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去风险
icon
Search documents
印媒:低估了中国稀土战略韧性,短期对抗不现实
Guan Cha Zhe Wang· 2025-05-26 08:06
文章指出,中国主导全球稀土及关键矿产领域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数十年来通过深度投资、供应链整合 及战略收购等系统性布局的成果。尽管他国试图实现供应链多元化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中国的产业 规模和技术优势是其他国家难以匹敌的,印度等国需要采取务实、长期的策略方能应对这一挑战。 【文/观察者网 刘程辉】"中国稀土战略,比表面看上去更具韧性。"《印度时报》5月26日发表了这样一 篇报道,驳斥了有关中国管制稀土出口"自毁主导地位"的论断。 "然而,任何多元化策略都必须建立在耐心、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地缘政治务实主义的基础上。" 《印度时报》今年4月末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认为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并非妙招,还将无意中削弱自身在 全球稀土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但本文作者认为,这种观点低估了中国过去三十年为控制关键矿产所展现的战略深度、投入规模及系统 性布局。凭借数十年来的投资、技术优势、专业人才培养、供应链整合及战略收购,中国建立了在稀土 领域难以撼动的主导地位。 中国约占全球关键矿产产量的60%,拥有全球85%以上的精炼产能。中国生产全球40%的精炼铜、70% 的精炼钴、60%以上的锂,以及99%的电池级石墨。此外,中国还控制着全球87 ...
等了4天没有邀请函,特朗普又准备对中国加税,不料G6不跟美国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5-25 18:28
Group 1 -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rump's intention to impose additional tariffs on China, specifically a 100% tariff on Chinese cranes, indicating a potential escalation in the trade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1] - The G7 finance ministers' meeting revealed a strong stance from other member countries, who expressed their unwillingness to follow the US in applying economic pressure on China, signaling a lack of support for Trump's policies [3] - Germany's new foreign minister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a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despite the current German government's hardline stance, indicating a complex dynamic in US-China relations [5] Group 2 - Analysts suggest that Trump's approach of "fighting while negotiating" aims to strengthen his bargaining position in future discussions with China, reflecting his persistent "hegemonic" attitude [7] - The refusal of US allies to comply with Trump's demands for a coordinated "containment" strategy against China illustrates the challenges the US faces in rallying support for its trade policies [9] - Trump's recent requests for US retailers to absorb tariff costs rather than passing them on to consumers indicate an awareness of the negative 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his trade policies, further complicating the situation [9]
罕见,25年来第一次,中国退居全球第三,背后信号很不寻常
3 6 Ke· 2025-05-22 00:55
这是自2000年中国跃居美国国债前两大持有人之后,25年来第一次退居全球第三。 回顾历史,极为耐人寻味: 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力挺美债,持有规模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巅峰期持仓突破1.3万亿美元,占各国/地区所持美国国债总额的比例,高 达23.2%。 一个很不寻常的信号出现了。 今年3月,中国抛售189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持有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被同期增持290亿美元的英国超越。 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挑起贸易战,中国持有美债锐减,将第一的位置交回日本。 2025年,特朗普第二任期贸易战升级,中国继续"抛抛抛",退居第三,占外国持有美债的比例,已经一路降到约8.46%。 要知道,这些年美债总规模可是在一路飙升,从2008年的10万亿美元,到如今的36万亿美元。 定睛一看,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占比,已经萎缩到了区区的2.1%左右。什么叫"脱钩"?这才是最坚决的"脱钩"。 为什么全球多数国家都在"被迫"买入美债,中国却在坚持"抛抛抛"? 贸易战的下半场,已经悄悄打响。 01 放眼全世界,中国减持美债的做法,可以说是特立独行。 就拿3月份来说,海外资金买入美国国债的单月净流入为1618亿美元, ...
