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神之眼系统
icon
Search documents
“围追”比亚迪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3 16:31
Core Insights - BYD leads the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with a total sales of 2.146 million unit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significantly ahead of competitors [1][3] - The competition among major automotive manufacturers is intensifying, with a focus on achieving over one million units in sales to be considered among the top players [1][4] Group 1: Sales Performance - BYD achieved a remarkable sales figure of 2.146 million units, mark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208.64% [3] - SAIC Motor reported sales of 2.053 million units, a year-on-year increase of 12.35% [3] - Geely's sales reached 1.409 million units, with a substantial year-on-year growth of 47% [4] - Changan Automobile and Chery both surpassed one million units, with sales of 1.355 million and 1.26 million units respectively [4] Group 2: Market Strategies - BYD's multi-brand strategy, including the Ocean and Dynasty series, has allowed it to capture significant market share in the 60,000 to 300,000 yuan price range [5] - Changan's Avita brand launched the Avita 06 model targeting the under 300,000 yuan market, directly competing with BYD's popular models [5][6] - Geely is expanding its lineup with new models like the Galaxy Star 8, priced at 115,800 yuan, to strengthen its presence in the competitive market [6] Group 3: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 The competition is not only in sales but also i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with companies enhancing their smart driving systems [7] - BYD introduced the "Heavenly Eye" system, which has sparked a race among manufacturers to improve their intelligent driving technologies [6][7] - Geely's new intelligent driving solution, "Qianli Haohan," will be applied across its Galaxy brand, catering to various consumer needs [6] Group 4: International Expansion - BYD's overseas sales reached over 470,000 unit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year, with a significant growth of 229.8% in June alone [8] - SAIC Motor's overseas sales and exports amounted to 494,000 units, reflecting a year-on-year growth of 1.27% [9] - Chery's exports exceeded 550,000 units, contributing 44% to its total sale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markets for growth [9]
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3 14:22
其中,目前凭借"海洋网"与"王朝网"车型的布局,比亚迪在6万—30万元区间的主销市场占据份额,而 该价格区间也成为各车企加码的重点。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旗下阿维塔品牌推出的阿维塔06车型,杀 入30万元以内市场,被外界认为将成为阿维塔的走量车型,对标车型直指比亚迪热门车型——比亚迪 汉。"阿维塔06是长安与华为联合打造、联合上市的标杆案例。"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 随着主流车企年中考陆续"交卷",零跑汽车领跑"顶流"的新造车板块,同时在"百万辆俱乐部"的巨头之 争中,比亚迪(002594)成为自主大厂"围追"的目标。7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 比亚迪、上汽、一汽、吉利、长安、奇瑞六家车企集团销量超百万辆。其中,比亚迪更以214.6万辆稳 居榜首。 "百万辆"已成为车企能否跻身销量年中"大考"前五的硬性标准。随着比亚迪的销量"一骑绝尘",如何在 激烈的国内车市竞争中争夺更多份额,成为各自主品牌大厂的KPI之一,"围追"比亚迪,成为比亚迪。 头部之争 214.6万辆,比亚迪再夺车市上半年销冠,毫无悬念。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全面"断油",当年便以全 年186.3万辆、同比增长达208.6 ...
车企半年考|六家车企交百万辆成绩单,自主大厂“围追”比亚迪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7-03 14:00
随着主流车企年中考陆续"交卷",零跑汽车领跑"顶流"的新造车板块,同时在"百万辆俱乐部"的巨头之 争中,比亚迪成为自主大厂"围追"的目标。7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上 汽、一汽、吉利、长安、奇瑞六家车企集团销量超百万辆。其中,比亚迪更以214.6万辆稳居榜首。 多家车企提速杀入消费级车型市场,均瞄准该市场的增长潜力。据统计,今年5月,国内B级电动车批 发量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0%,A级电动车批发量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占纯电动车型整体份额的 23%。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经济型电动车增长是可持续 的,只有经济型电动车普及才能真正拉动车市增量。" "百万辆"已成为车企能否跻身销量年中"大考"前五的硬性标准。随着比亚迪的销量"一骑绝尘",如何在 激烈的国内车市竞争中争夺更多份额,成为各自主品牌大厂的KPI之一,"围追"比亚迪,成为比亚迪。 头部之争 214.6万辆,比亚迪再夺车市上半年销冠,毫无悬念。2022年3月,比亚迪宣布全面"断油",当年便以全 年186.3万辆、同比增长达208.64%的成绩反超"南北"大众跻身头部车企。随后,比亚迪开始加速 ...
