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 Xiu

Search documents
约束,AI创造力的真正源泉
Hu Xiu· 2025-07-22 06:40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AI驱动的"文艺复兴2.0"时代。从ChatGPT的吉卜力创意热潮到Veo3生成的爆款短视频, AI似乎有媲美甚至超越人类的创造力。 我们一直以为,这种能力的觉醒源于更庞大的数据集、更复杂的算法和对人类世界的完美模仿。我们曾坚 信,通往更强创造力的道路,是用天量的数据"喂养"出一个灵感涌现不绝的"创新之神"。 但如果真相恰恰相反呢?如果AI的创造力并非源于其"无所不知",而是源于其"一知半解"?如果那些我们 一直试图修复的"技术缺陷",恰恰是点燃其创意火花的秘密引擎呢? 最近,一篇发表在《Quanta Magazine》上的重磅研究,颠覆了我的认知。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梅森·坎布 (Mason Kamb)和苏里亚·甘古利(Surya Ganguli)的研究成果表明,AI的创造力并非某种高深莫测的"涌 现智能",而是一个令人意外的、由"不完美"设计所催生的必然结果。 一、揭开创意的面纱:所谓的"灵感涌现"只是美丽的误会 长期以来,当我们看到AI生成了一幅"宇航员在巴洛克风格的宫殿里骑马"的图像时,我们倾向于认为AI"理 解"了宇航员、马和巴洛克风格,并像人类艺术家一样将它们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这是一 ...
年年“史上最热”,我们距离气候难民有多远?
Hu Xiu· 2025-07-22 04:03
6月以来,全球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热浪肆虐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负面影响。西亚、中亚、北非等地日最高气温超过40℃的天数达到10—20 天;西班牙南部局地气温一度突破46℃,截至7月19日,该国已有1180人死于高温相关疾病[1]。 此外,今年1月,美国中部遭遇风暴袭击,官方对近6000万人发布了冬季警报[2];同年春季,英国又经历极端干旱,仅4个月内野火就达115起,2025年或 成为该国野火灾害最严重的年份[3]。 (洪水过后的利比亚德尔纳图源:联合国难民署) 这一系列极端天气,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构成现实威胁的缩影。由气候变化引起的日益频繁的持续高温、干旱、降水等极端天气,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 升,不仅带来更多自然灾害,也令部分地区不再适宜人类居住,迫使人们迁移甚至流离失所,"气候难民"由此出现。 世界银行2021年发布的风潮(Groundswell)更新版报告指出,气候变化正成为全球人口迁移的重要推手。到2050年,全球六大地区或将有约2.16亿人被迫 迁移[4],他们的命运,正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时代命题。 严峻的现实,让"气候难民"问题不容忽视 过去一年,多个气候指标持续刷新纪录。 世界气 ...
即时零售的后手
Hu Xiu· 2025-07-22 03:49
在沉寂若干年后,巨头重启战火。2月11日,老历正月十四,冲蛇煞西,宜雇庸、动土、开光、上梁,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六月更热闹,美团首度参 加"6.18"大促,众所周知,618是京东的店庆。二十七周年的前一天,京东又杀入旅游。下旬阿里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更名大消费,并于7月 2日宣布闪购500亿补贴。 业态驱动竞争,拼多多俨然超二赶一,网友明察,双强互卷,最受伤的是其余玩家。京东不甘沦为老三,亟需突破。情绪价值转移的压力,也给到本地生 活和美团,此外存量日拱一卒为社会所遏制。两家过去皆以好勇斗狠著称,可谓不谋而合。阿里自"吴妈"上任以来,大力瘦身,矢志重新创业。练兵莫过 于实战,恰逢其会,"我剑也未尝不利"。 2025过半,还是这个套路,继续卷。当年外卖大战,养活好几届清澈的大学生,随着电商优惠越来越华而不实,用户已麻,对这轮补贴舆论反应平淡。然 而微博上有商家抱怨订单过载,被平台挟持承担补贴成本,行业又又破坏大环境了。 卷本身无悬念。当年外卖打车作为巨头的代理人战争,最终没能卷出结果,而是以并购收场,何况如今巨头亲自下场,当年的代理人也成长为巨头。1914 欧洲开战之初谋求速决,德军按史里芬计划进击巴黎 ...
