸易战的爆发,又给不少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但是,不管上半年有多难熬,我们都已经熬过来了。 让心归零,让一切过去,才能迎接未来。 我问DeepSeek,下半年要如何重启生活。 DeepSeek给出7个建议,相信这些习惯能够帮我们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下半年,让生活迎来新的转机。 01 根据我们的喜好,完成精准的内容推送,让人欲罢不能。 但是刷视频太多的后果,就是颓废。既有浪费时间的懊恼,又有毫无所得的空虚。 时间久了,整个人也就废掉了。 你花掉时间的方式里,藏着你的人生路径。 下半年,重启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利用好碎片时间,重新拿回自己的时间主权。 1. 警惕时间刺客: 关闭短视频的个性化 ...
数字化转型助力 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业务发展
Jin Rong Shi Bao· 2025-06-30 03:12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应有之义,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目标和任务的关键一 环。根据《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定义,普惠金融是基于机会 平等和商业可持续性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向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习近平总 书记就发展普惠金融多次作出部署,要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 展"。2025年3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普惠金融再次提出新 要求,指出要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近年来,在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 共同努力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量增""面扩"和"价降"的良好态势,前景更加明朗。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3.9万亿元,同 比增长12.6%,较各项贷款增速高5.7个百分点,全国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4.03%,2018 年以来累计下降3.9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已超过6000万户,覆盖了约1/3经营主 体。作为普惠金融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者,中小银行在 ...
心理学|"一屁过江来"的当代版——你的情绪为什么总被别人触发
Jing Ji Guan Cha Bao· 2025-06-28 01:03
(原标题:心理学|"一屁过江来"的当代版——你的情绪为什么总被别人触发)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评价如潮的时代,我们的情绪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一条朋友圈的点赞数、同事的一个眼神、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常常 能掀起我们内心的波澜。然而,总有一些人拥有令人羡慕的情绪稳定性——他们的快乐并非源于外界的 顺遂,而是源自内心的自由,这种自由让他们难以被外界轻易扰动。 这种自由并非与世隔绝的冷漠,而是一种"八风吹不动"的内在定力,一种不被外界随意搅动的心境。这 种心理状态在古代被智者所追求,而在当代,它已成为心理健康的重要课题。 中国古代文人对这种心境有着深刻的体悟与实践。苏轼与佛印的故事流传千年,堪称经典。 苏轼自以为参透禅机,写下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他满心 以为这首诗能赢得佛印禅师的赞赏,便迫不及待地派书僮过江送去。谁知佛印看后,只是微微一笑,略 一沉吟,便在诗上批了"放屁"两个字,让书僮带回。苏轼打开一看,顿时怒火中烧,立刻备船过江,找 佛印理论。可当他赶到金山寺时,却发现禅堂紧闭,门上贴着一张纸条:"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 江 ...
雷军的新征程:当小米放弃性价比
3 6 Ke· 2025-06-27 04:14
预售首日销量超过60万台的iPhone4,小定首日超过20万辆Cybertruck;现在,还有Yu7发布后1个小时大定超28.9万台,如果一切顺利,这辆车将毫无疑问 载入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历史,多年之后,我们依然能在很多地方看到它的名字。 小米最值得一说的,是在"内卷式"竞争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里,走出了一条不靠性价比的路,凭借一款同价位段性价比"较低"的产品,实现如此规模的社会 关注度和销量水平。 在资本市场的通常意义之下,这就是成功,也是一家公司走向伟大的必经之路。说白了,你什么时候见过苹果、特斯拉和索尼他们跟你聊过性价比? 当然,你可以说这20万的大定数字,有不少是Su7未交付订单转过来的;也可以说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质疑声音,包括安全、智驾、外观抄袭等等;上一段 写的那两款消费电子产品,黑子也非常多、声音也非常大,但丝毫不影响他们成就了现象级的商业成功。没办法,老百姓喜欢才是真的喜欢,黑的声音越 大,买的人越多。 从舆论场的观察看,小米已经悄悄开始步上特斯拉的后尘:网上黑子多,销量没输过。在Yu7发布之前,小米Su7已经和曾经的全球车王Model Y在中国全 部车辆月销榜首的位置上斗得有来有回,今年2月、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