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驱动
icon
Search documents
余永定:可考虑推出新“四万亿”计划
和讯· 2025-06-04 10:03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作者余永定 关于"消费驱动"这一说法,谈论最多的是美国经济学家,例如克鲁格曼和萨默斯。克鲁格曼声 称,中国长期以来"投资驱动"的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濒临金融危机的边缘;萨默斯则认为,中 国"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讨论"投资驱动"还是"消费驱动"的选择时,首先要明确我们所讨论的是长期经济增长问题还 是短期宏观调控问题。西方学界谈论中国的"投资驱动"时,实际上是指中国的经济增长战略和 增长模式,即 所谓的Growth Strategy或Paradigm。 如何 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发展)同在某个特定年度如何使中国经济增速实现某个特 定经济增速目标如2025年如何实现5%的GDP增速目标,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前者关 注中、长期经济增长,研究的是供给方问题;后者侧重短期调节,研究的是需求方问题。 作为 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根本不存在 "消费驱动"这样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对决策者来说,在不同时期,由于条件不同,经济增长对投资、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的依赖程 度会有所不同,在不同时期的增长模式可以贴上"投资驱动"、"劳动力驱动 ...
毕马威:消费是接下来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news flash· 2025-06-03 13:03
毕马威表示,展望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消费市场的创新活力对于推动中国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 至关重要的作用。毕马威指出,接下来,消费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在大力提振消费、全 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政策的加持下,国内大循环正不断打通堵点卡点,消费活力持续增强,消费经济常态 向好。 ...
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旅游业进入从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期
Bei Jing Shang Bao· 2025-05-28 07:07
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作为2025深蓝媒体智库年度论坛的主题论坛,也是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磅常态化活动,2025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论坛5月 28日成功举办。会上,作为主办方代表,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提出,随着"加快建设旅游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和政府工作报告 也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行业进入从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期,新传播生态下的品牌建设至关重要。 在供应端,AI大模型、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正重新塑造新的消费模式,创立新业态,不仅为行业注入了新动能,更重新定义了行业未来图景。AI技术从智 能导览走向全产业链数字化运营,低空经济从技术突破迈向旅游场景的落地实践。这些创新大幅提升了经营效率,为定制式、体验式旅游新场景,创造了无 限想象。 在李波涛看来,正因为旅游业处在从"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型期,新传播生态下的品牌建设至关重要,是创新消费力的灵魂。北京商报多年深耕文旅 行业,联合产学研媒政各方共建的深蓝媒体智库,将持续深化行业垂直研究,推动跨界资源融合创新,为优秀的企业、机构挖掘品牌故事、传播品牌价值, 引导消费趋势,为旅游行业提供积极的舆 ...
美国经济:繁华背后的隐忧与新局
Sou Hu Cai Jing· 2025-05-20 14:40
在全球经济的宏大版图中,美国经济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长久以来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庞大的经济体量、多元的产业结构、强大的科技实力和活 跃的金融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全球经济的风向标。然而,在这看似繁华的背后,美国经济也正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挑战与隐忧,同时也孕 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格局重塑的可能。 科技引领: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 科技,无疑是美国经济保持领先地位的核心驱动力。硅谷,这片位于美国西海岸的神奇土地,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孕育了诸如苹果、谷 歌、微软等科技巨头。这些企业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源 源不断的活力。 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美国的互联网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从搜索引擎到社交媒体,从电子商务到云计算,美国科技公司的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 全球各个角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推动美国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 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则不断为人类健康带来新的希望,也为美国经济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消费驱动:经济循环的关键齿轮 ...
香港中文大学施康:把握内需“主动力”,消费创新潜力大
Nan Fang Du Shi Bao· 2025-05-18 13:21
"目前,中国企业出海比以往都要困难,"5月17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经 济系教授施康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表示,在外部关税冲击力度加码、全球产业链加速调整的背景 下,减少对单一市场依赖、开拓新型国际市场的同时,还要强调经济改革的重要性,以更好地释放内需 特别是消费潜力。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施康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 "实际上,中国消费创新有着巨大的潜力,"施康认为,一方面,对标消费者日益提升的新需求,新型消 费供给水平不断提升。近年来,消费领域出现一系列现象级事件:淄博烧烤爆火出圈,"村超"掀起文旅 消费热浪,演唱会经济热火朝天,冰雪经济快速成长……这些新业态勾勒出国内消费个性化多元化的新 图景。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按照今年3月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根据各自情况发布地方提 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优化新型消费供给。例如广东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发展新型 消费、加快培育低空和邮轮游艇消费等;湖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服务消费升级行 动,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消费等新型消费;上海市提出2025年围绕扩大消费开展 六大专项行动,其 ...