挥别雷军,九号电动车赢麻了
Hu Xiu· 2025-07-22 01:4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商业评论 (ID:shangyepinglun),作者:响马,题图来自:AI生成 前段时间,小米推出了SUV YU7、折叠屏旗舰MIX Flip2、AI智能眼镜等多种产品,引起广泛关注。 问题是,小米和九号公司有什么关系? 简言之,作为小米创始人,雷军砸下重金投资了九号公司,随着九号公司向前发展,逐渐淡出,而借雷 军"过河"后,九号公司主动求变,在产品调整和行业博弈的过程中,打开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进一步来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眼下,九号公司面对的,从来都不是一条坦途。 雷军搭桥,九号过河 6月初,在微博上,一位网友发帖:"才买6天的九号电摩有故障码,客服转移话题,不认真处理问 题。"随后,他艾特了雷军、小米智能生态、小米北京等多个账号,接下来,才艾特九号电动、九号公 司。 暂且不说这位网友投诉的问题,仅看他艾特雷军等小米相关账号,大概是弄错了——原因很简单,九号 公司和小米目前关系不大。 但反过来说,这也反映出九号公司和小米系曾经的"绑定"是多么深入人心,以至于到了长久占据用户心 智的地步。 这事得从头说起。 其中,YU7发布3分钟斩获20万订单,引爆了舆论。在此情绪下,次日,小米股价上 ...
逆转帕金森病,有哪些潜力新疗法?
Hu Xiu· 2025-07-22 01:33
当前全球有近千万人受帕金森病困扰。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使病人大脑中生成多巴胺的细胞逐渐死 亡,导致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及平衡障碍等症状。 根据调查统计,每名帕金森病患者每年需为治疗支出约1万美元的直接与间接医疗费用。不过相关治疗 手段目前仍十分有限,更遑论治愈了。 过去几十年间,科学界一直探索该疾病的诱因以求改善患者症状甚至预测发病,并且找到了一些有逆转 病症的潜力的实验性疗法。 据《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发布的预测数据,到2050年全球帕金森病例 数可能突破2500万,较2021年增长112%。 补充铜元素,让失效的保护蛋白恢复功能 悉尼大学医学院教授凯·达布尔(Kay Double)专注研究帕金森病的生物学机制。 2017年,他与同事首次在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发现一种异常蛋白质SOD1。正常情况下,此蛋白作为抗氧 化酶发挥作用,能保护脑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但病患体内的SOD1蛋白发生了变异,不仅丧失其保护 功能,还会在大脑中积聚并造成神经元损伤。 自由基是含氧的高活性分子,若未被有效中和会导致细胞退化。人体会通过自然代谢过程产 生自由基;饮食、吸烟和环境污染等外部 ...
西班牙这次真敢怼北约?
Hu Xiu· 2025-07-22 01:00
西班牙此举被视为是对美国常驻北约代表的"警告"作出了正面回应,西班牙也成为第一个以主权为名在 北约制度框架内公开拒绝"5%军费门槛"的"出头鸟"。 拉锯战步步升级 此次关于增加支出的争端已持续多轮,至少可追溯至2025年年初。4月22日,西班牙将预算提升到2%。 但美方继续施压,致使争端开始公开化,西班牙成为特朗普及美方官员点名批评的"重点对象"。但西班 牙政府内部达成政治共识,不接受"5%"目标作为硬性义务,即便写入北约峰会宣言也不具约束力。 自5月起,北约秘书长吕特开始将特朗普政府的北约军费扩张计划提上日程,争端进入制度层面,西班 牙也打破沉默,正式展开对抗。桑切斯提出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支出纳入国防预算,使防务概念广义化和 综合化,试图规避增加军费支出;西政府甚至明确表示军费支出维持在GDP的2.1%左右,已经可满足 各项能力目标;随后还专门在海牙峰会前夕抢先与北约达成相关豁免协议,使之无须强制性履行将军费 支出提高至GDP的5%的新标准。 根据不久前在荷兰海牙举行的北约峰会发布的宣言,北约成员国承诺在2035年前把年度国防开支占国内 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目前的2%提高至5%。但西班牙、斯洛伐克等国对 ...
结束20年婚姻,龚琳娜终于不忐忑了
Hu Xiu· 2025-07-22 00:41
有一回在云南的家里,半夜突发地震,龚琳娜家里的玻璃都被震碎了。邻居惊慌失措地冲到外面。她也拿了一张被子,搬到家外面的草地上,躺下来。她 好像没有对死亡的恐惧,她唯一的遗憾是歌还没有唱完。 龚琳娜的人生由音乐织就,她的爱情好像也是。某种程度上,她好像只有音乐。除此以外,她说自己很多东西都不懂,需要依赖别人。但也是音乐,让她 意识到,她可以自己一个人,就这样活着。《新周刊》专访龚琳娜,撕下"神曲女王"的标签,50岁,她开始真正的叛逆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谢无忌,编辑:Felicia,题图来自:新周刊(受访者提供) 2024年10月,龚琳娜与老锣结束了为期20年的婚姻。他们的婚姻拥有许多果实:两个可爱的男孩,音乐,以及一段神仙眷侣般的故事。为纪念爱情的结 束,他们举办了一场告别party。当年参加婚礼的朋友也到了现场——20年前,一对50多岁的夫妇带着6个月大的孩子来;如今孩子长到20岁,领着70多岁 的父母来到这里。 Party上龚琳娜唱起老锣写给她的第一首歌《自由鸟》。相比起第一次唱《自由鸟》,龚琳娜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老锣坐在一旁,调试他的巴伐利亚 琴,琴比原 ...
