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华金融评论
icon
Search documents
当前环境下银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及应对策略|银行与保险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5 08:50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作者瞿纲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聚焦金融热点,速递论坛动态,独家发布论坛课题成果,连载书系新书、好书。 文/ 华夏银行行长 瞿纲 当前银行业面临三大挑战: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风险防控压力加大、可持 续盈利能力承压。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主要体现在贷款整体需求走弱、企业 中长期贷款连续少增、居民部门去杠杆趋势明显、债券融资对贷款替代作 用显著等方面。风险防控压力加大体现在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零售信 贷仍处风险释放周期、对公信贷信用风险管理压力持续存在。可持续盈利 能力承压主要源于息差持续收窄和非息收入呈现负增长。要有序加大信贷 投放力度;持续优化资产配置,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着力调节负债结 构,加强资本成本和信用风险成本管控;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积极 应对周期波动冲击。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作为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多个岗位历练近30年的金融从业者,我和大家分享个人对现实情况的一些总结、思考,也提出我们在展业过程中的一些考 虑以及建议。 当前银行业面临的挑战,我们总结为三个方面:银行自身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风险防控压力巨大、可持续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
权威解读“十五五”,这场发布会透露哪些信号?|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4 11:56
文/ 《清华金融评论》 周茗一 中共中央于1 0月2 4日上午1 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 四中全会精神。会议介绍,此次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十五五"时 期 , 既 要 乘 势 而 上 , 又 要 迎 难 而 上 , 充 分 发 挥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优 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把各方 面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建议》。《建议》共15个部分、61条、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关于"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 境的总体判断,主要阐述"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抓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为分论,关于"十五 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第三板块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关于主要部署坚持和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等任务。 "十五五"时期,既要乘势而上,又要迎难而上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 ...
并购重组政策迎来实质性优化,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4 11:56
文/《清华金融评论》 杨曦 近期,"深市"并购重组板块关注度显著提升,这一趋势与政策面的持续推 动密切相关。自202 4年11月2 7日发布《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 行 动 方 案 ( 20 25- 20 27 年 ) ( 公 开 征 求 意 见 稿 ) 》 后 , 深 圳 市 于 2 025 年 10月22日正式印发该方案。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先锋,深圳此举旨在积 极响应国家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及证监会"并购六条"等政策导向,致力于 构建"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体系。 2025年10月22日,深圳市正式印发《深圳市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该方案由深圳市地方金融 管理局联合发改委、科技创新局、工信局、国资委等多部门共同推出,是在新"国九条"及证监会"并购六条"政策框架下的地方性深化与落实。《行动方 案》旨在通过优化制度环境、强化政策协同,充分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系统引导资本与产业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是深圳响应国家资本市场高 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行动方案》明确了多项可量化的发展目标,并从资产端、资金端、跨境资源配置、服务生态和风 ...
何立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强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4 07:31
金融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10月2 4日在京召开。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委 员 、 中 央 金 融 委 员 会 办 公 室 主 任 何 立 峰 出 席 会 议 并 讲 话。 何立峰强调 : 时刻谨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始终牢牢把握 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 之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动金融强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 进展 。 金融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议10月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金融系统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热潮,分层分级、分期分批组织开展全覆 盖培训,推动全会精神在全系统入脑入心。要抓紧研究谋划"十五五"时期金融重点工作,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面临的形 势任务,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金融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时刻谨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 人民性,始终牢牢把握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构建中国 ...
外汇局最新发声!|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4 04:56
10月2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刘斌在2025外滩年会上表示,在近年已推出的便利化措施基础上,下一步外汇局将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 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并结合上海发展实际,进一步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刘斌总结了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推动外汇领域制度型开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措施。他介绍,外汇局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高质量政策供给: 第一,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 上海集聚了全国性的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等金融市场。近年来,外汇局持续加强境内外金 融市场互联互通,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有效提升了外资来华投资的吸引力和活跃度。目前,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第 二,并被纳入多个主流国际指数。境外主体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有效增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竞争力 和影响力。 第二,出台了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的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 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国家战略实施,支持上海在全国率 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率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等政策创新,形成了一批可 ...
韩文秀介绍关于“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4 02:28
中国中共中央今天(2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 文秀介绍 关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全面建成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 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即: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推 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 进展。 《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六项重大原则,即: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 化改 ...
