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定价
icon
Search documents
A股策略|资产重估定价是否依然有效?
56.18 OH 45 55 63 35.08 56 38.99 18.88 38.99 35.08 26.68 19.66 18.98 56.18 26 58 19 all 7/2 - ■■ 我们认为资产重估定价更适合步入宏观稳定期的中国股市。 我们认为日本市场关注留存收益增长对净资产推动,并通过PB定价的思路更有利于低增长的宏观经 济环境,也将更适合未来A股的估值思路转变。基于日本经验,我们认为可以将A股成长性的关注度 从净利润增长转向资产重估增长(分红留存后的ROE增长,计算公式:资产重估增速=ROE×(1-分 红率))。虽然这一策略不适用于处于早期的成长性公司,但对于资产配置和全市场盈利预测将更 有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成熟行业龙头的价值重估。该定价策略的核心假设是中国经济将步入成熟 期,经济增速逐渐走平。 资产重估策略是否有效? 2024年资产重估增速对行业表现的解释度提升,成为较净利润和净资产增速更有效的基本面指标。 涨幅榜前五的行业中,仅电子的资产重估增速低于中位数水平,在30个一级行业中,2024年资产重 估增速高且滞涨的行业仅三个。我们认为资产重估增速不会陷入线性外推的长期主义估值陷阱,尤 其适 ...
国开债券ETF(159651)交投活跃,机构:10国债-存单利差可能重新定价
Sou Hu Cai Jing· 2025-07-11 03:30
截至7月10日,国开债券ETF近2年净值上涨4.59%。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7月10日,国开债券ETF 自成立以来,最长连涨月数为15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3.90%,涨跌月数比为28/5,年盈利百分比为 100.00%,月盈利概率为88.23%,历史持有2年盈利概率为100.00%。 流动性方面,国开债券ETF盘中换手1.19%,成交1046.36万元。拉长时间看,截至7月10日,国开债券 ETF近1年日均成交5.34亿元。 截至2025年7月11日 10:44,国开债券ETF(159651)多空胶着,最新报价106.23元。拉长时间看,截至 2025年7月10日,国开债券ETF近1年累计上涨1.86%。 1.从底本逻辑,DDM模型来看,当前股、债的分子端均没有显著变化,而分母端变化导致的股债波动 则应是同向的,因此从理论上讲长期中股债跷跷板负相关性应该是有限的,不会出现权益走强债市大幅 上行。 2、但当前股市的持续强势使得股债性价比出现逆转,2024年推动债市持续走强的投机资金和边际定价 力量逐步流失。表现为10债的carry需求增加,30年主导力量下降,结构策略盛行等。 3、这可能会使得10年期国 ...
野村国际-中国策略:资产重估定价是否依然有效?
野村· 2025-07-11 01:13
[Table_first1] 中国 A 股策略 策略 策略报告 [TABLE_COVER] 资产重估定价是否依然有效? 《野村资产重估系列:新三问》 证券研究报告 2025 年 07 月 04 日 [Table_first3] 分析师 策略研究团队 宋劲 jin.song@nomuraoi-sec.com SAC 执证编号:S1720519120002 高挺 ting.gao@nomuraoi-sec.com SAC 执证编号:S1720519120006 傅尔 er.fu@nomuraoi-sec.com SAC 执证编号:S1720524010001 65866548/61850/20250704 22:30 当前中国低增长的背景下,我们认为 PB 估值或为合适。我们在过去两年 基于日本在经济增长步入稳定期后,伴随企业治理改革的推动,企业内生 价值提升催化的投资范式转变(2013 年后)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我们认为 日本市场关注留存收益增长对净资产推动,并通过 PB 对此进行计价的定 价思路更有利于低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也认为将更适合未来 A 股的估值 思路转变。 我们认为资产重估定价对 A 股的解释力度已 ...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气候风险开始被纳入资产定价。
news flash· 2025-07-10 15:16
英国央行副行长布里登:气候风险开始被纳入资产定价。 ...
