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经济

Search documents
私募上半年成绩单出炉事件应对成致胜关键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7-02 20:16
Group 1 - The A-share market in the first half of 2025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volatility, leading to a stark performance divergence among private equity firms, with some capitalizing on new trends while others faced losses [1] - Notable private equity firms like Tongben Investment achieved substantial positive returns due to the rise of the new consumption sector, shifting their focus from "big consumption" to "new consumption" since November 2024 [1][2] - The emergence of new consumption is fundamentally a supply-side transformation, driven by factors such as high demand in niche markets and a generational shift towards younger consumers who prioritize emotional value in products [2] Group 2 - The first half of 2025 was characterized by wide fluctuations and structural opportunities in the stock market, with many investors struggling to navigate the volatility and identify long-term trends [2][3] - Key time points included the "DeepSeek moment" before the Spring Festival and overseas disturbances in early April, which influenced the technology sector's revaluation [3] - Some private equity firms reflected on their low allocation to the banking and insurance sectors, which performed well in June, indicating a need for increased research focus on these areas [3] Group 3 - Looking ahead, private equity firms remain optimistic about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focusing on sector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new consumption, innovative pharmaceuticals, and dividend assets [3][4] - Long-term funds are expected to anchor on fundamentals while speculative funds will seek out previously stagnant sectors for quick rotations, suggesting a complementary market dynamic rather than a zero-sum game [4] - Specific investment directions include a continued emphasis on "technology + consumption," with an increased focus on leading companies in the new consumption space and a broader definition of the technology sector [4]
私募玩转新消费风口
Zhong Guo Zheng Quan Bao· 2025-05-29 21:31
● 本报记者 王辉 港股新消费龙头泡泡玛特今年以来股价大涨逾150%、知名主观私募凭借集中押注新消费品种今年以来 已斩获超70%收益、多家"踏空"私募转入长期跟踪…… 近日,新消费投资在私募圈热度不断升温。不少把握住这轮新消费投资机会的私募机构正经历着深刻的 认知迭代:从最初的"踏空"到深入研究后的果断重仓,再到提炼出系统性的投资法则。有老牌私募机构 负责人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强调,公司投资策略定位已明确转向"新消费为主",直言新消费是"新供给创 造新需求",其"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在当前环境下提供了难得的确定性。 童驯进一步表示,在新消费领域,产品价值由功能价值、情绪价值和资产价值构成。随着时代的变迁, 年轻的消费群体越来越注重情绪价值,同时具备国际化潜力的新消费赛道处于高速成长期,未来可能仍 有数倍的成长空间。 笪菲认为,情绪价值是理解新消费的核心钥匙。"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传统消费品类都值得用情绪价 值重做一遍。"她称,"优秀的新消费公司必须完成品牌、产品、渠道的三重变革——品牌要引发共鸣并 破圈,产品要紧抓细分需求,渠道则需融合新兴业态。"她还认为,线上运营能力已成为新消费产品突 围的必备条件,但长期成 ...
新消费,火了!基金经理最新解读
Sou Hu Cai Jing· 2025-05-27 01:35
聚焦"悦己"和"质价比" 2024年以来,从泡泡玛特股价连创新高到老铺黄金和蜜雪冰城登陆港股后涨势如虹,再到A股宠物概念炒作不断,资本 对"新消费叙事"的追捧有增无减,引发广泛讨论的同时也在资本市场激起波澜。 对于新消费,目前各界并无统一定义。嘉实基金大消费研究总监吴越认为,消费是典型的需求决定论行业。当代消费者 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消费,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个性化体验,从"悦人"走向"悦己",由此也带来了新消费 板块的崛起。 吴越认为,新消费是相较于传统的刚需性消费或必选消费而言,是伴随经济发展、消费理念迭代和消费偏好变迁涌现的 新型消费业态,包括"悦己"经济下更注重情绪价值的潮玩、文旅、IP、宠物、医美等情绪类消费和精神类消费,也包括 追求更高性价比的"性价比消费",还包括基于"科技+消费"全面融合所带来的AI端侧落地、智能驾驶、智慧家居等。 【导读】新消费概念火热,基金经理谈投资机遇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孙晓辉 今年以来,围绕情绪价值、悦己消费等方面的讨论明显增多。资本市场上,潮玩IP、谷子经济、黄金首饰、医美等新消 费持续火热,相关公司股价表现抢眼,诞生了多个十倍股,吸足了市场眼球。 在受 ...
