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消费
icon
Search documents
利率专题: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历史与当下
Tianfeng Securities· 2025-06-18 10:15
固定收益 | 固定收益定期 利率专题 证券研究报告 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历史与当下 1、历史上的政策性金融工具 历史上推出政策性金融工具均是在逆周期调节,稳住经济大盘、增强地方 投资能力的背景下,具有撬动实体信贷、增强财政可持续性、运作更为市 场化、成本低、投放快等特点,但在支持力度、投资领域、运作模式等方 面又略有差异: (1)两类工具带有一定的杠杆效应,能够撬动社会资金进入投资周期长、 回报运作周期较长的基础设施领域,如 2022 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 的 7400 亿元,有效引导了各银行对金融工具支持项目超 3.5 万亿元的授信。 (2)此外,这类工具还有成本低、投放快的特点,如:两项工具均有财 政贴息支持,能够对一些收益相对有限、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不高的领域 形成支持,两项工具均在当时实现了较为快速的投放,及时释放政策效应, 成为稳增长的抓手之一。 专项建设债券:2015 年,为应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创设了专项建设债券, 有助于缓和地方支出压力、弥补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成为了基 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从成效来看,以 2015 年为例,11 月全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累计增长 4.7%,增 ...
扩大消费金融服务高质量供给
Jing Ji Ri Bao· 2025-06-17 22:23
提振消费是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而金融可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影响消费。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数 据显示,从需求端看,我国金融体系支持消费的力度较大,2024年末全部消费贷款余额58.7万亿元,是 2010年末的7.8倍,消费金融类产品也不断丰富创新,居民消费融资便利度明显上升。从供给端看,部 分普惠领域的优质服务消费供给明显不足,是未来金融政策支持促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我国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为消费市场 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金融机构围绕以旧换新、冰雪运动等消费场景,创新推出多元化消费信贷产品和 服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明显高于上年同期。与此同时,消 费领域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文体旅游、养老托育、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领域个性化、高品质供给存 在缺口,县域服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完善。 从金融支持消费的总体情况看,传统信贷占比较高,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占比偏低,信贷产品适配性 不足,需要通过构建与消费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扩大消费领域高质量金融供给,最终形 成消费与金融相互赋能、深度融合、良性循环的发展 ...
多地项目储备提速,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撬动6万亿投资
Di Yi Cai Jing· 2025-06-10 10:37
投向对科技创新、消费基础设施等战略新兴领域倾斜 自4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以来,安徽、河南、湖南等多个省份迅速响 应,通过密集召开政策解读会、项目调度会,围绕多个重点领域加速谋划储备项目,全力将政策红利转 化为发展动能。 我国政策性金融工具运用由来已久。比如,在经济下行压力下,2022年74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 应运而生,通过补充项目资本金、撬动配套融资,对重大项目形成精准支持。 综合各地政府召开的会议以及市场分析来看,此次工具与此前相比,在投向上有所创新。市场预计规模 约5000亿元左右,有望撬动6万亿至6.5万亿元有效投资,成为破解当前投资困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力量。 项目储备全面提速 自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推出以来,安徽、河南、湖南等多省份迅速行动,力求"吃透政策""靠前对 接",抢抓这一重大政策机遇,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发展"实物量"。 在湖南省常德市6月3日召开的申报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政策解读暨工作部署会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常 德市分行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金融产品,并深入解读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 关政策。会议提出,要充分发挥政策性 ...
摩根大通:当前中国仍有进一步降息降准的必要
news flash· 2025-05-22 03:13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大中华区经济研究主管朱海斌在谈及中国经济时指出,从今年"三驾马 车"的成分占比来讲,出口贡献或有所减弱,而消费和投资因政策支持而增强。朱海斌称,消费仍然是 中国经济的关键问题之一,提振消费仍需政策加码。朱海斌认为,2025年以来,政策调整进入下半场。 财政政策方面,中央财政仍有空间,通过扩张支持稳增长;货币政策方面,他认为当前仍有进一步降息 降准的必要,且自2024年9月后,央行将稳定地产、资本市场作为金融稳定政策的优先内容;经济结构 再平衡方面,扩大内需、扩大消费成为主要经济工作任务之首。(智通财经) ...
行业景气观察:4月社零当月同比增幅收窄,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幅扩大
CMS· 2025-05-21 14:01
证券研究报告 | 策略定期报告 2025 年 05 月 21 日 4 月社零当月同比增幅收窄,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幅扩大 定期报告 ——行业景气观察(0521) 本周景气度改善的方向主要在消费服务、公用事业和部分中游制造领域。上游资 源品中,金属库存多数下行;中游制造领域,4 月工业机器人、金属切削机床产 量三个月滚动同比增幅扩大。信息技术中,DDR4 价格上行,4 月智能手机产量 三个月滚动同比跌幅扩大。消费服务领域,中药材价格指数上行。4 月社零总额 当月同比增幅略有收窄,扩大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推荐景气较高或有改善的 自动化设备、白电、家居用品、中药、娱乐用品、钟表珠宝、美容护理、绿电等。 相关报告 《4 月汽车产销稳健增长,装载机 销量同比增幅扩大(0514)》 《五一出行需求持续增长,3 月全 球 半 导 体 销 额 同 比 增 幅 扩 大 (0507)》 《生鲜乳价格上行,3 月金属成形 机床产量同比增幅扩大(0424)》 《3 月社零总额当月同比增幅扩 大 , 智 能 手 机 产 量 同 比 转 正 (0416)》 《2 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 幅收窄,食糖价格指数上行 (0409)》 《3 ...
