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

Search documents
2025 年 6 月物价数据点评:“破局”通胀:反内卷与扩内需
Haitong Securities International· 2025-07-13 14:53
风险提示:房地产走势不确定性仍存;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破局"通胀:反内卷与扩内需 [Table_Authors] 2025 年 6 月物价数据点评 本报告导读: 今年以来,"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持续支撑耐用消费品价格,带动核心 CPI 同比小幅 修复,而其中服务价格方面仍有待提振,指向了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进展有 限,需要后续稳增长政策接续。 投资要点: 宏 观 研 究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条款部分 宏 观 专 题 宏观研究 /[Table_Date] 2025.07.09 2025-07-13 [Table_Summary] 6 月 CPI 同比转正。食品价格拖累减弱;国际油价上涨输入带动能 源价格;核心 CPI 环比持平,核心消费品 CPI 环比表现显著好于 2023、 2024 年,"618"提前促销影响过去后,"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相关品 类价格仍相对偏强,而服务相关价格继续稳中偏弱。 6 月 PPI 同比跌幅继续扩张,一是受高温降雨天气影响,房地产、基 建项目施工进度有所放缓。二是"反内卷"具体政策和效果仍待观察, 尤其是对光伏、水泥、钢铁等行业实际供需格局的影响。三 ...
专家:2023年至今奶牛养殖业损失7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3 14:21
记者丨 贺泓源 编辑丨骆一帆 奶牛养殖业还在等待转机。 2025年7月13日,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厦门举行。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 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透露, 2023—2025年奶牛养殖业收入 损失累计达700亿元,行业生鲜乳喷粉产生的亏损达200亿元。 他还提到,应借鉴内蒙古、新疆、河北等地推出的产业纾困和扶持政策,引导主产地在未来1 —2年内继续实施产业纾困政策。 与之同步,龙头乳企承担"稳定基础产能"使命,未来3年通过并购、入股、长期托管社会牧场 等方式逐渐扩大自有和可控奶源比例,稳定基础产能。 另有接近决策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承,对于去产能,需要灵活机制,不宜一刀 切。"市场是动态的,需要随时评估。"他说。 "仅依靠政府扶持、项目补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产能是当前实现供需平衡和奶价企 稳最有效的方式。"李胜利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乳制品产量达2961.80万吨,整体产量相对稳定。但受当前 消费环境影响,乳制品市场呈现出供需阶段性失衡的状况,消费需求亦显疲软。 李胜利指出,本轮周期的底部已经确定,反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贺泓 ...
原奶菌落总数迈入“千位数”时代,伊利向世界奶业提供中国方案
Cai Jing Wang· 2025-07-13 13:09
养殖规模、奶牛单产和原奶品质指标均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中国奶业,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走过了奶业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奶业产业化历程。 中国规模化养殖场生产的牛奶,乳脂率(脂肪比率)、乳蛋白率(蛋白质比率)总体水平已满足欧盟标准的要求,体细胞、菌落总数优于欧盟标准。 菌落总数能反映出牧场综合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被消费者高度关注,欧盟对生牛乳中菌落总数进行了限定(≤10万CFU/mL)。伊利每年使用的原奶近千万吨,面对如此巨大的 基数,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实现菌落总数平均值远低于1万CFU/mL,进入"千位数"时代,是一项重大进步。 "中国奶的质量安全是有保障的,完全可以放心地喝。"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如此谈到。以直观透明数据,打消长期横亘在乳制品消费信 心上的流言,是一杯高品质的牛奶理应获得的公正对待。 规模化养殖效率提升,国内牛奶产量与奶牛单产迈入新台阶 7月13日,在第十六届中国奶业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发布《世界奶业中国方 案:高质量引领的奶业现代化答卷》(下文称《报告 ...
原奶行业触底,反转尚需一年,行业重新审视产业发展方式
Di Yi Cai Jing· 2025-07-13 12:00
20年间经历了多次产业周期,让原奶产业很受伤。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目前乳制品消费市场仍在低谷期,预计今年国内原奶市场的供 需关系仍在调整中,进程有待观望,因此原奶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仍存,市场能否恢复平衡,主要还得 看行业去产能的情况。 原奶行业深度调整终于见底。 7月13日中国奶业协会举办的2025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 利表示,中国原奶产业已经触底,但反转还需要一年左右。 而反复多次的产业周期影响让中国奶牛养殖业损失惨重,行业也在重新审视奶业的发展方式。 行业反转仍需时日 近3年来,国内原奶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原奶价格持续下滑。从2024年底开始,国内就在关注本轮原 奶行业的调整进程,外界普遍认为2025年原奶行业将迎来拐点。 但农业农村部最新价格显示,今年7月第一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为3.04元/公 斤,同比下跌6.5%,仍没有明显回升的迹象。 在李胜利看来,目前我国奶业已经进入本轮产业周期的底部,但反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 国家奶牛体系此前走访发现,2025年4月份,国内乳企喷粉的情况好于上年同期。2025年5月中旬开始, ...
