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脱钩断链
icon
Search documents
李强在东盟—中国—海合会三方经济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全文)
证监会发布· 2025-05-28 04:28
新华社吉隆坡5月27日电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吉隆坡,共同参加东盟-中国-海合会三方经济论坛开幕式。 今天,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成功举行,同意加强三方伙伴关系,开启了三方合作新 篇章。会上,各国领导人围绕"共创机遇 共享繁荣"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普遍认为,当 前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国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显著增多,发展机遇 更加稀缺、更加可贵,加强合作更为紧迫、更需远见。我感到这样的探讨很有意义,应当扩 展到包括工商界在内的各个方面,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凝聚智慧和共识。借此机会,我愿与大 家分享3点看法。 第一,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能够携手应对挑战就是在创造机遇。当前,经济全球化 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大冲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些长期坚守的价值理念受到严峻挑 战。我们共同应对好这些问题,将为三方国家带来重要机遇。面对地缘冲突和对立对抗加 剧,我们坚持深化互信、增进团结,就能创造长远战略机遇。过去几十年亚洲的快速发展历 程深刻昭示,团结互信、和平稳定才能带来发展繁荣。各国是命运相连的整体,如果互信缺 失,矛盾就会滋生放大,合作就无从谈起;加强团结互信,就可以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带来 更大范围、更可 ...
中国驻韩大使:中韩应携手开拓新兴合作领域,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news flash· 2025-05-23 03:07
一是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市场。韩企在华发展应该克服两种片面认知。一种是像20、30年前,仍想着在中 国"挣快钱、捞热钱",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另一种则认为中国产业升级速度太快,韩企不具备竞争力 了,想要退出中国市场,这不符合韩国人"不服输"的性格。实际上,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 展所带来的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正为广大外企带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韩企如果能在中国扎下根来, 就更有实力笑傲全球;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就谈不上有全球战略。 二是携手开拓新兴合作领域。双方应立足各自比较优势,不断挖掘新的增长点。可加强联合研发,积极 探索在人工智能、绿色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实现更高水平 的互利共赢。 三是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中韩在产供链稳定方面互有依赖,互有需求。双方应积极推进贸 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妥善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应充分认识"脱钩断链"风险,抵制将经济问题泛政 治化、泛安全化,应基于自身利益妥善处理对美关税谈判问题,维护自由贸易体系和国际公平正义。 5月22日,中国驻韩国大使戴兵出席韩中经济协会举办的座谈会并发表演讲,韩中经济协会会长禹钟 顺、理事长具天书及协会 ...
凯旺科技:将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加大研发投入等多方面应对机遇与挑战
Quan Jing Wang· 2025-05-22 09:09
豫地英才聚商都,智绘中原新胜景! 5月22日下午,凯旺科技(301182.SZ)参加主题为"真诚沟通 传递价值"——河南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 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 交流会中,问及未来如何应对机遇与挑战,凯旺科技董事会秘书兼职财务总监邵振康表示,公司所处的 行业挑战,主要来源于目前中美脱钩断链,中美关税博弈带来的市场不确定性,目前整体行业国内需求 疲弱,行业内卷,竞争压力增加,行业整理利润率下滑,同时人力成本、管理成本日益增加。 3、紧抓产品质量,优化生产管理再上新台阶 ; 4、人力资源发展计划 ; 5、夯实优势基础,优化全流程制造管理能力 。(全景网) 更多河南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请点击:https://rs.p5w.net/html/146808.shtml 未来公司会积极在如下方面合理应对: 1、稳定核心资源,开拓新市场新业务。公司将牢牢抓住安防市 场发展的契机,在现有业务领域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拓展公司的发展空间,坚持客户需 求为中心,加强市场拓展能力建设。公司持续加强和巩固现有客户合作,积极拓展国内与国际客户,深 化客户需求,延展业务链条。(1)深耕现有市场 ...