地平线余凯:智能辅助驾驶收严是好事,有轨道火车才能跑得快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6-06 13:29
2025年初的"智驾平权"浪潮,不少车友或许还历历在目:比如比亚迪以"天神之眼"系统覆盖全系车型, 将高阶智驾门槛拉至6.98万元的海鸥;长安汽车宣布"不再开发非数智化新车"。那段时间,几乎每家车 企的新车发布会,都会将"智能驾驶"作为重点。 "今年确实是有点戏剧化的一年。开年的时候,从比亚迪到各个车企,包括长安汽车在内,都推出了智 驾平权的产品发布和计划,这些车企背后其实都有我们。地平线是好几个车企背后的最大智驾计算方案 供应商。"2025重庆汽车论坛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被问到"智驾平权"时,这样回答。 此后行业遭遇戏剧性转折,接连冲上热搜的事故,业内出现的"史上最严智驾监管",让车企集体改口, 行业从狂热到退烧。 余凯对此给出自己的判断:"给大家打一个比方,为什么现在高速列车可以达到500-600公里/小时的速 度,比咱们的车跑得快?因为有铁轨啊。我觉得有一定的规范,对行业的发展只会更健康。" 跨越技术与安全的双重门槛 离开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放眼全球之后,中国企业的智能辅助驾驶出海业务会面临更多问题。比如目 标国家市场在数据收集、地图应用、管理数据闭环等环节的复杂要求,又比如,每个国家独特的法规要 求与 ...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汽车企业高质量竞争
市场并不认为比亚迪的负债存在风险。因为比亚迪处于市场高增长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产能投资。 2020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40万辆,去年全球销量达到427万辆,市场需求快速增长需要不断 扩大产能投资。2024年,比亚迪单车利润1万元左右,同期多数新势力处于持续亏损状态。因此,比亚 迪的低价策略并非是以亏损为代价来扩大市场规模。 从我国产业角度看,目前汽车产业处于巨变前夕。近些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两个特征:一是总量上 市场增速正在放缓,逐步进入存量市场;二是结构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扩大,从2021年的15%迅 速增长至2024年的接近48%。据中国汽研(601965)测算,2025年汽车产销规模预计达到3200万辆,其 中新能源汽车将超过1600万辆,渗透率达到50%,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速或将开始放缓。 这两个特征使得我国汽车产业面临一些挑战。传统燃油车市场不断收缩,企业产能出现一定过剩,进而 可能导致库存增加;新能源汽车整体渗透率放缓,伴随着市场高增长而产生的产能扩张,可能也会面临 一定过剩问题。如果考虑到市场增速放缓以及今年底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出,未来可能将面临更大的 库存与价格压力。 ...
雷军回应SU7车祸:没想到影响这么大
Sou Hu Cai Jing· 2025-05-18 16:58
不过,我们对小米的要求不同于胖东来、蜜雪冰城 ——4 元一杯的柠檬水用了隔夜柠檬,影响有限;但一台二三十万的汽车,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引发严重后 果。此前若车企在营销中明确 "智能驾驶" 的边界,或许就不会有消费者过度依赖辅助驾驶而导致的悲剧;若车企不用 "智能驾驶" 这类容易误导的词汇,而 是统一规范为 "智能辅助驾驶"(如比亚迪将 "天神之眼" 系统更名),并在使用手册中清晰标注功能范围,就能避免因多人驾驶或借车产生的认知偏差。 这正是 "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流量如热气球般将企业托举上天,但当热度退去,企业可能重重摔落。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始终是产品质量、技 术创新和团队核心竞争力,而非流量。纵观商业史,靠流量崛起的企业或企业家,大多难逃 "摔跟头" 的命运,没有哪个 "网红企业" 能长红不衰。 公众对小米的严苛要求,本质上是在倒逼其成长。如果小米能正视批评、改进问题,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全球顶尖车企。雷军多年的创业经历证明,他是一 位优秀的企业家,若他都称不上 "优秀",国内恐怕没几个企业家敢担此名。 雷军在内部谈话中回应了 3 月份小米汽车初期车祸事件。他提到:"没想到这场车祸对小米的打击这么大, ...
智驾平权进行时,车载CIS高端市场加速放量
2025-05-06 02:27
智驾平权进行时,车载 CIS 高端市场加速放量 20250505 全球范围内关于自动驾驶政策法规有哪些进展? 德国于 2021 年成为全球首个批准 L3 级别自动驾驶上路的国家,但其规定较为 严格,包括限速 60 公里以及仅限特定高速公路场景。中国则采取试点探索加 法律规范路径推进,目前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城市积极开展 L3 级别自动驾驶测 试。例如,上海部分高速公路段及城市快速路允许最高时速不超过 80 公里情 况下全程脱手,并使用比亚迪天神之眼系统。总体来看,中国保持谨慎追赶节 奏,不断推进相关政策法规发展。 摘要 • L2/L3 自动驾驶渗透率预计 2026 年达 30%-40%,大幅提升电子传感器、 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需求,推动车载 CIS 市场增长。 • 比亚迪等主机厂力推城市 NOA,对车辆定位、雷达、摄像头传感器数据分 析及高精度地图结合提出更高要求,车载摄像头 CS 需求快速增加,如比 亚迪"雷神之眼"搭载量已达 12-13 个。 • 中国 L3 级别以上自动驾驶采取试点探索加法律规范路径推进,上海、北京 和深圳等城市积极开展 L3 级别路测,部分高速公路段允许在特定条件下全 程脱手。 • 车 ...
