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芯片
icon
Search documents
英特尔裁员,放弃汽车业务
半导体芯闻· 2025-06-25 10:24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正如我们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那样,我们正在采取措施,打造一家更精简、更快速、更高效的公 司。消除组织复杂性并赋予工程师权力,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并增强我们的执行 力。"这位代表表示。 该发言人补充道:"我们做出这些决定是基于对未来业务定位的仔细考虑,在完成这项重要工作的 同时,我们将以关怀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员工。" 英特尔在四月底宣布了今年削减 5 亿美元运营开支、明年再削减 10 亿美元以"提高执行力和运 营效率"的计划。陈立武在一份公开备忘录中告诉员工,"这些重大变革必然会减少我们的员工规 模,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来源:内容编译自CRN 。 根据英特尔上周发出的通知,这家半导体巨头已开始在加州裁员。两个月前,英特尔首席执行官陈 立武曾警告称,裁员不可避免,这是他扭转这家陷入困境的芯片制造商的计划的一部分。 该芯片制造商上周三向加利福尼亚州发出通知称,计划解雇位于圣克拉拉总部的约 107 名员工。 根据加州《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WARN)法案,当裁员在 30 天内影响到位于该州的公司 50 名或更多员工时,公司必须发出通知。 英特尔发言人重申了上周 ...
英飞凌大中华区总裁潘大伟:看好AI和机器人,推进中国本地制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许思佳 上海报道 "2025财年,英飞凌AI相关业务的营收预计将达到6亿欧元;2026财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0亿欧 元。"近日,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潘大伟在接受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 媒体采访时表示。 英飞凌在汽车芯片、功率半导体和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都位于行业前列。2024年,英飞凌汽车电子的全 球市场占有率为13.5%,位列榜首;汽车电子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更高,为13.9%;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块 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7.7%,连续多年保持份额第一;微控制器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21.3%, 首次登顶全球MCU榜首。 从下游应用看,"汽车业务""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是英飞凌的三大业务支柱。 其中,在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板块,潘大伟特别谈到了AI和机器人市场的机会,表示会加码相关投 入。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掀起了这轮AI发展的用电焦虑,这使得英飞凌的电源产品有所作为。据介 绍,英飞凌在AI电源应用场景上可提供硅、碳化硅、氮化镓三种产品组合。 潘大伟表示,300mm GaN的全规模化生产,将有助于实现GaN与硅的 ...
汽车芯片五巨头,求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6-19 00:50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汽车芯片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局!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浪潮尚未完全铺开,电动车(EV)增 长放缓、关税与地缘政治的暗流涌动,以及中国厂商在SiC、功率器件领域的强势崛起,已让全 球IDM(集成器件制造商)巨头如履薄冰。恩智浦(NXP)、瑞萨(Renesas)、意法半导体 (ST)、德州仪器(TI)、英飞凌(Infineon)五大汽车芯片巨擘,近期动作频频:从生产布 局优化到技术路线调整,从裁员阵痛到本土化突围,每一步都牵动行业脉搏。 恩智浦:告别8英寸,豪赌12英寸 恩智浦最近的大动作可谓"壮士断腕":正式宣布关闭4座8英寸晶圆厂,全面转向12英寸!公司计划关 闭荷兰奈梅亨及美国三座8英寸晶圆厂,其中荷兰奈梅亨工厂最为引人注目。这座拥有1700名员工 的"老牌劲旅",历史可以追溯到飞利浦时代,是恩智浦全球最大生产基地,主攻汽车芯片,如今却要 告别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恩智浦在12英寸晶圆厂上押下重注: 合资模式让恩智浦巧妙分散了财务风险,但挑战也不小。2025年Q1,恩智浦营收28.35亿美元(年减 9%),净利润4.9亿美元(年减23%),Q2预计营收继续承压。关 ...
中国汽车芯片,国产化加速
半导体芯闻· 2025-06-18 10:09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来自 科技产业观察室 。 随着美中科技竞争加剧,中国正积极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预计到2027年完全采用自主研发与生 产的芯片。据日经新闻报导,至少有两家中国汽车品牌将于明年起开始量产搭载100%国产芯片的 车款。 中国政府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主导此项计画,要求各大车厂定期自评国产芯片采用率。 该政策目标大幅提升,从2024年的25%迅速调升到2027年完全使用自主芯片,这反映了中国推进 芯片自主化的强烈决心。 虽然官方未强制达成100%的目标,但各大汽车品牌如吉利、比亚迪等均表示愿意优先采用国产芯 片。某半导体开发商指出,即使外资芯片在中国设厂生产,车厂仍倾向选择完全自主的中国品牌。 然而,中国汽车芯片的自主化仍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系统领域,仍高度依赖Nvidia和 高通等美国供应商,短期内难以完全替代。且中国芯片在性能与可靠性方面仍与国际一线品牌有明 显差距。 尽管存在上述瓶颈,中国汽车业界正积极与国内晶圆厂如中芯国际(SMIC)合作,重新审视整个 芯片供应链并验证国产替代方案的可行性。广汽集团(GAC)等企业更进一步强化了与晶圆厂的 ...
