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清华金融评论
icon
Search documents
一行一局一会重磅发声,事关三类十项措施、降准降息!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7 10:35
文/《清华金融评论》 周茗一 2 0 25年5月7日9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一揽子金 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央行发布3类10项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到, 今年以来各项宏观金融数据都比较不错,货币信贷呈现出"数量增加、价格下降、结构优化"的运行特 征。一季度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贷款同比增长7.4%(在贷款数据中,如果把地方专项债 置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影响进行还原,贷款同比增速将超过8%),广义货币供应量(M2)保持在 7%左右平稳增长,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同时,社会融资成本保持低位,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 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贷款增速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金融市场看,一季度表现良好。股市运行总体平稳,交易较为活跃,上证指数保持在3300点左右。债 券市场在经济信心提升的带动下自我校正。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去年末小幅升值1%左右, 跨境资本流动相对均衡。 4月份以来,尽管面临比较大的外部冲击,国内金融体系仍然保持稳健,金融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上 证 ...
黄益平:当前形势下的稳增长政策思考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7 10:35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作者黄益平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聚焦金融热点,速递论坛动态,独家发布论坛课题成果,连载书系新书、好书。 文/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黄益平 既然增长下行压力长期存在,稳增长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组合?初步的 回答是,稳增长需要宏观经济、行业政策、改革政策三方面的政策相互配 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时点,政策重点可能有所不同,当总体经 济相对平稳但某些产业正在下行时,行业政策和改革政策应该成为重点; 而当经济确实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特别是受到一些内外部冲击时,可能需 要更多考虑宏观政策来支持增长。 稳增长政策组合探讨 我先把时间维度拉长一些,分享对稳增长政策的思考,然后再对当前的政策应对提一点建议。 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在过去十几年间一直存在。我们最近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数据, 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将每年年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与当年实际实现的增长 数据放在一起比较来看,2012年以前,我国GDP增长目标大致在每年7%-8%,大部分年份的目标都是 8%;然而,最终实现的实际增长通常都在9%以上,大部分年份甚至超过10 ...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大力提振消费|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6 10:31
Core Viewpoint - China is transitioning to a high-income stage, with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consumption growth as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consumer characteristics evolve. It is essential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decisions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stimulate consumption and improve livelihoods, thereby creating a virtuous cyc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welfare [1][2]. Group 1: Consumption Growth Potential - Resident consumption in China has substantial growth potential, driven by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2]. -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indicate that as countries transition to high-income status, there is typically a deceleration in consumption growth, but new growth drivers emerge. For instance, in the five years before reaching high-income status, OECD countries saw an average decline of 1.7 percentage points in consumption growth [3]. - The increas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is expected to drive service consumption growth, with service consumption's income elasticity being high. As income levels rise, the focus of consumer spending shifts from goods to services [3][4]. Group 2: Urbanization and Service Consumption - Urbanization leads to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an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which stimulates demand for services such as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entertainment. The service consumption shar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urbanization rates [4]. - In 2024, China's urbanization rate is projected to be 67%, still 9 percentage point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of similar high-income countries, indicating significant room for growth in service consumption [4]. Group 3: Diverse Consumer Preferences - There is a clear trend of consumption differentiation among various income, age, and regional groups, with digital technology enabling diverse consumer needs [4][6]. - Over 50% of lower-income groups allocate most of their income to daily necessities, while nearly 30% of higher-income groups are shifting towards development and enjoyment-oriented consumption [6]. - Different generational preferences are evident, with younger consumers valuing social attributes and experiences, while older consumers focus on practicality and essential goods [7]. Group 4: Quality and Value in Consumption -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consumers prioritize cost-effectiveness, with over half indicating that price-performance ratio is their main concern when shopping [8]. -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cost-effective products is expected to grow, similar to trends observed in Japan during the 1990s, where consumers favored value-for-money products [8]. Group 5: Service Demand and Family Structure Changes - The trend towards smaller family units is increasing the demand for outsourced family services, such as elder care and childcare. The average household size in China has decreased from 3.1 to 2.62 persons per household from 2010 to 2020 [9]. - The market for household services reached approximately 1.2 trillion yuan in 2023, with an annual growth rate of about 20% from 2015 to 2023, indicating a strong demand for marketized services [9]. Group 6: Challenges in Consumption Growth - There is a growing pressure on residents' consumption capacity, with the nominal growth rate of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in 2024 projected at 5.3%, a decline of 3.5 percentage points compared to 2019 [13]. - The supply and demand mismatch in the service sector needs to be addressed, as the service industry is lagging in development compared to high-income economies, with insufficient supply and quality issues in education, healthcare, and other sectors [14]. - Consumer expectations regarding product quality are not being met, with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omplaints related to product quality and service issues, particularly in the elderly consumer market [15].