扩大消费是稳增长的最大确定性
Xin Jing Bao· 2025-05-16 01:21
强化促进消费全方位有效监管。营造普惠公平、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必然需要依法规范、高效便捷、 执法严明的有力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建立协同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市场中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质 量假冒等不法行为,确保市场环境公平和稳定。进一步强化对消费领域的监管协调,避免交叉重叠、监 管空白、监管冲突。适应网络化数字消费新趋势,强化数字赋能,充分运用"互联网+监管"模式,不断 创新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通过智慧物流、数字认证等技术手段完善产品质量溯源机制,建立健全日常 管理体系,对已授牌的放心消费示范企业或单位采取动态监管、随机抽查、失信退出等措施,加大侵权 假冒行为曝光惩戒力度,确保营商环境良性发展,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打造更优消费环境,让消 费者更放心消费。 作者:陈庆修 编者按: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提振消费专 项行动方案》对如何大力提振消费作出具体安排,释放出以更大力度和更精准措施提振消费的坚定决 心。本文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着手,深度剖析如何通过政策协同打出"组合拳"、以创新供给 激活消费提质升级,充分彰显"以高质量发展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折射中国经济运行亮点 释放“向上向优”积极信号
Yang Shi Wang· 2025-05-10 10:24
央视网消息: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明显,人民币 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专家表示,从一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可以看出具体政策操作进一步优化,比如调整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方式、优化两项资本市场支 持工具,将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等。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各项货币政策支持下,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持续多 年、多次降准降息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社会融资环境总体处于较为宽松状态。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 支持扩大消费 专家表示,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新的政策信号不断释放,包括进一步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支持扩大消费等。 在进一步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方面,报告释放出积极的信号,货币政策持续保持适度宽松力度。在支持扩大消费方面,报告对此进行了 专题论述,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也于9日正式推出。市场预计,未来服务领域的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激发释放。 我国广义政府总资产相当于GDP的166%,总负债相当于GDP的75%,净资产约占 ...
积极落地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提振扩大消费
积极落地一揽子金融政策 支持提振扩大消费 报告还以专栏形式指出,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供强需弱的矛盾持续存在,主要价格指标低位运行,物 价受关注度进一步上升。 报告称,从需求端看,有效需求持续恢复,但仍面临一些约束。从供给端看,部分行业领域存在过度竞 争。货币与物价之间的关系也受多重因素影响。比如,除了短期供求关系外,长期全球化进程、人口变 化、经济结构、体制机制等因素也会影响物价水平。 支持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报告还以专栏形式,对债券市场利率风险,以及债券市场相应制度建设作了详细阐述。 专家表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很快,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但债券市场收益率波动较 大也存在风险。 报告称,国债没有信用风险,但和其他固定票面利率的债券一样,当市场利率改变时,二级市场交易价 格会反向波动,面临利率风险。报告强调从制度建设角度来防范利率风险。 比如,从投资者结构看,目前大银行持有大量债券,但绝大部分是持有到期,用于交易的比例很低,反 而是利率风险管控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金融机构和理财产品在大量交易。报告认为,未来,应鼓励大银 行开展更多债券交易业务,助力维护市场供求平衡,促进债券市场合理定价。 为扩大消费营 ...
央行发布最新货政报告
Jin Rong Shi Bao· 2025-05-09 12:37
5月9日,央行官网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其次,支持扩大消费。在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趋弱的背景下,提振消费成为当前扩内需、稳增长 的关键点。报告对此进行了专题论述,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也于近日正式推出。业内普遍预期,未来 服务领域的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激发释放。 再次,我国可有力应对外部冲击。专家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秩序带来明显冲击,报告多 次提及"关税政策",显示政策层面对此高度关注,宏观政策已在积极应对、重点发力,稳定外贸也将成 为未来政策支持的一个重要方向。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货币政策,业内普遍认为,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将持续发力。去年一揽子增量政策对 稳定经济发挥了关键作用,今年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持续发力,存量和增量政策协同效应增强,宏 观政策协调配合进一步强化,以有力有效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中 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还宣布了三大类十项举措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创设并优化结构 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出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政策工具等,起到了稳市场稳预期的积极作用。在遭受外部冲 击的关键时点,这一揽子政策出台实 ...
三个角度读懂“投资于人”(多棱镜)
Ren Min Ri Bao· 2025-05-08 21:52
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读懂"投资于人"的重要意义,不妨从投资需要、投资回报、投资基础这三个角度来看。 经济越发展,民生工作越要抓好。把更多民生清单转化为投资清单,让"投资于人"管当前又利长远,量 力而行、久久为功,终将绽放长期收益,发展成果将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首先,"投资于人"有需要。比如就业,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要保持在 3000万人以上,就业压力加大,迫切需要更多稳岗支持;再说住房,城镇化进程中,大量老旧社区急需 维护改造;还有养老,我国老龄化快速加深,而养老护理缺口仍然很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这些急难愁盼问题和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 民生痛点,有必要加大力度推动解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其次,"投资于人"有回报。惠民生也是稳经济、促发展。比如科技创新,今年以来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 惊艳世界,美国麦克罗波洛智库报告指出,"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的顶尖人工智能人才。"创新 驱动实质靠人才驱动,人才红利则源自教育耕耘。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