仍需纾困:2023年至今奶牛养殖业损失700亿元丨消费一线
2 1 Shi Ji Jing Ji Bao Dao· 2025-07-13 11:2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厦门报道 奶牛养殖业还在等待转机。 2025年7月13日,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厦门举行。会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 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透露,2023-2025年奶牛养殖业收入损失累计达700亿元, 行业生鲜乳喷粉产生的亏损达200亿元。 "仅依靠政府扶持、项目补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去产能是当前实现供需平衡和奶价企稳最有效 的方式。"李胜利表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乳制品产量达2961.80 万吨,整体产量相对稳定。但受当前消费环境 影响,乳制品市场呈现出供需阶段性失衡的状况,消费需求亦显疲软。 李胜利指出,本轮周期的底部已经确定,反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本报记者贺泓源/摄 继续去产能 同时,李胜利强调,现行的产业纾困政策仍需要持续实施1-2年。 对于纾困方向,李胜利指出,关键点在于龙头乳企。他建议,龙头乳企根据2025-2026年市场需求,推 动2025年奶源基地成母牛的去产能工作,引导自有奶源加大去产能力度。同时,以发展的眼光调整牛群 结构和配种策略,未来1年提高成母牛的比例到55%-60%,提高后备牛的留养标准。加 ...
疯狂的外卖
财联社· 2025-07-13 09:01
"上个周末平均一天赚了800多"。7月11日,饿了么杭州骑手小丽(化名)向记者谈到这个周 末,充满期待。 在7月的第二个周六,外卖、即时零售战火重燃。 美团延续攻势,推出古茗鲜活柠檬水、沪上阿姨茉莉花茶等到店"0元购"兑换券;淘宝闪购加 码发放188元大券包,叠加满38减18.8元等时段折扣,部分茶饮低至1元;京东则以"16.18元品 质小龙虾"为爆点,每晚10万份限时抢购。 以美团为例,记者获悉,随着7月接连迎来订单峰值,美团平台的骑手在7月周末,日收入增长 111%,日单量增长33%,超40万众包骑手日收入超500元。此外,6月期间,全国众包高频骑 手月收入达9793元。 据平台数据,美团订单量破1.2亿单,淘宝闪购日活用户超2亿。本轮补贴战美团、淘宝补贴力 度较首轮有所回调,但美团依旧率先公布订单量。 《科创板日报》记者从美团方面获悉,截至7月12日23点36分,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再创新 高,达1.5亿。 与其他外卖平台重点补贴茶饮等高频消费类目不同,沉寂一段时间的京东则在强化对正餐、小 龙虾等餐食品类的补贴。 《科创板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与第一周相比,本周六平台在消费端的补贴力度明显下降,市 场正从" ...
“爆得不能再爆了”!“喝不完,根本喝不完”!竞争形势将持续到双11?
新华网财经· 2025-07-13 03:04
整体看,经历过上周末的手忙脚乱,商家和骑手在本周末都提前进行了准备。 继上周美团"闪击"阿里后,本周外卖大战继续。7月11日晚间,美团外卖发布微博,称"周六,快乐继 续"。7月12日,"免费奶茶"登上微博热搜第一,不少用户表示进入外卖平台直接收到大额券,免费喝到 奶茶。一位用户对记者表示,7月12日打开美团后能直接看到"您的0元外卖已到账",薅到了羊毛。 "爆得不能再爆了。"一位蜜雪冰城店员如此总结今天的战况。7月12日下午5点,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区一 家蜜雪冰城门店,门店的6位店员在制作饮料或打包,桌上摆满了等待自提和取餐的饮料。上述店员表 示,7月12日下午5点左右门店营业额已经过万,日常情况下一般为7000到8000元,该店员预计今年能完 成2万元。她表示,今天有不少0元订单,也有些平台给了到店核销的券,可以兑换免费的饮料。到了下 午,店内的脆皮甜筒已经售罄。 虽然今天也爆单了,但是相较于上周的手足无措,本周六的爆单更有序。记者发现,本周末没有出现骑 手等餐的情况,下午5点至6点,所有到店骑手都可以直接取货。同时,店员在忙碌之余偶尔也能休息一 会。 不是每一家蜜雪冰城门店都出现爆单,另一家蜜雪冰城的店员王 ...
