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猎鹰智驾
icon
Search documents
“围追”比亚迪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3 16:31
Core Insights - BYD leads the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with a total sales of 2.146 million unit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significantly ahead of competitors [1][3] - The competition among major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is intensifying, with a focus on achieving over one million units in sales to be considered among the top players [1][4] Group 1: Sales Performance - BYD achieved a remarkable sales figure of 2.146 million units, mark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208.64% [3] - SAIC Motor reported sales of 2.053 million units,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2.35% [3] - Geely's sales reached 1.409 million units, with a substantial year-on-year growth of 47% [4] - Changan Automobile and Chery both surpassed one million units, with sales of 1.355 million and 1.26 million units respectively [4] Group 2: Market Strategies - BYD's multi-brand strategy, including the Ocean and Dynasty series, has allowed it to capture significant market share in the 60,000 to 300,000 yuan price range [5] - Changan's Avita brand launched the Avita 06 model targeting the under 300,000 yuan market, directly competing with BYD's popular models [5][6] - Geely is expanding its lineup with new models like the Galaxy Star 8, priced at 115,800 yuan, to strengthen its presence in the competitive market [6] Group 3: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competition is not only in sales but also i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with companies enhancing their smart driving systems [7] - BYD introduced the "Heavenly Eye" system, which has sparked a race among manufacturers to improve their intelligent driving technologies [6][7] - Geely's new intelligent driving solution, "Qianli Haohan," will be applied across its Galaxy brand, catering to various consumer needs [6] Group 4: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 BYD's overseas sales reached over 470,000 unit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with a significant growth of 229.8% in June alone [8] - SAIC Motor's overseas sales and exports amounted to 494,000 units, reflec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1.27% [9] - Chery's exports exceeded 550,000 units, contributing 44% to its total sale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markets for growth [9]
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3 14:22
其中,目前凭借"海洋网"与"王朝网"车型的布局,比亚迪在6万—30万元区间的主销市场占据份额,而 该价格区间也成为各车企加码的重点。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品牌推出的阿维塔06车型,杀 入30万元以内市场,被外界认为将成为阿维塔的走量车型,对标车型直指比亚迪热门车型——比亚迪 汉。"阿维塔06是长安与华为联合打造、联合上市的标杆案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 随着主流车企年中考陆续"交卷",零跑汽车领跑"顶流"的新造车板块,同时在"百万辆俱乐部"的巨头之 争中,比亚迪(002594)成为自主大厂"围追"的目标。7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 比亚迪、上汽、一汽、吉利、长安、奇瑞六家车企集团销量超百万辆。其中,比亚迪更以214.6万辆稳 居榜首。 "百万辆"已成为车企能否跻身销量年中"大考"前五的硬性标准。随着比亚迪的销量"一骑绝尘",如何在 激烈的国内车市竞争中争夺更多份额,成为各自主品牌大厂的KPI之一,"围追"比亚迪,成为比亚迪。 头部之争 214.6万辆,比亚迪再夺车市上半年销冠,毫无悬念。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全面"断油",当年便以全 年186.3万辆、同比增长达208.6 ...
车企半年考|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3 14:00
随着主流车企年中考陆续"交卷",零跑汽车领跑"顶流"的新造车板块,同时在"百万辆俱乐部"的巨头之 争中,比亚迪成为自主大厂"围追"的目标。7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上 汽、一汽、吉利、长安、奇瑞六家车企集团销量超百万辆。其中,比亚迪更以214.6万辆稳居榜首。 多家车企提速杀入消费级车型市场,均瞄准该市场的增长潜力。据统计,今年5月,国内B级电动车批 发量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0%,A级电动车批发量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占纯电动车型整体份额的 2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经济型电动车增长是可持续 的,只有经济型电动车普及才能真正拉动车市增量。" "百万辆"已成为车企能否跻身销量年中"大考"前五的硬性标准。随着比亚迪的销量"一骑绝尘",如何在 激烈的国内车市竞争中争夺更多份额,成为各自主品牌大厂的KPI之一,"围追"比亚迪,成为比亚迪。 头部之争 214.6万辆,比亚迪再夺车市上半年销冠,毫无悬念。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全面"断油",当年便以全 年186.3万辆、同比增长达208.64%的成绩反超"南北"大众跻身头部车企。随后,比亚迪开始加速 ...