交流合作,实现科技向善(钟声)
Ren Min Wang· 2025-05-20 22:02
事实证明,"小院高墙""脱钩断链"阻挡不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脚步。DeepSeek火爆全球科技圈,"祖冲之 三号"再次打破超导体系量子计算优越性世界纪录……中国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展现出创新创造 的巨大能量。美国智库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此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在遏制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方 面,美国的限制措施"不仅难以阻止中国长期的进步,反而更有助于刺激中国发展本土生态系统"。美国 咨询公司欧亚集团指出,"脱钩"不会削弱中国的科技行业,只是在"以伤害美国公司为代价减缓中国的 速度"。 科技发展既遵循"你追我赶"的竞争规律,更需要"美美与共"的合作智慧。当前,面对方兴未艾的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气候变化、流行病防控等各类全球性挑战,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 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中美作为两个科技大国,在科技领域各有优势,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秉 持科技向善的理念,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就能实现"1+1>2"的效果,为解决全球性挑战贡献更多新方 案。 正如嫦娥探月工程展现的开放姿态,中国始终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谋划科技创新,推 动国际科技合作。希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为中美两国加强科技交流合作 ...
合资车企份额骤降之后 挖潜中外合作潜力 警惕脱钩断链风险
超百款新车,近千家中外企业,2025上海车展日前落下帷幕。声量空前,细听之下,却少了几家外 资企业的声音。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之下,中国汽车市场优胜劣汰之势愈演愈烈,紧抓转型机遇的自主 品牌迅速腾飞,动作相对迟缓的外资企业在华优势却不断被削弱。 自主品牌的崛起固然令人欣喜,但外资企业在华发展也同样值得关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简称"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表示,外资车企份额 逐年下滑,甚至不少品牌可能退出中国市场,不利于中外汽车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融合发展,更为重要 的是,可能加大我国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脱钩断链风险。 合资品牌份额持续萎缩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联分会(简称"乘联分会")数据,3月自主品牌零售量达122万辆,同比增长 31%,环比增长33%。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达62.7%,同比增长7.7%;1~3月,自主品牌零售 市场份额达63%,较去年同期增长7.9个百分点。 与自主品牌的涨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合资品牌的集体下滑。数据显示,今年3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 48万辆,同比下降4%。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日系品 ...
中国驻英国大使谈中英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合作
news flash· 2025-05-14 23:16
郑泽光强调,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治理亟需国际合 作。与此同时,单边霸凌、关税战、贸易战大行其道,国际科技合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干扰。我们必须坚 定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国际科技合作,坚决反对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或编织排他性的"小圈 子"、双多边安排等做法。交流合作是科技创新和治理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需要。 郑泽光指出,中英双方应该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认真落实中英战略对话、经济财金对话、 能源对话、卫生对话、两军高层对话成果,并启动其他领域的对话合作,为两国在人工智能及其他科技 领域的交流合作营造有利的政治和政策环境。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5月14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应邀出席2025中英企业家论坛并发表题为《坚 持开放合作,促进交流互鉴》的主旨演讲。 郑泽光表示,中英开展交流合作,关键要纠正一些人的对华错误认知,排除政治干扰和阻力。英国国内 总有一些人用老眼光看待中国,抱持意识形态偏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阻挠干扰中英科技交流。事 实上,中英都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在科技领域各有优势,完全可以交流互鉴,从交流合作中获益。他 并列举两国学者合著论文 ...
国台办评所谓“非红供应链”:以意识形态搞经济“小圈子”
Zhong Guo Xin Wen Wang· 2025-05-14 12:15
赖清德在上述采访中声称,愿在"对等尊严"前提下与大陆交流合作。对此,陈斌华强调,只要坚持"九 二共识",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赖清德当局所谓"对等尊严",就是企 图改变两岸同属一中这一历史和法理事实,在"两国论"基础上实现两岸对话交流,其阴谋绝不会得逞。 新台币汇率近期暴涨,台舆论认为,该现象或与美台关税"谈判"有关,将严重冲击岛内依赖出口的机 械、化工、纺织等产业。陈斌华应询指出,面对美国对台关税霸凌、极限压榨,民进党当局早已"高举 白旗"、下跪求饶,所谓与美"谈判"只是做戏,换来的只会是美方得寸进尺。赖清德宣称要台湾民众"吃 苦当作吃补",其"应对策略"实际是对美"大采购大投资讨好方案",是"卖台跪美"的输诚讨饶。 陈斌华说,面对共同风险挑战,两岸中国人应携手维护发展权利和民族尊严。我们关切岛内产业、企业 面临的困境,欢迎相关产业、企业前来大陆投资、发展。(完) 中新社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 刘玥晴 李雪峰)针对台当局领导人赖清德近日接受日本媒体专访时鼓吹建立 全球半导体"非红供应链",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4日指其以意识形态为主导搞经济"小圈子"。 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当天 ...
