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华金融评论
icon
Search documents
政策类金融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分析闭门研讨会圆满举行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02 09:16
2 0 2 5年1 0月3 1日," 政策类金融期刊影响力提升路径分析 "闭门研讨会 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功举办,本次研讨会由《清华金融评论》编 辑部主办,与会嘉宾围绕 政策类金融期刊如何提升 影响力和金融期刊国 际化 等相关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会是"政策类金融期刊影响力提升 路径分析"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得到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双高计 划"的支持 。 首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清华金融评论》执行主编张伟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随后,中国期刊协会秘书长刘 晓玲发表了致辞。 本次活动由北京清控金媒金融评论事业部总经理白雪主持。 《清华金融评论》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业界紧密相连的沟通桥梁和研究成果对外的宣传平台。创刊以来,《清华金融评论》始终坚 持"政策类金融期刊"的定位,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致力于建设经济金融政 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务,为经营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为教学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为广大投资者提 供投资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与沉淀,《清华金融评论》取得多项成果,被国家新闻出版署 ...
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02 09:16
文/国家开发银行 王秀华 美元、欧元、英镑、日元的国际化历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一国必须是世界 经济强国、科技强国、贸易强国和金融强国,它的货币才能真正实现国际 化。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议通过分阶段设定推进目标,加快经济发展、 加大黄金储备量,加快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坚持市场主导原则推进人 民币国际化。 国际化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广泛使用的货币。它具有可兑换性、价值相对稳定性及普遍接受性等基本特征,主要在跨境经济活动中发 挥支付结算、投融资、交易计价、储备等四大货币职能。货币国际化既是特定历史时期下国际经济发展的自然选择,也是一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贸易 实力和金融实力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际主要货币国际化历程回顾与分析 美元是当前世界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货币,它是从1900年开始取代英镑,逐步登上世界货币之王的宝座。美元国际化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美元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经济基础。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出现了重要转机,英国在这场经济革命中逐渐丧失了它 的工业垄断地位,美国超过英国直升至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位置。 二是一战和二战为美国建立了充足的黄金储备。 ...
朱民深入解读“十五五”|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01 10:54
文/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委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 朱民 10月2 8日下午备受关注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正式公布。建议全文不 仅内容更翔实、部署更具体,也更清晰的明确了实现目标的重要方向。未 来"十五五"期间,究竟有哪些更详细的内容和更具体的要求? 五个战略维度分析"十五五"规划建议 总书记的说明和《建议》非常有力量,令人振奋。如果用四个字来归纳我的感觉,叫"逆势而上"。这个逆势就是要逆反全球化之"势",而且同时还 要"上","上"就是我们的经济要发展,"上"就是我们继续要走向世界,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提升我们的国际地位。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力量、非常有战 略格局,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讲话和规划。我在里面看到有几个高的战略维度。 第一点,就是要 深刻理解当前宏观外部环境变化 的艰巨性、波动性和剧烈性,我觉得这个很重要,这是一个长期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以前一直以为全 球化的基础——市场化原则、国际惯例、全球配置、效率第一,现在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不单是中美的博弈、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战,而是全球规章、制 度、秩序的打破。 第二点,就是 集中力量做好我们自己的事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时候,我们怎么应对,还 ...
吴清: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1-01 10:54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上发表署名文章, 指出深刻认识提高资本 市场 制度包容 性、适 应 性 的重 大 意义 ,准 确把 握提 高资 本市 场制 度 包容 性、适应性的内涵和主要原则,并在此基础行,分析"十五五"时期提高资 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重点任务举措。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 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研判、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紧紧围绕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从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 认真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 深刻认识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资本市场高度重视,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 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 ...
美联储将于12月1日停止缩表,对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影响几何?|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31 09:32
文/ 《清华金融评论》 王茅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于 美东时间 20 25 年 10 月 29 日 , 议息会 议后 的发 言中 正式宣布将于 12 月 1 日停止缩表,此举旨在应对货币市场流动性 紧张风险, 这 标志着美联储政策转向宽松的关键一步。这项举措,将对 美国、全球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美联储 政策 调整的 背景 流动性风险信号显现 。 隔夜利率持续攀升 , 有效联邦基金利率( EFFR )与担保隔夜融资利率( SOFR )近期显著走高, SOFR 一度突破目标区间上限 20-30bp ,反映 美国 银行间流动性趋紧 。 准备金逼近警戒线 , 美国 银行准备金规模降至 2.93 万亿美元(占 GDP 约 9% ),接近市场认定的流动性充足 阈值( 2.5 万亿 -3 万亿美元),逼近 2019 年"钱荒"前水平 。 工具使用异常 , 隔夜逆回购( ONRRP )余额归零,常备回购便利( SRF )使用量激增, 显示银行体系融资压力加剧。 经济与通胀双重压力 。 就业市场降温 , 美联储指出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微升,下行风险增加 。 通胀仍处高位 , 尽管 9 月 CPI 同比降至 3% ,但核心 通胀受关 ...