潘功胜:区域国家团结一致应对美关税冲击|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6 10:31
近 日 ,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行 长 潘 功 胜 率 团 赴 意 大 利 米 兰 出 席 东 盟 与 中 日 韩 (1 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并作为10+3财金合作机制联合主席主持相 关讨论时表示,进一步完善清迈倡议机制、强化本区域金融安全网至关重 要。引入可以人民币等非美元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既拓 展了清迈倡议的可用资源,凸显了区域特色,也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 化在本地区的积极进展,具有突破性意义。潘功胜呼吁区域国家团结一致 应对美关税冲击,他还介绍了中方相关宏观经济政策。 2025年5月4日至5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率团赴意大利米兰出席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 行行长会,并作为10+3财金合作机制联合主席主持相关讨论,与会议各方就美关税政策对全球和区域 宏观经济形势造成的影响、完善清迈倡议多边化(CMIM)机制和10+3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 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推动各方在深化区域内政策协调和加强区域金融安全网等领域达成一系列共 识。会议一致通过了在清迈倡议多边化下新设以人民币等可自由使用货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相关安 排,并明确了清迈倡议机制化下一步讨论方 ...
蓝佛安: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民营经济促进法公布,5月20日施行|每周金融评论(2025.4.28-2025.5.4)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5 10:30
热点 聚焦 蓝佛安: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01 5月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发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蓝佛安的署名文 章《更加积极财政政策的科学设计与成功实践》,传递出积极财政政策设计的丰富 内容和实施重点。蓝佛安表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新时代以来,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财政工作,为财政工作定 调指向,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一系列重大财政政策,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运行,维 护了社会大局稳定。新时代我国财政政策的设计与实践,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财政 领域的生动体现。在财政政策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 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我国经济发展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闯不 过去的关,必须加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清华金融评论》观察 蓝佛安部长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表态体现了以下核心内涵 和政策方向:一是财政的全局性作用。财政不仅是经济调控工具,更是国家治理体系 的关键。此外财政是应对复杂挑战的"压舱石"。二是当前政策发力重点。财政政策可 提振民生与消费。财政可助力风险防范与改革深化。三 ...
全球资产配置:高波动下的范式变更|新刊亮相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5 10:30
全球资产配置:高波动下的范式变更 文/ 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原 首席投资官 黄国波 高度不确定性是当今世界经济金融形势的主题。近年来,中美博弈、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事件不 断加深这一不确定性。进入2025年,特朗普2.0时代关税政策的重启与反复、地缘政治风险的恶化叠 加各国宏观经济波动性的加剧,同时影响着全球各大类资产的收益及风险特征。 在过去数十年里,全球化和"美国例外论"给美元、美股、美债创造了奇迹。而本轮由美国特朗普政 府重启的关税政策,不仅导致美国信用尽失,也可能带来全球化的逆转和"美国例外论"的崩溃。受 此影响,美国股市的全球吸金能力,正遭遇美国去全球化的逆风。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和货币体系 遭受美国无理关税的冲击后,正在以区域化和去美元化反噬美国。而美国的潜在危机正在被美国政 府自身的霸凌行径和无理高关税激发。在这种大趋势下,全球过去几十年来形成的在资产配置中高 配美国的格局,未来必然会形成逐步去美国化、美元化的趋势。作为全球资产配置的一个重要金融 产品——美债,其自身所面临的风险正逐步加大。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美国联邦债务总额约为3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约35%,美国人均 负债超1 ...
刘世锦:扩消费稳增长要重视源头治理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4 10:30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作者刘世锦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 聚焦金融热点,速递论坛动态,独家发布论坛课题成果,连载书系新书、好书。 文/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学术顾问、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 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 目 前 我 国 消 费 不 足 问 题 值 得 高 度 关 注 。 从 购 买 力 平 价 视 角 看 , 中 国 与 OECD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相比,家庭消费、最终消费和服务消费占GDP 的比重均明显偏低,缺口达到1/ 4至1/ 3。中国居民实际最终消费占GDP的 比 重 与 全 球 平 均 水 平 相 比 低 约 20 个 百 分 点 。 这 种 差 距 可 称 为 " 结 构 性 偏 差"。形成这一结构性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较低 且城乡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滞后、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政府资产负债 表特点等。解决消费不足需区分源头性问题和派生性问题,将扩大消费与 改善民生提升为稳增长的硬任务。短期见效较快的措施是推动农村居民养 老金改革,具体可通过财政刺激资金支持养老金发放、划拨国有权益资本 到养老金和完善养老缴费制度等多管齐下实现。 ...