最后一批货轮将抵达,美国人提前进入悲观状态,打法或有大调整?
Sou Hu Cai Jing· 2025-05-13 05:35
若退一步对外界释放缓和信号,则会让其他国家找到同特朗普打交道的方法论,先不说会不会有效反制美国,但一定会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通过 中国的力量去对抗美国经济霸凌的做法。 特朗普的关税战到头来只有跟中国打得有来有回,但此举并没有影响美国消费市场正以极快速度实现对关税政策的反噬,一部分美国人很快就会清 楚,究竟是谁在为关税买单。然而,最重要的问题是美国消费者可以为关税买单,但货品很快会出现有价无市的现象,届时想买单都找不见地方交 费! 据CNN报道称,最后一批没有被征收高额关税的货轮正驶入美国港口,而下周货物的进口会大幅减少。美国零售联合会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美国进 口量同比下降20%,摩根大通则预计美国自华进口会下降至75-80%。 美国前任财长一再强调的中美间不会"脱钩断链",如今在特朗普的"百日新政"内,基本上成为现实。 当然,这与特朗普的起始目标相差甚远,中美之间并没有谈判,甚至博弈都很少出现,直接演变为持久性争端。 白宫被架在火上烤,硬着头皮执行原定的关税战、货币战,很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直接把股、债、汇市场搞崩,眼看6月份一大批美债即将到 期,叠加党争与资本因素影响,若"借新还旧"的美债程序 ...
打不下去了? 美国财长提“弃台”换免债,中方直接亮出十个大字
Sou Hu Cai Jing· 2025-05-13 00:08
这边关税战还没消停,台湾问题又被美国拿出来做文章。特朗普政府最近释放出"弃台"信号。美国债务 危机越来越严重,特朗普着急给经济止损,就想拿"弃台"当筹码,让中方减免债务。美国财长贝森特甚 至提议,用"弃台"换中国大陆免去部分美债。其实早在2015年,奥巴马当总统时,就有人提出过类似想 法。现在旧事重提,也暴露了美国一直把台湾当成战略棋子的真实想法。 美国(资料图)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重申,对美国关税战,中方不愿打也不怕打。这番表态背后, 是中美贸易博弈与台海局势交织的复杂局面。 2025年3月,美国突然在全球推行"对等关税",对中国关税税率飙升至145%。美国想靠这招实现"贸易 再平衡",巩固自己在全球贸易的老大地位。可现实狠狠打了美国一巴掌。美国国债早就超过36万亿, 每年光还利息就得花1.1万亿。财政一年收入才4.9万亿美元,支出却高达6.75万亿,债务每年以1.8 - 2.7 万亿美元的速度增加。 特朗普(资料图) 加征关税这招不仅没达到目的,反而把美国经济拖进泥潭。美国金融市场股、债、汇全下跌,农业、高 科技、汽车这些产业,供应链出问题,产品也卖不动。国内老百姓怨声载道,连英国、日本 ...
撤离中国?美企搬石砸脚
Sou Hu Cai Jing· 2025-05-10 07:06
我们必须看清一个现实:美企在华经营,早已从简单的"设厂—出口"演变成"深嵌—融合—共生"。 文︱陆弃 一场关税战,正将中美经贸关系推向极限。而最极端的情形正在舆论场上频频出现:"7万家美企全面撤 离中国市场"。听起来像是威胁,但实际上更像是一场集体自杀。 据2025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超过7万家美企在华投资兴业,累计投资超过1.2 万亿美元,年销售额超过6000亿美元。平均利润率接近9%,是这些企业在全球主要市场中难以复制的 优等生。而在这些数字背后,不只是资本回报,更是一整套难以替代的生产体系、消费市场与战略空 间。一旦全面撤离,中国市场的损失不言而喻,但真正无法承受重击的,是这些美企自己,是美国制造 业,是美国资本市场背后的泡沫幻象。 而从中方角度看,这场关税战是不得不接的牌。若不反制,便是默许,便是被动挨打。面对特朗普政府 一轮又一轮的关税讹诈,中国必须拿出强硬的态度和精准的反击。 像特斯拉这类"内产内销"的企业,在中国不仅建厂卖车,还依靠中国强大的产业配套完成零部件本地 化,节省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供应链成本。而像苹果这种"内产外销"的代表,则用中国制造的高效率、 高性价比撑起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