【联合发布】2025年4月汽车智能网联洞察报告
乘联分会· 2025-06-23 08:52
点 击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本文全文共 1787 字,阅读全文约需 6 分钟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 2025年5月,新能源轿车占比42.5%,比去年同期下滑2.4个百分点。新能源SUV份额达到47.2%,份 额较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2025年5月,本期多数车型同比继续增长。乘用车部分,在国家促消费 政策推动下,多地出台汽车促销政策,叠加车展等线下活动,销量持续增长。交叉型乘用车本期出 现下滑。商用车部分,所有车型同比均增长,其中牵引车同比增长接近300% 。 中国新能源 汽车市 场,2025年5月销售130.7万辆,环比增长6.7%,同比增长36.8%,渗透率达到 48.7%,渗透率维持较高水平 。 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123.4万辆,环比增长7.7%;新能源商用车销售7.3万辆,环比下降8.3%,同 比增长63.4% 。 企业竞争进入深度重塑期,行业呼吁转向"价值竞争",车企联合缩短供应商账期至60天以稳定产业 链,市场正从"以价换量"向"技术+服务"综合竞争转型,市场趋势向高端化、智能化倾斜,头部企业 通过供应链整合和全球化布局巩固优势,而尾部品牌加速淘汰。 装车率统计 ...
小鹏高管操盘的奇瑞智能化转型,为何中途熄火?
2025年5月28日,奇瑞集团旗下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卓智能")被曝将逐步解散,相关业务并入新成立的"奇瑞智能化中心"。这家成立仅 两年半的自动驾驶子公司,曾被视作奇瑞智能化转型的"先锋队",如今却以这样的方式淡出舞台。 消息传出后,行业震动:大卓智能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未能兑现"五年走完十年智驾路"的承诺?其命运对奇瑞乃至整个行业意味着什么? 笔者通过多方渠道,访谈了奇瑞内部人士、大卓智能前员工、行业分析师及供应链合作伙伴,试图还原这一事件的全貌,并深入剖析传统车企在智 能化浪潮中的深层困境。 以下文章来源于汽车商业评论 ,作者玖零 汽车商业评论 . 推动新汽车向前进 作 者 | 玖零 来源 | 汽车商业评论 导 语: 一位曾深度参与多个项目的工程师回忆,"公司资源被分散到两个方向,导致L2+研发进度滞后,而L4又看不到盈利希望。" 大卓智能的高光时刻与战略困境 1.1 成立背景:奇瑞的"智驾突围" 2023年2月,奇瑞汽车以破局者姿态,通过80%控股成立大卓智能,由前特斯拉Autopilot核心开发者、前小鹏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谷俊丽出任CEO。 这一动作被外界解读为奇瑞向智能化领域发起的"总攻" ...
安全国标即将出台,划定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底线
第一财经· 2025-06-06 02:23
2025.06. 06 本文字数:1575,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武子晔 近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了关于征求《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 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这为快速发展的智能辅助驾驶行业划定了更清 晰的安全底线。 国家标准计划《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由工信部提出,委托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执行,项目周期为22个月,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 公司、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标准适用于装配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M 和N类汽车,规定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运动控制能力、驾驶员状态监测、 驾驶员干预、系统边界及响应、系统探测能力、系统安全性要求、功能安全等方面,并规定相应的审 核要求,明确典型工况的试验方法。 据GB/T40429-2021《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组合驾驶辅助(2级驾驶自动化)系统是指在其设 计运行条件下持续地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且具备与所执行的车辆横向和 纵向运动控制相适应的部分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的能力的系统。 业 ...
