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

Search documents
李迅雷专栏 | 人民币可否尝试惊险一跃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09 07:59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但国际化进程与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提升相比还是慢了。本文探讨人民币 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可能性,并对由此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写道:从商品到货币 的过程是一次惊险的跳跃。那么,人民币从当前状态锐变为全球认可度很高的国际货币,是否也会是惊险 一跃?本文主要从"流动性溢价"角度来论述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可行性及意义。 本文要点: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中国经济体量不相匹配。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国际支付、贸易融资、储备 货币等方面的国际占比远低于经济体量占比。 人民币支付在全球份额或存在低估。货币互换协议和CIPS的使用规模明显增加,SWIFT对人民币支 付的统计不完全,实际人民币支付结算比例估计在8%左右。但人民币支付存在地域方面较为狭小的 问题,国际支付主要发生在香港,占比超过7成。 历史经验表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并不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我国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对美元连 续九年升值。 一个经济体货币的PPP汇率与市场汇率之差,实际上就是该货币的风险溢价,风险溢价=流动性溢价 +信用溢价。要缩小汇率差,一方面要改善流动性,另一方面则要增强货币信用。 人民币市场汇率相比 ...
您达标了吗?按世行标准,日均消费金额超过33元,就不算是穷人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7-04 18:14
先说结论,对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土耳其、阿根廷、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在内的中高收入及更富裕的国家、地区而言,居民日均消费支出金额 若低于8.3美元就属于贫困。反之,就不是。 世界银行公布的2025年新贫困线,需要解释一下 这不是按汇率换算的,而是基于购买力平价规则,突出的是一篮子商品在各国、地区境内实际售价折算来的——毕竟各国境内的物价差异很大价,在美国购 买1片面包若需要2美元的话。 在印度可能仅需要支付30卢比,在我国或许需要支付7元人民币,若直接参照汇率必然会失真——中国与印度居民的收入少,消费支出也低,但实际能买到 的东西可能远远没有"汇率法"的差距大。 所以,世行等机构的专家发明了一个聪明的办法——"购买力平价",简称PPP。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货币能力转换器",但不是换汇率,而是各国、地区 境内"实际能买多少东西的能力"。 简单说就是三条线,分别是:极端贫困线,日均消费不足3美元,适用于卢旺达、苏丹、冈比亚、尼日利亚、索马里、利比里亚等最穷国——勉强能吃饱 饭,喝上干净水,不至于饿死罢了。 对印度、菲律宾、柬埔寨、老挝、安哥拉、肯尼亚等中低收入国家而言,若这个国家的某些居民日均消费金额低 ...
人民币可否尝试惊险一跃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2025-07-01 10:40
(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公众号 lixunlei0722 )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长期任务,但国际化进程与中国经济在全球地位提升相比还是慢了。本文探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可能性,并对 由此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写道: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一次惊险的跳跃。那么,人民币从当前状态锐变为全球 认可度很高的国际货币,是否也会是惊险一跃?本文主要从"流动性溢价"角度来论述人民币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可行性及意义。 本文要点: 人民币适度升值将一定程度上降低对于年度 GDP 增速的下限要求,避免过多通过投资"快变量"拉动经济增长,有助于经济结构 转型。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中国经济体量不相匹配。人民币在外汇交易、国际支付、贸易融资、储备货币等方面的国际占比远低于 经济体量占比。 人民币支付在全球份额或存在低估。货币互换协议和 CIPS 的使用规模明显增加, SWIFT 对人民币支付的统计不完全,实际人民 币支付结算比例估计在 8% 左右。但人民币支付存在地域方面较为狭小的问题,国际支付主要发生在香港,占比超过 7 成。 历史经验表明,加速人民币国际化并不必然导致人民币贬值。我国 2005 年汇改后,人民币对美 ...
鸽声嘹亮?黄金、原油、股指、汇率市场在提前交易“降息”?
Sou Hu Cai Jing· 2025-06-30 03:53
鸽声嘹亮? 黄金、原油、股指、汇率市场 在提前交易"降息"? 一、美联储内部分歧再次加大 会议后一周,市场对7月降息概率出现提升,全年降息幅度预期从45基点上调至60基点。另外美国总统持续抨击鲍威尔"失职",并暗示将提名降息支持者 接任美联储主席,加剧政策不确定性。 截止6月27日,据CME"美联储观察"数据显示,美联储7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75.2%,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24.8%;美联储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 10.6%,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8.1%,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1.3%。 美联储点阵图 数据来源:美联储官网 美联储在6月18日议息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4.25%-4.5%),但经济预测显示年内降息预期分化:19名官员中,8人支持降息两次,7人反对降息,双方人 数接近。这种分歧在会后一周的官员讲话中进一步凸显: 鸽派阵营: 沃勒(美联储理事): 6月20日明确表示"赞成7月降息",认为关税不会导致持续通胀,且劳动力市场数据已足够支持政策转向。 鲍曼(美联储副主席): 6月24日称"若通胀可控,支持最早7月降息",强调需平衡经济韧性与政策滞后效应。 古尔斯比(芝加哥联储主席): ...