默茨时代开启,专家详解中德经贸结构互补性|全球贸易观察
Di Yi Cai Jing· 2025-05-12 11:37
德国经济界施压 中国自2016年起连续8年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一波三折之后,默茨正式当选新一任德国总理。 德国新政府的到来,也是一定意义上旧传统的回归:摆脱了脆弱的大联盟,德国人所熟悉的"黑红联 盟"又回来了,这也预示德国对内对外政策步入新转型期。 据新华社报道,4月期间,36家在华德企联合向即将上任的德国新政府提交一份建议书,指出"德国要在 经济上保持重要地位,需对中国加大投入,而非减少"。建议书还警告"去风险化悖论",强调"风险管理 不能简化为缩减对华业务",更不能将技术竞争简单理解为零和博弈。特别是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 空中出租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中,中国展现出强劲的引领势头。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现代中国学院客座研究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中德经贸研究中心主任 史世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即便是在没有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欧洲贸易的情况下,德国经 济界也一直特别看好中国。 他介绍道,根据中德双边产业结构、优势产业和贸易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德产业结构仍然具有较强 的互补性:譬如,在德国的优势产业中,虽然有些产业,比如汽车业受到影响,但是一些产业比如航空 航天、光学和医疗技术工业仍然 ...
坚定做多黄金!高盛公布多维衰退对冲策略
Jin Shi Shu Ju· 2025-05-09 03:07
若全面衰退发生,标普500指数可能跌至4600点,美国高收益债利差或达788bp(历史衰退中位数),短期收益率或跌破3%。建议通过黄金多头和原油看跌 期权对冲风险资产中未充分定价的衰退风险。 此外,他们还认为,近期四大结构性趋势的加速(美元资产多元化、国防开支增加、能源供应去风险化、铜投资缩减)正在提升黄金和铜的长期投资吸引 力。 在深入分析结构性趋势前,高盛更聚焦四个战术性关键因素: 1、被低估的衰退风险 随着关税缓和消息推动风险资产上涨,目前价格上行空间已有限,但市场对衰退风险的定价明显不足。尽管90天对等关税暂停期提供了喘息机会,但衰退概 率仍异常高。我们的美国经济团队认为未来12个月衰退概率达45%,原因包括:政策不确定性居高不下、企业和消费者预期极度疲软、实际收入增长可能压 缩、金融条件比数月前更紧、美国生产中断可能性存在。 尽管鲍威尔拒绝就主流媒体对特朗普关税计划(以及移民和减税政策等)的过度宏观经济恐慌渲染发表评论——这些报道已引发民主党受访者的恐慌,但高 盛建议投资者通过原油看跌期权和黄金多头头寸来对冲日益增长的周期性衰退风险。 | | S&P500, Index Level | High Y ...
欧洲要变天了!冯德莱恩被逼辞职?27国表态,要给中国一个交代
Sou Hu Cai Jing· 2025-05-07 19:12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中国驻欧盟使团不久前回应欧盟第16轮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和个人事,表示已向欧方提出严正交 涉,敦促欧方立即停止列单中国企业。有记者问,近日,欧盟宣布在第16轮对俄制裁中将部分中国企业和个人列入清 单。中方对此有何评论?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表示,中方一贯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单边制 裁。欧方做法于理无凭、于法无据,十分错误,中方表示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已向欧方提出严正交涉。 冯德莱恩(资料图) 与此同时,欧盟的内部矛盾也愈发严重。表面上,欧盟一直高举一体化旗帜,但在实际操作中,各成员国始终各怀鬼 胎。然而,在经济放缓、财政捉襟见肘的当下,让各国掏钱、交出军权几乎是天方夜谭。法国、德国在表面上支持,实 际上却暗自争夺主导权,其他国家则干脆明里暗里抵制,形成了各自为政、难以成军的局面。而在这一连串困局的中 心,冯德莱恩的存在感变得异常刺眼。尤其在防务自主计划上,冯德莱恩提出投入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企图摆脱 对美国军事依赖。 美国调停俄乌冲突时,欧盟甚至被排除在外。目前,让冯德莱恩辞职已成为解决中欧对抗的一个重要观点,在欧盟高层 也逐渐形成共识。西班牙和瑞士媒体甚至直接 ...
德国汽车迎来了“亲商派”新总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7 15:57
作为欧洲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之一和就业稳定基石,默茨的上任可能给德国汽车业,乃至整个欧洲 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变化。 调整环保政策,为车企松绑 德国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 从2025年1月1日起,欧洲严格规定每辆售出新车每公里二氧化碳平均排放量不得超过93.6克。然 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截至2024年6月,实际平均排放量为109克,电动汽车仅占市场的13%, 与目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撰 文 / 孟 为 设 计 / 琚 佳 在跌跌撞撞中,5月6日,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从德国联邦总统施泰因迈尔 (Steinmeier)手中接过任命证书,正式成为德国新一届联邦政府总理。 作为"亲商派"代表,面对外部压力巨大和内部经济增长乏力双重危机,默茨承诺将重振德国经济, 推动德国经济年均增长2%以上。 他主张鼓励企业扩大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维护企业主利益,倾向通过减税、放宽监管等举措,激 发企业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 车企们在减排之路上也困难重重,为了达到这一严苛的排放目标,他们不得不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技 术研发与转型,包括研发更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改进尾气处理系统,以及加大对电动汽 ...
