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论宏观

Search documents
兴业证券王涵 | “内”还是“外”?对中国经济中长期逻辑的思考——经济每月谈第八期
王涵论宏观· 2024-12-31 09:41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的转换期,因此市场上对经济中长期问题的讨论很多,且多数都聚焦在内部。但笔者认为,在探讨"内"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外"。实 际上,外的潜在空间更大,且内、外实际上是一体、互为促进的,如何打好这张"外"的牌可能对我国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更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得益于"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 建国初期的三十年为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此为基础,随着改革开 放的推进,工业化进程迅速加快。一方面,这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城镇化的推进伴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进一步刺激了商品的生 产。与此同时,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使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凭借低成本要素与全球产业链紧密融合,不仅提升了全球生产效率,也反过来推动中国工业 的迭代升级和持续发展。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制造国和货物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工业体系不仅大,而且全——是 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三化"也在进入新的阶段。 当发展阶段变化时,"三化"也在从旧模式、旧视角转为新局面,而在此过程中则蕴 ...
兴业证券王涵 | 消费:探讨国产品牌崛起的路径 ——经济每月谈第七期
王涵论宏观· 2024-12-01 09:17
要点 市场此前对中国消费的讨论多集中在需求侧,且因传统意义上的一些所谓"高端消费"走弱,使得不少人得 出了"消费降级"的结论。但笔者认为,这一分析框架可能忽视了消费者群体变化引发的消费理念改变,而 由于供给端未及时跟上上述变化,使得当前的消费需求并未有效释放。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期成长起来的 90/00后成为消费主力,中国消费者对国际品牌逐步"祛魅",部分国产品牌有望摆脱此前的低价竞争策 略,品牌溢价将有望上升。 90/00后成消费主力,"国际大牌"的式微或是必然,"国潮"和情感型消费成消费的结构性增长点。 一方 面,与60-80后相比,90/0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所谓"国际大牌"对其吸引力并不强; 另一方面,无论是其成长过程中受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还是这一代人"追求个性"的特点,都导致其 对于能满足其情感需求、精神需求的消费品和服务较为青睐;此外,互联网对这一代人的影响巨大,也使 得受到其认可的消费品很容易在这一群体中成为"爆款"。 但供给端未及时跟上消费趋势的变化,过度夸大了"消费降级"效应,也抑制了需求的释放。 一方面,存 量的城市布局——如许多商业综合体等——仍以吸引"国际大牌"入驻 ...
兴业证券王涵 | 欲“祸水外引”而不能?——特朗普2.0的执政思路和现实约束——经济专题研究第三期
王涵论宏观· 2024-11-22 03:49
要点 20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首次胜选后,我们发布了报告指出"祸水外引"的风险(2016年12月7日《祸水东 引》)。今年特朗普再次胜选,其政策主张进一步引发市场关注。特朗普主张"加关税、减税收",通过对 外构筑贸易壁垒、对内减税的方式吸引制造业回流美国,并实现美国的再工业化。这些主张与他在上一任 期的政策保持一致。然而, 无论从美国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情况来看,本轮都与上一轮有所 不同。 特朗普1.0版本所面临的内政外交空间相对宽裕。 2016年,特朗普意外赢得大选,意味着美国持续"金融 化"带来的贫富差距扩大正加剧内部矛盾。尽管如此,特朗普"财政刺激+贸易保护"的1.0版本可实施政策 空间仍较现在大:一是通胀和美国债务水平均偏低;二是地缘问题对美国内政外交和两党的影响没有现在 那么突出。 相比特朗普上一任期,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尽管美国仍被普遍认为是"超级大国",但其国际影响力正 在减弱。 相比2016年,美国经济、工业、贸易等多维度指标在全球中的份额均出现下降。而在这个阶 段,新兴市场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GDP全球占比明显提升,区域性的贸易协定也持续增多。 同时,包括俄乌冲突在内的地缘冲突指向尽 ...