上海科技保险新政落地,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新动能
Di Yi Cai Jing· 2025-06-16 06:59
鼓励引入"沪科积分"探索保险精准定价。 在产品创新方面,《意见》则要求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保险产品矩 阵,推动研发费用损失补偿保险、研发责任保险、科技成果转化费用损失补偿保险等创新产品落地应 用,并鼓励引入"沪科积分"探索保险精准定价。 从公开信息来看,上海知识产权局曾在今年2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及要制定"沪科积分"体系,用以 强化专利转化运用的评价,精准识别和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发展。这一体系在此次《意见》中除了用在科 技保险的精准定价上,也被探索用于加强政策支持。 《意见》中明确,上海金融监管局与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将建立协同机制,探索基于"沪科积分"评价 的企业阶梯式支持计划,实现财政资金的精准滴灌,推动科技保险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长效支撑作 用。同时,《意见》要求建立科技保险产品目录与科技型企业名单双向互推机制,推动跨部门、跨机构 的数据信息共享;并提出将科技保险服务纳入上海市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范围。 业内人士表示,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从研发阶段开始,往往需要大量资金持 续注入,且面临技术难题无法攻克、研发方向偏差等诸多不确定性,一旦失败,前期投入可能 ...
英飞凌在中国推进本土化战略 AI相关业务年收入将达10亿欧元
中经记者 李玉洋 上海报道 据了解,虽然英飞凌成立于1999年,但其前身为西门子半导体部门,后者早在1995年就在无锡设立了工 厂。 财报显示,英飞凌2024财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实现营收149.55亿欧元,其中大中华区营收占比达 34%,是全球占比最大的市场。 作为德国芯片大厂,英飞凌在汽车芯片、功率半导体和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都位于行业前列。据介绍, 继拿下全球汽车MCU(微处理器)市场份额第一之后,英飞凌在2024年整体MCU市场也首次跃居全球 首位;在全球车用半导体市场,该公司连续5年蝉联榜首;而在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其也连续21年稳 居第一。 "2025财年,英飞凌AI相关业务的营收预计将达到6亿欧元;2026财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10亿欧 元。"在"2025英飞凌媒体日"上,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科技消费、计算 与通讯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潘大伟如此表示。 今年是英飞凌进入中国市场的第30年,从晶体管时代到人工智能时代,英飞凌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半导体 产业的发展。《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ChatGPT这些大模型掀起了这轮AI发展的用电焦虑,足可见 发展电能对于AI的重 ...
签约超45亿元,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举行
此外,推进鸿蒙、RISC-V等生态创新中心,黄鹤、东湖等开源社区,努力繁荣开源生态;加强场景供 给,每年拓展工业软件、工业APP、垂直大模型等应用场景150个以上;建设5个综合集聚区、9个特色 集聚区;实施软件企业种苗工程,到2030年培育10家百亿企业,聚集百万开源开发者。 6月13日,第三届软件创新发展大会在武汉举行。记者从现场了解到,24个软件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了签 约,累计签约金额超过45亿元。 会上披露,在软件领域,武汉有相关企业4.2万余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家,上市企 业21家,中国软件名企5家,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4家,上市了国产数据库、智能网联汽车芯片等多个全 国第一股。2024年,武汉市软件产业规模达3521亿元,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国软件名城之首。 目前,武汉正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向新力"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加快打造全国数 字经济一线城市。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王彦青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软件产业将迎来新的变革期和机遇期。下一步,信发司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推进"人工智能+软件",加快打造高水平智能开发工具 ...