L3商业化元年,智能驾驶"急刹车"
3 6 Ke· 2025-04-28 10:33
最近,车企都在撤回自己"吹过的牛"。 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的几百场发布会上,昔日里疯狂把"高级智能驾驶"加大加粗的车企们极其低调,涉及到智驾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一下是"辅助驾 驶"。 图源:微博截图 深蓝汽车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深蓝S09车型,HarmonySpace鸿蒙座舱5+华为乾崑智驾辅助ADS 3.3成为该车型的卖点;在介绍与华为的合作时,深蓝汽车方 面特意强调"在智能辅助方面"。 喊出"智驾平权"的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系统的时候还写着"高阶智驾",但在2025上海车展发布的仰望U8L,其标配"天神之眼A"的后缀由"高阶智驾三激 光版"变更为"驾驶辅助三激光版"。 从车企发布会到展台互动,从政策动向到消费者反馈,"安全冗余""场景优化""规范宣传"等成为关键词。在车展现场,有观众表示,购车时已从"关注功 能炫酷"向"验证实际可靠性"转变。 01 重新审视"智驾" 自智驾热潮兴起以来,因驾驶人错误使用智能驾驶操作而酿成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2024年10月,一辆开启智驾功能的问界新M5汽车在行驶至宾鹤高速公路一弯道时,未紧急制动撞死了误闯超车道的11只羊,随后又撞击护栏,继续向前 行驶了100余米。 202 ...
雷军缺席的这次车展:流量褪去之后,回归应有的底色
Di Yi Cai Jing· 2025-04-28 09:33
喧嚣的流量褪去后,2025上海车展回归了本质。 "今年看过上海车展的人都在说两个感受,一是流量和网红少了,新技术和新产品多了;二是这届车展含'外'量极高。这是好事!"在2025上海车展开幕的第 二天,法雷奥中国CEO顾剑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感叹道。 "返璞归真"是业内人士对本届车展最普遍的评价。喧嚣的流量褪去后,2025上海车展回归了本质。 在流量为王的车展上,企业都在被流量裹挟,一位零部件高管告诉记者:"我们之前车展好多次被合作对象'放鸽子',原因是合作对象都自己去搞流量了, 车企老大学雷军、周鸿祎,自己去开公开课,互相串门,搞直播,把媒体的流量都吸引到自己的展台,打造个人IP。这些事情不是不能做,而是不能喧宾夺 主。" 顾剑民称,和往届车展相比,今年法雷奥展台来的客户明显更关心技术和产品,人数和外国人更多,级别也更高。 在回归本质后,上海车展表现出了高水平的平台和窗口作用。很多企业首次参加车展就选择了上海车展,包括Momenta、浩思动力等。 近年来,全球车展日渐式微。底特律车展参展商数量腰斩,法兰克福车展被迫迁址慕尼黑后仍难挽颓势,日内瓦车展被正式取消。在此背景下,上海车展为 所有车展打了一个样。 ...
上海车展变局:智驾刹车、SUV混战、雷军没来
芯世相· 2025-04-27 04:21
以下文章来源于定焦One ,作者定焦One团队 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 定 焦One 」 (dingjiaoone) 作者 | 金玙璠 编辑 | 魏佳 两年一度的上海车展,向来是车企的"必争之地",更是我们观察车企动向、了解车市格局的绝佳 机会。 这届车展明显能闻到 格局重塑 的火药味——当七成展车变成新能源,特斯拉和兰博基尼、劳斯莱 斯等品牌集体缺席,车企争相邀请海外媒体时,这场车展早已不是简单的"新车秀", 三个关键词 定焦One . 深度影响创新。 我是芯片超人花姐,入行20年,有50W+芯片行业粉丝。 有很多不方便公开发公众号的, 关于芯片买卖、关于资 源链接等, 我会分享在朋友圈 。 扫码加我本人微信 可以概括这场剧变: 燃油车时代加速落幕 ,中国车市重新洗牌,以及本土车企的"出海大冒险"。 但变化的细节远比这更耐人寻味,「定焦One」总结了本届车展的三大变化: 产品战:无论是混动还是纯电,SUV都成了核心战场。 36万平方米的展馆里,上百款新车中有43款全新车型, 半数是SUV。 其中新能源车占了七成 , 混动和纯电车型比例是4:6。 有意思的是,混动和纯电战场,车企们都不约而同押注SUV。混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