兴业证券王涵 | 特朗普的目标与现实 ——经济每月谈第六期
王涵论宏观· 2024-10-31 08:43
高关税和美国经济、外交利益存在矛盾。 在经济方面,高关税难以弥补减税带来的财政缺口,财政赤 字仍可能大幅扩张。短期内,进口需求难以迅速减少,关税成本大概率会被转嫁给消费者,推高国内价 格水平。中长期来看,即使企业回流,美国制造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反而可能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胀上 升,进而对联储政策空间形成制约。在外交方面,高关税可能引发美国与他国、特别是盟国间的利益冲 突。一旦引发国与国之间竞相加征关税,则可能导致全球需求萎缩。 要点 特朗普的竞选策略延续了其第一任期的风格,尤以贸易保护和大规模减税引人关注。这一"增关税、减 税收"的组合,意在财政上取得平衡,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外筑起贸易壁垒、对内减税放松,来吸引制造 业回流,推动美国再工业化。然而,特朗普的政策主张可能存在多个矛盾。 "再工业化"与市场规律间存在矛盾。 战后,美国逐渐从"工业强国"转向"金融强国",从"生产者"转型为 "财务投资者"。这一转变主要由市场力量推动,本质上是美国对外投资的收益率显著高于本土投资。当 前,美国生产成本高企,美国制造业回流并不符合资本利益,换句话说,单凭市场力量实现难度较大。 而如果美国逆市场力量推动制造业回流,可能需要投入 ...
兴业证券王涵丨联储政策框架可能已发生系统性改变——经济每月谈第五期
王涵论宏观· 2024-09-28 10:34
美国政府经贸政策动摇美元体系。 冷战结束后的前二十多年,全球化不断推进,美元在全球贸易、投融资的中心货币地位持续提升。但自2016年起,美 国奉行"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美国对中、俄等贸易大国的贸易保护、制裁等措施,使得美元的使用范围正在收缩。而美国频繁动用金融制裁也使得市 场对于持有美元的担忧有所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持美元的吸引力,美国需要维持高利率以及强势的货币币值。 但美国如果延续高利率政策又将动摇美债体系。 美国在对外采取贸易保护的同时,对内已转向"大政府"思路,这使得美国政府债务率被推至历史高位。而且从 近期美国的战略规划来看,未来美国仍将维持高强度财政投入。在此背景下,如果高利率持续,将意味着债务的利息负担急剧扩张,进而导致债务率本身加速 上升,引发市场对于美债可持续性的担忧。 "稳美元"还是"稳美债",联储货币政策框架或已发生系统性改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联储除了其传统的关注点——就业与通胀——之外,还不得不同时关 注维持美元吸引力以及维系美债可持续性的问题。但这两个目标对联储的诉求是矛盾的,"稳美元"需要相对高利率来维持对资金的吸引力,而"稳美债"则需要利 率不能过高。联储面临"双 ...
兴业证券王涵丨美国大选年:政治因素如何影响市场?——经济每月谈第四期
王涵论宏观· 2024-08-27 07:58
近期美股波动较大,对此市场多从日元套息交易反转及平息等短期交易因素角度出发讨论,但笔者认为要理解当下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的表 现,就不能单纯从市场的角度去理解,其背后可能是美国大选所隐含的政治影响。 二战后大国的兴衰,指向地缘政治和经济从来都是相互联系的。站在当前美国大选年,笔者认为美国政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美国的外 交层面,美国可能无法再像此前一样,可以面面俱到。近期两党的表态都显示其在思考策略上的取舍和变化。二是上述外交策略上不得已的"取 舍",已在加剧大选年的两党竞争。因而,可以看到,今年美国经济数据的频繁修正以及联储态度的反复都很特殊,这种数据和政策的反复究竟 是真实基本面的反映,还是受到了大选年两党竞争加剧的影响,可能是需要去关注的问题。 对美股而言,白宫政权交替会对股市结构产生影响。90年代,民主党主政白宫时,科技股明显走强。2000年小布什获胜后,宽松的监管环境下 金融股全面上涨,同时反恐及对外战争推升国防开支,军工股及能源行业均在此期间大幅上涨。次贷危机后奥巴马入主白宫,美国资本市场又 重回科技主线。尽管共和党的特朗普意外当选,但其作为"政治素人",对经济结构调整的诉求并不强,而其"小院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