突破能源低碳转型困局:偏好—制度—技术三维动力机制与突围路径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4 10:30
文/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专家委员会委员 杜譞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嵇舟玥 能源低碳转型中的结构性过剩困局,折射出传统发展模式与新型能源体系 之间的深层矛盾。本文通过构建偏好—制度—技术三维动力机制框架,揭 示结构性产能过剩的本质是需求侧动力缺失、供给侧激励扭曲与技术演进 路径依赖的嵌套性失灵。破解这一困局须摒弃单维突破的线性思维,转向 构建三维协同的破局路径。 能源转型的双重效用与现实困局 能源转型效用的经济—社会双维价值 能源低碳转型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社会福利的战略选择。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标志着 我国能源转型已从政策倡导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当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已接近40%,全国碳排放 权交易市场活跃度提升,首批碳达峰试点建设启动,这些进展为下一阶段能源转型奠定了基础。 全面加快能源低碳转型具有经济—社会双维价值。从经济效率维度看,能源低碳转型对经济增长有显著 的拉动效应。一方面绿色投资和消费需求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绿色技术迭代推动全要素生产率 ...
博弈视角看“关税战”:特朗普策略与各经济体不同反应 | 国际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3 09:47
以下文章来源于粤开志恒宏观 ,作者罗志恒 (一)特朗普的心理底价:对全球加征10%基准关税、对汽车等重点行业加征保护性关税、遏制中国和整合北美 "漫天要价,坐地还钱"是特朗普最熟悉的商业规则,也是其引以为傲的所谓"交易的艺术"。当前的"对等关税"便属于典型的漫天要价,各经济体势必也要 坐地还价。但最终交易能否达成、协议如何,则取决于交易双方的心理底价,其中特朗普的心理底价尤为关键,即他能接受的最基本的结局。从特朗普的 漫天要价中,我们可以剥离出三条关键诉求,只要实现这三点,特朗普就算成功了,其他则都可以有谈判空间。 一是对全球加征10%的基准关税。4月9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暂停实施90天(中国除外),但仍保留了最低10%的基准关税,大概率已是其让步的底 线。一方面,要想通过加征关税来缩减贸易逆差,就要防止出现"关税洼地",堵住转口贸易的漏洞。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被问及为何要对"企鹅岛"加 征关税时回答称,对偏远无人岛征收关税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钻空子",阻止面临关税措施的国家通过偏远海岛向美国出口商品。另一方面,特朗普希望 通过加征关税来增加财政收入,就必须尽可能扩大税基。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4月1日 ...
多元化资金保障能源绿色转型——“政府+市场”的双重融资策略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03 09:47
文/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雷 建 ,就读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 许嘉琪 绿 色 能 源 转 型 是 下 一 个 中 国 经 济 " 超 额 " 增 长 的 重 要 发 力 点 。 在 中 国 " 双 碳 " 目 标 提 出 的 背 景 下 , 如 何 充 分 利 用 政 府 财 政 与 市 场 资 金 的 双 重 主 动 性 , 用 少 量 资 金 撬 动 巨 额投 资 , 实 现绿 色能 源 转型 背 景 下 的 经 济 稳 定 增 长,提前至2040年实现碳中和,是本文探讨的主要话题。 全球能源转型与中国"双碳"目标的资金命题 供给结构失衡,绿色债券市场潜能待激发 近年来,中国绿色债券市场虽发展迅速,却呈现"国有主导、短期化、同质化"特征。2016—2024年数据 显示,绿色债券市场发行占比平均以金融债、资产支持证券为主,国有资本占比超40%,而民营企业发 行占比不及10%,市场化活力亟待释放。以2024年为例,国有资本在绿色债券发行中占比达69.88%,而 中小型企业因缺乏信用背书,融资渠道大大受限。此外,期限错配问题突出,3年期以下债券近九年平 均占比 ...