安全国标即将出台,划定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底线
Di Yi Cai Jing· 2025-06-05 13:14
Group 1 -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Combination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s" aims to establish clearer safety benchmarks for the rapidly developing intelligent driving assistance industry [1][3] - The project, proposed by the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 duration of 22 months and involves key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Dongfeng Motor Group, and Huawei [1] - The standard will apply to M and N category vehicles equipped with combination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s, outlining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ncluding motion control, driver state monitoring, system detection capabilities,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1][2] Group 2 - The introduction of mandatory national standards is expected to enhance product safety performance and reduce accidents caused by performance defects, thereby improving overall road safety in China [3] - Industry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new regulations are not intended to hinder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but to ensure safer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y [4] - Companies like XPeng, Chery, and Changan are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3 autonomous driving technology, with plans for commercial deployment in the coming years [4]
整合大卓智能、雄狮科技等业务!奇瑞成立智能化中心,下设智能座舱、数字架构模块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5-30 04:25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编辑|孙磊 但是从行业维度来看,智能化布局缓慢一直是奇瑞被诟病的一点,大卓智能的成立并未扭转这一印象。 在去年11月,尹同跃提出了"奇瑞在智能化也要不客气了"这一观点,开始加速补齐智能化的短板。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孔泽思 摄(资料图) 上述奇瑞工作人员还透露,奇瑞未来会加大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和产业链上下游伙伴共建智能汽车生态圈。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大卓智能等业务的整合,有消息传出大卓智能CEO谷俊丽或将离职,后续由张晓洪负责智能驾驶研发相关工作。张晓洪曾在华为车BU 担任智能驾驶产品项目群总监,后加入蔚来,于2024年作为奇瑞自动驾驶技术中心负责人出任大卓智能COO,主导智驾技术与项目开发。而大卓智能CTO 曹光植将继续负责奇瑞自动驾驶端到端技术的研发,该方向被奇瑞视为当前智驾战略中的核心重点。 对于上述的人事变动,记者向奇瑞方面求证,未得到正面回应。但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在今年"智能之夜"上,谷俊丽并未在这场以智能为主题的发布会 上进行演讲。 根据公开资料,大卓智能成立于2023年2月,聚焦在汽车自动驾驶领域。在当年10月的奇瑞"2023瑶光科技节"之上,大卓智能首 ...
大卓智能将被整合,奇瑞智驾拥抱供应商
雷峰网· 2025-05-29 11:44
" 奇瑞仍有自动驾驶业务,由高家兵统一管理。 " 作者丨王瑞昊 编辑丨田哲 雷峰网独家获悉,大卓智能近期将会被整合进奇瑞研发总院,CEO谷俊丽或将离职。 知情人士透露,大卓智能团队将整体并入奇瑞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后续由张晓洪负责智能驾驶研发相关 工作。张晓洪曾在华为车BU担任智能驾驶产品项目群总监,后加入蔚来,于2024年作为奇瑞自动驾驶技 术中心负责人出任大卓智能COO,主导智驾技术与项目开发。 奇瑞自动驾驶业务将由高家兵统一管理。他现任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此前与谷俊丽共同管理大卓智能, 担任副总经理。 大卓智能CTO曹光植将继续负责奇瑞自动驾驶端到端技术的研发,该方向被奇瑞视为当前智驾战略中的核 心重点。 在这场发布会上,奇瑞发布了"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并宣布2025年全品牌全系车型搭载这一智能辅助 驾驶方案,"猎鹰智驾"到2025年底要量产上车到包括奇瑞、星途、捷途、智界、iCAR五大品牌、累计30 多款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谷俊丽并未在这场以智能化为主题的发布会上演讲,也未出席会后的媒体群访环节。雷峰 网了解到,在这场发布会后的几天,尹同跃在一次会议中点名批评了大卓智能高管,表达了对奇瑞智驾量 产 ...
奇瑞,将解散大卓智能?
3 6 Ke· 2025-05-29 04:36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传言,5月7日奇瑞会议决定,5月30日解散大卓智能科技(以下简称"大卓智能"),(大卓智能CEO)谷俊丽28日被撤。" 而关于大卓智能的这个消息,也有媒体爆料,"据悉,某车企旗下的辅助驾驶公司将被整合,或将整体打包并入研究院。"包括大卓智能CEO谷俊丽博士是 否将被撤掉,目前都无法确定是否真实。 而汽车公社第一时间就询问了奇瑞的相关负责人士。对此,奇瑞汽车研究总院自动驾驶中心的负责人士表示,"不太清楚。我们内部正常工作中。" 同时,汽车公社也询问了谷俊丽博士本人,目前没有收到答复。 一个细节是,大卓智能的官号目前更新到4月23日。 所以,目前似乎有点扑朔迷离。 不过,了解谷俊丽小鹏经历的同事倒是说了一句,"小鹏的剧情,在奇瑞又上演了。" 01 大卓曾经风光 实际上,从参加今年的奇瑞智能化大会专访来说,只有研究总院的团队出席,大卓智能和谷俊丽的身影消失了。 这已经显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毕竟,2023年的奇瑞科技日,谷俊丽还是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发布会和专访的。 4月18日谷俊丽还转发了当日的头条,"董事长尹同跃莅临大卓智能上海总部调研指导"。 核心问题当然是,假如消息确实,那么,为什么要解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