三年多新低!美元指数一度跌破97关口
Sou Hu Cai Jing· 2025-06-27 14:1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赖镇桃 广州报道 近日,美元指数再度跌破关键阻力位。 6月26日,美元指数一度跳水突破97关口,创2022年2月以来新低。年初至今,美元指数已下挫超10%。 非美元货币则普遍走强,美元兑欧元当日一度下探至2021年9月以来新低,美元兑日元一度跌0.57%, 美元兑瑞郎更是下挫至十年半以来的最低位。 一方面,尽管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周三(6月25日)的"史上最难听证会"上重申不急于降息,但最新的 GDP、消费、就业等数据已经在为降息铺路,美元随之走弱。 另一方面,美元短时间内快速走贬,也和消息面上美联储主席任命的干扰有关。据央视新闻6月25日报 道,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考虑提前提名下任美联储主席,以削弱现任主席鲍威尔的影响力。市场猜测特 朗普试图在鲍威尔任期结束前,用"影子主席"影响货币政策制定,同时不少投资者出于对美联储政策独 立性受损的担忧,加速抛售美元。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美联储前高级经济学家胡捷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今年以 来美元走弱主要由两大因素驱动,首先是年初以来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升温,美国的高利率相对于其他经 济体逐步收窄,美元强势地位也因此受影响;其次则是贸易 ...
宏观必看图表:美元下跌至周期低点 谁是最大受益者?(2025/6/26)
Jin Shi Shu Ju· 2025-06-26 12:01
通常白银的波动是黄金的2倍,但在牛市的高强度阶段,白银可能上涨至黄金的4倍,这正是2020年7月底至8月初的3周内所发生的情况。在那3周内,黄金上 涨了15%,而白银上涨了58%。 如果历史重现,那么在2025年7-8月,黄金可能涨至3900美元,白银可能达到60美元、标志着一个周期顶部。 1. 金银波动性 2. 白银的上攻 白银正接近创纪录的季度收盘价,这可能标志着价格发现阶段的开始,目前短期市场格局尤为引人注目。其他金属正开始追赶黄金的步伐,而这些市场深度 相互关联。一个牛市往往为下一个牛市铺平道路。这对硬资产而言是最为广泛利好的宏观环境之一。 3. 长线趋势 下图为黄金/标普500比率——与标普500相比,黄金目前仍然被极度低估,长期而言将继续成为高价值的投资组合多元化工具。 4. 美股观察 美股市场看似平淡,但表面之下波动不小。标普500指数中72%的成分股收低,但英伟达、谷歌和苹果掩盖了大部分弱势,贡献了当日40%以上的多头动能 ——这是市值扭曲效应的典型展现。 5. 美元 (文章来源:金十数据) 我们对美元持续看空已有一段时间,这并非基于关于其储备货币地位的争论,而仅仅因为从购买力平价角度来看,美 ...
不看汇率,用混合算法:中国、美国、欧盟的一季度GDP谁更高呢?
Sou Hu Cai Jing· 2025-06-08 05:27
全球三大经济中心的2025年第一季度经济成绩单都已正式公布了!美国经济环比下降0.06%,按年计算的跌幅为0.2%,但同比上涨了2%,叠加通胀因素, GDP扩张至73231亿美元,继续领跑全球。 由27个国家组成的欧洲联盟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的名义GDP为46123.756亿欧元(折合48538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水平相比,剔除各种商品与服务价格 波动因素,同比上涨了1.6%。 美国一季度经济同比提升2%,欧盟27国增长1.6%,都处在相对偏低的水平。欧洲经济的低迷主要是未能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企业生产效率陷入停滞,叠 加能源消费成本的居高不下引发的结构性疲软下的脆弱复苏。 那在中国境内则仅需要支付343元人民币即可购买到,包括IMF、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权威组织均认为:购买力平价体系能有效规避、消除各国境内物价差 异的影响,还能剔除汇率"被多种干扰因素造成的扭曲"。 能使各国、地区的经济规模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国际间比较"更贴近现实。就像部分媒体形容的那样:GDP购买力平价规则是穿透"货币面纱"的X光机,它揭 示了"货币汇率"无法反映的真实经济生态。 只有购买力平价规则,才能帮助我们有效理解月薪5000元 ...
