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

Search documents
2025年首轮降息:房贷减负、银行承压与消费链传导
Sou Hu Cai Jing· 2025-05-20 10:57
激活楼市流动性:首套房贷利率跌破3.05%(北上深),叠加2024年"存量房贷利率普调至LPR-30BP"政策,形成"增量+存量"双重刺激。以北京为例, 置换型购房者若贷款500万,月供减少280元,释放的现金流可覆盖家庭基础消费支出(2024年北京户均月消费约6500元)。 对冲通缩预期:2025年4月CPI同比仅0.8%,核心CPI连续6个月低于1%,降息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年期LPR挂钩经营贷)刺激生产端扩张,预计年 内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提升至12%(2024年为9.3%)。 化解债务风险:地方政府专项债利率挂钩5年期LPR,本次降息可为2025年新增3.8万亿专项债节省利息支出超90亿元,缓解城投平台再融资压力。 数据印证:东方金诚测算,本次降息将拉动2025年GDP增速0.2个百分点,但需警惕美联储若在Q3加息(概率35%)可能引发的资本外流风险。 二、财富迁徙:月供族的"减负账本"与银行的"息差生死线" 降息对不同主体的影响呈现"冰火两重天": 一、政策逻辑:LPR双降的"三重战略意图" 2025年5月20日,央行年内首次下调LPR利率(1年期3.00%、5年期3.50%),这一动作远非单纯 ...
宏观政策“组合拳”稳住核心CPI 专家:推动物价温和回升
Zhong Guo Jing Ying Bao· 2025-05-20 10:08
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5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其中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变化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4月份CPI同比下降0.1%,降幅与上月持平;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同比上涨 0.5%,保持稳定。PPI同比下降2.7%,降幅较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今年前4个月,核心CPI呈稳中有升态 势,显示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国内需求扩大对价格的拉动作用增强。 杨宜勇强调,这些政策不仅有助于缓解通缩压力,也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基础。 核心CPI涨幅稳定 具体来看,4月份CPI环比上涨0.1%,扭转了此前下降趋势。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中,有七类上涨, 仅交通、通信价格下降3.9%。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牛羊肉、水产品和鲜果价格上升,鲜菜和猪肉 价格下降。 杨宜勇分析称,食品价格分化主要受季节因素和供给变化影响,比如部分地区进入休渔期导致海水鱼价 格上涨,猪肉则因供应充足价格持续走低。此外,受需求回暖和假日因素影响,飞机票、交通工具租 赁、宾馆住宿和旅游等出行服务价 ...
美银策略师:如何布局“下一轮大牛市”?
Jin Shi Shu Ju· 2025-05-19 06:37
美国银行策略师哈内特(Michael Hartnett)关于"买传闻,卖事实"的预言前半部分已应验:上周五他预 测标普500指数将在贸易协议框架出炉后飙升,随后该指数果然暴涨5%。当然,细节公布后市场可能回 吐涨幅,但眼下乐观情绪仍占据上风。 当市场在关税头条中震荡(或连日飙升)时,哈内特已瞄准"下一轮大机会"。他通过分析2025年表现最 佳与最差的资产得出结论:2025年"和平交易"的表现优于"冲突交易"。具体来看: 最差资产:原油(-12%) 哈内特在报告中预测,新兴市场股票将成为新牛市的核心引擎,支撑这一趋势的三大基石是:美元走 弱、美债收益率见顶,和中国经济带动 尽管市场广度改善(84%的MSCI指数成分股站上50日/200日均线,逼近88%的超卖阈值),但美银 的"牛熊指标"仍停留在3.6,显示情绪尚未过热。 特朗普推动的"利雅得协议"成为压低油价的关键——通过地缘博弈促使沙特、俄罗斯增产以换取解除制 裁,同时引导石油收入回流美债市场。油价下跌对中国、欧日及新兴市场构成利好。 哈内特警告,债券收益率将揭示美国政策的最终结局:是重演70年代"通胀式和平红利"(滞胀、保护主 义),还是90年代"通缩式和 ...
现在手握大量现金的人,现在要偷笑了,原因有这4点
Sou Hu Cai Jing· 2025-05-16 05:23
现在很多自媒体平台,都在鼓吹现金会越来越不值钱。主要理由就是,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7%。M2规模是GDP的2倍。按 照央行货币超发的速度,钱会越来越不值钱。此外,银行存款利率越来越低,前些年还在3%以上,现在国有银行3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经跌破2%,储户 存款收入是越来越少。 第一,现在钱越来越值钱了 在通缩的大环境下,随着物价的不断走低,钱会越来越值钱。上海静安区的沈阿姨算了一笔账,前些年1000元只够买30多斤猪肉,现在可以买50斤猪肉了, 物价越来越便宜了。事实也是如此,现在小家电都在打折促销,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降价幅度都在500元。就连汽车也在降价,通常20-30万的中档 轿车能降价2-3万。现在手里有大量现金的人发现,钱的购买力是越来越强了。 第二,可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在经济通缩的大环境之下,很多企业效益下滑,都在裁员降薪,如果你手握大量现金,即使在失业之后,也不会感到恐慌,可以慢慢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 作。此外,万一患了大病,只要有钱,就可以及时获得最好的医治。总之,只有手握大量现金,才能从容度过这个通缩周期,抚平人生的波动。 但实际上,由于投资和消费 ...