2025国际汽车及供应链博览会(香港)开幕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6-12 14:43
中新网香港6月12日电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香港中国企业协会、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中国港澳台侨 和平发展总会和凤凰卫视合办的2025国际汽车及供应链博览会(香港)12日在香港开幕。 开幕礼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表示,香港国际化资本市场和世界前列的专业服务,为内地新 能源汽车企业提供融资和海外推广等服务,也助力海外企业进入内地庞大市场,全力支持国家推动产业 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和高效物流体系。 展会以"新汽车,新征程"为主题,包括高峰论坛、专题分享、知名车企新车发布会等多场活动。全球逾 百家汽车制造商、供应链企业和科创机构参展,其中内地参展"整车企业"达11家,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 限公司董事长邱现东、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等汽车品牌负责人出席展会。此外,还有近40家内 地汽车供应链企业与科技企业带来智能座舱、组合辅助驾驶、汽车芯片等最新产品与技术。 专题分享活动中,"香港国际商事仲裁与跨境金融战略论坛"依托香港国际法律服务与金融中心的独特优 势,聚焦车企出海的实际商业需求,通过专业解读为企业提供跨境法律与金融领域的实务科普;"绿色 翅膀,智慧空域:飞行汽车的大湾区时代"低空经济合作峰会则立足粤港澳大 ...
汽车大芯片,太难了
半导体芯闻· 2025-06-11 10:08
让各种功率器件、闪存、显示驱动器和电子控制单元达到汽车级质量水平(缺陷率低于百万分之 一,DPPM)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测试设计和测试团队的大量创新。 proteanTecs业务发展高级总监 Nir Sever 表示:"最大的挑战是源于安全标准的质量要求,这意味 着要追求'零 DPPM' 。没有其他行业对如此复杂的设备规模化生产有如此高的质量要求。此外, 对更长使用寿命的要求远超其他商用设备,这要求更高的裕度,这再次对测试方法提出了挑战。" 除了零DPPM目标外,芯片制造商还面临着持续的压力,需要保持较低的测试成本,以确保足够的 毛利率。在制造领先节点的芯片、模块和系统时,质量/测试覆盖率与成本之间的微妙平衡变得越 来越难以把握。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 编译自 semiengineering 。 汽车行业生产的汽车具有越来越高的实时决策水平,这得益于数千个集成电路、传感器和多芯片 封装,但确保这些系统在预期使用寿命内完美运行正是一项日益严峻的挑战。 传统上,汽车芯片的开发周期通常为五到七年,采用成熟的工艺节点,但过去五年发生了很大变 化。机械系统已被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 A ...
Qualcomm (QCOM)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11 08:00
Qualcomm Conference Call Summary Industry Overview - Qualcomm is focusing on expanding its presence beyond handsets into various edge devices, including automotive, industrial, augmented reality (AR), virtual reality (VR), and robotics [3][4][5] - The company aims for a revenue split of approximately 50% from handsets and 50% from non-handsets by the end of the decade [5] Key Areas of Focus Automotive Market -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undergoing a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 with a shift towards connected cars and 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s (ADAS) [16][18] - Qualcomm is experiencing growth in automotive silicon, with an annual growth rate exceeding 15-20% due to increased digitization [18] - The company has established a strong position in wireless connectivity and digital cockpit technologies [19] - Qualcomm has set a financial target of approximately $8 billion in automotive revenue by fiscal 2029 [23] Data Center Market - Qualcomm is entering the data center market with a focus on AI and low-power,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6][7][9] - The acquisition of AlphaWave is aimed at enhancing Qualcomm's technology portfolio with wired connectivity solutions [9][10] - The company believes in a hybrid AI model that combines device and cloud computing [7][13] Industrial Market - Qualcomm targets $4 billion in revenue from the industrial market, which is expected to transition from microcontrollers to AI and wireless connectivity [49] - The company sees significant opportunities in robotics and AI applications within industrial settings [55] PC Market - Qualcomm holds approximately 9% market share in the consumer PC market in the U.S. and Western Europe, with a target of 12% share in the next few years [32][33] - The company believes the transition to ARM architecture will benefit its position in the PC market [32] Augmented and Virtual Reality - Qualcomm is a leader in the chip market for AR and VR devices, collaborating with major OEMs [40] - The company envisions AR glasses becoming personal computing devices that integrate AI capabilities [48] Handset Market Dynamics - Despite a mature handset market, Qualcomm has seen growth due to a shift towards more expensive devices and increased gaming usage [61][62] - The Android ecosystem is gaining market share against Apple,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Qualcomm [63] - The company remains confident in its competitive position against Samsung and other player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product performance [66][67] Competitive Landscape - Qualcomm has maintained its leadership position in the chip market, with only two major merchant chip companies remaining: Qualcomm and MediaTek [66] - The company is focused on delivering superior products to sustain its competitive edge [67] Conclusion - Qualcomm is strategically positioned to capitalize on growth opportunities across various sectors, including automotive, data centers,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and augmented reality, while maintaining a strong presence in the handset market. The company's focus o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will be key to its future suc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