把握宏观经济治理大脉络 ——对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
Jing Ji Ri Bao· 2025-05-13 21:49
张晓晶:整体上看,一季度交出来的成绩单非常亮眼,5.4%的增长率超出了市场预期。在内外部环境 较为复杂特别是外部冲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点赞之后,我们更要关注增长率背后的新亮点、新进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消费。其中,发展型 消费、服务性消费的增长是比较快的。整体服务消费市场供给丰富优化,居民消费活力不断释放,冰雪 消费、文旅消费等相关服务消费表现亮眼,假日消费持续活跃。随着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加速融合应 用,通信、信息服务消费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也是值得关注的。与此同时,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 策成效明显,消费产品不断升级。这些都体现出消费跟过去相比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质量上有了提高。 第二是投资。投资方面有很多亮点,我认为最亮眼的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不少高技术制造业、 服务业投资增速都是两位数以上,不仅体现出新质生产力在投资层面的全面开花,也体现出经济结构的 持续优化。进一步看,新科技的蓬勃发展能带来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使得资本市场发生新变化,带来 财产性收入上升,进而促进消费增长,形成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此外,出口表现也很亮眼。以上三个方面很大程度上展现出新旧动能转换阶段我国 ...
美国GDP现负增长,美经济真已陷入滞胀困境?消费驱动模式还能支撑多久?点击查看详细解读!
news flash· 2025-05-09 12:49
美经济增速转负,滞胀论调站得住脚吗? 美国GDP现负增长,美经济真已陷入滞胀困境?消费驱动模式还能支撑多久?点击查看详细解读! 相关链接 ...
刘世锦:扩消费稳增长要重视源头治理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4 10:30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作者刘世锦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聚焦金融热点,速递论坛动态,独家发布论坛课题成果,连载书系新书、好书。 文/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 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目 前 我 国 消 费 不 足 问 题 值 得 高 度 关 注 。 从 购 买 力 平 价 视 角 看 , 中 国 与 OECD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相比,家庭消费、最终消费和服务消费占GDP 的比重均明显偏低,缺口达到1/ 4至1/ 3。中国居民实际最终消费占GDP的 比 重 与 全 球 平 均 水 平 相 比 低 约 20 个 百 分 点 。 这 种 差 距 可 称 为 " 结 构 性 偏 差"。形成这一结构性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较低 且城乡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滞后、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政府资产负债 表特点等。解决消费不足需区分源头性问题和派生性问题,将扩大消费与 改善民生提升为稳增长的硬任务。短期见效较快的措施是推动农村居民养 老金改革,具体可通过财政刺激资金支持养老金发放、划拨国有权益资本 到养老金和完善养老缴费制度等多管齐下实现。 ...
林毅夫:中国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和强大市场需求,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具有独特优势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4-29 10:16
林毅夫表示,利用好后发优势,即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发展速度和产业升级速度可以超过 发达国家,这正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逻辑。 每经记者 张宏 每经编辑 陈星 每经4月29日电(记者 张宏)4月28日晚,北大博雅讲坛举办《解读中国经济》新书悦读会,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 究院院长林毅夫在活动上解读了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 他认为,增加供给的主要目标是增加新的供给,也就是产业升级和创新升级,打造新需求、新产业、新产品、新服 务。增加需求的主要方式是优化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激活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 展望未来,他表示,后发优势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已利用的时间,而在于当前中国产业技术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 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及历史经验看,中国在2035年前具备实现8%左右高速增长的潜力。 当然,这是理论上的潜力,在现实中我们还要为改革和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预留一些空间。 活动现场 每经记者 张宏 摄 有人提出,要将经济增长模式完全从投资驱动转变为消费驱动。他认为不能简单地看待这个问题。消费增长的前提是 收入增长,收入增长的基础是生产力提升,生产力 ...
申万宏源杨成长:疏通三大堵点 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健全市场基础制度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 畅通经济循环 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一) 杨成长系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龚芳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政策研究 室主任、首席研究员;方思元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袁宇泽系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资 深高级研究员 生产、分配、支出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节点,是构成国内大循环的主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在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上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但 总的来看,国民经济循环仍面临三大堵点:一是收入向消费转化不畅;二是储蓄向投 资转化不畅;三是部分领域供需结构失衡。 收入向消费的转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循 环中生产、分配与消费之间的重要传导机制,更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居 民消费率和边际消费倾向都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要通过优化收入结构、增强保障预 期等方式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潜力。 打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堵点 打通储蓄向投资转化堵点:一要着力提升实体投资收益率,吸引企业 加大生产再投资;二要加快消除企业多元投资主体之间的投资逻辑分 歧,推动社会储蓄向投资转化;三要着力提升资本市场中长期回报水 平,发挥资本市场在推动储蓄向投资转化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