海外札记:“大美丽法案”市场冲击或有限
Orient Securities· 2025-07-10 05:05
Group 1: Legislative Overview - The "Great Beauty Act" was passed by the U.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with a narrow margin of 218 votes in favor and 214 against, and was signed into law by Trump on July 4, 2025[6] - The act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deficit by approximately $4.1 trillion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with tax cuts of about $4.5 trillion and spending cuts of around $1.4 trillion[12][13] Group 2: Market Impact - The market impact of the "Great Beauty Act" is expected to be limited in the short term, as the bond market has already priced in the information over the past two months[6] - The upcoming debt issuance is likely to be managed through short-term bonds, which will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long-term bond supply and demand[6][18] Group 3: Economic Projections - The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CBO) and the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 (CRFB) predict that the deficit rate will rise to between 6.4% and 7.1% over the next five fiscal years due to the act[29][28] - Neutral institutions expect the act to contribute an ad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of between -0.1% and 1.1% over the next ten years, indicating a very mild upward impact on the economy[22][23] Group 4: Long-term Implications - The act is likely to force the market to reassess the "new normal" of the U.S. fiscal cycle, leading to a higher central pricing for long-term U.S. Treasury yields[27] - The current 10-year Treasury yield i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4.1%, which is above its fair value, suggesting that the yield may continue to rise in the short term[38][41]
楼市“半年考”| 退场潮VS市值涨!上半年67家上市物企总市值2598亿元,“拓优逐劣”能否破估值困局?
Mei Ri Jing Ji Xin Wen· 2025-07-10 04:10
中指研究院监测显示,截至6月24日收盘,67家物业上市公司总市值约为2598.21亿元,PE(市盈率)均值为21.18倍,均较去年同期有所 回暖。在市场规模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国物业管理行业总管理面积为314.14亿平方米,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375.37亿平方米。 物业行业持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随着房地产行业步入深度调整期,物业企业从追逐管理面积的"量变"转向深耕服务价值的"质变",主动退 出低质项目"瘦身"成为2025年上半年行业生存发展的真实写照。 中物智库分析指出,未来五年,物业行业将经历残酷的供给侧出清,但阵痛孕育着新生。当物业企业从"收物业费的管理者"蜕变为"创造 价值的服务者",基础服务物业费定价及收缴问题仍是众多物业公司面临的问题。 "退场潮"背后:物业行业加速"质变" 对物业行业而言,今年上半年最大的舆论焦点或来自物企主动退出在管项目。 事实上,无论是物业费收缴难题还是呼吁"降低物业费",其背后是业主明显感受到物业服务的"质价不符"。受此影响,多家物企开始将物 业服务做到标准化、透明化,并且尝试"菜单化""定制化"服务。 6月25日,中海物业向鄂州 ...
工业硅&多晶硅日报-20250710
Guang Da Qi Huo· 2025-07-10 03:28
工业硅日报 点评 9 日多晶硅震荡偏强,主力 2508 收于 39270 元/吨,日内涨幅 5.03%,持仓增仓 13360 手至 97187 手;SMM 多晶硅 N 型硅料价格涨至 40000 元/吨,最低交割 品 N 型硅料价格涨至 40000 元/吨,现货对主力升水扩至 730 元/吨。工业硅震 荡偏弱,主力 2509 收于 8140 元/吨,日内跌幅 0.67%,持仓增仓 11907 手至 39.9 万手。百川工业硅现货参考价 8777 元/吨,较上一交易日持稳。最低交割 品#421 价格涨至 8250 元/吨,现货升水收至 90 元/吨。市场消息多晶硅将进行 成本摸排定价,低于最低成本价或面临处罚;原定复产取消,行业或通过收 储、协会制定标杆成本价以及将光伏从制造品作为能源品定位等路径实现产能 逐步出清。目前多晶硅交易逻辑处于政策调控和多方消息的发酵期内,行业反 内卷减产预期加速。盘面波动率提升,整体存在较强支撑,不宜逆势沽空、可 选择观望或轻仓试多。工业硅仓单下降但社库积累压制反弹空间,仍以高抛思 路对待。重点关注双硅减产执行力度,以及 PS/SI 比价回升后多 PS 空 SI 机 会。 工业硅& ...
固收专题:下半年政府债供给怎么看?