手上有50万,2025年该买房还是存银行?曹德旺一席话说清楚了
Sou Hu Cai Jing· 2025-05-15 22:26
近些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趋势。无论是房子的成交金额,还是成交面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此外,全国平均房价也从最高位跌 去了30%。特别是像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房价都已经开始下跌。 不过,各种救市利好政策也不断出台。比如,取消限购、降低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上调公务金贷款额度、减免购房者契税和增值税等。总之,除了降房价 之外,其他利好政策基本上都已出台。 而在我们看来,如果手里有50万,2025年应该还是老老实实存银行,而绝对不是去买房。第一,现在国内像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动辄几百万,如果 手里有50万存款连首付款都不够,即使是二三线城市,50万也并不一定能够付首付款。如果50万不够支付首付款,那只能是把钱存银行,或者购买国债、结 构性存款等理财产品。 第二,就算50万能够在二三线城市付首付款,勉强圆了住房梦。但是家庭的所有积蓄都被消耗殆尽。不仅如此,每个月还要承受巨大的还贷压力。而且,这 个房贷压力还要持续几十年。 如果把钱存在银行里面,虽然存款利率很低,但是平均每年都有一笔利息收入。这要比拿50万去买房,每个月都要承受巨大还贷压力,日子过得更舒服。所 以,把50万存在银行或用于其 ...
贸易战虽然赢了,但还是要发展内需啊!
集思录· 2025-05-14 13:51
关税谈判到底是赢是输? 回到了4月初的起点,大家面子上都过得去。中国避免了二季度后 出口断崖式下跌,美国避免了2季度后的恶性通胀。但中国出口萎缩和美国通胀总体的预期没 有改变。这点在股市上也反映出来了,美国股市大涨(通胀嘛,只要没有恶性通胀的风险, 资本就有保值的需求),中国股市高开低走(通缩嘛,资本仍然风险厌恶)。其实近期刺激 内需的政策已经出了(降息降准,公积金利率也降了),但效果需要时间来证明,预计年中 能看到些迹象。 炒股牛散 提振内需喊了多年,内需还是这个鬼样,只能说明以往的方法通通没用。如果还是一如既往 用以往促内需的方法,基本注定不会有多大效果。 消费贷继续加大力度。 与时间为友 拉不出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便秘也可能是因为没吃东西。 jcd888 强烈要求把无效低效基建砍掉,把每年砍掉无效低效基建的节省的几万亿全部拿来补充国民 养老金及医保金让老百姓有长期保障才有信心消费。 小魔仙女王大人 反正没钱加工资,还不如增加假期,实行4天工作制。 说不定能催生些假日经济。 老返 封禅剑雪 人均可支配收入占 gdp 比重 那么低,福利这样子,普通人怎敢消费呢,之前消费靠房价泡沫 拉动? 为什么无动力拉动人均 ...
高盛:中国必需消费品-业绩发布后的三大关键议题;需求通缩压力持续下对利润率及产品周期的关注
Goldman Sachs· 2025-05-14 02:38
13 May 2025 | 11:41PM HKT China Consumer Staples Three key debates post results; Margin focus and product cycles amid lingering demand/deflation headwinds Top-down, we note consumption demand sequentially stabilizing YTD (CCI stabilized in 1Q25, catering/retail sales improved in 1Q). For results, we observed a sequentially steadier 1Q25 growth (mostly in-line) at 4%/5% sales/NP growth vs. 3%/2% in 4Q24 and 2%/9% in 2024. The largely steady 1Q25 results and unexciting April-to-date trend for our staples cove ...
美国关税通胀的五个思辨
Huachuang Securities· 2025-05-13 09:12
宏观研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宏观专题】 美国关税通胀的五个思辨 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开始对特朗普关税的通胀影响进行反思。本篇报告选择了 五个问题来进行思辨,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考视角。 ❖ 一、服务通缩会压过商品通胀吗? 问题:关税涨价侵蚀消费能力,但商品消费难压缩,只能挤压服务消费。服务 权重远高于商品,最后呈现商品通胀+服务通缩、整体物价偏弱的局面? 回答:大概率不会商品通胀+服务通缩的现象。 长周期来看,美国商品实际消费占比从 1990 年代初确实就已触底回升,服务 实际消费占比开始缓慢下降,商品实际消费可能确实很难压缩。1959-1992 年, 实际消费结构中,商品占比从 35.3%降至 27.5%,服务占比从 64.7%升至 72.5%。 1993 年至 2024 年,商品占比从 27.5%升至 34%,服务占比从 72.5%降至 66%。 但二战以来美国没有出现过商品通胀与服务通缩并存的时期,即便是历次经 济危机期间,美国服务价格也没有出现过通缩现象。次贷危机冲击下,PCE 服 务价格同比在 2009 年创下最低值 0.8%。新冠疫情衰退期间,PCE 服务同比仅 从 19 年 Q4 的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