兴农评丨我们为何在意全国能否吃上新鲜荔枝
Nan Fang Nong Cun Bao· 2025-07-13 02:31
兴农评丨我们为 何在意全国能否 吃上新鲜荔枝_ 南方+_南方plus | 0:00 / 2:20 | | --- | (兴农评丨我们为何在意全国能否吃上新鲜荔枝,时长共2分20秒) 三农大小事,尽 在兴农评。 新鲜的荔枝果肉 是透明还是乳白 色的?作为夏日 顶流,荔枝近日 再掀热议。网友 争论,实质在意 的还是能否吃到 新鲜荔枝。 作为荔枝的"主 理人""代言 机。近年来,广 东着力将荔枝推 向全国、卖向全 球。种植技术精 进,仙进奉、仙 桃荔等优新品种 迭出;保鲜技术 人",广东人 对"新鲜"的执着 近乎苛刻,不仅 自己必须吃上, 更希望全国各地 都能品上这历经 千年舌尖考验 的"贵妃甄选" , 逼急了,快递一 棵荔枝树到黑龙 江的事不是没干 过。 我们为何如此在 意全国人民能否 吃上新鲜荔枝? 荔枝,曾名"离 枝"。白居易在 《荔枝图序》中 早已点明其娇 贵:"若离本 枝,一日而色 变,二日而香 变,三日而味 变,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 矣。"用科技的 语言描述,荔枝 离枝即启动"自 毁程序"——水 分流失、酶促褐 变、呼吸加速、 乙烯释放等等。 千百年来,能吃 上新鲜荔枝者, 非产区居民即权 贵阶层,普 ...
专访丨加强与中国合作为哥伦比亚打开机遇之窗——访哥伦比亚贸易投资旅游局副局长梅希亚
Xin Hua Wang· 2025-07-13 01:41
哥伦比亚贸易投资旅游局副局长尼古拉斯·梅希亚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市场是哥 伦比亚"必须优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加强与中国合作为哥伦比亚打开机遇之窗。 梅希亚当天在哥伦比亚第三大城市卡利举行的一场大型商务洽谈会上表示,要抓住与中国合作机 遇。他告诉记者,除享誉世界的咖啡,哥伦比亚正积极将牛油果、鲜花、美妆个护产品等更多元化的商 品推向中国市场。今年,哥伦比亚将继续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八届进博会,向中国消费者与合作伙伴全 方位展示这个南美国家的魅力。 新华社哥伦比亚卡利7月12日电 专访|加强与中国合作为哥伦比亚打开机遇之窗——访哥伦比亚贸 易投资旅游局副局长梅希亚 新华社记者李子健 在梅希亚看来,加强与中国合作带来的机遇不仅体现在商品贸易领域,更体现在投资、技术及经验 分享层面。他指出,中国的参与对哥伦比亚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转型至关重要,这不仅意味着资金,更 是技术和经验的分享。 梅希亚认为,要抓住与中国合作机遇,便利两国间人员往来与互联互通是关键一环。为此,哥伦比 亚政府正协调外交、移民等部门,推动签证和移动支付便利化、提升安全保障,为中国游客和商务人士 构建更友好、便捷、安全的旅行和营商环境。 谈 ...
“爆得不能再爆了”!“喝不完,根本喝不完”!竞争形势将持续到双11?
第一财经· 2025-07-13 01:24
2025.07. 13 本文字数:1852,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陆涵之 不是每一家蜜雪冰城门店都出现爆单,另一家蜜雪冰城的店员王晓(化名)对第一财经表示,"今天 还好不怎么爆,比工作日忙一点。"这位店员表示,7月12日美团0元购的订单较多,其他两个平台和 日常一样。 虽然没有爆单,但门店已经提前做了准备。王晓表示,门店负责人提前两天在群里发消息为周末的补 贴大战进行预告,称"本周六公司端已与美团沟通完毕,初步沟通美团活动覆盖产品为:葡萄美式、棒 打鲜橙……以上5种产品,各位老板一定要传达到位门店提前准备好相关物料。该活动周六上午就会 开启,早上一定要安排4人以上上班。"对于这则通知,王晓表示,"看到通知时吓死,以为周末自己 要'忙死'在店里。"想象中的爆单并没有到来,让王晓松了口气。 除了提前预告,门店的准备还包括备货,王晓表示上周末门店出现了缺货的情况,本周末之前门店进 行了全面补货,"所有材料基本都备了,仓库是满的。" 备战的除了商家,还有骑手。美团骑手刘辉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有补贴活动,午高峰他所在的小队 要求除了生病的骑手,其他骑手100%出勤。同时,站点依旧延长了周末的配送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