China Post Securities· 2025-07-10 02:34
证券研究报告:固定收益报告 发布时间:2025-07-10 研究所 分析师:梁伟超 SAC 登记编号:S1340523070001 Email:liangweichao@cnpsec.com 近期研究报告 《策略选择"骑虎难下"?——流动 性周报 20250706》 - 2025.07.07 固收专题 下半年政府债供给怎么看? ⚫ 国债发行节奏整体偏快,下半年供给压力趋于缓和 上半年普通国债发行 6.83 万亿,净融资 2.53 万亿,同比多增 3438 亿,发行期数减少、单期规模增加;特别国债发行 10550 亿,净 融资 8550 亿,同比多增 6050 亿,集中到期情况下,发行进度仍靠前。 我们估算下半年国债约有 7.78 万亿待发,预计实现净融资 3.19 万亿,下半年供给压力有望缓和。其中,普通国债下半年约有 6.94 万 亿待发,预计节奏将相对平稳。特别国债有 7450 亿待发,单期规模 或有所增加。综合来看,全部国债的发行高峰或集中于 7-9 月,单月 发行 1.3-1.5 万亿。净融资高峰有较大概率出现在 8、9、11 月。 ⚫ 化债主线切换至稳增长,下半年地方债供给料将加速 上半年地方新增一 ...
破解碳酸锂企业生存困局:深挖降本空间 创新商业模式
Qi Huo Ri Bao Wang· 2025-07-10 00:34
2022年至今,碳酸锂现货价格从60万元/吨的高点滑落至约6万元/吨,跌幅超过90%,这一系列数字反映了当前产业链在供需结构调整过程中面临的阶段性挑 战。从上游矿山开采到下游电池制造,整个产业链条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内卷"中——价格战硝烟弥漫,质量竞赛日趋激烈,各环节普遍步入微利甚至亏损 的生存模式。 供需阶段性失衡 产业链面临"生存困境" 据了解,碳酸锂价格断崖式下跌的根本驱动力在于供需失衡。"2022年至今,碳酸锂供给端增速平均维持在31%左右,需求端增速平均维持在27%左右,供 需差导致库存大面积累积,市场主要矛盾是供给端新增产量不断释放,需求端暂无明显放量。"中信期货研究部有色金属研究员白帅表示。 事实上,"内卷式"竞争在各行各业均不鲜见。此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葛红林表示,锂行业"内卷"源于企业战略短视、跟风投资和缺乏创新,龙头企 业未能有效引导行业自律,反而加剧低价竞争,未来需通过技术创新(如固态电池)和差异化布局(如海外市场拓展)打破僵局。 北京首创期货研究院院长张小凯表示,碳酸锂产业链的"内卷"本质是供需失衡引发的恶性竞争。 具体来看,张小凯介绍说,首先是价格战与利润挤压:上游锂矿企业因锂 ...
保供稳链,“价格发现者”舞台更宽了
Ren Min Ri Bao· 2025-07-09 19:45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市场规模超过全球总量的40%。日前,中证商品指数公司发 布了国内首个板块类商品期货系列指数——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系列指数,以更加客观反映中国能源 化工行业及其细分板块商品价格整体走势和产业周期变化。 新指数有哪些特点?对上下游企业有何影响?记者进行了采访。 宽窄结合,更好反映产业特点 在金融市场,指数是重要的价格参考。 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系列指数(以下简称"系列指数")共3套具体指数,包括中证能源化工产业期货价 格/期货指数、中证能化产成品期货价格/期货指数和中证有机化工品期货价格/期货指数。 3套指数均以国内上市期货品种为样本基础,从期货和现货两端筛选行业内重要品种。比如,宽基的能 源化工产业指数,覆盖整个能源化工产业链条,突出行业整体价格趋势,与原油价格相关性较高;相对 窄基的有机化工品指数,聚焦刻画有机化工品的整体价格趋势。 目前,中国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20余种大宗产品的产能与产量均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中证商品指数公 司指数业务二部负责人吴文豪告诉本报记者,完整的实体产业链条、强大的加工能力、成熟的期货市场 为能源化工产业期货指数的编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和市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