滕泰:中国消费是不是全球第一,重要吗?
Di Yi Cai Jing· 2025-06-05 04:45
消费的意义从来就不是"打败谁",而是让每个中国人都有能力体面地花钱、放心地消费。 4月份以来,网上有种说法引发关注,即用中国猪肉、淡水鱼、汽车、空调等商品消费量超过美国,论 证中国早已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大国了,乍一看很让人兴奋。过去五年多来,我一直在呼吁提振消费,研 究如何激发14亿人的消费潜力,让中国早日成为全球第一消费大国,莫非一夜之间,我们的梦想就成真 了? 浏览这些广泛流传了两个多月的网文,我觉得还是有点来历蹊跷。 除了动机匪夷所思,更不用提这些说法还存在着严重的逻辑错误: 首先,中国人喜欢吃猪肉和淡水鱼,美国人不那么爱吃,所以就用猪肉和淡水鱼消费量去作比较,这样 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吗?消费能力不是比"谁更爱吃猪肉",而是比"老百姓有多少钱,花在哪儿"。虽然 中国肉类消费量(含禽畜及副产品)已达每年人均64公斤,但跟美国124公斤相比,刚刚达到人家的一 半。 不仅如此,代表食品在家庭消费占比的恩格尔系数下降,才是一国消费升级的标志。中国恩格尔系数 28.4%,也就是国人30%的支出还被困在"吃饭"上,而美国恩格尔系数7.3%,其居民更多支出用于服务 和非必需商品。中国消耗更多猪肉和淡水鱼,一方面是饮食习 ...
中国GDP被低估20万亿?为何统计数字差这么大?答案在这些产业
Sou Hu Cai Jing· 2025-05-19 10:24
中国人民币汇率走势与GDP数据,一直都是经济学者、从业者、投资者乃至普通大众高度关注的热点,这两大 议题更是触及经济与金融领域的核心。 这不止关系到茶余饭后的谈资,更实实在在影响着百姓的投资口袋、国家的政策方向,甚至中国在世界上的位 置。 要知道,GDP这东西是国际上公认衡量经济实力的尺子,它准不准,可不是件小事。 那么是人民币被低估,还是我们从未真正看懂这个体量? 可转头换另一把在国际比较里也很重要的尺子——购买力平价。 但这把尺子不看汇率,而是看钱在不同国家到底能买多少东西,更接近老百姓的真实感受,也更能体现一个经 济体的实际生产能力。 神奇的事情来了,根据IMF在2025年初的估算,同样是2024年,按购买力平价算,中国的GDP能飙到约38万亿 美元! 美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还是29万亿上下,欧盟27国加起来也就28万亿左右,这么看,美国经济体量反而 只有中国的八成,欧盟跟美国差不多。 经济体量是个迷局 要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块头,手里得有把尺子,但说来也怪,同样是衡量中国,国际上流行的两把尺子量出来的 结果,竟然能差出天壤之别。 看看我们平时最常听到的那把尺子——汇率算法,用2024年的大概数据来说, ...
美元、日元、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如何?
虎嗅APP· 2025-05-19 10:22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作者:吴照银、陈梦赟,题图来自:AI生 成 五一假期期间,受关税谈判乐观预期刺激,亚洲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人民币、港币、新台币、韩元等 东亚货币集体走强。 尤其是新台币大幅升值,5月2日和5月5日两个交易日合计涨超9%。港元也出现持续升值,导致港元 兑美元触及7.75强方兑换保证,根据联系汇率机制,5月3日香港金管局斥资465.39亿港元购买美元, 5月5日斥资95.32亿港元,5月6日再度斥资605.43亿港元。 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下滑至-0.3%,低于市场预期。虽然一季度环比转负更多受到"抢进口"的 拖累,但加征关税会导致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承压,对经济的拖累将在下半年体现。 分项来看,一季度消费增速已经开始回落,个人消费支出环比折年率为1.8%,低于前值的4%,拉动 GDP1.21个百分点,服务消费表现仍有韧性,但商品消费尤其是耐用品消费走弱。 4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52.2,较前值57大幅下滑,已经连续第四个月下降。 人民币表现同样较为强势,5月5日离岸人民币一度升穿7.19关口,是去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 此轮东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