双方领导人互致贺电,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欧庆祝建交50周年
Huan Qiu Shi Bao· 2025-05-06 22:43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5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互致贺电,热烈庆祝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同日,中 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今年中欧之间的重要议程:中方欢迎科斯塔、冯德莱恩适时联袂来华举行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还将举行战略、经贸、绿色、数 字等高层对话;从6日起,双方将先后举办4场庆祝建交的高规格招待会,以及经贸、文化、青年、体育、学术等领域系列活动。此前有媒体分析称,欧盟领 导人联袂访华、中欧峰会连续第二次在中国举行,这很不寻常。发言人同时表示,经双方商定,中方和欧洲议会决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这被 认为是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举措。路透社6日评论称:在美国全面关税加剧全球贸易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和欧盟正在解冻双方关系。北京外国语大学 教授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中欧建交50周年之际,双方发出了清晰的信号:一方面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倍加珍惜此前的合作成果;另一方 面要针对之前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合作环境,增强合作信心。 比利时通讯社6日称,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欧盟和中国一直在加强对话。新一轮的接触正值北京希望缓解紧张局势并使伙伴关 ...
风险资产和商品都“未充分定价衰退风险”,高盛:对冲衰退,建议多金、空油!
Hua Er Jie Jian Wen· 2025-05-02 08:43
衰退风险被低估,传统对冲方式或失灵 虽然最新经济数据看似坚挺,商品需求表现良好,但高盛警告称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高达45%。这一判断基于几个关键因素: 特朗普政策: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已经从长期平均水平108激增至近期的高位。 本文作者:卜淑情 随着贸易战释放越来越多缓和信号,全球股市迎来一轮大反弹,标普500指数已经连涨八天。然而,高盛认为,特朗普政策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资产大幅低估了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美债、美元等传统安全资产可能继续下跌,而黄金、石油看跌期权有望成为最佳避险工具。 追风交易台消息,高盛预测,经济衰退情境下,金价有可能在年底升至3880美元/盎司,布油或跌至53美元/桶。同样重要的是,"4D结构性趋势"——去美 元化、国防支出增加、能源去风险和铜矿投资不足——将长期利好黄金和铜。 企业信心受创:费城联储服务业和制造业调查以及纽约联储调查均显示,预期经济活动下滑的受访者比例已经接近历史高位。 其他:实际收入增长可能放缓,金融环境仍然紧张,美国生产中断风险犹存。 高盛估计,如果发生全面衰退,标普500指数可能跌至4,600点(较周四收盘价低17.9%),美国高收益信用利差将扩 ...
德企看好中国经济“引擎”作用
Xin Hua She· 2025-04-27 00:38
新华社柏林4月26日电(记者李函林)近日,36家在华德企联合向即将上任的德国新政府提交一份建议 书,指出"德国要在经济上保持重要地位,需对中国加大投入,而非减少"。建议书还警告"去风险化悖 论",强调"风险管理不能简化为缩减对华业务",更不能将技术竞争简单理解为零和博弈。特别是在电 池技术、自动驾驶、空中出租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中,中国展现出强劲的引领势头。 德国企业界认为,与中国伙伴开展研发合作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市场、保持技术领先具有重要意义。许多 德企在中国的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部分企业的创新活动已深度本地化。在电动出行、智能制造与数 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中国不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是技术共创的关键伙伴。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 地区执行董事奥利弗·厄姆斯指出:"将中国视为'系统性对手'的政治立场,正在与在华德企的现实脱 节。"他强调,中国市场对于德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德国新政府应为企业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政策 支持,进一步推动对华合作。 在美国关税政策持续施压的背景下,中德在维护自由贸易体系方面的共同利益更加显化。双方既是制造 业与技术强国,也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方,在数字转型、绿色能源、气候治理等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