好书推荐·赠书丨《货币新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31 09:32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th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enminbi (RMB), emphasizing the shift towards a multi-polar currency system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digital currency development [3][4]. Summary by Sections Introduction - The book "New Currency Landscape: Restructuring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ndscape and New Opportunities for Renminbi" explores the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3][4]. Part On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New Positioning of the Renminbi - This section analyzes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discusses the new positioning and opportunities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focusing on the logic of the system's evolution and future diversification [4][13]. Part Two: Strategies and Support Systems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 This part examines key topics such as offshore financial experimental zones, digital RMB, cross-border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providing strategies and support for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4][10][13]. Author Backgrounds - The authors, including Pan Yingli, Guan Tao, and Zhang Ming, have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international finance and monetary research, contributing to the depth of analysis in the book [5][6][7].
中国跨境并购路径与国际经验借鉴研究|资本市场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31 09:32
文/ 麦高证券宏观首席研究员 刘娟秀 ,麦高证券宏观助理研究员 黄章越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系统性地重塑了海外并购重组的地理分布与产业投向。沿线国家基建、高端装备、数字经济等领域战略并购增多,如中国 交通建设集团参与沿线多个基础设施项目并购重组,开拓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持续活跃,推动中国企业并购从规模扩张转向深度价值创造转变。 2024年"并购六条"、新"国九条"等政策出台,通过优化环境、降低成本、鼓励企业在国家战略领域开展并购。此举与"双循环"下的"技术链补强+市场渗 透"模式相契合,推动企业整合全球资源并参与产业链重构。 本文梳理中国企业国际并购重组从资源获取型起步,逐步向技术、市场和 价值创造多元化转变的发展历程,分析其行业分布演变及主要驱动因素。 通过对比美国、日本和欧洲成熟市场的并购重组模式及典型案例,提出中 国企业应借鉴的国际经验,探索契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在全球市场竞争中 实现 可持续发 展,助 力 中 国经 济 融入 全球 经济 体系 和推 动全 球产 业 链重 构。 并购重组的定义及作用机制 ...
习近平在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31 02:47
尊敬的李在明总统, 各位同事: 很高兴来到韩国历史文化名城庆州,同大家共谋亚太发展大计。感谢李在明总统和韩国政府的周到安排。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从勾画亚太自由贸易区蓝图到推动建设亚太共同体,引领亚太地区走在全球开放发展前列,助力亚太成为全球 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 ——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 (2025年10月31日,庆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一是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提高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坚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 的正确方向,维护最惠国待遇、非歧视等基本原则,推动国际经贸规则与时俱进,更好保障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 二是共同营造开放型区域经济环境。持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深化财金领域合作,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把握《区域全 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高质量实施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扩员契机,推动彼此对接、融合共进,为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聚 势汇能。 三是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延链"而不是"断链",积极寻找更多利益契合点 ...
10月PMI数据解读|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31 01:39
10月份,受"十一"假期前部分需求提前释放及国际环境更趋复杂等因素影响,制造业生产活动较上月放缓,PMI降至49.0%。 (一)供需两端有所放缓。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7%和48.8%,比上月下降2.2个和0.9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均有 所回落。从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位于52.0%及以上,产需两端较为活跃;纺 织服装服饰、化学纤维及橡胶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两个指数均低于临界点,行业供需偏弱。 (二)大型企业产需指数持续高于临界点。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9.9%、48.7%和47.1%,比上月下降1.1个、0.1个和1.1个百分点,景 气水平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大型企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9%和50.1%,均连续6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大型企业产需持续释 放。 (三)三大重点行业保持扩张。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分别为50.5%、50.2%和50.1%,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且明显高于 制造业总体水平,行业支撑作用持续显现。高耗能行业PMI为47.3%,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 ...
从通行费到战略牌:全球关税的历史与未来|金融人文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30 08:47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ariffs as a significant policy tool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mphasizing their role in shaping economic strategies and national interests throughout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3]. Group 1: Early Forms of Tariffs - Tariffs originated as "tolls" paid at city gates, ferry crossings, or ports, with minimal impact on national revenue, primarily supported by land and head taxes [5]. - The Age of Exploration marked a turning point, where tariffs transitioned from local fees to a central tool for national fiscal and economic policy due to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5]. Group 2: Mercantilism and Tariffs -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capitalism, European nations adopted mercantilist policies, imposing high tariffs on imports to protect domestic industries and promote exports, aiming to accumulate gold and silver [6]. - A notable example is the UK, where tariff revenue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3.5 times from 1700 to 1800, consistently accounting for over 20% of central government revenue [6]. Group 3: Divergence of Trade Policies in the 19th Century - The 19th century saw a split between free trade and protectionism, with industrialized nations like the UK advocating for lower tariffs to expand markets for manufactured goods [6]. - In contrast, emerging industrial nations such as the US and Germany implemented high tariffs to protect nascent industries from British competition, highlighting the contrasting trade strategies of the tim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