新消费风口终于来了!各大券商正扎堆举办消费主题策略会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20 11:31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最近10天左右的时间内,就有华福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等多家券商举办了消费行业主题策略会。 而这些消费主题策略会的规格参考大型策略会,主论坛、上市公司交流一应俱全。据了解,投资者参会热情较为踊跃。 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肖芮冬 宠物、零食、保健品、潮玩、美容个护……今年A股新消费板块热点层出不穷。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在最近10天左右的时间内,华福证券、中信建投、国金证券等多家券商举办了消费行业主题策略会。火爆场面和两年 前部分券商策略会消费分论坛惊现"零"观众的场景,形成鲜明反差。 有券商首席向记者反馈称,新消费行情趋热,甚至吸引了一些新能源、科技行业分析师来"蹭热度"。 各类消费主题策略会密集举办 近期,消费从科技手中接过行情的接力棒,这也让各大券商研究所纷纷把线下活动策划的主题转向消费领域。 新消费正主导消费行情 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消费一旦有行情就言必称白酒不同的是,今年新消费扛起了消费板块的大旗。 图片来源: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消费行业备受冷落之际,券商研究所对举办消费主题的投研活动也缺乏热情。大约两年前,华创证券中期策略会出现的尴尬一幕曾在 网络平台 ...
韩星未被邀请,内娱抢购日货
3 6 Ke· 2025-05-16 09:57
一场关税战让中日韩关系再次变得亲密。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野生批评家天天言必称"东亚小孩""东亚家庭"的,可见心里还是有东亚文化认同,而咱也 该给东亚文化圈建设点有益身心的东西了。 别看今年电影市场惨淡,但日片抢手是圈内人尽皆知的事。截至目前,今年国内院线已经上映14部日片。不出意外的话,今年日片引进数量将会创新高, 打破2019年的最高引进数量25部。以前还会通过中介买片的大公司,今年都事必躬亲去跟日方谈合作了。 此前硬糖君就分析过,由于受到老美流媒体冲击,日韩电视台已经在抱团取暖,兴起了合拍潮,日韩艺人频繁共演、互动密切。现在有了外交合作的新趋 势,内娱也开始积极行动。 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自然还是曾经风靡大江南北、如今也在追星群体中极具影响力的韩流。据相关从业人员透露,近日韩国娱乐公司确有造访内娱大厂。 但内娱与韩娱始终没产生标志性的合作破冰。尤其是,就在5月初,央视还辟谣了KPOP的演出合作传闻,短期内是不会有人轻举妄动了。 面对薛定谔存在的"限韩令",内娱只好把橄榄枝都抛给了日娱。在电影、音乐、综艺等多个领域,都兴起了赴日"挖矿"热: 电影院有七、八部日片同时在映,押井守、宫崎骏这对爱吵架的宿命老头都能 ...
被重庆反超,但上海仍是“消费第一城”
虎嗅APP· 2025-04-29 10:32
以下文章来源于城市进化论 ,作者杨弃非 城市进化论 . 探寻城市路径,揭秘经济逻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 ,作者:杨弃非,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或许没什么比"消费第一城"易主,更能令人直接感受到消费趋势的变化。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57.45亿元,同比下降1.1%,同期重庆该数据为4204.32亿元,同比上升4.1%。这也意味着,重 庆一季度消费数据反超上海,成为新晋全国"第一"。 一直以来,上海是公认的消费大市和商业"标杆",其社消零总额自2018年超过北京后,已连续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在罕见被重庆反超后,外界难免关 心:上海商业,是否正在走下"神坛"? 问题的答案,很难直接从数字中得出。有人推测,位次下滑可能源于春节节假日消费变化或者消费券发放的附带效果;更不用说,仅看社消零数据, 难以概括上海消费的全部。就连重庆本地媒体也在自我审视时,发出登顶"是否'昙花一现'"的灵魂拷问。 在外界看来,我国正在迈向一场面向服务消费的结构性转型。随着促消费不断被置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位 ...