2026年度征订开启|延续阅读的力量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3 09:17
思想的积累,不止于一年 深度的阅读,也值得更长的陪伴 《 清华金融评论》是专注于经济金融政策解读与建言的智库型全媒体平台,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承办,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清华金融评论》编辑部编辑,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运营,2013年11月正式创刊,每月5日发刊。 截至2025年10月,《清华金融评论》已累计发刊143期;共发表文章3000余篇;汇聚专家学者超3000位;拥有多领域、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体 系。与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国内外经济金融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部门、国内外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经济金融学术科研机构紧密联动,学术水 平和智库影响力不断提升,为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精彩封面专题 活动·福利 订阅《清华金融评论》2026年全年纸质刊(共12期) 即可尊享延续阅读礼遇—— 获赠2027年第一季度纸质刊(3期) 活动须知 ●活动时间:2025.11.01 — 2025.11.30 23:59 ●本次活动订阅周期仅限2026年1月起订阅,共1年,12期 参与方式 ①如需发票,请点击以下链接填写表格 订购信息.xlsx 填写后请发送表格至 liangj@pbc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3 09:17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5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68人,候补中央委员147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二十大 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 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 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抓好民生保障和生态 环 ...
李海辉:构建AI时代国家算力本位货币治理体系|金融与科技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3 09:17
Core Viewpoint -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exploration of a smart basic income (SBI) system based on national computing power, which aims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AI and traditional economic structures, responding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the real economy with the digital economy [4][6][10]. Group 1: Concept of Smart Basic Income (SBI) - The SBI system transforms computing power into a material basis for social distribution, breaking away from traditional labor value theories and establishing a new paradigm of "computing power value sharing" [4][6]. - Unlike universal basic income (UBI) that relies on tax redistribution, the SBI system utilizes the national ownership and measurabl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ing power resources to achieve "shared production materials for all" [9][10]. Group 2: New Monetary Framework - The SBI system shifts the monetary creation logic from "debt-credit" to "value-distribution," fundamentally changing the nature of currency from a debt certificate to a non-debt value distribution certificate [6][10]. - The currency issued under the SBI system, termed SBI Token, represents collective capital returns for citizens, ensuring that economic growth benefits everyone rather than just capital or technology owners [10][11]. Group 3: Computing Power as a New Value Anchor - In the intelligent era, computing power (GAICP) is identified as the core production material, akin to "digital gold," essential for economic production and the foundation for value creation [7][8]. - The expected scale of China's computing power economy is projected to exceed 4.5 trillion yuan by 2025, with a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of over 25% [9]. Group 4: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 and Mechanisms - The SBI system's architecture relies on a national computing power blockchain, creating a distributed infrastructure that ensures data integrity and real-time monitoring of computing power utilization [14][16]. - The operational process of the SBI system involves a closed loop of monitoring, calculating, distributing, and recycling, ensuring efficient and transparent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18][19]. Group 5: Societal Impact and Future Prospects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BI system is expected to create a fair and stable economic environment, providing unconditional basic income to all citizens and reducing the complexity and costs of exist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26][27]. - By ensuring that every individual can share in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omputing power, the SBI system aims to foster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allowing people to pursue education, arts, and community service [28][40].
铜价仍处于15个月高位,推动铜价走高关键因素及未来前景如何?|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2 12:18
Core Viewpoint - Recent fluctuations in copper prices are driven by supply disruptions, structural demand surges, and macroeconomic and policy influences, with prices remaining at a 15-month high as of October 22 [2][3]. Group 1: Factors Driving Copper Price Increase - Supply-side constraints are significant, with mining accidents leading to production halts, such as the complete shutdown of Indonesia's Grasberg mine, which accounts for 3% of global output. This has resulted in a projected global copper production growth rate of only 1.4% by 2025,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demand growth rate of 3% [5]. - Structural demand surges are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renewable energy sector. For instance, the copper usage in electric vehicles is 83 kg per vehicle, four times that of traditional fuel vehicles, with global sales expected to exceed 30 million units by 2025, leading to an additional copper demand of over 200,000 tons. Additionally, solar power installations require 500 tons of copper per gigawatt, translating to a demand increase of 300,000 tons from 596 GW of new installations [5]. - Macroeconomic and policy factors include a 25 basis point interest rate cut by the Federal Reserve in September, which has weakened the dollar and enhanced the financial attributes of commodities. Geopolitical tensions and trade distortions, such as tariffs, have also influenced copper inventory movements, with COMEX copper trading at a premium of $683 per ton over LME copper [6]. Group 2: Future Price Outlook - Short-term projections for copper prices (by Q4 2025) suggest a trading range of $9,800 to $11,000 per ton for LME copper, influenced by U.S.-China policies and the pace of mine restarts. A potential tariff escalation or inventory accumulation could push prices down to a support level of 83,000 yuan per ton [8]. - In the medium term (2026), if the copper supply gap persists, forecasts indicate a global shortage expanding to between 87,000 tons (UBS) and 300,000 tons (Citi), with price averages potentially rising to $11,000 to $12,000 per ton. Catalysts for this increase may inclu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anti-involution" policies, growth in AI infrastructure, and continued interest rate cuts by the Federal Reserve [8]. - Long-term projections suggest that declining ore grades and insufficient capital expenditures, combined with surging demand from AI and renewable energy sectors, could see prices exceed $12,000 to $15,000 per ton by 2027, although economic recession or technological substitution risks should be monitored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