如何告别一台死去的iPhone
Hu Xiu· 2025-07-22 00:41
Core Points - The article reflects on the emotional attachment to electronic devices, particularly smartphones, and the impact of losing them on personal memories and daily life [10][41][43] - It discusses the rapid transition from one device to another, highlighting the challenges of data los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digital memories [11][12][18] Group 1 - The loss of the iPhone 15 occurred unexpectedly while riding a shared bicycle, leading to a series of events including a police report and the purchase of a new Android phone [2][4][5] - The emotional connection to the iPhone 15 is emphasized, as it was a gift from a significant other and contained many personal memories [9][10][12] - The article mentions the importance of data transfer and the inability to recover lost memories due to the lack of cloud services used by the individual [11][13][16] Group 2 - The narrative includes a "eulogy" for the lost iPhone 15, expressing gratitude for the moments it captured and the functions it served in daily life [17][18][20] - The author reflects on the broader 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y in modern life, suggesting that smartphones have become integral to personal identit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40][41][42] - The piece concludes with a hope for a future reunion with electronic devices in a metaphorical "heaven," illustrating the deep emotional bonds formed with technology [44]
“红楼无梦,是87版《红楼梦》的一大遗憾”
Hu Xiu· 2025-07-22 00:15
1987年,接近一半的中国家庭已经拥有了电视机,只不过,其中黑白电视机仍占据较大比重。春节期间,千家万户点亮荧屏,人们惊讶地发现,伴随着 《葬花吟》的旋律,《红楼梦》的故事徐徐展开。试播的6集,立即引发全国关注。3个多月后,完整版36集《红楼梦》正式播出,一时间,大江南北,市 井乡村,皆说"红楼"。 新冠疫情居家的那段时间,过去的表达节奏被打断了,周岭开始尝试用短视频讲《红楼梦》。每条视频十几分钟,讲述有关"红楼"世界的一切,两年多时 间,他一共拍了数百条。视频评论区渐渐成了一个公共场域,有人虚心讨论,有人大胆分享,也有人针锋相对,学者和读者的距离被拉近了。 筹备5年多,拍摄近3年,影视化《红楼梦》,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以一部经典剧集,连同剧里剧外的人物塑造、角色命运、观点纷争, 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百年余韵,加上了一条抹不去的注脚。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红楼梦》开篇留给读者的一句谶语、一把钥匙、一种寄托。于是,何以解味,就成为悬在中国文学头顶上的百年之 问。从电视剧幕后到短视频台前,在周岭看来,"谁解红楼之味"是一个开放的题目,每一个走进这部作品的人都有资格作答。但前提是科学的方 ...
《南京照相馆》,适合带孩子去看吗?
Hu Xiu· 2025-07-22 00:08
Core Viewpoint - The film "Nanjing Photo Studio" is a powerful portrayal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effectively engaging audiences and prompting discussions about historical events [1][2]. Group 1: Film Overview - The film addresses a well-known historical topic, the Nanjing Massacre, which has been depicted in various film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2]. - Directed by Shen Ao, the film uniquely focuses on a photo studio in Nanjing, providing a distinctive angle on the events [3]. Group 2: Performance and Emotional Impact -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actors, particularly the Japanese military photographer, Liu Haoran, Wang Zhanjun, Gao Ye, and Wang Xiao, are highlighted as exceptional, with Gao Ye's fluency in local dialects being particularly noted [4]. - A poignant scene features Wang Xiao approaching Japanese soldiers with a camera, expressing deep emotional resonance through the use of local dialect, which enhances the film's impact [4][5]. Group 3: Personal Connection and Historical Reflection - The film evokes strong personal memories and emotions related to the city of Nanjing, suggesting a deep connection to the location and its history [5][6]. - There is a desire to visit the Nanjing Massacre Memorial Hall to further explore the historical context presented in the film [7]. Group 4: Cultural Context - The narrative emphasizes that historical tragedies should not be conflated with contemporary relations, highlighting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versus reality [8]. - Japan is portrayed positively in terms of its culture and societal attributes, indicating a complex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untry despite historical grievances [9]. Group 5: Film Recommendations - Among the summer films watched, "Nanjing Photo Studio" stands out as the only one that maintained engagement throughout, suggesting its compelling nature [10]. - The film is recommended for its unique storytelling and emotional depth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