被重庆反超,但上海仍是“消费第一城”
创业邦· 2025-04-28 09:47
以下文章来源于城市进化论 ,作者杨弃非 城市进化论 . 探寻城市路径,揭秘经济逻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7) 来源丨城市进化论(ID:urban_evolution) 作者丨杨弃非 图源丨Midjourney 或许没什么比"消费第一城"易主,更能令人直接感受到消费趋势的变化。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57.45亿元,同比下降1.1%,同期重庆该数据为 4204.32亿元,同比上升4.1%。这也意味着,重庆一季度消费数据反超上海,成为新晋全国"第一"。 一直以来,上海是公认的消费大市和商业"标杆",其社消零总额自2018年超过北京后,已连续7年居全国 城市首位。在罕见被重庆反超后,外界难免关心:上海商业,是否正在走下"神坛"? 问题的答案,很难直接从数字中得出。有人推测,位次下滑可能源于春节节假日消费变化或者消费券发 放的附带效果;更不用说,仅看社消零数据,难以概括上海消费的全部。就连重庆本地媒体也在自我审 视时,发出登顶"是否'昙花一现'"的灵魂拷问。 事实上,比起数据增减和位次升降,上海消费的一些具体变化更值得探讨—— 去年以来,服务消费正成为上海重 ...
被重庆反超,但上海仍是“消费第一城”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4-27 14:38
或许没什么比"消费第一城"易主,更能令人直接感受到消费趋势的变化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57.45亿元,同比下降1.1%,同期重庆该数据为4204.32亿元,同比上升4.1%。这也意味着,重庆一季 度消费数据反超上海,成为新晋全国"第一"。 去年以来,服务消费正成为上海重点发力的方向。从全国首次"服务消费季"活动落地上海,到进博会发布服务消费场景打卡指南,再到今年补贴力度最大的 一届"五五购物节"再发服务消费券,上海重新瞄准消费新热点,提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服务消费标杆城市"。 在外界看来,我国正在迈向一场面向服务消费的结构性转型。随着促消费不断被置于经济发展重要位置,上海的变化又能带来何种启示? 服务消费大市 当消费大市竞争仍紧盯社消零数据变化时,剑指服务消费的上海,实则正在走上一条新赛道。 一直以来,上海是公认的消费大市和商业"标杆",其社消零总额自2018年超过北京后,已连续7年居全国城市首位。在罕见被重庆反超后,外界难免关心: 上海商业,是否正在走下"神坛"?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编辑 刘艳美 问题的答案,很难直接从数字中得出。有人推测,位次下滑可能源于春节节假日 ...
深度专题| 新消费,“新”在哪里?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24 10:55
赵 伟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屠 强 国内经济组主管 联系人: 屠强、 耿佩璇 摘要 一问:消费有何"新"趋势?需求侧表现为重情绪价值,供给侧呈现跨域融合、智能化升级态势。 近年来,消费需求侧对情绪价值的关注度提升,悦己、社交等新消费热度攀升。 2024年居民更重视消费的情绪价值。其一是 具有"悦己"属性消费大幅增长,如谷子经济2024年规模增速达40.6%。其二是以运动为代表的具有"社交"属性消费大幅增长, 2024年体育娱乐用品零售同比11.1%、超过全部商品(3.2%)。其三是外卖、预制菜等具有"宅消费"属性的规模增速较高,分别 7.2%、33.4%。 供给侧"融合"趋势显著,跨领域、跨场景等新消费业态兴起。 IP产业是商品领域融合的典型,2019-2024年IP授权潮玩等市场 规模平均增速达13.1%。同时服务业领域也有明显的融合趋势。如2024年旅游演艺票房收入较2019年提升122.1%;2023年文旅 IP规模达4314亿元、反超2019年水平;2023年包括剧本杀、密室逃脱在内的多元消费场景的沉浸产业规模同比高达68.7%。 同时,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消费内容与场景均呈现智能化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